1、如何界定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
界定:商用即是运营车辆,自用即是非运营车辆。
合法的营运车辆是指经过运管部门批准,可以从事营运的车辆。一般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专门货运的车辆。而非营运车辆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货运车辆,比如商店自用。
题目所说的情况就属于自用。不存在什么违法的行为。
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1)营运车辆车型扩展资料【分歧】
对于如何认定车辆是否属于“营运”性质,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按照国家对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的划分,“营运”车辆应该具备道路运输资格证、从业资格证,且在运管办理所登记为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车辆。
第二种意见认为,按照现实习惯,只要车主将该车用于从事营利性活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车辆就应属于营运车辆,而不管该车是否取得行政法律法规上规定的资格要件。
按照1986年《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营运性运输是指为社会提供劳务、发生各种方式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非营运性运输是指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不发生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由此可见,只要是能发生“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就具备了营运性质了。
至于是否按照行政规定办理了“营运证书”或者从业资格证的,是行政管辖的范围,不涉及到对“营运”性质的认定。
2、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的区别
法律分析: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都是我国道路行驶的机动车一种,但是在其经营性质等方面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为:
1、性质不同。营运车辆的车辆行驶证在使用性质一栏载标明了营运。非营运车辆的车辆行驶证在使用性质一栏标明了非营运。
2、所需政见不同。营运车辆需要在运输管理部门办理车辆的道路运输许可证。非营运车辆不需要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证。
3、对驾驶员要求不同。营运车辆的驾驶人员除了需要能够驾驶该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外需要办理从业资格证。而非营运车辆的驾驶人员仅需要能够驾驶该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即可。
3、缴费不同。营运车辆需要向运输管理部门定期缴纳运管费;而非营运车辆不产生任何运输管理费用,即不向运管部门缴纳运管费 。
4、经营合法性不同。营运车辆可以从事以营利为目的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非营运车辆是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起点后,应当尽快将车速提高到五十公里以上。从匝道入口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必须在加速车道上提高车速,并开启左转向灯。驶入行车道时,不准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第十三条 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时,应当按出口预告标志进入与出口相接的车道,减速行驶,从匝道驶离高速公路时,必须提前开启右转向灯,驶入减速车道,然后经匝道驶离。
3、广州市网约车营运证车辆要求
法律分析:1.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所列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许可的原装进口的纯电动或燃料电池小客车。2.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属三厢车型的,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或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属两厢车型的,车身长度不小于4300毫米,或轴距不小于2550毫米。
法律依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明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所列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许可的原装进口的纯电动或燃料电池小客车。(二)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属三厢车型的,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或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属两厢车型的,车身长度不小于4300毫米,或轴距不小于2550毫米。
4、营运车辆是什么意思?非转营运车辆需要什么条件
营运车辆也就是指经过主管机关核准,可以参加营运的车辆。而营运是指从事营业性运输,即为社会提供劳务,发生各种方式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其中就包括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营运客车用于经营性旅客运输,而营运货车则用于货物运输和租赁,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收取运费或租金。5、车辆营运证新规定哪些车才能申请营运证
车辆营运证新规定:4.5吨及以下的货车无需办理货运车营运证,这也就意味着,轻型货车车主今后能够无证跑运输了。取消皮卡车营运证这一举动,不仅减去了每年两次季审等费用,还省去了一系列繁琐的办证手续。
【法律依据】
《关于印发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第二条第一款第七项
推动取消部分许可审批事项。落实国务院有关“放管服”改革要求,精简道路货运行政许可事项,研究推动取消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险机制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交通运输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