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刷新”,大算力芯片开启中国汽车新时代
7月7日,以“刷新”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CABF2022)在武汉中国车谷开幕。作为首日主论坛演讲嘉宾,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发表题为“大算力芯片开启中国汽车新时代”的主题演讲,探讨芯片如何“刷新”汽车行业的演进节奏。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发表主题演讲
2022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抉择之年,需要刷新心情,刷新认知,刷新环境,刷新未来。此次论坛由汽车商业评论主办,是中国汽车产业界的一大盛会,行业领军人物再聚,掀起新汽车时代的头脑风暴,演绎百家争鸣。
中国车企崛起,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刷新”
在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亦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纷纷跻身主赛道。
根据CleanTechnica的统计数据,2022年1-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21万辆,其中,中国销量190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9%,超越欧洲的82万辆和北美洲的41万辆。2022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有10家,占据半壁江山;在全球新能源品牌车型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车型占70%。
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到2025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65.5%,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市场需求将达到1383万片。未来3-5年,智能驾驶迎来高速发展期,汽车行业将迎来巨大机遇。
智能驾驶的技术演进离不开大算力芯片的支撑,只有掌握核心IP才可能对芯片快速迭代。单记章在演讲开始时即分享:“我自己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中国的智能汽车上的核心芯片是由我们中国公司做的。”
新一轮的智能汽车浪潮,叠加中国车企的崛起,为包括自动驾驶芯片在内的本土供应链企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单记章特别谈到了行业生态和本土供应链,“我们认为生态就是每个人做自己最强的,才能做得好。”他表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发展速度领先全球,而本土的供应链体系是支撑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快速技术迭代的关键。”
国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量产,促进本土汽车产业发展
“智能电动车现在刷新越来越快,刷新出非常多新的商业价值、新的技术,用户需求越来越明确,法律法规也纷纷出台。”单记章指出:“当然,在刷新的过程中还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技术方面实际上还受到非常多底层的,特别是芯片的影响。”
做核心芯片需要解决非常多技术难题,同时汽车对安全要求十分高,相关技术和产品环节绝不能投机,这决定了大算力车规芯片的量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黑芝麻智能旗下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从确定产品定义到量产上车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是首颗进入量产状态的国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58TOPS(INT8)-116TOPS(INT4)。
今年5月,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多款思皓品牌量产车型将搭载华山二号A1000芯片。更多搭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的车型将陆续发布。
单记章强调:“我们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不只是拼算力、拼工艺、拼投入,同时拼创新点。”黑芝麻智能基于两大自主可控核心IP构建了核心竞争优势,包括车规级图像处理ISP和车规级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NPU,让车辆“看得清”和“看得懂”。黑芝麻智能还是国内首家集齐了功能安全专家认证、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产品认证和ASPICE认证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
单记章表示:“黑芝麻智能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核心芯片,同时我们希望与Tier1、车厂、技术伙伴、投资机构等生态圈伙伴一起来打造本土的智能汽车供应链,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推动中国智能驾驶的发展领先全球。”
2、延安大学怎么样?我是湖南的。我想知道那边的气候条件到底是怎么个情况。请湖南的学长学姐说说好吗?谢谢
提前声明我不是湖南人,我是陕西人,在延安大学读的。怕你在填志愿前等不到湖南人给你的答案,所以我给你我的答案。
延安大学挺好的,外省的学生很多的,气候的话当然是和南方那边有较大差别了。不过延安的天是分外的蓝,你去了就知道什么叫艳阳高照了,我很喜欢那里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即使是夏天,中午特别热的时候晚上还是挺凉爽的。冬天的时候可能会冷点,住宿的话现在都是公寓楼,条件挺好的。杨家岭就在延安大学的隔壁,不远处有王家坪纪念馆、枣园等许多旅游景点,延安大学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你如果有幸选择了,你就有就会去“品”了!
3、对话众主流车企老总:“官降”会跟进吗?车市何时回暖?
斯柯达宣布“官降”了,最高降幅达2.4万元。
在这场极其简短的发布会上,上汽大众有限公司销售与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表示:“过去,斯柯达的建议零售价与市场终端折扣差距较大,较高的建议零售价导致客户在初步进行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将斯柯达品牌放在考虑的范畴之中。建议零售价下调有利于更好地接近目标用户,也是出于中长期的打算和考虑。”
事实上,这并不是斯柯达一个品牌面临的问题。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很多品牌的指导价与市场价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豪华品牌车型甚至动辄降价十余万。
之所以不愿意下调指导价,主要是为了维持品牌本身的定位。但如今,在车市寒冬与新冠疫情的双面夹击之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仅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其中,上汽大众的总销量仅为18.3万辆,同比下降60.9%。斯柯达仅销售为3.2万辆,同比下滑52.2%,双双跑输大盘。
“官降”,是上汽大众迫不得已做出的改变和奋力一搏。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如今市场如此脆弱的时候,斯柯达“官降”会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连锁反应?
斯柯达为何要“官降”?
就斯柯达而言,进入中国市场15年来,一直希望打造有别于大众的、有着波西米亚风格的捷克品牌,而不是“大众的小弟”。
然而,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特别是近两年来,尽管斯柯达推出了几款全新SUV车型,销量却一路下滑。去年,斯柯达在华累计销量为28.2万辆,同比大幅下滑17.3%。受中国市场影响,斯柯达在全球销售新车125.4万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唯一销量下滑的乘用车品牌。
要品牌还是要销量,斯柯达在痛定思痛之后,选择了后者。贾鸣镝表示,“此次调整是基于我们近一年时间研究斯柯达品牌而作出的,重新定位斯柯达品牌,包括产品、客户消费群体、沟通系统、传播方式等重新定位”。
降价之后,斯柯达的售价区间为7.79万元--24.79万元。除柯迪亚克和速派外,其他产品的主要售价区间均在8万~15万元,而这个价位,也是自主品牌和韩系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同时,也是一汽-大众捷达品牌主攻的市场。
但在贾鸣镝看来,斯柯达的对手是现代、福特、日产等二线合资品牌。“在中国,大众品牌面向的是大众市场,斯柯达针对的则是小众的个性化市场,跟捷达品牌也不重合。比较两个品牌的产品,从产品品质、驾乘体验来说,它们面对的是两种客户。在初期有很多客户不是太清楚,但是随着时间增加,口碑传播,斯柯达与捷达会有比较清晰的区隔。”
在这样的说法能否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同?这几天,“华山论剑”就此事采访了包括业内十余位车企营销老总和不少消费者。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对其并不认同,更多人给出了“官降意在把斯柯达打造成上汽大众的捷达品牌”这种说法。
这说明,斯柯达品牌的重塑之路还任重道远。
“官降”会否引起连锁反应?
据经销商透露,在斯柯达官降的同时,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也加大了对于大众品牌途观L、途昂和朗逸等车型的现金补贴政策,单车补贴幅度在4000-8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斯柯达“官降”其实是在给上汽大众大众品牌降价让路。
犹记得2004年6月,南北大众联手“官降”,导演了中国车市“黑色7月”。去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增值税下调等政策,包括南北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等众多品牌纷纷宣布“官降”,最后这把火也烧到了自主品牌和几乎所有的主流品牌,引发连锁反应,打响价格战。
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去年全年,乘用车市场依然下滑8%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开始比拼市占率。正如现任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所说,强势的主流品牌感受到市场寒冬的压力时,一定会把压力向下释放,透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体系能力,降低产品的售价,从而将竞争压力,“甩”给弱势品牌。
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市场加速洗牌。最近这段时间,很多新势力车企都已经发不出工资了。随着融资难度的加大,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倒在“黎明”前。
“今年价格战是必然的,我们跟斯柯达的竞争关系不显著,我更关注后续其他品牌的跟进。”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副本部长樊京涛表示,北京现代本月零售市场在快速回升,暂时还没有跟进的计划,但市场的淘汰赛和“马太效应”已经愈发凸显。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青久也表示,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打起来了。“大的经济环境不太好,消费预期下降,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各品牌又要挽回目标,就不断地在‘出牌’,我觉得下一阶段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价格战也会越来越血腥。”
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昊却认为,“我不认为主流合资品牌会加入到大规模的价格战中,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强者恒强。”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认为,东风日产的消费群体与斯柯达没有太大的重叠度。对于车企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我相信,上汽大众做出目前的决定,也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但现阶段,降价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效果是不是短期的,是增量,还是把消费提前,都还有待观察。相比之下,我更关注丰田、本田会不会有动作。”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现在根本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压力与变化最大的就是中产阶级这个主要购车群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汽车消费也会求稳,不会太激进,保有量大的品牌会更受益。
那么,上汽大众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一汽-大众又是怎么看待斯柯达的“官降”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修惠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不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异动。另外,因为目前终端成交价的折扣比较大,因此官降在终端市场不见得会有实际的反应,只能在短期内改善潜在客户的心理预期而已,市场的真正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们会认真关注整个市场的走势,目前,我们的策略是一如既往保持稳健。”董修惠如是说。
下半年车市回暖是否可期?
与厂家高管更关注长远发展的理性相比,经销商层面则更关注当下的生存问题。
“华山论剑”同步采访的多个品牌经销商均表示,如果竞品降价,你不降的话就会被抢走客源。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和吸引客户购车,降价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此,辛宇表示,在今年整体并不乐观的大经济环境下,车企要想明白,到底什么更重要。如果现在还为了表面的销量数据,给经销商压库存,那么,经销商端的价格战一定搂不住,可能会造成品牌、利润和销量的“三输局面”。
“我对下半年的市场表现也不太乐观。从4月的情况看,月初冒了个尖,之后就又往下走了。5月黄金周是传统的销售旺季,但今年各地方车展全部取消了,对于不太适应新营销的品牌是灾难性事件。”辛宇说,他判断全年车市降幅会在8%~10%之间,不排除还会更差。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表示,价格战对于品牌的伤害太大,而且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效果有限。“特殊时期,各行各业异象丛生,不过我判断,主流合资、自主品牌都会更加理性,不会跟进。从近期的销量看,长安汽车同比已经正增长了,但与原计划还是差距不小。”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朱华荣就多次呼吁,寒冬已至,遵循价格战等“放血”策略的品牌,必将“失血过多”而亡,由此,竞争才是产业回归良性的最好手段。从政策的角度,要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稳定性;从行业的角度,要抱团取暖,携手前行;从企业的角度,要坚持战略转型,熬出伟大。
作为市场的领头羊,董修惠表示:“市场恢复还是比较明显的,4月份环比3月份就有比较明显的增长,5月预计比4月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预计到六七月份会走出跟去年差不多的曲线。从全年的情况看,预计负增长10%左右。”
“当然,这个也是滚动判断,每天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董修惠告诉“华山论剑”,如果国家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的话,可能还会更好一点。“这个月我们应该能恢复到85%左右,甚至更乐观一点,到90都有可能。”
不确定性,是目前摆在各个车企面前最大的难题。毕竟,全球疫情还处于爆发期,如果真如张文宏所说:“如果到秋天新冠疫情还没结束,冬天可能会有高峰。”那车市会如何,谁也说不好。
“现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国际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地方政府不时的刺激政策……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陈昊表示,当下,我们继续保持警惕,尊重市场、尊重合作伙伴、尊重客户,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尊重市场、尊重合作伙伴、尊重客户,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想,这也是所有车企目前共同的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努力改变自己。强者恒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叉车的品牌有哪些?
NOBLIFT/诺力、鑫鼎王、牛力、众力合、科利鼎、泸鼎、中鼎、杭叉、柳工、丰田叉车。
1、NOBLIFT/诺力
一家国内专业资深的仓储物流搬运设备制造企业。集团下设7家控股子公司,在册员工5000多人,占地面积1500多亩,拥有资产9亿多元。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轻小型搬运车辆及电动仓储车辆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轻小型搬运车辆一直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收入占比均在70%以上。
2003年以来,公司逐步开始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的规模化生产,自2010年起,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销量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位,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之一。
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的规模化生产同时证实,公司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在工业车辆领域不断自主开发推出新产品,确立并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升级。
2、柳工
始创于1958年,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国内有9大制造基地,2008年公司在印度投资建设第一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
发展了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性能完善的全球工程机械主流产品线,包括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液压挖掘机、路面机械(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等)、小型工程机械(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叉车、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
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柳工装载机产品多年来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是装载机行业和市场的领导品牌。
5、宝鸡都有些什么厂子
很多 有服装厂 味精厂 还有工业区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世界最大的陆上钻机研发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商
秦川机床集团——世界上规格最全、品种最多的磨齿机制造商
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全球唯一的413F、513.G直列风冷柴油机生产企业
陕西秦明电子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心脏起搏器生产企业,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生产企业
陕西汽车集团——全国最大的重型越野车、15吨以上重卡和斯太尔车桥生产基地,重型军用越野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
陕西法士特汽车齿轮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汽车变速器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15吨以上载重汽车变速器占85%以上市场份额
宝钛集团——中国“钛城”、国内最大的钛材等稀有难熔金属加工基地,钛材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一管”、全国第一个螺旋埋弧焊管生产企业,全国焊接钢管生产工艺研究、实验检测和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铁路提速道岔、磁悬浮功能件和轨排生产基地
中铁宝工有限责任公司——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轨道车、电气化作业车和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基地
中铁电气化工程局宝鸡器材厂——全国最大的铁路接触网生产企业,接触网产销量占国内市场70%的份额
宝鸡忠诚机床集团——全国机床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名第一,销售收入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
陕西关中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机用丝锥生产企业
陕西渭河工模具总厂——全国最大的精密冷冲模架生产企业
宝成航空仪表公司——全国最大的航空仪表生产企业
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电声组合件生产企业
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电真空设备生产基地,灭弧室、断路器、真空开关管产销量全国第一
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纺电设备研发基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40%份额
西北机器厂——全国技术最先进的力学环境实验设备和电子专用设备研发基地
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二大磨床生产基地
陕西宝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过硫酸盐生产出口基地
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公司——西北最大的中轻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卡产销量国内排名第三
陕西东岭集团——西北最大的民营企业,火法炼锌能力位居西北第一,亚洲第二
宝鸡合力叉车公司——西北最大的叉车制造基地,叉车销量全国第四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规模最大的国家名酒制造商,西凤酒是国家四大老牌名酒,曾四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
宝鸡卷烟厂——西北规模最大的卷烟生产厂家,国家烟草行业重点工业企业
宝鸡五一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最大的特种纸生产企业
陕西双鸥集团——西北最大的家用洗衣机生产企业
北方照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最大的电光源生产企业
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
陕西银河消防科技装备有限公司——西北最大的消防设备生产企业
陕西九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最大的锦纶帘子布生产企业
宝鸡航天动力泵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最大的工业泵生产企业
宝鸡酒精厂——西北最早、规模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
宝鸡制药机械厂——西北最大的制药机械生产企业
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西北最大的防弹运钞车、警用装甲防暴车生产企业
6、30多万的车做出超百万的气场,红旗H9到底想卖给谁?
红旗很特别,这是一个原生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不需要从零去塑造,更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市场教育成本。豪华品牌的形象立住了,产品与价格发生综合作用,再由公务出行向私人消费做迁移,做拓展,一面“新红旗”也就竖起来了。
红旗六十年,有过辉煌,也有过迷茫。但自2018年红旗品牌新战略发布以来,大手笔的投入终于让市场看到了国车应有的风范。
2018年,红旗品牌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大关。2019年,更主销的SUV车型红旗HS5上市,红旗品牌全年销量超10万辆。2020年,红旗品牌乘胜追击,将年销量目标定为20万辆。1-7月,红旗品牌累计销量为87,500辆,完成度为44%。后5个月,月均销量超22,500辆,则完成目标无虞。
下半年,不确定因素正在慢慢可控,车市复苏,保持乐观。红旗HS5和H5两大主力,应该会持续释放销量。刚刚上市的红旗H9,又将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红旗H9是一款怎样的车?
红旗品牌对H9的官方定位是C+级轿车,比C级PLUS一点。
从尺寸的角度来看,红旗H9长度超过5米1,宽度达到1米9,轴距大于3米。这些数据,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中,竞争力已然足够,C+定位也是合理的。
品牌、外观、内饰,应该是中大型轿车“第一优先”的产品卖点。
红旗H9采用了直瀑式中网造型,车头修长,布局了大面积镀铬饰条,前大灯也为上下分体式,对于优雅感、高级感的融入相当到位。侧面线条走势平顺,再配合于多幅式轮毂和隐藏式门把手,豪华尽显。
车尾线条,其实保留了一种船式设计,以一个稍微倾斜的角度溜下去,对经典车型CA72系列有一定的小传承。贯穿式尾灯,可能无法与宫灯造型联想到一起,但其开启后的流水式炫技,绝对称得上档次。
红旗H9的内饰,其实是非常隆重的豪华。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大面积皮质包裹,有质感的纹路,依然保留了尽可能多的镀铬按键。
同时,红旗H9也在营造智能座舱的概念,前排采用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以及同为12.3英寸的中控多媒体触控屏,五屏联动、语音交互,是目前新潮而渐成主流的智能加持。
内饰带给人的感觉是,雍容、豪华,簇拥之下的花团锦绣。左手传统,右手未来,全部揽入怀里。
相比之下,2.0T、3.0T的动力如何,底盘出自何门何路,解谜类的信息会陆续浮出水面。只要这类机械素质达到了消费者心理预期,注意力仍然会转移到“第一优先”的产品卖点上来。
产品能有一个鲜明的记忆点,已经足够了,再以点扩面,机会是存在的。
一句话回答小标题,红旗H9是一款怎样的车?这是一款气场很强的车。
红旗H9的直接竞品是谁?
不如换个问法,红旗H9的潜在用户从哪里来?
中大型轿车市场就像一座城池,而且城墙很高。因为潜在需求比较特殊,每个月的市场容量相对比较稳定,大概4万到5万辆,想往外扩圈也不容易。
手握相同预算的消费者,如果家用需求强烈,可能更倾向于选择SUV,而不是同价位的轿车。这就造成了,中大型轿车的消费群体相当固定,品牌之间争夺消费者,只能在存量状态下,面临“内卷化”竞争。
在这种趋势下,各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德系三豪门ABB占据绝对地位,以今年7月销量为例,奥迪A6L、宝马5系、奔驰E级的销量均在1万辆以上,在细分市场中的合计占比达到了85%,几乎是垄断性优势。
在次级阵营表现最好的是沃尔沃S90、凯迪拉克CT6,但月销量也不过两三千。
红旗H9绝不能仅像一滴水,滴在水盆里,激起一点波澜,却又很快陷入沉寂。红旗H9需要变成一个瓢,去水盆里舀水,去找垄断竞品要市场。
无论是红旗H9的本意,还是长久活下去的“华山一条路”,红旗H9都需要将ABB设定为直接的竞品,去纠缠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没有意义。次级阵营有其品牌与产品的专属性,总是能吃下一块不大的市场,但红旗H9不可能止步于此。
如果从价格来看,红旗H9的官方指导价,开始与奥迪A6L、宝马5系、奔驰E级优惠后的终端价格(35万左右),有了较大的重合度,竞争关系更加贴近了。
外观气场非常强,内饰雍容豪华,加之红旗品牌的感召力,在家国情怀高涨的年代,应时应景。如果说BBA中大型轿车瞄准的是“富人”,那么红旗H9提供的是BBA同价位车型所无法提供的“贵气”。
“富”和“贵”,其实是两件事情。富,代表经济实力;贵,代表社会地位。
汽车之家公布过一组数据,这几年红旗卖到了哪里去?
1. 分车型:中型轿车红旗H5、中型SUV红旗HS5,个人消费比例超过了85%,单位采购占10%左右,以家用市场为主。但是,中大型轿车H7个人消费比例仅有22%,单位采购占比达到了67%,另有11%用于出租租赁。
总结历史数据,红旗品牌的销量之所以一路增长,是因为通过中型轿车及SUV打开了家用市场。因此,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如果过强的气场导致无法向家用市场“破圈”,增长潜力很容易见顶,这也是红旗H9将要面临的难题。
2. 分区域:2020年上半年,红旗品牌销量最高的3个城市是长春、重庆、北京。这在情理之中,而且大体呈现北方城市红旗销量更好,南方城市相对较弱的形势。
3. 对比车型:在汽车之家的数据库中,消费者对比红旗H5的主要竞品是君威、红旗HS5和雅阁,以价格重叠车型为主。当消费者对比红旗H7的时候,主要竞品是红旗H5、奥迪A6L、红旗HS5,奥迪A6L上榜了。
而红旗H9更大更豪华,气场更足,就官车印象而言,红旗H9与奥迪A6L的产品属性会更加相近。换言之,红旗H9最可能抢谁的市场?答案是奥迪A6L。
再去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怎样的用户,会放弃ABB,选择红旗H9呢?
1. 一直说红旗H9气场很足,因为你不知道从这辆车的后排会走下来怎样的权贵人物。那是不是说,这是一辆乘坐之车,如果买来自己开,也太像一名司机了吧?
2. 既然气场这么足,那非常适合公务用车了?的确如此,但对照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可以采购红旗H9的任职级别要达到副部长级别以上,注定了这是一个少量市场。
3. 最大的机会在哪里呢?民营企业、私营老板,有相对雄厚的资金支出能力,有行政级轿车的商务待客需求,有一定的家国情怀,也有提升社会地位的需要,会因为红旗汽车冉冉升起的品牌力和民族自豪感选择红旗H9。
这群用户很有可能已经有一台奔驰S级,但家门口停一辆奔驰S级只能说明自己很有钱,大家也早已司空见惯。可如果停了一台红旗H9,所有路过的人可能都会高看一眼。
也就是说,买红旗H9的人(至少是第一批人),他们的预算水平会远超这辆车的价格。第一群用户的口碑其实非常关键,这是红旗拿出平民化扛鼎之作的第一次尝试,处于重要节点。如果口碑立住了,品牌就不会倒,甚至雪球效应滚动起来,可以在民族自豪感长期兴盛的当下,蚕食更多的竞品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红旗H9上市当天,公布的累计订单数是6,500辆,终端热情高涨,甚至屡有加价销售的消息传出,在今天的中大型轿车市场非常难得。
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红旗H9不必刻意“背销量”,甚至可以主动控制,重点将第一批用户的口碑维系好。家国情怀长盛,一定会支持着红旗越卖越好,但前提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红旗H9的首要任务是“扛鼎”,拓品牌形象,像旗帜一样插在山峰。今年的20万销量目标,明年调整后的40万销量目标,还需要交给红旗H5和HS5,以及后续的再细分车型(HS3、HS6等),包括一连串电动、油混车型来完成。
天生帝王家,再勤勉治学,理论上,不应该更可期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2002年办的两件大事,成就了他和陕汽,不料退休后又陷入官司纠纷
前阵子,陕汽控股和玉柴闹得沸沸扬扬的合作,想必大家也应该听说过,陕汽控股和玉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席仪式的双方,一方是玉柴股份,而另一边,是陕汽控股和陕汽商用车的领导。这条毫不起眼的新闻背后却饱含深意。
第一,玉柴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第二,陕重汽是中国数得上的重卡制造商,单从销量来看,2018年陕重汽销量16.7万辆,仅次于解放、东风和重汽,排名第四。
但是陕重汽的控股股东是潍柴,那么,潍柴的控股公司和玉柴搞战略合作?大概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觉得看得有点晕,关系很乱,陕重汽、陕汽控股和陕汽商用车之间是什么关系?
○ 图丨陕汽与潍柴的关系
陕汽控股(集团)持有陕重汽49%的股份,另51%的持有者是潍柴。而陕汽商用车,是2018年刚刚从陕汽宝华更名过来的,陕汽宝华全称:陕汽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所以前面这个事情可以这么表述:陕汽集团的领导和宝鸡市领导出面和玉柴签协议,是为了扶持陕汽集团旗下完全自主的陕汽商用车公司。
虽然这看起来也并不关陕重汽的事,但从陕汽集团领导明确提出要“再造一个新陕汽”,要把陕汽商用车打造成下一个陕汽之后,好像这事情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陕汽控股(集团)有一份庞大的家业,包括了:陕重汽、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西安康明斯、陕汽通家、陕汽欧舒特等等企业,但是,一个陕重汽的资产在集团内占比就超过了80%。而陕重汽却被潍柴控股,这就好比,继承了你大部分家业的儿子,却改了别人的姓。
因此,陕汽才迫切想要摆脱潍柴的控制,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在家哥看来,陕汽有今时今日在国内卡车市场里地位,全都因为有张玉浦的推动,才让陕汽有现在的地位。
张玉浦是谁?
○ 图丨张玉浦
一位一生都置身于汽车事业,并且把江汽起死回生的行业领导者。
1999年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工委一等功; 2001年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关注企业家”;“2004年陕西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改革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诚信人物”。 陕西省九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西安市十三、四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汽车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推动力人物,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
一帆风顺
○ 图丨陕汽生产的第一辆“延安”SX250
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张玉浦,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1968年进入了北京汽车厂工作,由于工作效率高,成绩优异,一年后就被调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工作。勤劳好学的他,在来到陕汽后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1976年担任陕汽设备科科长,1984年担任陕汽总经济师。张玉浦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陕汽发扬光大。不经让家哥感叹,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1990年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陕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还遭到人民日报以及国家领导人的批评。
如何解决亏损?
○ 图丨陕汽德龙X3000
张玉浦先是调整产品结构,由于历史原因,重汽、川汽和陕汽既都生产斯太尔,同时又生产自己的老产品。斯太尔属统购统销,陕汽生产出来后,交给重汽,老产品则自己销售。张玉浦当一把手后,争取很多斯太尔产品的任务,只要能生产出来交给重汽,就算实现了销售。
另一方面,陕汽必须要做得出来。以前,即使年产几百辆,陕汽也完不成任务,这时候张玉浦让干部以身作则:如果完不成任务,首先扣干部工资,让薪酬跟绩效挂钩,以此调动大家积极性。
先从干部做起,这是张玉浦多年来形成的人性化管理的开始,后来逐渐凝聚成“德赢天下”的企业文化。陕汽企业精神里很早就有“诚信”两字,小到解决职工们的具体事务,大到企业的目标、方针和政策,张玉浦也算是说话算话。陕汽厂级领导也有被张玉浦处罚过,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陕汽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心凝聚起来后,陕汽效率大为提高,1991年产量便达到1000辆。在这之前,陕汽干了20多年也没做到这么多。仅用两年,陕汽一举扭亏为盈。
坚持职工不下岗
○ 图丨已停产的陕汽奥龙
但1994年后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大环境影响,整个汽车工业非常低迷,企业破产下岗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1997年陕汽改革,张玉浦坚持职工不下岗。时任陕西省省长的程安东很关心陕汽,程安东曾对张玉浦说:老张,你这样顶得住吗?你最少应该裁2000人,如果不裁(员),你这个企业很难维持下去。
但三线企业,职工下岗怎么办呀?这是当时张玉浦烦恼的事,后来张玉浦决定让部分职工内退。所谓内退,就是让这些员工离开岗位,每月基本工资照样发。张玉浦的夫人当时是教授级高工,但为了支持张玉浦的决定,她带头内退。45岁~50岁之间的1500名职工都选择了内退。因此,陕汽在最困难时期,既没有破产,也没有职工下岗。
分家方案
○ 图丨陕汽德龙M3000
2000年七八月国家经贸委正式下文。整车分为三家,原则上哪个省的企业回哪个省:重汽的核心和主体部门保留中国重汽称号,划归山东省管理。济南重汽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重汽和陕西重汽分别下放重庆和陕西地方管理,分别组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在三个重型汽车制造厂里,陕汽基础最弱。1999年陕汽年产量2000多辆,川汽是3500辆,济汽是7000辆。粗略地说,川汽是陕汽的2倍,济汽是陕汽的4倍,大概这么一个水平。所以,那时有很多人都断定,陕汽肯定活不了——本来就很困难,再一分家,只有死路一条。
引进湘火炬
○ 图丨陕汽卡车的安全测试
从大形势看,汽车业从2000年开始恢复到一个新的增长期。张玉浦提出陕汽要走差异化战略:大家都生产斯太尔,陕汽要生产质量最好的斯太尔。为此,陕汽集资进行技术改造,花800万元购进斯太尔模具组织生产,陕汽生产的重卡的确是最好的。
张玉浦胆子也够大,他找到沈阳机床厂耿总,直接对他说:耿总,你能不能支持我一下,我先买你3000万元的设备,但我现在没钱,如果你信得过我,我以后再还给你。
这步棋走得很险。没想到,耿总竟然同意了。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当时机床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下子订他这么多设备,也是笔大买卖。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终究解决不了企业大问题。
因此,就有了跟湘火炬合资的事件了。为了救活陕汽。张玉浦很清楚,湘火炬没有技术,它擅长的是资本运作。2001年陕汽开始跟湘火炬接触,2002年签订合资协议,跟湘火炬要了2.5个亿。
左手牵曼,右手征地
○ 图丨陕汽德御
2002年张玉浦策划了两件大事。一是从曼公司引进F2000技术。
因为早在1994年时,陕汽就跟曼公司有过合作,引进了大客车底盘技术,即现在的欧舒特公司。
有了这个合作基础,陕汽跟曼公司在重卡领域的合作变得轻松了许多。
○ 图丨陕汽德龙F2000
当时曼正在准备F2000的换代,也就是后来的TGA,两者技术一脉相承,有很多通用件。而陕汽也特别需要有个吃饭的产品,毕竟F2000技术比斯太尔先进多了。
一方面,陕汽本身规模小,搞整车引进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当时国家对整车引进管理很严,分开购买能规避这个层面的操作难度;另一方面,整车引进涉及到发动机,而国内发动机配套相对成熟,已有潍柴和杭发。更重要的,陕汽跟一汽、二汽不一样,陕汽不是大亨,就那么点资金,整车技术肯定买不来,只能精打细算。
○ 图丨陕汽德龙F3000
因此,当时张玉浦提出了:只引进技术,不涉及品牌,让陕汽保持独立品牌。曼也答应了,家哥觉得可能曼当时认为陕汽不行,如果把品牌让出来,对他们不一定是好事。这就是陕汽德龙系列重卡的技术来源。
另一件大事就是策划北郊基地建设。为何要建新基地?陕汽的东郊基地和麦李西沟,跟国内外其他汽车企业比起来,那不叫汽车厂,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个大车间,而且产能根本跟不上。
2004年进入征地的关键时期,结果赶上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严格控制土地,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对全国土地征用情况进行调查,2004年上半年达到高潮。
○ 图丨湘火炬LOGO
德隆危机——湘火炬的母公司,德隆此前的一系列事件导致发生了金信信托挤兑风波,导致德隆系股票崩盘。
德隆危机爆发。为建北郊基地,明确过湘火炬和陕汽分别出资多少。德隆危机后,湘火炬因资金问题直接暂停了投资。
之后德隆事件越演越烈银行闻风而动,跟陕汽打交道的7家银行都来催张玉浦还贷款。但张玉浦通过自己真诚的话,硬是让这几家银行的贷款都留住了。
当时的交通银行陕西分行行长来找张玉浦,他说:老张,你的企业我清楚,如果我把1亿资金抽出来,也许就把你抽垮了。但是如果不抽,我就可能掉乌纱帽。
张玉浦说:这样吧,如果你信得过我张玉浦,你也不要抽我的钱,我也不让你掉乌纱帽,咱们一块儿走走看,你支持我。如果真到了这1个亿影响你乌纱帽的时候,我可以让我的职工3个月不发工资,也会先把钱还给你。
光大银行陕西分行行长说:老张,能不能这样,你先还给我,我马上再贷给你。为了让张玉浦相信,他提前办好贷款手续,甚至连放贷通知单都给张玉浦看过。
可以说,那时候陕汽跟这些银行建立的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还相互信任,共渡难关,陕汽自始至终也没给银行惹麻烦。
○ 图丨陕汽轩德翼3
这两件事一做完,陕汽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陕汽年产量1.5万辆,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翻番,分别达到3万辆和6万辆,我说的是大数,2006年陕汽产量超过川汽,2007年是川汽的2倍。
谢幕
○ 图丨陕汽德龙X5000
2008年5月27日,陕西省国资委研究决定张玉浦不再担任陕汽董事长、董事职务。从张玉浦担任厂长开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18年间,陕汽这个当时国家投资不足亿元、陷于严重危机的汽车三线企业,一跃发展成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张玉浦为陕汽打下的牢固的根基,并没有随着张玉浦的退休而出现偏差,这点在后来陕汽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
完美的谢幕过后,曾经被各大媒体相互吹捧的张玉浦却没能保持住优秀的企业家形象。
○ 图丨陕汽德龙X6000
家哥了解到,2013年,张玉浦被卷入一起普通的诉讼纠纷。随着各种调查,记者爆出在张玉浦尚在任时的2006年,张玉浦的儿子儿媳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华奥德,一家以销售陕西重型汽车整车及配件的公司。作为陕重汽的一级经销商,北京华奥德还与陕汽下属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身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张玉浦在这件事上,可差点是晚节不保啊。想了解详细事件的卡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家哥就不在这细说太多了。
抛开这件事不讲,在张玉浦的带领下,陕汽从濒临破产到500强企业。张玉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的建设新基地,这样的魄力,家哥不得不佩服。
张玉浦此前的操作,为方红卫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方红卫也不负众望延续了陕汽的上升之路,将这个老牌重卡企业带到服务型制造的全新道路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陕西重汽集团 简介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于1968年奠基兴建,1970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牌”SX250型重型越野车。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50余万辆,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多年来,陕汽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590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额238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的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之一。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微型车、重型车桥、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是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已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38个参(控)股子公司。
陕汽拥有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通过广泛的对外合作,搭建起了全系列商用车研发平台及其支撑系统。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了国内重卡行业唯一的“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承担的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企业在产业规模、研发能力、市场营销和零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陕汽牌”重型越野车先后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建国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仪式,成为行业内唯一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整车生产企业,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多次嘉奖。
2010年企业在重卡领域成功推出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的“德龙F3000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集成了驾乘、休息、办公等多项功能,装备了具备故障监控、实时报警等功能的CAN总线分散拓扑电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整车结构和性能优化,具有可靠性高、承载力强、经济性好、低油耗、自重轻等诸多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国内重卡的技术水平,产品正式上市后,取得了可喜的销售业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陕汽成功推出了天然气重卡及客车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一定的替代燃料技术储备。成功研发出我国首辆纯电动码头牵引车,天然气重卡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陕汽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培育了以“德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德赢天下,服务领先,品质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树立了“以人为本、创优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成了以西安泾渭工业园重卡基地、西安高新区客车基地、宝鸡高新区中卡基地、宝鸡蔡家坡微型车、专用车和零部件基地为核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了专用车网络,实现了从单一重卡产品到重、中、轻、微、大客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全面覆盖,初步形成由园区面向全省、由省内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企业综合实力在中国500强企业中位居第267位,在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中位居第26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陕汽牌”载货汽车和“汉德牌”汽车车桥总成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10年,陕汽产销各类汽车12万辆,同比增长50%;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6%;利税总额超过14亿元,同比增长84%,圆满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精彩收官。
展望未来,按照“做强重卡,做大商用车,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陕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继续做好重卡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在中卡、大客车、微型车、关键零部件及专用车方面的发展,形成重、中、轻、微以及大客车等产品系列的科学组合,到“十二五”末实现汽车产销66万辆(重卡25万辆、中卡10万辆、大客车1.5万辆、微型车30万辆)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宏伟目标,把陕汽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化的商用汽车企业集团。看完后别忘了给个好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