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航头车辆段上盖公示

航头车辆段上盖公示

发布时间:2022-09-05 03:50:36

1、乘坐国际航班注意事项

1、注意托运的行李额:通常国际航班经济舱每人可以托运一件行李(有的可以2件,公务舱一般都是2件,具体需要和航空公司核实),且不得超过23公斤,行李的长、宽、高之和不得超过157厘米。

2、注意时间,以防误机:至少提前3小时抵达机场。

3、箱子不要上锁:无论是密码锁还是国产的小铁锁都不要用,这样方便过海关的时候边检人员开箱检查。

4、行李收据收好 ,箱子上要写好个人信息

箱子在被托运的时候一般都会被贴上一个标签,同时拿到一个行李的收据。此收据要留好,以防箱子丢失,或者行李到的比人到的晚。

(1)航头车辆段上盖公示扩展资料:

乘坐国际航班乘机流程注意事项:

1、先办理登机确认。注意找到乘坐的航空公司办理窗口,递交机票、护照确认,换回登机牌,托运行李箱子,贵重东西随身携带。

2、拿好护照、登记牌,填写出境表格(申报),经过严格的边防安全检查,到出关窗口验证,边防在护照上盖章通行。

3、进入国际候机厅,找到所乘航班的航班号候机口(登机牌上注明了)等候。

4、在飞机途中,注意空姐会每人发入境的信息登记卡,填写姓名、护照号、航班号、目的、住址等信息,海关报关信息须如实填写。

5、下了飞机,首先去机场边境入境口,将护照及登机牌给边防入境验证,简单询问一些问题,官员在你护照上盖章允许入境。

2、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的规划是?

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即原11号线南段,规划时称为21号线,为上海一条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路线,北起龙阳路站,南至临港新城,全长58.962公里,其中高架线45.268公里、地下线13.694公里。设有12座车站,包括3座地下车站及9座高架车站。另设有川杨河停车场(与11号线、13号线共用)及治北车辆段(远期与2号线共用),控制中心设于新场站附近。计划于2009年内开工,2012年底至2013年初建成通车,工程总投资约147.02亿元人民币。根据目前资料,16号线为普通轨道交通,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使用A型车。
运营组织方式
21号线采用快慢车的运营组织方式,列车为时速120公里的新型A型车,近期采用3节编组,远期采用6节编组,采用第3轨供电,座位和车门排布仿铁路车厢,采取横排式,只设置3组对开门,运营方式包括直达、大站和站站停三种形式,据报道,龙阳路站直达临港新城的列车最快只需30分钟。
设站
龙阳路站(换乘2号线、7号线、18号线(规划中),转乘磁浮线)
华夏西路站(换乘13号线(规划中))
罗山路站(换乘11号线(建设中))
周浦东站 16号线规划走向示意图航头社区站
航头站
新场站
野生动物园站
惠南站
浦东火车站站(换乘2号线(规划中))
临港新城北站
沪城环路站
临港新城站
线路走向
浦东新区龙阳路站—沿罗山路、规划罗南大道(S3)—规划航三公路—人民西路—拱极路—穿川南奉公路、远东大道—折向平行浦东铁路东侧南行—跨越大治河—折向临港大道—终点临港新城站。

3、轻舟智航于骞: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离自动驾驶这么近|汽车产经

“未来可能大家更加关注的是整体的驾驶体验,而不太去关心这车到底是L2、L3还是L4。”在轻舟智航品牌日的采访上,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这样说到。

围绕自动驾驶分级的讨论,从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主机厂们一边宣传着自己产品的强大的自动驾驶能力,一方面又在L2之上,L3之下反复试探。而消费者们,并无心分清数字之间的差异,甚至已经开始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来用。

其实这一切背后的核心,都是自动驾驶正在经历从技术到落地的关键时刻,就像于骞所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自动驾驶这么近。”

当消费者对买到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当Robotaxi开始大规模铺开,传统意义上的高级别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的路径似乎正在逐渐靠近。而是否有一种模式,可以实现各种场景的全覆盖?

市场与需求变化的趋势,驱动了轻舟智航的思考。

5月18日,轻舟智航举办了首届QCRAFT DAY,发布了一个方法论,双擎战略和三大产品。

“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这是轻舟智航一直所坚持的使命。而方法论、战略和产品,则第一次向外界完整阐述了,轻舟智航实现这一使命的路径与模式。

自动驾驶迎来“黄金拐点”

“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拐点,政策法规愈加友好、技术算法越发强大、传感器和计算在向车规级方向靠拢、行业拥护者越来越多。”于骞这样说到。

如果说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行业围绕自动驾驶更多聊的是技术路线,那么在最近一两年,围绕商业化落地的期待正在快速增长。

不论是在量产车市场,各种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快速装车,还是在L4级无人车领域,从配送车到Robotaxi、Robobus,都在快速扩大应用规模。与之同步的,是政策法规方面的进一步开放,主驾无安全员的收费测试也陆续展开。

但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自动驾驶领域的车企和技术公司而言,在当今阶段仍然难言“赚钱”,而如何在技术发展、商业产品和政策法规三者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相互促进的路线,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轻舟智航给行业一种新的启发。

于骞表示:“轻舟智航成立之初,就希望技术和商业之间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两者之间能够Bridge The Gap,通过一个商业闭环推动更大的商业闭环,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动驾驶。”

基于技术与商业化的平衡发展路径,“双擎”战略应运而生。

一方面,轻舟智航以L4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打造“动力引擎”,加速纵向技术深化,逐步在更多场景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由配置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方案打造“创新引擎”,以更安全、成本合理的高性价比方案,加速横向场景拓展,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在于骞看来,Robotaxi与前装量产业务,其实涉及到两个维度的问题:市场落地时间谁更快一些?空间谁更大一些?

“从商业化落地的两个重要的方向来讲,一种是通过体验角度的方式,比如特斯拉通过将自动驾驶能力加装到私家车上,使驾驶体验变好。另一种是通过效率提升的方式,通过将人类驾驶员完全去掉,实现无人驾驶,使成本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两方面,都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方向。”于骞在采访中表示。

而无人化的代表,Robotaxi空间很大,但难度也很大,落地周期非常长;而相对来说,Robobus的ODD(设计运行域)更小一些,速度相对慢一些,可以更快实现商业闭环。

而量产车领域,随着传感器、计算平台的能力提升,以及政策的不断放开,其自动驾驶体验会有很大提升,终端用户也不再只满足单点的自动驾驶能力,更多会希望获得完整、顺畅的体验。因此,在这个领域会有更多机会,可以通过更广泛的场景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布局商业化落地,与地平线战略合作

基于对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思考,轻舟智航提出了高效力自动驾驶方法论“自动驾驶超级工厂”,为自动驾驶的技术演化和应用落地提出了理论基础。

这是一套以“数据驱动”和“效率提升”为内核的系统化、自动化的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数据自动化闭环,并让整个闭环越转越快,为产品技术迭代、解决方案研发提供强大支撑。

依托方法论,在品牌日上轻舟智航发布了三大产品,同时宣布了与地平线、T3出行、火山引擎的合作,像商业化落地迈进。

三款产品,分别对应了轻舟智航围绕自动驾驶商业化布局的三种模式。

龙舟SPACE是移动出行空间的解决方案;DBQ V4是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轻舟矩阵则是一套面向客户的自动驾驶研发工具。

2021年12月,轻舟智航与东风悦享共同发布了基于龙舟SPACE方案的Sharing Bus,目前已在武汉、大理等多个城市完成落地运营。而龙舟SPACE的内部空间可多重变换,覆盖不同的场景需求,既可用于从长途到短途的无缝接驳,又能够为零售、物流等场景打造创新服务模式。

而DBQ V4则提供了从Robotaxi到量产车的多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组合,可以服务不同主机厂,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功能,让自动驾驶大规模装车量产成为可能。

轻舟矩阵,则是“授之以渔”,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底层支撑。通过一套以仿真技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研发工具链,以流水线完成数据处理、标注、训练和仿真,让数据可以充分流转,实现自动化闭环。通过轻舟矩阵,客户可以将自动驾驶的测试成本降至纯道路测试的1%,还可以生成数百万个长尾场景,每天实现数百万次算法训练、测试验证和迭代优化,从而不再受制于车辆和人员的限制。

而通过与地平线、T3出行、火山引擎的合作,轻舟智航也可以在场景落地的道路上,实现合作互助、资源共享和共生共赢。正如于骞所说:“智能汽车将成为人类科技领域的下一个母生态,这里蕴含大量的机会,也需要广泛和深入的产业联动,才能实现这种规模化落地。”

地平线将助力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解决方案的研发,T3出行将联合启动Robotaxi的公开运营,而火山引擎可以为轻舟矩阵注入高效能量,提升创新效率。

接下来,轻舟智航与地平线将基于轻舟自研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以及地平线征程系列车规级AI芯片,联合进行开发与适配,共同打造高等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解决方案。

于骞认为,轻舟和地平线的很多发展理念非常一致,我们不会单纯地通过堆积算力或者堆积硬件的方式,而是更多注重效率的提升,关注能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可以说轻舟跟地平线的合作是属于一拍即合。

“地平线对国内的自动驾驶的生态理解非常深,对整个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有多年的耕耘,以及非常深的经验,对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支持,所以这点来讲,我们和地平线的合作是在一个非常高效、非常快速的节奏在进行。”于骞表示。

轻舟智航希望通过算法层面的合作,将底层芯片的特性发挥出来,带来更好、更安全、更舒畅的驾驶体验。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L2、L3或是L4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核心将聚焦于是否拥有最佳的驾驶体验、安全保障和成本可控。

“与地平线合作,我们可以非常好地强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更加顺畅的服务,让他们更加安心的能够聚焦于自己的产品的发布,产品定义,以及对自己客户的需求。”于骞表示。

谈及这项合作,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博士表示,“地平线在中国的整个的产业生态里面,作为智能驾驶芯片公司,我们定位Tier2,一直秉承开放共赢,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不做全栈方案。对我们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支持我们的软件合作伙伴,去开发面向市场的、适合最终消费者体验的智能驾驶软件。”

“我们跟轻舟在一起合作,还是怀着的一个理想,就是说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不仅有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中国品牌,我们也必须要有中国方案”。余凯强调,“双方的合作往小了看是两个公司之间的战略业务合作,往大了看的话,我觉得是我们国家在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大的契机。地平线跟轻舟在一起,迈向自动驾驶的乘用车市场,我认为是非常顺应时代的要求的。”

1万元实现L4量产的背后逻辑

于骞在发布会上表示,为量产而生的DBQ V4,其量产成本可以低至1万元人民币。

在行业的普遍认知中,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非常高昂,一台具备全无人能力的Robotaxi,其硬件成本以数十万元计,而即便是量产装车的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车主需要额外付出的费用,也至少几万元。

轻舟智航如何做到低成本?

首先,DBQ V4可以支持1-5激光雷达、0-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感知摄像头,实现360度无盲区、无死角的感知能力,且左右互为冗余,可以“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满足不同等级自动驾驶量产、不同车型搭配、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而DBQ V4所有的配置方案,均共用一套技术栈,不同车型之间的数据可以共享,确保了技术通用性和恒定如一的自动驾驶能力。

另一方面,L4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最后10%,甚至是1%的长尾问题,需要大量的安全冗余来解决,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测试,都需要非常高的成本。而DBQ V4,可以让不同的主机厂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消费市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定义,例如其标配版可以实现以10%的成本来实现绝大部分的L4能力,提供一个安全性高、体验良好的量产产品。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硬件成本在快速下降。于骞说:“过往机械式激光雷达要数万美元,现在只需要击败美元,之前算力只有几个或十几个TOPS,现在已经有了几百、上千TOPS的大算力平台,整个行业成本下降趋势是非常可期的。”

而随着轻舟智航的量产规模化发展,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成本的下降,结合高性能、可配置的算法,可以提供更加优质、合理的配置,用相对比较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驾驶体验。

写在最后

围绕自动驾驶话题的采访,总能听到对落地时间判断的问题。

在于骞看来,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有着不同的时间表,比如Robotaxi可能还需要5-10年,但Rbobobus就可以更快,而高等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或许在2023年就会到来。

这是自动驾驶的“不同”。

但技术的发展,落地的加速,让过往自动驾驶技术的每个独立分支,正在产生更多微妙的连接,而轻舟智航所做的,就是找到这些连接,让原本不同的领域可以获得共同的技术基础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从而再更好地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里,也许我们不能说现在就已经看到终点,但方向已经变得愈发清晰。

4、北京人头盖骨始末

说起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一位名为安特生的瑞典学者来到了北京。经过不懈努力,他在周口店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和些许石英。而这些石英的出现引发了新的问题,这些石英从何而来?1936年11月26日贾兰坡发现了北京人完整头骨。

经过长时间探究后,他在1921年到1923年间陆续挖掘出了数颗古人类的牙齿,此时,他的心里已经隐隐知道,这很有可能是古人类的化石。如果他的猜想得到证实,势必会震惊当时人类学研究。于是,中方开始介入研究,并在周口店大力考察地质。转移,时间到了1928年。

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裴文中加入了对原人化石的找寻工作。此时的他年仅24岁,正是朝气蓬勃、力争向上的年纪。然而,经过长达一年的考察,他的团队始终未能有所进展。那时已是1929年的深秋,凛冬将至,在时局动荡的环境下,如果裴文中的团队仍旧未能在寒冬来临前找到原人的化石。

那么考古的工作将不得不就此终止。幸好,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冬月将要到来的前夕,他们在地下深处挖出了一个洞穴。裴文中受挫的裴文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决定扛住压力,顶着严冬继续挖掘化石。1929年12月2日,这是一个震惊世界考古史的日子。

当时洞里的人们正在与寒冬竞赛,就在那时一个技工在土中挖到了一个圆形物体。得知消息的裴文中立即小心翼翼地将这块石头挖掘出来,结果在场之人定睛一看,竟是一块头骨化石!很快,这块人类头盖骨化石得以证实,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古人类被人们定义为中国猿人北京人。

俗称“北京猿人”。据悉,当时被世界认定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尼安德特人,而北京人的骨质年龄分析比之还早四五十万年。1935年9月的发掘现场,发掘队采取打格画方的发掘方法但是,这还不足以定义北京猿人是现知最早的人类,因为有可能是猿。而究竟是猿是人。

就在于工具的使用。众所周知,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否使用复杂工具,所以接下来证实北京猿人是人类的工作就要从工具展开。后来,学者贾兰坡又再周口店发掘了北京猿人的头骨骨骼化石和石器。很快,当时国际最具权威的认证机构派来了一位叫做步日耶的学者。

经他研究,北京人有使用工具的能力,因此北京猿人成为了当时世界已知的最早人类。贾兰坡(1908-2001),考古学家,地质学家。那时,北京猿人的出现不仅论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可靠性,还推动了人类演变研究发展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

这块头盖骨的出现,证明了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并非一个野蛮的民族,它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7月7日,日本自导自演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还在周口店研究的贾兰坡不得已,只能中断开采研究的工作。

到北京协和医院对现有的猿人头盖骨进行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是由美国出资开办的医院,当时日本并不敢随意侵扰美国的势力,于是北京猿人就留在了协和医院。也因此,当时的院内医生魏敦瑞得以借机对此进行研究。可是,随着战事的不断恶化,魏敦瑞出现了不详的预感。

魏敦瑞很快,魏敦瑞的预感证实,当时日方的情报人员和相关学者都在周口店进行大规模考察搜索,寻找无获后,多方势力对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虎视眈眈。于是,魏敦瑞决定带着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回到美国,他让胡承志协助他进行头盖骨模型的复刻,将复刻品留在中国。

在他的提议下,当时的政府同意让这块头盖骨临时存放在美国的纽约博物馆,等战后再重新归还。的头盖骨为“北京人”,图二为现代人后来,这份头盖骨最终交由当时美军陆战队在中国的军医威廉·弗利带回美国。1941年,按照中美协商和美国公使馆的安排,装载着北京人头盖骨的两只箱子被标上美军军医。

廉·弗利的名字,以私人行李的名义从前门火车站装车,直发秦皇岛,之后搭载计划于12月11日进港的客轮“哈里逊总统号”,暂时转运美国。两只木箱由专人护送,8日上午,顺利抵达秦皇岛,但“哈里逊总统号”却没能靠港。因为就在前一天,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哈里逊总统号”在长江口外被日本战舰追捕,触礁沉没。而刚刚抵达秦皇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列车和军事人员,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日军的俘虏。“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不翼而飞。原来,日本已经在那时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正式对美国宣战,美日彻底撕破脸皮。

所以威廉沦为了日军战俘,被押解到了天津。自那以后,这份世界仅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就此失去了踪迹,胡承志成为了最后看见这块头盖骨的中国人。当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消失不见以后,首当其冲最有可疑性的便是日本人。然而,很快,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当时日本天皇酷爱古文物,美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日军便占领了协和医院。此时一个著名的日本侦探锭者繁晴便奉命寻获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协和医院旧址他先是抓捕了裴文中进行拷问,但是裴文中却一口咬定他对此事一无所知。于是,得不到答案的锭者繁晴又赶往天津。

去寻找威廉·弗利,但仍是一无所踪。于是,这位侦探在不久后切腹自尽,以表示愧对天皇。锭者繁晴的死似乎表明了头骨化石并不在日方手中,于是头骨的下落再次成为了谜案。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抵抗下,日本最终战败。很快,日本中央社传来一个好消息。

日本人在日军掠夺品中发现了北京人化石,中国当即派遣调查团前往日本寻回国宝。但令人遗憾的是,发现的化石中并未有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头骨的踪迹再次绝迹。现在剩下的唯一突破口便是美国军医威廉了。又转眼,时间到了70年代,此时美国与中国关系得到了缓和。

于是调查团在1971年得以联系到已经归国的威廉,据他的描述,当时他将装载化石的包裹交付给了当时天津的两个好友,后来调查团再次归国找寻当事人,他们却表示从未有接到过化石。人们的心情再次跌入谷底。后来,当中美建交后,尼克松向中国告知了战时唯一能够在太平洋上航行的货轮阿波丸号沉没的坐标。

并表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很有可能在此处。当时政府派人去打捞了数年,期间捞出了不少遇难者的残骸和大量金银珠宝,但是仍旧没能找到北京人头盖骨。虽然人们并为放弃努力,但已经渐渐接受了头骨难以找回的事实。尼克松半个多世纪过去后,1996年的一个消息再次让迷案浮出水面。

当年日本某所医院的一个病人即将死亡,但他要求人们一定要将消息传送给中国,他是二战中的侵华日军,原属于日本731部队,当时日军战败,这些头骨很难运回国内,他只能奉命将它藏起来。于是,他将其藏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附近一颗树下,并在树上刻上了标志。听到此讯的中科院当即赶往协和医院附近的树林。

并果真找到了树,上面有日军老兵描述的记号。他们当即探测,并探出地下果然有物体。人们喜出望外,当即封锁周遭环境,不停挖掘土壤。然而,现实令人们再度失望,原来土里并没有东西,只不过是一些特殊元素造成了仪器探测错误。失落的5个北京人头骨化石的消息又彻底消失。

如今依旧是一个历史迷案。不过,幸运的是,在1949年9月27日,在裴文中主导下,北京再度恢复了考古工作,并在1966年找到了新的头盖骨化石,弥补了那些丢失的化石的遗憾。而这也为我们探索古人类提供了更多新的线索和意义,至今仍有很大的科普价值。民间流传甚广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阿波。

”沉船里之说,现在考古学界多持否定态度。“阿波丸”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4月在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美军潜舰击沉。1977年,我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打捞,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受潜水技术所限。

那次打捞没有完整结果。出水物中的伪满洲国政要家藏小官印等物,让人猜测“阿波丸”携带了大量中国北方宝物,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人”。但是“阿波丸”当时是从新加坡驶向日本,如果“北京人”真的落在侵华日军手里,他们没有理由将其放到东南亚,也不可能直到1945年才运回日本。

1980年,有人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档案库查到,装有“北京人”的箱子曾存放于天津的美军陆战队军营六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这个兵营的旧址很快找到了,但是六号楼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倒塌了,之后被夷为平地改成操场。学校负责人回忆,在清理大楼废墟时连地基都挖开了。

5、“深圳市地铁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料~

2010年5月,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珠海分公司喜获“深圳地铁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及相关配套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工程,中标价6.3亿元,工期456日历天。
该项目业主为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占地约8.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米,计容积率面积13.8万平方米,总共18栋(保障性住房15栋,商品房3栋)联体12层小高层。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防水工程、防治白蚁工程以及施工临时用电、临时给排水和施工场地内外临时道路及永久道路、室外工程、入户大堂及公共区域装修工程、消防工程(含防排烟)、燃气工程、花园景观环境园林工程、高低压变配电(包括检测及验收等相关费用)、弱电工程(不含预留预埋工程)和智能化、宽带、电话、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工程及建筑物第三方沉降观测。

按照业主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深圳市结构优质工程要求。由于该工程是目前在建的深圳横岗双层车辆段3105标段的楼面施工工程,其施工难点主要是转换层高支模的施工,工期相对也比较紧张。

6、北京人的头盖骨哪去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5颗较为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在转移到美国的运送途中神秘失踪,留下了一桩至今难解的历史悬案。 从那时起的64年间,对“北京人”的寻找从未在国内外停止过,留下一个又一个追踪之谜。下面提供几个说法,希望能对你有参考作用: 1971年美国医生的说法 1971年10月21日,《纽约时报》新闻社发布一条电讯: “这一新的希望是由纽约市的一位内科医生威廉·弗利最近透露引起的,他于1941年在中国曾掌握过这些化石。后来,他在被入侵的日本人逮捕入狱之前,把这些化石藏在中国朋友家里和一家货栈里。弗利已同意提供受他委托保存这些骨骼的那些人的姓名和住址。” 1980年,“北京人”之父、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弗利建立了通信联系。贾兰坡的儿子贾彧彰先生曾向记者证实:“信是从纽约寄来的,落款时间是1980年5月29日。”但后来,弗利再也没与贾兰坡联系过。 1977年阿波丸的打捞 中国打捞业元老、上海打捞局首任局长、石油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张智魁,2004年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没有进一步打捞‘阿波丸’,是我打捞生涯中的最大心结。” 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着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阿波丸”航行至我国福建省 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全船2009名乘客及船员中,只有三等厨师下田勘太郎一人幸免于难。 据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阿波丸”上载有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9812吨。 “除了这些金银财宝,‘阿波丸’沉船上很可能还有一件无价之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张智魁告诉本刊记者。 据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将美方所掌握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下落作为一件礼物送给中国政府。尼克松提供的线索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有可能在沉船“阿波丸”上。 1977年1月13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工程代号“7713”。张智魁正是当时打捞工程的现场指挥。此次打捞共捞获锡锭2472吨,售价5000余万美元,还有橡胶等货物数千吨。但被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的踪迹。 张智魁告诉记者,当时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对“阿波丸”的打捞是不完全的,因此完全排除“北京人”头盖骨在“阿波丸”上的可能性为时尚早。 1996年北京日坛挖掘 1996年,一位日本人提供的线索引起了一次在北京日坛公园挖掘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行动。 当年初,一位日本人在临终前对他的朋友嘉滕刚清说:“据我所知,二战时,中国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埋在了距北京城外东2公里的地方,在一棵松树的树干上还作了记号。”之后,嘉滕刚清先生又将这段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的好友仰木道之先生。仰木道之先生得知新线索后十分兴奋,他通过有关渠道向中国政府作了反映。我国有关部门获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1996年6月3日正式发掘,整个过程进行了2小时58分,以没有任何结果而暂时画上了句号。 2003年一名囚犯的线索 2003年9月,贾彧彰告诉北京娱乐信报记者陈汉辞,“2001年的4月2日,我父亲刚刚住进医院不久,有一位自称王忠诚 化名 的男子打电话到医院,当时是我接的。他让我转告我父亲,抗战期间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在国内,请他老人家放心。但因为王忠诚所提供线索的头一天是愚人节,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再加上过去许多人都曾提供过北京人头盖骨遗失的 线索,大多是假的。”但是,贾彧彰先生还是将王忠诚的手机号记下。 2003年9月26日,陈汉辞与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张双权拨通了王忠诚的电话。“一个有着外地口音的男声说:现在只要找到一位叫李肇东 化名 的人就能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他是北京人,现在在京城某区看守所里。他早年曾做过地下工作,抗战期间他从日本人手里拿走了当时正准备运送到美国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陈汉辞通过多次打听,找到了王忠诚所说的京城某看守所和李肇东所在辖区的公安局。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李肇东的特殊性,暂时不能见任何人。” 追踪“北京人”头盖骨再次无果而终。 没有结束的寻找 60余年来,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寻找过程中的线索与故事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全,那一个个线索与故事中到底掺杂了多少真与假,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分清。但是,一个事实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追踪“北京人”仍未停止。 看来,北京人头盖骨,还需要继续寻找下去了。

采纳哦

7、什么条件的空乘/空姐才能在头等舱工作?

能在头等舱工作的空乘、空姐一定是有非常扎实非常优秀的业务能力的。

空姐除了对仪表、谈吐,气质,待人接物有明确要求外,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与处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头等舱工作,那必然是非常优秀的。

8、21号线上海线什么时候开工

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即原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上海一条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路线。南起龙吴路,东至虹口足球场。该线规划已经提交,预计2020年内开工,2025年通车。
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是由上海轨道交通公司开发的线路,已于2011年1月13日[1]更名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原线从龙阳路站始发,途经航头、上海野生动物园及浦东火车站,驶至临港新城。
新规划的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则从上海动物园站始发,途经淞虹路、真新新村、上海西站、上海马戏城,驶至虹口足球场。21号线识别色
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b](即原]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b],原11号线南段)
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即原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原11号线南段,为上海一条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路线,北起龙阳路站,南至临港新城,全长58.962公里,其中高架线45.268公里、地下线13.694公里。设有12座车站,包括3座地下车站及9座高架车站。
另设有川杨河停车场(与11号线、13号线共用)及治北车辆段(远期与2号线共用),控制中心设于新场站附近。计划于2009年内开工,2012年底至2013年初建成通车,工程总投资约147.02亿元人民币根据2012年的资料显示,南段线路已确定为普通轨道交通,而不是之前传闻的低速磁浮,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使用A型车。

9、北京人头盖骨是何时在何地由何人最先发现的?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

1929年12月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周口店开掘化石工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一个创举,当时在中国无成法可遵。

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大约早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流传。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颗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报道这一重要发现时,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就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洞先后出土的全部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神秘失踪,再度震惊了世界。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颔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腥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烟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猿人制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并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丢失】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当时身在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时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

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也开始积极协调将“头盖骨”运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1941年1月10日,翁文灏和尹赞勋致信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将它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

同时,翁文灏还直接写信给美驻华大使詹森阐明自己希望转移“头盖骨”的意思。但是,根据先前达成的协议,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周口店发掘工作,其发掘出的实物必须留在中国,不得出口。美国方面婉言拒绝。

胡顿在给翁文灏的回信中写道:“企图将这批化石转移出北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它们运出中国或日本占领区很易遭到被没收的危险。”考虑到“头盖骨”的安全,胡顿和魏敦瑞都认为不要转移和无法转移。最好放在保险柜再将保险柜放入学校地下室的保险库。

翁文灏等中方人员的努力依然没有停止,他们一再申请,美方官员和科学家一再婉拒,往来切磋数月时间。1941年11月,经翁文灏的一再协调,最后又经过蒋介石点头,重庆国民党政府才明确表态,允诺“头盖骨”出境。在翁文灏的一再恳请和调停下,美国方面终于同意了头盖骨由领事馆安排、由美国人带出中国,暂存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李树喜公布的档案资料记载,“头盖骨”转移行动按计划开始,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乘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港,在那里登船,船名“哈德逊总统号”,预定12月8日抵秦皇岛。8日上午,列车抵达秦皇岛。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随即,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行动袭击美军,美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包括美在秦皇岛的霍尔姆斯兵营的人员顷刻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北京人”在内的物资和行李当然成为日军的战利品,从此不见踪影,至今66年……

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一共有5个;山顶洞人头盖骨3个;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数十片;北京人牙齿近百颗;北京人的残下颌骨13件;北京人的上锁骨1件;北京人的上腕骨1件;北京人的上鼻骨1件;山顶洞人盆骨7件;山顶洞人肩胛骨3件;山顶洞人膝盖骨3件,还有硕猴头骨化石2件;硕猴下颌骨化石5件;硕猴残上颌骨化石3件;硕猴头骨化石残片1小盒;山顶洞人下颌骨4件,还有大量其他珍贵化石。

【寻找】

二战结束后,美国、中国、日本都开展了对北京人头盖骨的寻找工作,但至今没有这些珍贵化石的下落。多年来,寻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区有关部门也发出“世纪末的寻找”的呼吁。但由于牵涉到日本、韩国等国外政府和相关人士,所以单纯靠民间的努力,很难取得进展。

2005年07月02日“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一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力量的寻找“北京人”行动机构诞生了。

房山区政府介绍,房山区委书记聂玉藻和区政府代区长祁红将分别担任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政委和主任,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人类学、史前考古学教授周国兴等。而此项工作将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寻找工作队,职责是:制定寻找计划,上报批准后,外出调查;实地线索追踪后,进行资料整理,及时上报;针对有价值的重要线索,经上报批准后,进行深入挖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对国内线索进行搜寻。

【北京人头盖骨的意义】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 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因此,“北京人头盖骨”的珍贵可想而知。

但是,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ji yu计余)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这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五十年代以来,人们继续寻找着;令人气愤的是,至今仍无结果。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北京人头骨化石理当回到他们的后代手里。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7种版本使历史扑朔迷离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下简称"北京人")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近日,随着北京市房山区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北京人"去向之谜的老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人”也许已被毁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还存在世上?”面对晨报记者这样的询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态度非常乐观,“我个人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但在世,而且应该不难寻找,因为现在距离失踪的时间并不长,找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据悉,对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在世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多年来基本持3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我之所以认为它还在世,就是化石包装得相当考究。”杨海峰补充说,“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人看到,也不会轻易将其扔掉或毁坏。”他认为,根据中国古人类学家、最后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了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日本兵发现也会上报的。

“我不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谈及化石的去向,88岁的胡承志态度却相当谨慎,“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推测化石的去向。”他表示,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几个死人骨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对此,曾给父亲贾兰坡做了十年秘书的贾玉彰也持同样态度,表示不好对化石去向下结论。

“综合目前各种信息和线索,我认为,化石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了。”对此,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贾兰坡的学生陈淳说,“找到化石的希望应该比较渺茫。”在1998年,老师贾兰坡联合其他十余名院士发起“世纪末的大寻找”,但最后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陈淳表示,从目前的资料判断,“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日军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了。另外,他还举例说,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呢。

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那是1996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谈及那次挖掘,贾玉彰回忆到,“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了1996年6月3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当时,专家们对于挖掘非常低调,现场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挡,”贾玉彰说,“因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还要找一找,所以没有对外声张。”

但是,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美国提供给中国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说起化石的去向,历史学者李树喜对媒体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研究寻找化石已经多年。据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了解,“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李树喜对媒体说,1996年,他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上。

1977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我认为不大可能!”贾玉彰态度明确。他认为,如果日本人得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何必要等到1945年才运回日本呢,何况这还是一艘从新加坡绕道过来的船只。“不过,这也是一个寻找线索。”他对晨报记者表示,“只是估计可能性很小。”

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

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应该丢失在从北平到秦皇岛的运送船只“哈里逊总统”号上,而“哈里逊总统”号由于受到日舰追逐,半途被击沉。

据说,1941年12月5日,带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专用列车前往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开来的美国定期航轮———

“哈里逊总统”号。当时,这艘船预定在12月8日到达秦皇岛码头。

“这艘船根本没到秦皇岛。”对此,陈淳教授坚定地表示。他说,“哈里逊总统”号一直没有驶到目的地秦皇岛港去接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它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以后,一直被一艘日本军舰追逐,最后,搁浅在上海以东长江口附近,随后被日军击沉。

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

最近,浙江舟山传出消息,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号沉船上。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贾玉彰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听说过该船,从地点、航行路线上判断也不可能。舟山当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调查研究会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头盖骨”在“里斯本丸”沉船上可能是流言,英军战俘的说法值得怀疑。

化石在天津美兵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

1971年10月21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

“后来,那里专门给我来过消息,说根本没有化石。”贾玉彰透露。据悉,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啥也没有。但贾玉彰表示,有一点可以确认,父亲贾兰坡也考证过,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

化石在原美驻北平领事馆

据称,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后来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驻北平(北京)领事馆里。由于周国兴教授出国访问,此说暂未得到证实。

胡承志透露,他在把化石包装好后,运到医院办公室就走了,此后他再也未见过。“至于以后怎么运,我并不清楚。”

据贾玉彰透露:“我父亲贾兰坡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说法也不可信。”

化石将运往美国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时刻,北京人头盖骨被发掘出来!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36年,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年发现了三个成年猿人的头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遗址发掘的黄金时期。然而卢沟桥事变之后,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但研究人员还可在设在北平协和医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对化石进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在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北平,日军开始占领中立国美国驻北平的一些机构。存放和保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北平协和医院虽属美国财产,但看来也难以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研究室决定为北京人化石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存放地点。

当时有三种处理方案。第一,把化石运往抗战的后方重庆,但在战争环境下,长途运送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沦陷区安全同样无法保证;第三,运往美国保存。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三种处理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据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回忆,由于在合作挖掘化石时中美签的合同规定,在周口店发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国财产,禁止运送出境。所以当时美国公使馆的人拒绝接收。后经国民政府协调,远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同意并授权,驻北平的美国公使馆才接收这批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并准备将其安全运往美国保存。

运走前,胡承志对化石进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叹,大概我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国人,以后没有中国人看见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美军队秘密押运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军陆战队专列驶出北平,据说车上装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按计划列车到秦皇岛后,化石运到“哈利逊总统”号轮船,然后运往美国。

此次托运的负责人是即将离华赴美的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医弗利,两箱化石就是被混装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车的。

弗利说:这件事在当时相当秘密。在秦皇岛,弗利的助手戴维斯负责接收这批特殊的行李。戴维斯说: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们都放在了我的房间里。

弗利等待着第二天坐“哈里逊总统”号回国。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迅速占领了美国在华的机构,美海军陆战队在秦皇岛的兵营也被日军侵占,弗利和戴维斯成了俘虏。在天津的战俘营中,弗利他们陆续收到从秦皇岛兵营运送来的行李,但北京人头盖骨已不见踪迹。

日军的反常行为

化石是否落入日军手中?事隔半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东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闻上声称,保存在协和医院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窃。日本人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日军并没有在秦皇岛发现头骨化石。

很快,一场追寻北京人头盖骨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追寻工作格外卖力,几乎所有参与发掘工作的人员都受到审查。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狱中被关了48天,他的孩子回忆了那段经历: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个早晨……一些日本人穿着军装,带着枪冲到我爸爸妈妈住的北屋,过了十多分钟,日本人推着我父亲出去了。在日本宪兵队,追问我父亲“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说:“不知道”。一说不知道,日本人就动手打,最厉害的时候还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亲灌晕过去。最可恶的是,据我父亲讲,就是临出来那一天,又来审问,说裴文中要枪毙你了,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这儿给你留下了纸和笔,你写遗书吧。我父亲开始写起来,结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说,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回忆说:当时曾经传出一个消息,这些东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后,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说日本宪兵队没得手的话,怎么那么轻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日本发布的公告声称,已将劫掠到东京的一批古人类化石连同劫掠的发掘工具一起,移交给了盟军当局,以便归还中国。然而中国政府从盟军总部接收到的日本归还物品清单中,却没有北京人化石。盟军总部也应中国政府之邀,动用驻日盟军参与广泛搜寻,结果一无所获。

再次发掘周口店

1949年9月,周口店的发掘者们在找寻不到化石的情况下,又把目光投向了周口店,希望会有新的发现弥补丢失的遗憾。而此时的周口店龙骨山已是长草没膝,荆棘丛生,到处是日军暴行留下的累累伤痕,当年的办公房屋荡然无存,满山的树木也被砍伐殆尽。

发掘周口店的计划很快批了下来。9月27日,中断了12年的发掘工作重新开始。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和技工们先把1937年回填的土重新挖掘出来,在挖土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三颗牙齿,这是当时惟一在中国人手中的北京人化石真实标本。

此后,又陆续进行了几次发掘,获得了两颗北京人牙齿和其他动物化石。值得提到的是,1966年由古人类学家裴文中主持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块额骨和一块枕骨,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个头骨。新发现的头骨碎片与1931年、1936年的第五号头骨的两块颞骨,拼合成一块比较完整的头盖骨。显然,它们属于同一个个体,这是目前仅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标本。

【裴文中与北京人头盖骨】

裴文中是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又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和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30年代初,他系统地研究了周口店第1地点的食肉目化石并撰写了专著。此后他陆续研究和发表了不少有关周口店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哺乳动物群的著作,如:他于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著作有:“周口店洞穴层含人化石堆积中发现的石英器和其他岩石的石器”(1931)、《周口店第1地点之肉食类》(1934)、《周口店山顶洞文化》(1939)、《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1940)。

10、北京人头盖骨的猜测

历史扑朔迷离
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下简称“北京人”)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未能如愿破解。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随着北京市房山区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北京人”去向之谜的老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人”也许已被毁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态度非常乐观,“我个人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但在世,而且应该不难寻找,因为现在距离失踪的时间并不长,找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据悉,对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在世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多年来基本持3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我之所以认为它还在世,就是化石包装得相当考究。”杨海峰补充说,“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人看到,也不会轻易将其扔掉或毁坏。”他认为,根据中国古人类学家、最后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了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日本兵发现也会上报的。
“我不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谈及化石的去向,88岁的胡承志态度却相当谨慎,“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推测化石的去向。”他表示,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几个死人骨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对此,曾给父亲贾兰坡做了十年秘书的贾玉彰也持同样态度,表示不好对化石去向下结论。
“综合目前各种信息和线索,我认为,化石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了。”对此,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贾兰坡的学生陈淳说,“找到化石的希望应该比较渺茫。”在1998年,老师贾兰坡联合其他十余名院士发起“世纪末的大寻找”,但最后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陈淳表示,从现有的资料判断,“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日军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了。另外,他还举例说,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呢。
化石最可能流失日本民间
“根据目前的线索,头盖骨化石的寻找线索最有可能是日本的那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化石流失的方向可能在中、美、日三国,但最初有关人士就认为这些化石有可能现存日本。
首先,运输化石的火车是在天津被日军劫掠。其次,日军占领北京后,曾对存放过“北京人”化石的协和医院进行严密搜查。而化石被带到日本后也最有可能流失到日本民间。高星说,中国科学家也曾赴日与日本科学家沟通,对此日本的一些科学家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但是“到一定程度后搜寻就进行不下去了”,受到了来自日本某些方面的阻碍。他表示,由于民间组织跨国寻找化石存在很大困难,因此还需要政府出面给予支持。
“根据周口店遗址的保护规划,到2008年,在遗址保护范围之外,一座高度不超过9米的周口店新博物馆将落成开放。”杨海峰介绍说
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那是1996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棵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谈及那次挖掘,贾玉彰回忆到,“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了1996年6月3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当时,专家们对于挖掘非常低调,现场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挡,”贾玉彰说,“因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还要找一找,所以没有对外声张。”
但是,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美国提供给中国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说起化石的去向,历史学者李树喜对媒体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研究寻找化石已经多年。据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了解,“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李树喜对媒体说,1996年,他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上。
1977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我认为不大可能!”贾玉彰态度明确。他认为,如果日本人得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何必要等到1945年才运回日本呢,何况这还是一艘从新加坡绕道过来的船只。“不过,这也是一个寻找线索。”他对晨报记者表示,“只是估计可能性很小。”
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
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应该丢失在从北平到秦皇岛的运送船只“哈里逊总统”号上,而“哈里逊总统”号由于受到日舰追逐,半途被击沉。
据说,1941年12月5日,带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专用列车前往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开来的美国定期航轮———
“哈里逊总统”号。当时,这艘船预定在12月8日到达秦皇岛码头。
“这艘船根本没到秦皇岛。”对此,陈淳教授坚定地表示。他说,“哈里逊总统”号一直没有驶到目的地秦皇岛港去接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它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以后,一直被一艘日本军舰追逐,最后,搁浅在上海以东长江口附近,随后被日军击沉。
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
在浙江舟山传出消息,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号沉船上。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贾玉彰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听说过该船,从地点、航行路线上判断也不可能。舟山当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调查研究会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头盖骨”在“里斯本丸”沉船上可能是流言,英军战俘的说法值得怀疑。
化石在天津美兵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
1971年10月21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
“后来,那里专门给我来过消息,说根本没有化石。”贾玉彰透露。据悉,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啥也没有。但贾玉彰表示,有一点可以确认,父亲贾兰坡也考证过,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
化石在原美驻北平领事馆
据称,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后来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驻北平(北京)领事馆里。由于周国兴教授出国访问,此说暂未得到证实。
胡承志透露,他在把化石包装好后,运到医院办公室就走了,此后他再也未见过。“至于以后怎么运,我并不清楚。”
据贾玉彰透露:“我父亲贾兰坡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说法也不可信。”
化石将运往美国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时刻,北京人头盖骨被发掘出来!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36年,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年发现了三个成年猿人的头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遗址发掘的黄金时期。然而卢沟桥事变之后,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但研究人员还可在设在北平协和医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对化石进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在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北平,日军开始占领中立国美国驻北平的一些机构。存放和保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北平协和医院虽属美国财产,但看来也难以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研究室决定为北京人化石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存放地点。
当时有三种处理方案。第一,把化石运往抗战的后方重庆,但在战争环境下,长途运送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沦陷区安全同样无法保证;第三,运往美国保存。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三种处理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据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回忆,由于在合作挖掘化石时中美签的合同规定,在周口店发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国财产,禁止运送出境。所以当时美国公使馆的人拒绝接收。后经国民政府协调,远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同意并授权,驻北平的美国公使馆才接收这批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并准备将其安全运往美国保存。
运走前,胡承志对化石进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叹,大概我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国人,以后没有中国人看见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美军队秘密押运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军陆战队专列驶出北平,据说车上装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按计划列车到秦皇岛后,化石运到“哈利逊总统”号轮船,然后运往美国。
此次托运的负责人是即将离华赴美的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医弗利,两箱化石就是被混装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车的。
弗利说:这件事在当时相当秘密。在秦皇岛,弗利的助手戴维斯负责接收这批特殊的行李。戴维斯说: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们都放在了我的房间里。
弗利等待着第二天坐“哈里逊总统”号回国。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迅速占领了美国在华的机构,美海军陆战队在秦皇岛的兵营也被日军侵占,弗利和戴维斯成了俘虏。在天津的战俘营中,弗利他们陆续收到从秦皇岛兵营运送来的行李,但北京人头盖骨已不见踪迹。
日军的反常行为
化石是否落入日军手中?事隔半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东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闻上声称,保存在协和医院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窃。日本人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日军并没有在秦皇岛发现头骨化石。
很快,一场追寻北京人头盖骨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追寻工作格外卖力,几乎所有参与发掘工作的人员都受到审查。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狱中被关了48天,他的孩子回忆了那段经历: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个早晨……一些日本人穿着军装,带着枪冲到我爸爸妈妈住的北屋,过了十多分钟,日本人推着我父亲出去了。在日本宪兵队,追问我父亲“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说:“不知道”。一说不知道,日本人就动手打,最厉害的时候还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亲灌晕过去。最可恶的是,据我父亲讲,就是临出来那一天,又来审问,说裴文中要枪毙你了,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这儿给你留下了纸和笔,你写遗书吧。我父亲开始写起来,结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说,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回忆说:当时曾经传出一个消息,这些东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后,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说日本宪兵队没得手的话,怎么那么轻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日本发布的公告声称,已将劫掠到东京的一批古人类化石连同劫掠的发掘工具一起,移交给了盟军当局,以便归还中国。然而中国政府从盟军总部接收到的日本归还物品清单中,却没有北京人化石。盟军总部也应中国政府之邀,动用驻日盟军参与广泛搜寻,结果一无所获。
再次发掘周口店
1949年9月,周口店的发掘者们在找寻不到化石的情况下,又把目光投向了周口店,希望会有新的发现弥补丢失的遗憾。而此时的周口店龙骨山已是长草没膝,荆棘丛生,到处是日军暴行留下的累累伤痕,当年的办公房屋荡然无存,满山的树木也被砍伐殆尽。
发掘周口店的计划很快批了下来。9月27日,中断了12年的发掘工作重新开始。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和技工们先把1937年回填的土重新挖掘出来,在挖土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三颗牙齿,这是当时惟一在中国人手中的北京人化石真实标本。
此后,又陆续进行了几次发掘,获得了两颗北京人牙齿和其他动物化石。值得提到的是,1966年由古人类学家裴文中主持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块额骨和一块枕骨,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个头骨。新发现的头骨碎片与1931年、1936年的第五号头骨的两块颞骨,拼合成一块比较完整的头盖骨。显然,它们属于同一个个体,这是现仅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标本。


与航头车辆段上盖公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