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品运输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季节船载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当前,沿江各地气温持续升高,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持续增多,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已进入事故多发期。而近段时间以来,抗震救灾和水上安全防范形势也愈趋严峻,危险品安全运输要求越来越高。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和特殊时期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事故隐患,稳定辖区安全形势,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望各有船有关单位认真领会,切实实施:
一、切实抓好船载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运输管理工作
鉴于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特性,高温季节是危险化学品尤其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多发时期,各有船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温季节船载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运输管理,切实做好如下重点工作: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高温、防雷电、防地震、防大风、防火防爆、防污和人员防护措施,确保措施到位。
(二)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安全、防污等各种科目的日常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三)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度船舶靠离泊,船舶载运一级易燃液体货物航行、作业期间采取必要的喷淋降温措施,加强作业期间的巡查,切实落实《船岸安全检查表》制度。
(四)船长作为船舶运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组织人员对货泵舱/货物操作处所、温度控制系统、货物区域(通风、开口、电气设备等)、货舱通气系统、货油区域等开展经常性检查,以保证船舶液货舱、货物管系及其它处所的温度、压力、探测、液位指示和溢流控制等装置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二、加强装卸作业防震工作
近期,四川汶川8.0级地震余震不断,装卸作业单位应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特殊时期危险品装卸作业的管理,装卸作业前应认真对装卸管系、贮存设施、系泊设施、通讯设施等进行检查,设备有异常的,禁止开展装卸作业,以确保不发生危险品溢漏事故。同时,各装卸作业单位要加强装卸作业期间的值班工作,加强现场巡查,保证危险品装卸作业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整治安全隐患
2008年4月至5月,重庆海事局开展了为期40天的危化品船舶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活动共查处缺陷963项。各单位应积极开展隐患整治活动,分类汇总隐患,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2008年6月10日前,各单位应将隐患整改情况书面报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对未整改完成的,应写明原因,并注明拟整改完成日期。
四、全面做好水上安全防范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水上安全防范保卫工作,把其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公司要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危险品运输、作业的安全。
(一)危险品运输船舶以及装卸作业单位应于2008年6月10日前按《船舶(码头)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编制指南(见附件)的要求编制《船舶(码头)安全保卫工作预案》,根据船舶、码头的具体情况在“预案”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二)各船舶及装卸码头应明确一名船员担任兼职船舶安保员并切实履行其职责;明确船上(码头)限制区域,并在入口处悬挂或张贴警示标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无关人员上船;提高船员的安保意识,加强安保措施的培训和演习,严格执行安保工作措施。
(三)拟通过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的载运危险品船舶应严格按照长江海事局下发的《关于过闸船舶编制并执行《船舶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的通告》(长海船舶【2008】149号)要求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所有拟通过两闸的危险品船舶在始发港办理危险品申报时,应做出书面船长承诺,声明保证本船处于适航、船员适任状态,保证无关人员不随本船过闸,集装箱船还要承诺不出现危险货物集装箱瞒报谎报情况。
五、严禁汽车滚装船载运危险品
各汽车滚装船港埠公司应加大对《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对危险品的认知度,同时应增配各类危险品检查设备并加大对车辆装载危险品的检查力度,有效使用现有检查设备,制定和落实检查程序和措施,设立专人安全检查制度,不断提高安全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指导安全检查人员准确把握驾驶员提供的货物单证的相关信息,对货物重量与单证列明的有明显出入的、货物有异味的、货物来自危化品产地的要实施重点检查。
六、主动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检查
高温季节是危险品运输事故多发时段,为确保危险品运输安全,海事管理机构将加大检查力度,做到“四查三严三把关”暨即首次到港危化品船、改建的液货船、老旧船舶、一级危险品船等一律实施安全检查;船舶存在严重缺陷从严处理,严重缺陷不纠正严禁装载作业,载运一级危险品船舶严格动态监控以及加强对危化品船舶适装、适航、货物适运的检查。
附件: 船舶(码头)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编制指南
2、一份完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含哪几部分
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6个级别。
一、Ⅰ级(企业级)
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二、Ⅱ级(县、市社区级)
所涉及的事故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
三、Ⅲ级(地区市级)
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
四、Ⅳ级(省级)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五、Ⅴ(区域级)
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范围可能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事故需邻近省、市力量援助的,应建立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
六、Ⅵ级(国家级)
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哪些?
首先要 大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监控
常见的危险源有
(1)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3)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4)触电预防措施
(5)中毒预防措施
(6)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其次 是在发生危险源时的紧急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 是 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2)信息上报
(3)信息传递
第四 应急响应
单位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
第五 后期处置
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厂办公室存档备案。
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第六 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电话:
应急队伍保障
抢险、抢修组由设备科全体人员组成。由设备科负责人负责领导。
义务消防救援队由单位保安人员组成,由安全保卫部负责领导。抢险、抢修组和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等....
4、酒精等化学危险品的应急预案
以下为酒精的应急预案,仅供参考。
应急预案是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的预想方案。
(1)应急计划区
拟建工程的危险目标主要为运输接收系统、生产系统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区内的办公区以及区外的敏感目标。
(2)应急机构
⑴机构组成
企业成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有关副总经理及安全环保、保卫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有关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若总经理、有关副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⑵机构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⑶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环保安全科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保卫科长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⑷专业救援队伍
企业内设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由各部门职工经培训后组成,分为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程序
⑴一级预案启动条件
一级预案为站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厂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当企业发生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后,事故的当事人或发现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报告。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专业救援队伍对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按本单位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⑵二级预案启动条件
二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贮罐或焚烧系统破裂造成气体泄漏及进而引发爆炸,估计波及周边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并迅速通知周边居民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
(4)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⑴发现起火,立即报警,通过消防灭火。首先采用灭火器灭火,也需用水冷却塔壁和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⑵切断火势漫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关闭输送管道进、出阀门。
⑶生产设备可能发生爆炸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5)安全防护
⑴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⑵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①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②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⑶企业需要编制厂区周围3km范围内单位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指定各单位的联络人,并有联系电话,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组织大家撤离。撤离过程中要请求环保、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助,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撒离后要对影响区进行环境监测,当环境恢复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并经过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同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安排撤离人员返回。
(6)应急终止
⑴应急终止的条件
n 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n 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n 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n 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n 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⑵应急终止的程序
n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
n 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⑶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n 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n 对应急事故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根据实践经验,组织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n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应急演习和应急技术培训
n 对于环保管理人员和有关操作人员应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定期培训安全和环保法规、知识以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制度。应急机构应定期对机构内成员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技术培训和考核,并每年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并积累经验。
n 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n 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n 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n 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n 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n 企业应把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n 企业应在危险设施和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把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的人员。
5、危险品车辆运营方案
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编号为96-920-36-07)从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出发,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危险品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提出了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原则、方法、组成、要求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方法,设计了工业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系统。
2、引入了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对事故发生概率的校正因子,建立了运输车辆、容器设备、包装质量、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因素对事故发生概率的消长关系,系统提出了定量风险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3、提出了系统的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方法和内容,为建立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4、提出了我国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和对策、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车辆安全性评价方法和驾驶员安全管理方法,为我国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5、开发了实用的工业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数据库系统,为工业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了技术基础。
更加详细的资料-----《公路运输危险品运输管理条例 》在下面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61c9eaf5f61fb7360b4c650a.html
6、危险品运输行业的应急预案
只是拿给政府机关看,参照以下内容依葫芦画瓢即可。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制)
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一般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参照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单位)。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第2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3.名词解释
3.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3.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3.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5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3.6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7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3.8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4.编制要求
(1)分类、分级制定预案内容;
(2)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
(3)危险化学品单位根据本导则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
5.编制内容
5.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5.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5.2.1危险目标的确定
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目标:
⑴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
⑵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⑷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⑸其他。
5.2.2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5.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5.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5.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5.4.2组成人员
⑴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⑵现场指挥人。
5.4.3主要职责
⑴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⑶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⑺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⑽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⑵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⑶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5.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⑴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⑵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5.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5.8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⑴危险区的设定;
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⑷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5.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5.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⑵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⑶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
⑷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⑸患者治疗方案;
⑹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⑺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5.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1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5.11.2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5.12应急救援保障
5.12.1内部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⑵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
⑶应急通信系统;
⑷应急电源、照明;
⑸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
⑺保障制度目录
①责任制;
②值班制度;
③培训制度;
④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
⑤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检查、维护);
⑥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向驾驶员、押运员告之安全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一份);
⑦演练制度。
5.12.2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单位互助的方式;
⑵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⑶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⑷专家信息。
5.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5.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5.14.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5.14.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5.15应急培训计划
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⑵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⑶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5.16演练计划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演练准备;
⑵演练范围与频次;
⑶演练组织。
5.17附件
⑴组织机构名单;
⑵值班联系电话;
⑶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⑷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⑸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⑺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⑻消防设施配置图;
⑼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⑽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⑾保障制度。
6.编制步骤
6.1编制准备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制定编制计划;
(3)收集资料;
(4)初始评估;
(5)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6)能力与资源评估。
6.2编写预案
6.3审定、实施
6.4适时修订预案
7.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7.1格式
7.1.1封面
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7.1.2目录
7.1.3引言、概况
7.1.4术语、符号和代号
7.1.5预案内容
7.1.6附录
7.1.7附加说明
7.2基本要求
(1)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3)打印文本。
7、危险品运输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如何处理
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应该第一时间救助伤员,然后设置警戒线,拨打救援电话,驾驶人要撤离事故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8、危险品单位紧急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制订预案,积极演练
危险品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本单位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品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应当侧重于事故初期的处置。处置的方法和程序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切不可网上下载、互相转抄、流于形式,并且将其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还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2.发生事故立即报告,积极处置
发生危险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的危险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且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及时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有关危险品单位还应当为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