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铁广告4封6封12封是什么意思?
一般这个指的是地铁灯箱的说法,分为12封、24封、48封灯箱。
12封的广告形式基本有:站台12封灯箱、站厅12封灯箱、12封看板,尺寸为3m*1.5m
24封指的为非标超级灯箱,为12封的2倍大小,尺寸为6m*1.5m,位于各线路出入口附近位置,媒体接触频次高。
48封超级灯箱也称之为非标超级灯箱,尺寸为5.9m*2.8m或6m*3m,适合希望加深广告印象的投放需求或建立品牌形象。
非标超级灯箱优势:独特站点优势,覆盖站点整个进出客流。超大广告画面,震撼视觉感官,零距离接触出入站客流,强大的广告创意空间更能突显品牌价值,彰显品牌形象,传播品牌理念适合想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彰显其品牌价值
2、香港地铁的商业模式
由于用地紧张,香港每个地铁站都与周边的商业和居住区紧密联系,还有很多居住区与地铁站结合成一个综合建筑体,即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上盖物业。它是地铁产业与房地产业紧密协作的缩影,其成功也与出色的城市规划直接相关。在众多的香港地铁上盖物业中,青衣城(盈翠半岛)、汇景花园、新翠花园非常典型。它们特征相似:底层是公交车站或地铁站,上面二至三层是商业建筑,再上面是呈围合布局的高层居住建筑,中间是居住区的中心花园。
汇景花园是地铁蓝田站的上盖物业。整个建筑位于两山之间,下面有快速路通过,交通结构非常复杂。地铁线平行巴士换乘站,通过二层空间实现联系,上面是一层商场,以零售、服装为主。住户可以穿越商场抵达屋面的花园,也可以通过地铁出入口进入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两排东西向排列的20多层建筑,入口与花园相连。汇景花园还肩负着交通枢纽的作用,底层有近十条线路的巴士在此与地铁换乘,出地铁后经过室内的“十”字型架空天桥到达巴士站,再通过不同的楼梯到达不同线路的巴士站,同时辐射出多条步行道与附近的丽港城、康田苑等大型建筑相通。这栋高度集成的综合建筑群给人们提供了很大方便,每天有大量港人经由这里出行,游客在清晰的交通指引牌的帮助下也不会失去方向。
其实香港地铁是香港政府拥有的,也是一个上市公司,2005年在香港上市,主要收益有两个:一方面就是铁路的运输,另一方面就是铁路的管理营运,当中把地铁的战略也算在物业管理领域里面。
地铁是香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大概是超过230万人次的流量,所以就带动整个在沿线的店铺还有地铁站的商业物业,整个经济的增长、整个物业这一块,带动得非常活泼。
沿途的地铁站,能够开的店铺不多,所以地铁站里面有很多店是方便市民买到东西的,但是没有百货公司。便利店、洗衣店,还有食品店的话,一定是挑选特色的、时尚的和健康的食品(比如星巴克)。地铁当中,人流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所以在地铁站里面消费模式也不一样,在商业区(比如在中环、铜锣湾、尖沙咀)的店比较高档、有特色和有创意,在普通地方难找到的。每个地方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站,不同的店,主要是按照店的人流看。按每个站的要求、不同客户在那边服务的,另外是提供制作设备,这种是由于地方小,所以得利用每一个角落,把一个地方发挥最大的效果。 另外,每一个地铁站都有一个恒生银行。
另外还有旅游中心,旅游服务包括可以办理外地旅行团代定饭店等等,尤其在尖沙咀地区,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铜锣湾,游客区,购物区,都有这方面的,还有卖车票等等。
另外他们在旅游方面,第一件事,假如你是有创意的,他们是非常有创意的就是他们对他们讲每天有230万人流的话,每一个角落是非常赚钱的地方,所以他们卖车身广告,香港整个地铁都是卖广告,刚讲过的航空他们把整个车身都贴红色的,在地铁还没有到达的时候,人们在等地铁的时候,在墙壁上来做完完全全的广告版,除了有硬体的广告版还有电子广告,像电视一样,还有另外的沿线广告,都是地铁公司所拥有的,而且放映超过两万元,其实就是说在整个的一个地铁的运作,一个商业的运作当中,他们不停的想办法怎么利用每天230多万的人流怎么吸引他人,吸引更多的商铺在那边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一块真的需要。
引进一些咖啡厅这是个针对游客服务的,假如说对整个地铁商业当中是按不同站、不同的人流、不同客户的需要来提供服务的。
另外为了方便服务,已全面覆盖电话、网络,甚至其他的服务都有了。整条线都提供的这些服务越来越方便,虽然地铁还是比较贵,但是大家愿意用这个,另外地铁要做很多的授权。
他们要办很多不同的活动,在这里特别的提一下,其实地铁是希望办一个除了提供更给人家的商业的形式,还希望提供一个文化的形象给人家,他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动,尤其假期里面,办亲子活动,有时候是亲子绘画活动,有时候办比赛,来吸引人家,让人家觉得地铁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地铁融入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地铁在整个的店铺真的解决一个需求,提供一些服务,所以他们是在挑选哪些店在里面提供服务的时候特点的店。
总体讲就是地铁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其实假如说我们在管理学上提到的比较新的概念,就是不要浪费,不要浪费其实是分在时间上的,同样的地铁把这个概念用在它的空间上来,因为它掌握每天230万的人流,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它在卖广告。选择的地方,把它变成一个赚钱的地方,把它租给不同的客户,租给商户,但是在租的过程当中维护它的权益,就是说是按照市民的生活需要,比较有特色的放在里面,把它放在哪里卖,整个生活档次都会影响它。
3、香港地铁公司 R+P 模式是什么意思?
模式就是建地铁线路和地铁站作为交通工具运营,然后在地铁站内和地铁站上盖建商场和住宅作为发展物业来出租或者出售。
4、常常看到地铁上盖,不知道这个“上盖”到底是什么意思?
属于地铁物业,置业,楼盘的一部分。在地铁站上方与地铁出入口连通的商务或住宅大厦。目前香港、广州等后来开通的地铁都开通“上盖”,这样可以让地铁公司盈利创收。也是一种城市比较好的模式。 请采纳
5、“深圳市地铁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料~
2010年5月,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珠海分公司喜获“深圳地铁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及相关配套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工程,中标价6.3亿元,工期456日历天。
该项目业主为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横岗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占地约8.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米,计容积率面积13.8万平方米,总共18栋(保障性住房15栋,商品房3栋)联体12层小高层。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防水工程、防治白蚁工程以及施工临时用电、临时给排水和施工场地内外临时道路及永久道路、室外工程、入户大堂及公共区域装修工程、消防工程(含防排烟)、燃气工程、花园景观环境园林工程、高低压变配电(包括检测及验收等相关费用)、弱电工程(不含预留预埋工程)和智能化、宽带、电话、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工程及建筑物第三方沉降观测。
按照业主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深圳市结构优质工程要求。由于该工程是目前在建的深圳横岗双层车辆段3105标段的楼面施工工程,其施工难点主要是转换层高支模的施工,工期相对也比较紧张。
6、为什么香港地铁能够盈利?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认为内地移植港铁公司开发模式的困难之一在于,内地轨交建设、运营主体与 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管理主体是相分离的;前期规划时,很难统一。 IC 资料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盈利的地铁运营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00066.HK)是内地不少地铁建设城市心仪的合作对象。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3个具有示范性的PPP项目(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案例,其中第一项就是港铁公司参与的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是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形成同业激励的格局。”
经济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正力推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
港铁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的新项目,中国差不多要有40个城市修地铁。一个轨道公司,如果单纯依靠票务收入,其实是很难盈利的,也会对当地财政形成负担。”
根据官网资料,除了北京地铁4号线,港铁公司在内地还参与建设及运营了北京14号线、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龙华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
今年2月,港铁公司作为股东之一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还草签了北京地铁16号线PPP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京港地铁公司将参与该线的投资、营运及维修。
在海外,港铁公司则参与、运营及管理英国伦敦铁路系统London Overground、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高速铁路服务。
港铁公司董事局非执行主席钱果丰表示,“我们在内地的业务比预期中要好。我们希望从一个香港本土的企业,成长为跨国性的企业。”
据了解,目前内地不少城市都已经和港铁公司展开接触,意图引入其运作模式。
盈利靠的是
“轨道交通+物业”
港铁公司的前身为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于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年中,港铁公司的市值约为2109亿港元,其中政府占股76.7%。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铁亏损都是常态。比如,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共计补贴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
但是在香港,港铁公司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反而能够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港铁公司运营香港9条市区铁路线及一条机场快线,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轨服务,总长约221公里,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546万人次,占香港公共交通总运量的48.1%。此外,港铁公司还在香港之外的6个城市运营铁路,全球员工超过2万名。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从全球看来,轨道交通其实是不赚钱的,不盈利的,港铁过去36年之所以盈利,靠的是R+P(轨道交通+物业),它的盈利一多半来自于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和管理。”
事实上,港铁的模式是历史的选择。40年前,香港人口快速增长,基建不到位,房屋严重短缺,交通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兴建全新的地下铁路。另外,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政府决定以商业原则经营铁路,以地铁上盖及周围的土地发展来提供所需资金,“轨道交通+物业”应运而生。
港铁公司城市规划主管姚展对此深有感触。“轨道交通的投资跟一般的投资不一样,它的前期资金很大。建好以后,营运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做投资追加资产更新,比如港铁2014年的利润为116亿港元,我们必须要投入60亿港元对轨道系统进行维修、更新,要不然,零件、系统就会老化发生问题。”
姚展认为,港铁公司的成功在于发现了一个规律。“地铁运营还要按照市场来收费,不能你自己随便收费,但是没有竞争力的票价就会亏本,这是一个矛盾。不过地铁跟公交、巴士不同的是,铁路能够带来一些延外的经济效应。一旦建了车站以后,旁边的地价会因为交通方便而提升,如何去回收增加额外的效益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香港采用轨道交通+物业的模式来回收这个价值”。
究竟如何回收这个价值?姚展透露,“港铁操作的程序是这样的:在建一条新线的时候,香港政府先做规划,觉得要建这条新线了,然后做可行性研究,找出资金缺口如何。比方说要建一条地铁需要500亿港元,将来收入跟支出是如何,最后算下来可能资金缺口是200亿港元,那么就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
然后港铁公司开始参与,找出一些地块,这些地块政府给港铁开发,政府会测算其将来能够得到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要能够填补地铁建设的资金缺口。
卖票收入仅占15%
香港的南港岛线(东段)就是这个操作思路。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当时政府聘请两个顾问团来讨论,我们说要填补南港岛线(东段)资金缺口,我们要某块地,上面的楼面面积是多少,政府就聘请专业公司来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吃亏就跟我们签合同,给我们这个地块,把轨道一起捆绑,给我们运营权,这些地给我们的时候不是无偿的,我们是要给地价的,并且是按市场价格来付地价的。”
这其中还有玄机。“付了地价的话,我们如何能够从中得到利润去填补资金缺口呢?奥妙的地方在于我们支付地价是按这块地假如没有地铁进入的时候计算的。比如,这块地政府要拿去市场卖100亿港元,我们跟他们谈付100亿港元,然后港铁公司自己筹集资金来建地铁,但是我们建好地铁站后,要把这个地的价值提升到150亿港元,那50亿港元完全是我们建地铁得来的正值,于是我们就把50亿港元全拿去填补资金缺口,另外一块地也是这样。”姚展透露。
在这种模式下,香港地铁无需政府投入资金、补贴运营或者担保贷款。港铁公司自负盈亏,承担所有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此外,港铁公司还统筹所有地铁及房地产规划、设计、建造、管理,集约用地。
目前,港铁公司在香港共计投资及营运诸如圆方百货(Elements) 在内的13个商场,管理包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内的多个高端写字楼及住宅。其在43个地铁站点物业总开发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并保留27万平方米作为出租用途,投资物业市值超过640亿元。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我们的轨道网络有87个车站,其中大概有一半的站点有物业开发,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建好的跟规划的物业开发共1300万平方米,1300万平方米是多大?比如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18万平方米,有88层高,1300万平方米就是大概这样70栋高楼。”
对于物业开发,港铁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秘籍。“那就是高密度,人要多;多功能,有酒店、办公楼、住宅;人性化设计,车站跟物业无缝对接;做好规划,分期开发,划分不同的项目给不同的开发商,以降低风险。”姚展说。
年报资料显示,2014年港铁公司总收入401.56亿港元,但是利润高达116亿港元,这其中物业板块贡献最大:车站租务占28%,物业开发占31%,物业租赁及管理占24%,票务收入仅仅贡献15%,内地及国际业务占2%。
事实上,雄厚的财力也是港铁公司良好服务和运营的保证。姚展表示,“我们的顶级服务依靠于我们地铁资产的日常保护,例如2014年我们维护设备更新就大概花费60亿港元。另外,整体港铁网络的列车按照编定班次行走的可靠程度及乘客车程准时程度均达到99.9%的水平。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财务基础支撑。比如我们员工的待遇就很有竞争力。”
港铁公司提供给早报记者的资料显示,对香港政府来说,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政府通过向港铁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为978亿港元。
对香港社会来说,港铁公司除了为香港市民贡献了一个高效、优质、票价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还为众多香港市民构建了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各项生活需求的优质社区,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对港铁公司本身来说,也从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财务回报。
据悉,港铁公司目前的负债率仅为7%,远远低于其他国内外地铁公司。
内地复制之难
港铁公司眼下的业务增长策略是大规模扩展在香港的铁路网络及在中国内地和海外的铁路相关业务。
针对港铁公司的模式,钱果丰认为,“这个模式能否移植还要看所在城市当地的政治环境、生态,不能直接照搬,但是有些地方是能够模仿一些的。我们在内地现在的布局主要是在北京、杭州、深圳,我们挑选的总是一些经济水平比较高一点的地方,还有就是在管制水平方面是较为透明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港铁公司从1992年起就为内地地铁同行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2005年,港铁公司及合作伙伴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投资并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
2011年,港铁成功购得深圳地铁4号线龙华车辆段一期地块以进行住宅及商业物业开发。该项目的总发展成本预计为40亿元,对港铁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告诉早报记者,“这个项目是港铁公司在内地的第一个综合开发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把整个‘轨道交通+物业’模式,包括怎么去好好利用这个土地,怎么去提供一个更便捷的交通,引到内地来,做一个示范的项目。”
不过,目前想在内地移植港铁公司的开发模式还有不少困难。
温志华认为,“第一就是因为在内地,轨道建设、运营主体与物业开发、管理主体都是分开的。由于是不同的主体,在做前期规划时,很难去统一,而在香港,我们是不分开的,我们做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做‘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时,相对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在协调成本方面,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安全的隐患。”
另外就是土地的问题,温志华表示,“在内地地铁上盖土地还是要通过招拍挂来获得土地开发权,这也容易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此外,香港开发轨道交通物业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地铁上盖的土地资源,而这在内地一些城市不一定存在的。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透露,在深圳龙华线项目上,“港铁2004年进来的时候,我们和深圳市政府在做轨道规划的时候进行讨论,做了整体的优化调整,包括土地的功能、强度、密度,怎么样跟周边的社区进行集合等。我们当时在做优化的时候,不仅考虑我们轨道站旁边的优化,实际上是把整个区域,整个交通网络,怎样跟公交车接驳,绿地、教育、医疗、公共用地等,都要完全统筹地考虑。” 而这也是深圳项目成功的关键。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内地修一公里地铁大概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运行一公里地铁一般需要50个人左右,一个有150公里到200公里地铁的中等城市,一年运营成本会达到几十亿、上百亿元人民币。光靠财政扶持,很难持续发展。”
在易珉看来,虽然目前内地复制港铁模式有难度,但是改变传统的地铁开发模式也势在必行。
7、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那车辆段在地下还是地上?
当然在地下了。就是说下面是地铁,上面是建筑物。
8、在香港地铁招标中,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是怎么击败像置地这样的大公司而中标的?
当时置地错就错在太轻敌,以为他是香港房地产界的巨无霸,置地的项目大多处在香港的黄金地带。而长实当时只是一个在城郊开发项目的小型地产商。大家都以为那么大的项目一定归置地莫属,所以在地铁上盖的设计方案和利润分配上给政府开出的条件只是一般般。而李嘉诚正是抓住置地这种弱点,全力出击,把宝全都押在这个项目上,设计出的方案和利润分配上都非常丰厚,处处为当时香港政府的利益着想。所以他能够在那场之前以为毫无悬念的竞争中爆冷胜出。虽然据说那个项目几乎谈不上什么利润。但是为他在今后地产界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