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大汽车2020年营收154.87亿元 造车已投入474亿
3月25日,恒大汽车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显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7亿,同比增长175%,毛利润26.95亿,同比增长43%。其中新能源汽车1.88亿元,年度亏损76.65亿元。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
在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董事会主席肖恩表示,公司立志把“恒驰”打造成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2025产销量目标是100万辆,2035年达到500万辆;核心技术必须世界一流,知识产权必须自主拥有;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此外,恒大汽车还召开恒驰智能网联发布会,智能座舱、超算力平台、智能生态圈等尖端科技成果亮相,特别是联手腾讯、百度,历时1年11个月研发的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
恒驰汽车展示了一系列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功能,用户不仅可通过手机APP一键召唤汽车,让无人驾驶的恒驰自动行驶到指定地点,还可凭借先进的传感器,完成无感上车、疲劳检测等。此外,通过最先进的V2X车路协同技术,恒驰可以实现超视距预警、交叉路口碰撞预警以及绿波通行等功能。
2、恒大汽车终于量产,许家印的救命稻草来了吗?
恒大汽车终于量产,10月份开始发货。一排穿着工作服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身后是一间看起来仍然空无一人的车间和一长排的汽车。很多人正拿着放大镜仔细对比恒驰官网的图片,寻找每一个细节,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恒大CEO兼恒大汽车董事长肖恩、恒驰汽车总裁刘永卓以及天津、滨海新区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都出席了量产仪式。在量产仪式上,这是恒驰汽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让人安心,“支持者们终于在等待反驳谣言的证据了。作为恒大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恒大集团的危机动摇了市场对恒驰汽车的信任。
现在恒大的债务越来越多,而恒大没有办法偿还这些债务,而且恒大的现金流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说恒大已经陷入灶逗了债务危机。恒大没有按时将发票支付给供应商,这对恒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正在与恒大洽谈业务,主要业务是收购恒大汽车和恒大地产的股份,恒大目前正在与一家房地产公型烂司洽谈深圳的房改项目。如果成功,恒大将能够收回1200亿元。
恒大集团退出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地位。许家印为了尽快解决未清偿的流通票据,选择抵押房屋来偿还债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恒大的债务压力。许家印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执行力也很强,为扶贫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恒大已经建造了26所学校和50个农村地区,以及一些慈善医院和养老院。许家印在产业扶贫方面的表现非常好。支持蔬菜田基地10.6万亩、牛肉基地297个,许家印一直致力于慈卜辩漏善事业和扶贫项目。
3、靠买买买,恒大为什么能在造车竞赛中弯道超车?
大概几年前,有好事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美女众多的地方搭讪,开着普通车,屡屡遭白眼;但开着豪车则屡屡成功。那些天真或『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美女们,对于自己轻易接受陌生人邀请的解释是:开这么好的车,应该不是坏人吧。
看到近期恒大与沈阳市政府签约的消息后,壹姐觉得,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路公司和地方政府公司之间的博弈关系,和上述实验有那么几分相似。原因同上:都这么有钱了,造车项目应该比较靠谱!
和贾跃亭分手之后,恒大集团一路买买买不停,布局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就在外界以为出手阔绰的恒大集团在买到『核心科技』后加速产品落地,成为地产商认真造车的『典范』时,恒大集团却转头和地方政府敲定千亿投资的造车项目。
在外界看来,恒大近期这一番操作,和同样有房地产背景的宝能集团
,几乎是同样的套路。
雄心勃勃的宝能集团以观致汽车『白衣骑士』身份出场,但拯救观致的计划已经遭遇现实挫折,其此前多地布局的千亿投资计划也备受外界质疑:名为造车实则圈地?如今,恒大能摆脱这样的质疑么?关键要看能否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科技。
靠买买买,能掌握核心科技?
有媒体统计,从去年6月恒大斥资8亿美元投资贾跃亭的FF(法拉第未来)开始,恒大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累计投入了300亿元,投资项目从整车到动力电池和电机、充电桩等,遍布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
同样都是房地产背景的企业投身新能源造车大潮,此前恒大受到的质疑少于宝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恒大不管三七二十一,似乎更舍得投入砸钱。但问题是,出手阔绰,舍得砸钱造车的恒大集团,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对此,业界有不同看法。
有质疑声认为,核心技术买不来,更何况恒大买了一圈下来,到手的企业鲜有各个领域的独角兽或技术排头兵,顶多是『二等兵』。能否将旗下背景各异、技术并不融合的上下游企业整合到一起,造出安全可靠的车,尚不确定。
恒大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布局落子——控股NEVS国能电动(全称: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后者堪称造车新势力中的『元老级选手』,但真实情况如何呢?NEVS能否承载许家印在贾跃亭身上无法实现的造车梦想?一切都存在变数。
事实上,成立于2012年的瑞典NEVS的造车道路并不顺利,多年下来除了最初收购的萨博技术,迄今并未表现出比其他新造车企业更强的『生存能力』。2015年,国能电动曾宣布获得总金额780亿元、25万辆的大订单,但最终证明不过是『放卫星』。
恒大在动力电池领域收编的卡耐新能源,在动力电池行业人士看来,连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都算不上。
在动力电池行业向头部集中、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卡耐新能源的生存挑战加剧。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研究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卡耐新能源排名第十位,市场占有率1.1%。但从今年3月开始,卡耐新能源就被挤出前十榜单。
还有被誉为顶尖轮毂电机技术明星的e-Traction和 Protean。某行业资深人士对车壹条介绍,荷兰公司e-Traction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推广其轮毂电机技术,也不断有国内车企在车展上展示采用轮毂电机技术的电动车。但在目前的纯电动乘用车方案中,没有一款量产车使用轮毂电机技术,都采用的是中央电机驱动的模式。
从业内专家的观点来分析,电极材料过热导致的退磁问题和簧下质量增加,是轮毂电机实现产业化的两大关键技术难题。不过,恒大收购的这两家轮毂电机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表示已经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但为何没有收到量产订单?真实原因让人费解。
上述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对车壹条表示:『恒大之前,国内零部件企业不止一家想实现轮毂电机的量产,推动了至少3-4年,除了车企少量的样车订单,规模量产没有突破。考虑到技术成熟度、量产成本和交通法规,短期内这一技术不可能量产。』
盘点下来,恒大一圈买买买,一顿猛操作如虎,真正收购到手的行业龙头只有汽车产业链下游的广汇集体,后者算是汽车流通领域公认的经销商龙头企业。但恒大的造车大业,首先也最核心的是造车。
目前看来,把背景各异、技术路线不同的旗下企业整合到一起,也是很考验恒大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的问题。曾有业内人士分析,就算恒大希望走垂直整合的道路,目前国能电动 93车型使用的宁德时代方壳电芯与卡耐软包电芯存在技术路径不同、产品规格不同的问题。
恒大造车在贾跃亭那里交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学费后,恒大新近投资的一波新企业,要么全资收购要么至少50%以上的股份,以保证话语权。这样的好处是在保证自己话语权的同时,也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经验。
但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恒大买到的这些企业,要么技术实力弱,要么有技术但尚难以产业化,很难短期内形成合力,也很难应用到国能电动的量产车型上。如果技术整合本身就存在不可预知的挑战,恒大的百万辆新能源帝国如何打造?
3-5年称王?造车要钱但不能光靠砸钱
外界看到的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跨度里,恒大便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全覆盖布局,其速度之快,布局之完善,新造车势力中无人能比,即便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布局如此完善的也不多。
从这个角度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投入了300亿元的恒大,属于跨界造车的巨头里投入最大、态度也最决绝的企业。对此,恒大集团的掌门人许家印也不止一次表态:造车,恒大是认真的。『恒大做事的风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做成功。』
今年3月初,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在天津召开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许家印现场放出豪言: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恒大已经完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3月26日,恒大集团在香港召开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再次强调了造车的决心和信心:『未来五年内,恒大不会再涉足其他大产业』、『我们对汽车产业还是很有信心的,你不要忘记我是车间主任出身的……我干了十年的车间主任,还是有制造业基本功的。』
但实际行动往往比口头承诺更具说服力,恒大今年3月初的峰会上宣布将于6月在天津基地下线的首款车,至今还没动静。
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你追我赶的行业环境中,晚发力的恒大确实要加快速度。
但恒大加码的重点显然和外界预期的不太一样,在四处出击完成新能源去汽车产业链布局后,恒大转头就与地方政府签订大项目去了,而且投资规模一出手都是令人乍舌的千亿级。
6月15日,恒大与沈阳市政府签订协议,宣布要在地投资1200亿,建设整车制造、轮毂电机、动力电池三大生产基地。6月11日,恒大与广州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机研发生产三大基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