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别2019,回眸汽车圈四大告别瞬间
还有几小时,我们就要告别2019年,迎来2020年。
这一年,汽车圈上演了很多“告别”一刻。
这一年,原神龙汽车董事长安铁成当初应该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与他的车企生涯告别。
这一年,在菲克集团打拼超过10年,曾经的菲克“女王”郑杰,转身离开汽车界,成为华住“船长”郑洁。
这一年,一代“神车”夏利即将告别A股。
这一年,一系列情怀车型被迫停产,甲壳虫传承不再。
这一年,一直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车也打了个趔趄,告别野蛮生长。
……
如果说“新四化”是汽车的光明未来,那么现在无疑是抢占入场券的前夜。告别了车市的“明媚时代”,这个前夜寒风凌冽。销量连续下行成为2019年的主旋律。也是在这一年,在市场上打得头破血流的汽车巨头,开始抱团取暖,组建各自的朋友圈。
告别2019,车市留下这几个值得回味的瞬间。
市场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告别高增长
“冬天已经到了!”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在谈到新能源车市时,小鹏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小鹏发出如此感叹。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市仍在高歌猛进。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今年1月-5月的销量一直处于同比正增长,6月份达到15.2万辆的顶峰。到7月,销量突然“腰斩”。
原因众所周知,补贴退坡的影响“功不可没”。
就如同国足一直被喊限薪,一直用补贴“鼓励”消费者购车的市场培育政策,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如果说足协发布的“限薪令”有点被迫的味道,那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则是早已确定的事实。
仍在培育期的新能源车市场,如同被大人搀扶的小孩,虽然放手后会走得慢些,但终能学会自己走路。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由政策单轮驱动转变为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12月27日,比亚迪方面向我们表示。
自己学走路,不免跌跌撞撞。
2019年6月新能源补贴退坡,一下来了个销量“五连跌”,众多新能源车企遭遇阵痛。
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大降43.7%。这已经是今年6月补贴退坡之后,自7月份以来的“五连跌”,与从1月份的152.6%的同比增速相比,反差巨大。
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向我们表示,过去新能源车很多销量,其实都被主机厂通过投入共享出行等方式来带动。“现在的新能源车销量虽然降了下来,但更接近于消费者真实需求,过去的数据是‘伪数据’。”
对于刚起步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更是痛苦不已。
“明年对合众来说压力山大,唯有拼死而战、向死而生。”2019广州车展期间,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公司总裁张勇向我们谈起新能源车现状时,用生存之战来形容。
股价缩水、融资不顺,经历太多的风雨与波折,蔚来创始人李斌甚至被媒体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补贴退坡背后,还有外资品牌的虎视眈眈。
不仅是特斯拉。如果说过去几年,外资车企的动作慢了一些,那么今年以来,丰田、大众、本田、奔驰、宝马……几乎所有各大外资车企最新电动车隆重登场,正面厮杀已再所难免。
车型
再见,神车“夏利”,再见,情怀
2019年,告别的还有许多人的情怀。
“我们自己生产轿车,华夏得利,中国人得利,就叫它夏利吧!”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说道。
对于夏利名字的来历,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彼时,是1986年,在天津夏利工厂的车间里,第一台红色两缸小轿车下线。
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夏利,在2019年还是被不断刷屏。
曾经是连续18年全国销量冠军,首辆出口美国的国产车,夏利过去的名气之大,有国民“神车”的美誉,与桑塔纳、捷达与富康这“老三样”并称“四大金刚”。
国民“神车”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据说,“老炮儿”冯小刚就是开着夏利追到的徐帆。赵本山出道后,买的第一辆汽车就是夏利。
更不用说老百姓,10万块的车价,虽然在当时也不便宜,但总比大众桑塔纳、捷达容易够得着。彼时,夏利就像一种身份象征,一种情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也以买得到夏利为荣。
然而12月23日,一汽夏利连发14款公告,宣告其与中铁物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获得董事会及监事会批准。这意味着,过去数年已经不再生产新车,一直靠“卖卖卖”保壳续命的一汽夏利,终于宣告将告别A股,不复存在。
如果说夏利的彻底退出,让过去几代中国人向过去的情怀说了声再见,那么甲壳虫的停产,更让全球粉丝叹息不已。
墨西哥当地时间7月1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车型在墨西哥Puebla工厂下线,这标志着经历过81年生产、历经三代设计的甲壳虫车型将正式停产。
81年里,甲壳虫创下了超过2150万辆的总销量,它的经典成为一种情怀的象征。
然而,当产品力终究止不住销量下滑,徒留情怀也不能阻止停产发生。
在市场的“寒冬”里,也让不少车企为“五斗米折腰”,向情怀车型告别。
在2019法兰克福车展上,一众媒体成了见证人。基于FAAR前驱平台打造宝马全新一代1系正式发布。这不仅代表了宝马1系就此告别后驱,也宣布了车坛中后驱“小钢炮”车型正式绝种。
典型的例子还有素以特立独行为荣的马自达。
成都车展正式开始预售全新马自达3昂克赛拉,结果只销售三厢Sedan车型,经典的两厢版本缺席国内市场。以销量为导向,厂家当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只是一众马自达迷们,自从在市场上又少了一款有个性化标签的车型。
还有锐志和皇冠的停产,前者意味着市场上再无普通品牌V6发动机后驱中型轿车,后者则代表30万级别的后驱中大型轿车只剩下红旗H7和起亚斯汀格。
没有技术、不注重研发,再经典、再有情怀的车型也终将老去。车市“寒冬”里,那些有技术情结的车企,亦无可避免地向主导销量的大众化市场低头。
车企
告别传统产业结构,告别单打独斗
“不知该怎么办?”28岁的汽车传统研发工程师徐海东(化名)才工作不到3年,在这最应该奋斗的年纪,却陷入了迷茫。“公司业绩越来越差,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裁员倒闭。想跳槽却没有门路,基本只招更资深的工程师,或者是电动化数字化岗位。”
2015年,刚刚走出校园的徐海东加入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原本想着3年跳槽工资翻倍,前途可期,谁知原来炙手可热的传统汽车工程师,如今却无门可入。
徐海东的迷惘现状,只是汽车产业结构性失调的一个缩影。
“新四化”无疑是汽车行业光明的未来,但在变革的浪潮下,汽车人才需求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春天”到来之前,裁员潮率先扑面而来。
2019年尾声,全球范围内的车企裁员风波渐入高潮。在过去两个月里,奥迪宣布2025年前将裁员9500人,戴姆勒宣布未来两年裁员至少1万人。此前,包括宝马、通用、日产等国际一线车企均发布裁员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头部车企至少已宣布裁员10万人。
车企掀起“潮员潮”,是削减成本;另一面,则是增加智电化的研发预算,以及对电气化等科技人才的需求。
于是在车市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景观:车企一边在裁员,一边也在招聘;一边在市场中拼杀,另一边也在抱团取暖。
2019年10月31日,汽车业界突然曝出一个大新闻:FCA与PSA宣布合并。直到12月双方正式确认合并,从此诞生了一个年销量达870万辆的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就在海外汽车巨头联姻之际,国内两大车企巨头——上汽与广汽集团也在12月突然宣布“牵手”。
据位参会人士讲述:“陈虹和曾庆洪面对面,不像竞争对手,倒像老朋友,好久没见上汽和广汽两大掌门人这么开怀。”
上汽、广汽联姻是两大汽车集团的首次合作。作为中国市场头部企业,这样的一次深化合作更像是一种“汽车新四化走向抱团时代”的行业信号。
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报团取暖,在面对“新四化”这个吞金巨兽面前,没有车企能够独善其身。
可以预见,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时,抱团探索、联盟对抗将成为新的汽车竞争格局。
人物
车市寒冬里转身的汽车人
12月30日,在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司局负责人系列吹风会上,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表示,预计全年中国新车销量可能达到2600万辆,同比下降7%-8%。
这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在快速普及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汽车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
2019年,国内有两位知名汽车人以不同的方式转身离场,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汽车市场也在经历寒冬。也是在这一年,在中国汽车行业有名的“铿锵玫瑰”郑杰进入克莱斯勒。
2008年到2018年,从938万辆增长到2808.1万辆,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是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不过对于郑杰而言,当时她面对的还是一个负债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濒临破产母公司。如同她自己所言:“这个公司差到不能再差了,还能怎么差呢?”
2010年,克莱斯勒在中国的销量只有2万辆。
选择留下来的郑杰,很快就展露出她对中国车市的深刻理解与执行力。在郑杰主导期间,Jeep品牌终于实现国产化,并迎来了新的高峰——2016年,广汽菲克达到了18万台销量;2017年,广汽菲克实现销量22.2万辆。2018年,Jeep品牌在华累计用户突破百万辆。
甚而,作为首位跻身全球汽车集团最高管理层的中国女高管郑杰,也在今年3月离开了汽车界,转投酒店业。
另一位汽车人,安铁成的汽车领域履历比郑杰要更厚。
曾在一汽集团从业33年的安铁成,期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2005-2013年期间内,主导一汽-大众把产销规模从25万台提升到130万台级别。
再加上他在合资、自主都干过的资历,安铁成在2017年6月“空降”神龙汽车,一时间被媒体冠以“神龙救世主”、“救火队长”之名。
然而2年后,安铁成还没能证明自己,就被调任中汽中心。神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年多。
如果再给半年时间,安铁成能否为神龙力挽狂澜?郑杰能否为广菲克带来转机?可惜没有如果。在车市寒冬中,留给每个人回旋的时间都不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中国电动汽车推向国外,是不是侧面证明了在技术上的突破?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8日报道,世界第二大电动汽车制造商中国比亚迪10月17日宣布,今年将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推出电动汽车,并于2023年进入法国等欧洲发达市场。中国长城汽车也将推出一款新的电动汽车。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与德国大众和美国特斯拉争夺世界第二大欧洲市场。
“我们很高兴将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和最新技术带到汽车之乡欧洲。我们愿意与当地优秀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合作,为欧洲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在周一举行的四年来首次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国际合作部和欧洲汽车销售部总经理表示,比亚迪将在欧洲推广电动汽车。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疫情加剧了中国的汽车出口热潮。除了疫情的影响,能够负担得起这样一个黄金窗口,也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技术和实力,中国品牌正逐渐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较晚,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产品力。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当世界仍处于起步阶段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有望实现突破。一方面,它在电机和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另一方面,它也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智能化和内饰设计也成为海外出口的独特优势。
与国外电动汽车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上。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了3万多项相关专利,占全球总数的70%。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在车辆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于欧美,如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专用平台,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如动力电池和第三代半导体。中国是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
3、新能源车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跃居全球第二,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位置。我国新能源汽车物美价廉,已经受到了欧美市场的认可。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主流,较之于普通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这是燃油汽车所不能够拥有的。毕竟现如今大家都倡导绿色出行,燃油汽车所燃烧的尾气,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各个国家正在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标准,燃油汽车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普通家庭。
新能源车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跃居全球第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新源汽车已经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在销量这一方面首次突破了70万辆。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大的成果,这要得益于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截止目前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跃居全球第二。大部分出口的新能源汽车都销往欧美地区,欧美民众对于我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是非常认可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有所提升。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确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要知道在汽车研究这一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都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是我国仍然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以及研究,是首次达到了与西方欧美国家同等的水平。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直来地球的新兴科技都被西方欧美国家所主导。
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欧美民众喜爱。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出口量能够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这也就表明了,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受到欧美民众的欢迎的。在欧美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也是欧美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2022年中国车在美国都是那些
2022年中国车在美国的主要烂雀是新能源车。
每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车辆约为5万台饥胡早。吉利集团在中国制造美国做咐销售这个行列中处于领先位置。但其他几家自主品牌已经宣布,他们在2020年进行车型出口。 有一汽、比亚迪、拜腾、蔚来等品牌。
5、爱驰U5成功“出海”,聊聊在国外还有哪些我国的新能源汽车?
<
6、中国汽车出口量猛增,汽车都卖给谁了?
相信对于上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中国汽车出口量猛增,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汽车商品出口国主要是美国、墨西哥、日本等地。大家不难发现,中国的汽车很大一部分都卖给了欧美等国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欧美国家本身就是汽车产量大国,应该不至于需要进口中国的汽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一下这几种原因。
第一,目前全球范围内缺车的情况十分严重。即便现在每家每户都已经拥有了小汽车,但是世界范围内的缺车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而且,由于出现缺芯片及资源的情况,导致欧美等国家的汽车生产量出现骤减的情况。虽然汽车生产量走件,但是汽车需求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高,欧美等国家的汽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汽车出口猛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出现急速上涨的趋势。如果你仔细留意过中国汽车出口量的类型,你会发现中国出口的汽车类型主要都是新能源汽车。因为现在各地油价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很多人购买汽车时的首要选择。而在众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中,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品质时比较不错的。很多地方也看中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及看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于是纷纷向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
虽然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我国的起步比其它国家要慢一点。但是,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生产品质来说,我们却出现了“弯道超车”的情况。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生产的品质,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们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