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华永道: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呈增长态势
易车讯 9月29日,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长期趋势向好,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已披露的并购投资总额累计超7707亿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相较2020年及2021年同期,总体呈增长态势。
纵观2022年上半年,在宏观形势趋于复杂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伴随支持性与规划性政策逐渐落地、技术升级拉动产业价值攀升、市场需求尚具可观空间等利好因素,相较2021年同期并购交易规模增速迅猛。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完成254起境内外并购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超1793亿元人民币。
2022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大型交易数量较2021年同期有所回落,降至25宗。从交易平均额来看,中型交易平均额较上年同期降幅22%,在三笔超百亿的重大交易推动下,总体平均交易额相较上年度抬升。汽车行业相较去年同期并购交易频发,战略投资/收购阶段投资相较其他轮次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占有最大比重。
2022年汽车行业并购交易地区分布方面,广东、上海、江苏三地投资氛围最为浓厚,交易数量均在30宗以上,得益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厚积的整体产业优势、政策扶持以及人才、技术的集中度与先发性。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为迎接愈加未知的挑战,掌握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至关重要。二者是支撑汽车行业参与者在快速演变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增加韧性、应对不可预测因素能力的主要来源。创新突破作为关键词贯穿其中,将成为重要价值增长点,赢得资本市场青睐。”
从细分赛道来看,2022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领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均有显著增幅。汽车零部件领域电动化汽车部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赛道风头强劲,吸金热度不减;整车制造领域受造车新势力强劲入局以及传统汽车厂商加速产业整合驱动,投资总量可观;汽车后市场领域受宏观环境影响交易增势放缓。
汽车零部件领域作为热门赛道持续吸引各方投资者的关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153笔,交易金额837亿元人民币。2021年相较上一年度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增长,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平均水平接近。2022年上半年,电动化汽车部件和自动驾驶依然博得资本青睐,投资金额分别为574亿元及919亿元人民币。
整车制造领域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31笔,交易金额658亿元人民币。前十大交易中,新能源汽车势头强劲。传统燃油车厂商加速整合,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发展态势,产业间整合迸发规模优势,而规模效应在议价能力、战略调整的主动性等方面都为主机厂提供更多支撑,或将为其业务分拆布局新能源赛道提供更多可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百家争鸣,出现传统造车企业背书的新能源品牌、登上主流舞台的造车新势力和跨界加入战局的互联网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外,自动驾驶在商用场景的落地仍在继续,自动驾驶已经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商业化路线,即分场景逐步落地力求加大渗透率,其中重卡应用场景包括港口物流、矿内物流、园区物流等,此外市政环卫、Robotaxi等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也崭露头角。
汽车后市场领域并购交易节奏放缓,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70笔,交易金额298亿元人民币。但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或创新相关衍生服务,以及“互联网+”等商业模式为其持续赋能,汽车后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政策引导、消费者心理转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相关配套设施也迎来重大机遇,在充电市场持续发力的同时,换电业务兼具补能速度快,更易缓解“里程焦虑”等竞争优势,在技术升级的支持下脱颖而出。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汽车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路谷春表示:“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技术、需求三方面共同驱动汽车行业持续释放增长潜力,吸引了各类投资者高度关注。展望未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还将继续在低碳转型、降本增效、技术升级等方面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2、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长期趋势向好,这意味着什么?
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的并购市场是从海外并购开始的;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和本国汽车市场的推动,跨国收购开始变得更加活跃。据德勤预测,到2021年跨国并购将进一步提速,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看好推动了行业整合。
德勤认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日益成熟化,中国与全球汽车产业正发生着越来越多的整合;中国的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仍将是跨国公司最大的收购对象。由于中国对新能源技术(包括纯电动汽车)的投资不断增长,跨国兼并势头迅猛。在中国企业正在为建立跨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做准备的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收购机会。此外,自2019年以来(美国宣布退出该领域后),美国公司在海外进行投资并购的意愿有所增加。
在中国的收购过程中,主要的并购方式包括:内资收购兼并(即控股、收购和参股)、合资收购兼并、收购内资、海外收购和合资收购兼并等。截至2020年12月,国内汽车行业已发生的并购交易为25起,占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总数的19.9%。《2020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行业内发生了18起外资进入中国的成功并购案例。
从国内收购兼并来看,2020年1月至12月份有23起内资参与并购;12月末至12月末的交易规模达到了127亿元人民币。德勤认为尽管海外市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严重,但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增长潜力已经被激发出来,这些举措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长期发展。
德勤预计,全球范围内,合资企业合并和兼并事件将继续增加。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大型跨国企业正在加速兼并其旗下合资企业或合并其他车企的其他公司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从中国合资企业的角度看,吉利、东风、长安和江淮等车企已开始对旗下合资公司或并购的计划,一些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已经加入其中。
自主品牌在2020年的并购规模超过17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2020年11月达到创纪录的17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也创造了新的记录。与此相对应,2020年11月的行业并购活动也创了历史新高。尽管2021年汽车行业面临较大压力,但许多汽车厂商仍在继续收购自己尚未掌握的资源。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共完成22起收购,2021年12月共有12起收购发生在汽车制造行业(包含海外工厂)。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的并购交易活动有所下降。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有所回升,而在法国、英国和德国,收购事件数量大幅下降,而中国这三个国家仍是并购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德国自2020年以来发生了23起交易,而中国仅有3起。
3、别再喷特斯拉了 他真的救活了中国的新源汽车市场
最近证券市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成了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的晴雨表,像宁德时代 、均胜电子、旭升股份、华域汽车、三花智控等等特斯拉中国供应商,股价都随着特斯拉发生了大幅波动。
为什么特斯拉的股价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价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太脆弱了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的严重滞后,迫使政府不得不打造新赛道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而这个新赛道就是新能源。有了产业顶层设计和政策的重点扶持,中国市场诞生了一批批优质的新能源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自2013年开始成为国内客车龙头宇通的电池供应商,并凭借补贴时代所获取的利润,宁德时代拼命投研发,逐步打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全球汽车巨头的供应链,在外强环伺(松下、LG)的情况下高速发展,以一己之力PK世界第一梯队。
不仅于此,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市场,我们已经形成以天齐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为龙头的金属资源供应链;中游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电系统;下游的整车生产与销售,既有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传统厂商,也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后市场,充电桩制造与运营、电池回收等领域也不乏优质企业。
可以说,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最好的成本控制力。
但是,落实到下游,国内的整车厂商并没有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失去了政策的庇佑,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终以130万辆、17.4%的降幅收尾。这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产能过剩。
以核心产业动力电池为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62.2GWh,同比仅增长9.3%。而按照之前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要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近80GWh动力电池的销售,多数厂商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同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家企业中有4家装机量同比下滑,包括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和第五的力神;剩余4家也只是基本持平,唯一大幅增长的宁德时代主要得益于国外车企朋友圈的扩大。与之形成对应的是,日韩厂商松下电池、LG化学、三星、SKI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更严重的是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厂商每少卖一辆电动车,或是市场有些许变化,都将对锂、钴产业形成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和业绩波动。2019年天齐锂业财报显示亏损26亿至38亿元,虽然部分原因是其海外并购失败,但新能源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影响更大;还有洛阳钼业,预计201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也有56.86%到63.33%的减少,主要原因也是钴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没有增长。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新能源核心产业电池、电驱和电控系统,总体成熟度还较低,主要体现在行业经验、技术实力和系统管理能力上。
比如国内电驱十大品牌到2019年的平均创立时间仅有14年,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企业像博世、电装、德尔福和大陆,都已创业百年,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朋友圈。
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在内进军新能源市场,博世、大陆、电装才是他们首选也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国内多数三电系统供应商成立时间短,缺乏影响力,很难打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体系。而主攻中国市场,不但风险大,也极易受政策环境影响,动力电池就是最好的例子。
特斯拉,池塘里的鲶鱼
分析完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现状,其实和过去手机产业类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而不强。特斯拉的到来就和当年的苹果一样,做一条放进池塘的鲶鱼。
目前,特斯拉核心供应商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中国供应商。随着特斯拉国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加快本土化采购是大势所趋,这势必会激发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产能活力。
这是有迹可循的,一面是市场需求。虽然去年新能源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但主要集中在A00级和A0级低端市场,B级轿车、SUV等中高端新能源产品是上升趋势,这对于售价30万的特斯拉Model 3而言是一大利好。
有需求也有供给。去年特斯拉在中国总注册量超过4.27万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后一期产能达到15万辆每年,马斯克也表示将中国打造成为 Model 3最大市场,预计今年底Model Y也会投产。
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该数量是过去5年超级充电桩建设总量的一倍。
从整车到充电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马力全开。一来可以消化国内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过剩的产能,带来新的产值增长点。
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虽然在加快自家电池的研发力度,但短期内还得依靠供应商,和宁德时代的牵手,会间接带动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进步;
最直接的利好是隔膜和负极材料行业。前者重资产,新进者较少,恩捷股份基本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近五成,扩产毫无争议;后者和正级材料的同质化严重不同,负极材料格局稳定,净利率较高,而璞泰来本就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的国产,“近水楼台再得月”的璞泰来势必迎来新突破;
原材料方面,钴、锰、镍、锂、铝、石墨业受下游头部整车厂市场政策波动影响大,前期特斯拉宣布的“无钴”电池让钴产业在资本市场接连几天跌停,但像锂、铝等必须的原材料,随着特斯拉的扩张,消化产能乃至再打破瓶颈都是可以预见的。
二来特斯拉能形成一种“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赋能上中下游供应商提升行业认可度,从而获得走向世界的机会,带动产业的体系性进阶。
比如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三花智控。根据国金证券去年10月的研报,它在汽车电子膨胀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不断拿下大众、通用、 沃尔沃等新能源车订单共计140 亿元。
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核心三电系统而言,和特斯拉的合作,既是一种生产管理经验、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是一张可以打入世界一流车企供应链体系的学历证书。
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眼中的鲨鱼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条激活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鲶鱼,那么对于国内羸弱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就是加速他们消亡的鲨鱼。
首先,特斯拉国产后会加速造车新势力的分化。
从贾跃亭的乐视开始,六年多的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诞生了一百余家造车新势力,众多新势力占据了太多市场资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特斯拉的强势引入会加速那些投机分子的衰败,让社会资金向真心造好车的新势力倾斜。事实上,随着特斯拉的到来,2019年国内新势力仅11家有销量,90%或销声匿迹,或彻底破产。
其次,倒逼车企加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
特斯拉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就连传统车企也是压力重重。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曾说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要努力转型,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所以,大众用了200亿欧元来打造MEB电动化平台,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进程,今年ID.家族就将提前和消费者见面。
再有丰田,这个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过去垄断了混合动力技术半数以上的专利,特斯拉的飞速发展,在拓展纯电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迫使丰田不得不放弃混动领域的专利,和全球车企共享,进而共同抵制纯电市场的扩张。
还有国内传统车企长安、吉利,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安全领域不断进步,以拉近和特斯拉的距离;国内头部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们,更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消费者。
同时,特斯拉还会培育大量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
一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主销车型大都集中在A00级微型电动车,低价、低质、低续航,且多以共享出行领域消费为主,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在终端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形象。
随着特斯拉的扩张,其相对科技的设计、强大的性能、良好的自动驾驶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认知,进而培育更多对新能源汽车有消费欲望的用户,给整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机会,一如当初苹果手机的普及让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爆发。
总结
从早期的产业保护,到开放市场让特斯拉以独资的方式入华,甚至罕见的一视同仁,将Model 3纳入补贴范围,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利用特斯拉,再造苹果产业链的辉煌。
2009年,苹果基于成本和平衡供应商的考量,开始扶持中国产业链,造就了一个个传奇。打工妹周群思带领蓝思科技进军苹果供应链,实现财富暴增,还有面板的京东方、深天马,触摸屏的欧菲科技,射频天线的信维通信,声学器件的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等,它们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还不仅于此,电子产业的全面进阶,让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巨头充分受益了供应商资源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并在残酷的拼杀中淬炼出核心竞争力,最终拉近了和苹果之间的距离。
今日的新能源产业和过去的智能手机产业何其相似,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特斯拉将和过去的苹果一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至于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花35个亿!大众将收购江淮50%的股份
据路透社报道,大众集团正就并购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股份展开最后谈判,并购额至少为35亿元,或将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最大的并购交易。受此消息影响,江淮汽车午后直线涨停,股价创去年4月中旬以来新高。
如上述交易顺利完成,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向该公司与江淮汽车按50:50股比成立的合资企业中注入新的资金,以形成基于其MEB模块化电动车制造平台的产能。
针对路透社报道的大众汽车将以至少人民币35亿元的价格收购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控股)50%股权一事,江淮控股发布看风险提示公告。江淮控股表示,目前处于初期商议筹划阶段,尚未形成最终方案。
此外,大众汽车还将成为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两笔交易最早可能于周五宣布。
受此消息影响,5月27日午后江淮汽车股价直线涨停,报收7.62元/股。
江淮大众有合作的基础
事实上,江淮汽车集团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合作伙伴的母公司。江淮大众成立于2017年12月22日,双方对半持股,首款量产车型思皓E20X 2019年9月上市,第二款量产车型目前尚无推出计划。
如果上述收购股份成功,将对两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大众汽车的角度来看,车企也有加码中国市场的需求。2020 Q1财报显示,大众一季度营收为601亿美元,同比下滑8.3%,而净利润只有9.8亿美元,同比暴跌81.4%,其CEO在3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抱怨,只有中国市场有收入。
4月份的数据显示,大众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交付量下降45%,但中国地区交付量仍增长1%。在行业至暗时刻,中国市场对大众汽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此外,大众集团也明确中国市场对于其进一步展开电气化攻势的重要推动作用,其在2025战略中表明中国市场年产销150万台新能源车型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汽车入股江汽控股,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显得合情合理。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引入一家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对其解决现阶段的困境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江淮汽车近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其发展可以说相当艰难。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分别为-1.946亿元、-6.345亿元。2019年扣非净利润依然为-9.78亿元。今年一季度,江淮汽车营收同比下滑37.68%,净利润亏损3.56亿元,同比大跌650.70%。
虽然江淮汽车表示,业绩不佳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汽车销量下滑所致,但也可以看到,在汽车行业下行趋势下,江淮汽车是跟着加速下跌的。在汽车行业恢复期的当下,亏损多年的江淮显然亟需一大笔资金汇入。
江淮 国轩 大众
另外,在4月21日就曾曝出大众收购国轩高科股份的消息,随后国轩高科发布公告澄清:尚未就与大众集团的具体合作达成一致及签署任何实质性的有约束力的协议。
资料显示,国轩高科是中国电池制造商之一,该公司2019年独立电池装机量为3.22GWh,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还是江淮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2018年10月,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保障前者为江淮汽车稳定供应动力电池系统。
江淮自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之后,便实现了共线生产,甚至还共享了一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国轩高科算是江淮汽车的老牌合作商,因此对于大众来说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此外,江淮大众、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均位于安徽合肥,从产业配套角度看,通过江淮大众,大众汽车与国轩高科合作起来将更方便,而且由于合作会拉动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对大众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之间的合作应该也会给予极大支持。
总结:
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和领导地位。早在2016年,中国、美国和欧洲地区就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中国则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第一大市场。
2018年由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和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指数中仍然处于行业领地地位,而且最大的优势就是来源于行业和市场。
未来五年,预期中国市场新能源年产销将达到500-600万台,而大众在2025战略中表明它要拿下其中的150万台。
因此大众想要掌握发展主动权、优化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寻求合作是必要之路。面对行业的竞争压力,若未来能达成合作对于大众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分类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分类有如下几种:1、卧龙电驱:国内电机电控第三方龙头北汽新能源在售的EC系列安装的是公司的驱动电机。2、均胜电子:全球领先的跨国汽车电子企业其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球各大整车厂商和国内一线整车厂商。3、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之一同时公司也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提供控制器。4、大洋电机:中国微特电机行业龙头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用电机供应商之一。5、越博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控制器优质供应商。6、蓝海华腾:中低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等优质供应商。7、方正电机:微电机及控制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汽车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8、中科三环: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供应商公司已进入特斯拉产业链。9、正海磁材:主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10.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龙头之一率先研发微型新能源汽车及低速电动车用低压继电器。
6、工信部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是的,9月13日,国新办就“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请问这其中,工信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工信部如何看待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续航里程、充电是否便捷等因素是否成为公众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量?针对这些问题工信部将有哪些举措?
肖亚庆表示,新能源汽车确实是全球汽车领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我国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与2012年相比,单体能量密度提高2.2倍,成本同时下降85%左右。
二是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虽然实际运行中还有一些问题,但总里程提升幅度比较大。
三是市场突破,连续六年产销量全球第一。截至上月底,累计推广已经超过了700万辆。今年1-8月份,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是181.3万辆、17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将近2倍,整个汽车销售有些压力,但是新能源汽车逆势而上。
下一步,新能源企业要做的事: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各方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很大促进,但是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所以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避免分散。
二是加强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要抓好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试点。
推动提高城市公交、出租以及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我们也希望各地出台更多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有区域特点的优惠政策,优化汽车限购措施,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进一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现在有不少的试点有新的突破,加快5G、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开展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以及自动或辅助驾驶功能。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各方面提供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喜欢买,用起来也更放心。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经纬-工信部部长肖亚庆: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7、汽车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怎么样
我国汽车正在增多,全球石油储备正在剧减。发动机汽车油耗严重、并且造成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国家通过汽车产业的调整或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到2020年,北汽集团将率先在北京市地区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将代替传统燃油汽车,一个新产业的升起将带来的是市场专业人才需求量的缺口增大, 新能源专业人才也成为紧缺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