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
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1.5 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市场上普及,除了汽车技术本身因素外,还取决于社会配套设施跟进的程度。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燃料、是否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燃料;是否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加氢站、加气站;是否有足够的车辆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不能快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软肋,这也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位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技术人员说,专业充电站的成本不低,一个专业充电站要花费30万元。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达到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如何降低成本、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水电、风能、太阳能方面存在较大潜力。同时,而生产锂电池所需的锂、稀土等资源都可以通过得到充足的国内供给。而且中国的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2.2 我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巨大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花费的功夫远远大于其它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的国家。在较高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已经接近同型号传统燃油汽车,以比亚迪F3为例,比亚迪F3DM(混合动力车)低碳版豪华型市场价格为16.98万,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后的价格为8.98万元,仅比比亚迪F3豪华型的售价高了1.3万元。另外,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为主的供电企业已经建造了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在数量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欧美日等主要汽车生产国。也就是说,补贴已经到位,充电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如果需求量大,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仍会迅速增加。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离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距离。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会达到中国城市化高峰。这样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内含的问题非常巨大,意味着一年有1200万到1300万人走入了城市。这样对中国的城市化而言,我们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多。就汽车而言,随着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升级,去年增长了46%,这样的态势还要持续下去。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将近2000万辆。而伴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会更加紧迫,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
各地区应具备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过去不少地方实施地方保护政策,差别定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二次检测,对汽车企业建厂以及零部件采购设置了众多地方性规定,这虽然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但不利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企业危机感的提升,无法刺激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创新力。从准入制度着眼,从源头上进行一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改变一些陈旧观念和做法,舍弃一些权力和利益,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3.2 推进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
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来,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同时避免技术侵权,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循环周期是未来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应该努力降低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汽车技术的研发,把传统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吸收外来技术,长期以来我们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主导地位。
3.3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3.4 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
大部分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观望阶段,车市叫好不叫卖,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仍存疑虑,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十分担心,当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难点,新能源汽车不善于长途旅行,偏远地方充电困难,充电时间长都是未来销售过程中的巨大难题,厂家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消费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5 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完善相关设施布局,尤其是着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开展,以便给予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活动范围,且必须做到数量合理,布局科学,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用电实施优惠与补贴,并增加充电桩的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度的基础上提高充电效率。把相关配套设施纳入到新建社区、楼盘、写字楼的规划中,尽可能的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4总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长远看来潜力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抓住机遇,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大众的认可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得采纳哦,希望能帮到您!
2、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加剧,边缘市场同样大有机会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经济学家科斯和王宁在《变革中国》一书中,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巨大发展,除了了中央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来自民间、底层的“边缘力量”也起到了先锋作用。领导层一开始并没有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理念和方案,很多时候是先有民间在市场化方面的突破,后有政府的总结和推动。
同样,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的排头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已经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业内普遍认为是限号限行、政府补贴力度大的一线城市,而且私人消费者才是争夺重点。
但在《电动汽车观察家》日前举办的案例分享会上,一些企业代表真实鲜活的案例分享经验,刷新了壹姐的认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网约车甚至矿山用车等特殊细分市场,电动车都有机会,而且已经有先行者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机会并非都在一线城市
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没有机会?两位不约而同在2017年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用不同的探索道路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一个是小明出行COO江敏,2017年8月成立的小明出行以共享电动车(分时租赁)起步,总部设在合肥,市场布局重点在合肥、郑州、南京、西安、武汉、黄山等二三线城市。
曾任江淮汽车新能源销售总监的江敏,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困境有着比较清晰客观的认知。在创业过程中,江敏也比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盲目扎进共享汽车大潮的创业者更谨慎实际。没有选择共享汽车企业扎堆的一线城市,而是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
在共享汽车企业纷纷倒下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小明出行却做到了盈亏平衡。江敏介绍,目前,小明出行在合肥投入600多辆新能源汽车做租赁运营,建成200多个租赁站点和300多个充电桩。目前,单车可服务用户已超过20人,每月活跃的客户占比超过15%,单车综合成本1400元左右,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但江敏坦陈,哪怕把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低最好,分时租赁的盈利依然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会亏损。为了改善生存,小明出行不断拓展业务链条,将业务扩展至长短租、新车销售、金融配套、二手车运营、衍生流动售后、充电服务和网约车运营等领域。“我们拿着投资人的钱不是烧完就完事,而是希望找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江敏表示。
而来自黔西南州鑫吉新能源的总经理方皓则提供了四五线城市也能卖电动车的全新样本。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全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地区GDP为929.14亿元,常住总人口283.82万人。2017年方皓进入这一行业时,当地只有几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难度非常大。
为了打开市场,方皓放弃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方式,主动出击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充分利用小城市人情社会的特点做营销:和几位创业小伙伴开着车,贴上公司的车标,每天在市场上跑,让大家看;以日租、周租、月租等多种方式让司机尝试新能源汽车;采用“全民卖车”的策略,如果成功介绍客户买车,一辆车的奖励最高5000元。
鑫吉新能源从刚开始的每月1-2辆到现在稳定在每月50-60辆,这样的业绩,即便放到一线城市,也相当不错。2018年,黔西南鑫吉新能源销售公司成为吉利新能源全国市占率销售冠军,并且连续三年位列吉利新能源Top10经销商。
网约车是大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6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上险率仅约为46%。而从行业人士的分析看,即便是私人用户购车,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来跑网约车。在上述案例分享会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提及网约车电动化的市场机会。
以分时租赁起家的小明出行将网约车、长短租业务作为转型、提高盈利的重点新领域。方皓介绍,在黔西南州这样的地方,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主要是网约车司机,他估算:“有50%专职跑网约,30%兼职跑网约,仅20%纯家用。”
2016年开始从事网约车全国运营和充电场站运营的天峰(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OO崔佳山在演讲中表示,网约车电动化是大方向:“网约车电动化,是政府监管平台政策和市场化配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只存在地区性的快慢问题,但可能不存在方向选择不同的问题。”
崔佳山介绍,以融租形式的网约车为例,如果一辆网约车的运营周期是60万公里,电动汽车全周期的耗电费用比燃油汽车的耗油费用节省18万元。购置税方面,电动汽车也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维保费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电动网约车比燃油网约车的使用费用便宜20多万元。
网约车不仅吸引了小明出行、天峰控股等从事汽车租赁,原本业务和网约车业务相近的公司,还吸引了汽车经销商。北方华鹏集团是比亚迪全国最大的经销商,在北京、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开设有20多家4S店,2018年营收超过50亿元。这样一家看上去日子还不错的自主品牌龙头经销商,2019年却做出一项决定,成立网约车运营部,并在全国上了2500辆车做网约车。
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危机意识,华鹏集团董事长王瑞江表示,如果在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纯做4S店,难免走向“安乐死”的结局。而另一方面,4S店从事网约车,有自己的优势。
“一线城市的4S店,如果每年卖1300-1500辆网约车(二线城市800-900辆,四五线城市400-500辆),基本能完成4S店的正常经营,所谓‘车养店’。此外,网约车需要专业的4S店维护、保养、定损,这样才能提升车的使用效率,让司机赚更多钱,所谓‘店养车’”。王瑞江介绍。
不到一年,华鹏集团这种“车养店”和“店养车”结合的模式初见成效。比如在4S店亏损较普遍的青岛,华鹏的4S店借助网约车业务实现自负盈亏。接下来,华鹏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约车规模。
特定使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机会
宏威新能源董事长仝志明则介绍了电动重卡等从事特殊作业的专用车电动化的全新探索经验。仝志明介绍,矿山运输车很适合电动化。一般矿区的道路有规范,坡度要求不大于8%。如果坡度为7%,车辆下坡回收的电就足够再爬坡了。也就是说,油电差做到极致,耗电量就为0。目前,宏威新能源有90多台(纯电动重卡)车从事矿山运输业务,一年多运行经验良好。
还有露天煤矿的矿车也很适合电动化。燃油车一年在煤矿的运营收入120万元,油费成本大约40万元;司机成本20万元;换轮胎成本10万元。如果把电动车卖给用户,使用车电分离模式,用户不用买电池,只付每年15万的租金,就能节省10万元,这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
仝志明介绍,上述重卡去年国内的销量是1万台,保有量5万台,类似的重卡估计还有几十万台,总体量相当可观。另外,还有大量的装载机、挖掘机等,这些设备每年消耗柴油的费用可能要数千亿元,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重构:北汽新能源缘何成“网红”?
话说,今年的315也没能如期举办,虽属无奈,但也在情理之中,但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大家对于315汽车质量的关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毕竟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行其道,其品质发展越发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
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在今年的315期间,第一电动网和车质网联合做的一个“2019年度国内新能源汽车投诉销量比排行榜”。很多车型的排名让人“大跌眼镜”。
从图中数据也可以了解到,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的表现较为稳定,平均投诉量为20起,单从投诉量来看,质量表现最好的是投诉量为5起的上汽名爵EZS纯电动;投诉量最高的是比亚迪秦Pro新能源,投诉量为50起。
总体来看,过去网红车型江淮汽车一落千丈,成为最不受待见车型,而在造车新势力中唯有威马汽车入围,最难人可谓的是北汽新能源质量表现十分亮眼,以11万辆的销量,10起投诉辆的成绩,无论是投诉量占比还是销量,都遥遥优于其他车型。而且在前8名投诉销量比当中,北汽新能源在所有车型当中,是唯一一个企业占了两个宝座,分别为第一和第八。
北汽EU系列为什么能排第一?
那么,北汽EU系列为什么能名列前茅呢?
首先在口碑方面,以BEIJING-EU5为主的BEIJING-EU系列2019年度销量达到了110,147辆,夺得纯电动车、新能源车市场双料销量冠军,并成为纯电动车市唯一一款销量超10万台的车型。销量夺冠的同时,BEIJING-EU5也收获了用户口碑。在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结果与EV-TEST测评中,BEIJING-EU5以755的高分,夺得了纯电动轿车市场的满意度冠军。
再者价格方面,以BEIJING-EU5为例,它的售价相对比较务实,其售价为12.99-17.19万元。最为关键的是续航里程并不低,京彩版BEIJING-EU5 R500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50.8kwh,配合行业领先的EMD 3.0 Pro智能电控系统,以及IBTC智能仿生温控系统,带来416-525km的超长续航,以北京市上班族日常通勤往返50km计算,充一次电,足够一周的上下班使用。
《汽车年轮》近期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以BEIJING-EU5 R550智潮版为例,现金优惠最多能到2.2万元,优惠幅度较大,金融政策与EU7一样,都是贷款10万元两年0利率,销售人员现场计算,“优惠完之后,BEIJING-EU5全下来是136,900元,加上保险、税钱等,首付4万余元,您交完就能直接开走,每个月还贷大概是4100元,两年之后您就可以提前还款,不管是家用还是跑滴滴都合适”。
再次,作为达尔文系统孕育诞生的首款落地车型,BEIJING-EU5从智思、智观、智言、智行、智融五个方面诠释了整车人工智能。12.3寸全液晶仪表盘+9寸悬浮式中控屏能够实现联动,同步显示语音、导航、多媒体等信息,确保驾驶者视线始终向前,提高驾车安全。
最后在安全方面,随着疫情走向尾声及春季过敏性季节来临,BEIJING-EU5全系标配带有花粉过滤功能和空气净化系统的自动空调,能有效过滤各类花粉、细小灰尘,隔绝新冠病毒吸附的飞沫。
应该说,相较其他汽车品牌,在产品性能定义及客户口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重点。但随着2020年补贴全面退坡、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入场以及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等种种因素导致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洗牌期。
行业洗盘进行时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本身就处于下降通道当中,这其中核心原因在于旧的补贴政策全面推出,新的减少税收、限行限购优待等扶持政策尚未全面铺开,政策扶持的“断档期”带来了市场波动。
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1万辆,同比下降77.7%,环比下降70%。同时需要指出的是,2月合资与独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据大部分(特斯拉2月在中国市场交付3958辆,占据全国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30%左右),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相比之下较差。
尤其明显的是,在下滑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单位和运营用户采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明显上升,而私人消费用户占比下降,并且用户选购PHEV车型占比也有所上升。这也证明了在新的扶持政策尚未明朗之前,私人用户在延缓购买决策。
许多具有危机意识的车企也都早已清楚认识到,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前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拦路虎,后有传统燃油车外资品牌的豺狼,谁能率先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汽车性价比,谁便能笑傲江湖。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看到了众多车企不断加码网络销售力度,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市场出现“三极分化”趋势,首先就是以入门级、市区通勤代步、价格低廉的“低端”新能源车型占据主流,如合众01、比亚迪e2、欧拉R1、奇瑞EQ1、北汽新能源E系列,其次就是充满科技感的12-18万元价格区间的中级市场,如北汽新能源EU系列、吉利帝豪EV、比亚迪唐 DM等,最后就是和豪华标签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如蔚来ES8/ES6、特斯拉Model3。
而就目前市场而言,低端市场将和传统汽车以一样, 逐渐被消费升级所淘汰,而作为高端市场不是目前现有中国品牌短期内所能突破,竞争也将聚焦于中级市场。
《汽车年轮》认为,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自主品牌车企要做的不是收缩和退出,而应是抓住机遇,聚焦技术、产品、创新等,全面实现核心技术提升,关注自身产品布局,把握好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不断突破。
微信公众号:汽车年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的洗牌即将到来 长城轿车会是下一个爆点吗?
面对市场变革,以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为主要切入点的行业新进入者,不断涌现。风光亮眼的纯电车型正处在浪潮之上,相比之下兼具燃油车、纯电动产品优势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PHEV却更耐人寻味。
据统计,2021年第三季度欧盟乘用车市场PHEV车型渗透率达到9.1%,和纯电车型9.8%极为接近,基本上达到了1:1的比例。反观国内新能源市场,根据2月份中汽协最新数据看,PHEV渗透率仅为4.9%,而纯电动汽车渗透率则高达16.9%,极不成比例。
虽然比例失衡,但PHEV的趋势却扶摇直上。2022年2月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却同比分别增长4.1倍和3.4倍,增长速度远超纯电车型。显然PHEV细分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结构正在从“不平衡”走向“平衡”,或许这也意味着PHEV细分市场即将迎来的既是“调整期”也是“爆发期”。
其实从产品供给端看,该买油车还是电车并非只有“非A即B”的选择,也可以“AB兼顾”,尤其是拥有较长纯电续航的大PHEV产品就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而对纯电动车用户而言,痛点无非是续航里程焦虑、充电难、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而燃油车用户则面临限号限行、综合使用成本较高以及NVH表现较差等问题。但以比亚迪DM-i、长城的DHT-PHEV、长安IDD系列等为代表的长续航PHEV车型,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两类用户的需求痛点,兼具纯电动、燃油车的产品优势。
图为长城柠檬混动DHT系统
事实上,在整个汽车行业“双碳”转型道路上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就意味着插电混动技术,注定将在汽车行业这场渐进式的电动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其中,长城的一个全新品牌正在引起我们的关注。
长城轿车向上之路 或许由PHEV开辟
近期,在“长城控股招标中心”的招标文件中,首次出现了“BC”的表述,可以表明长城汽车官方已经间接承认内部代号为“BC”的汽车项目,就是长城第六个全新子品牌。结合此前网络上曝光的种种消息来看,这个“BC”品牌就是传闻中的长城轿车,而它很可能就是长城PHEV的重要载体。
图片来源:长城控股招标中心
为什么这么说?着眼长城自身的技术路线,决定了“BC”这个轿车新品牌有很大概率走柠檬DHT的路线。目前,长城正在密集推进DHT-PHEV的步伐,目前长城旗下哈弗、魏牌的新车型均在使用全新的混动技术。
图为网传“BC”轿车谍照曝光图
政策方面也不容忽视。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显示,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为4.0升/百公里,同时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可以说,政策口的压力,也是“BC”加紧新能源技术上马的动力。
其实从市场角度也不难看出,经过新能源市场的早期蛮荒发展,现在已进入市场和产品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过C端市场爆发前的深度调整,代表高端产业技术的PHEV也能成为品牌高端化的锚定物。
图为网传“BC”轿车专利申报图
可见,无论是长城自身的技术导向,整体的行业政策,还是市场风向,所有可能都在指向PHEV这条路径。
“BC”瞄准市场切口 或是PHEV的爆发转机
当下自主品牌向上破局态势明显,高端车领域已经不再是外资品牌的领地,而“BC”品牌选择在此时出现则更加深含意味。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曾说:“中国品牌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快速放大优势,才能领跑赛道。”对于这个“领跑论”的理解,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理念首次领先全球。中国用户对新能源的认识和接受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提高。据乘联会数据分析,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在2021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13.77%,远超美国(4.44%)、日本(1.26%)等市场。曾几何时,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一直落后于世界整体水平。而这个得来不易的窗口期,让中国市场得以领先全球。
二是中国企业快速迭代的技术正在形成爆发期。在PHEV这个细分市场,中国在混动技术上具有后发优势,在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体验感上,都将与燃油车看齐甚至超越。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四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也更迎合年轻一代对于汽车的期待和需求。
三是国外市场因素的滞后性。由于在PHEV领域外国技术壁垒逐渐废弃,电气化对传统燃油车的既得利益有较大冲击,严重束缚着高端车市海外品牌的转型步伐,此时自主品牌走在前列迎来替代之机。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难得的机遇,也是“BC”楔入中高端市场的绝佳机遇。
图为网传“长城汽车2025战略发布会暨第8届科技节开幕式”现场图片
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小看外资品牌。任何一家全球企业都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随着外资品牌加紧技术追赶的步伐,“大象踱步”一旦加速,也将给自主品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命悬一线”到“中国汽车品牌的领跑机会,只有一次。”心怀危机意识的魏建军已经给出了答案。
写在最后
站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惊涛骇浪中,各汽车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的理念在变、格局在变、价值观更在变化,汽车“新四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传统强势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为自主汽车企业的品牌向上蜕变创造了一个难得而短暂的窗口期。这条赛道,比亚迪、吉利、长安等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放手一搏,而长城“BC”品牌的曝光,则为这次自主品牌的逆袭再添一把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部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中国为什么支持特斯拉?给特斯拉那么多优惠政策呢?
特斯拉来到中国以百分百的独资控股,中国政府还给土地给资源,大量的优惠政策给到一个国外的企业?中国方面为何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特斯拉入驻中国?这会是一个双赢的政策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2018年,马斯克再度登顶世界首富的行列,特斯拉汽车在全球的销量都很高,特斯拉工厂每年都可以收到大量的订单,但是2018年由于生产新的产品,订单数量十分巨大,工厂一时之间,无法产出如此大量的产品,令供需极度的不平衡,虽然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巨头,但是此次依旧十分损失惨重,竟然亏损了20亿美元,几近破产边缘。这时中国向特斯拉抛出了橄榄枝,特斯拉要想恢复生产可以进入中国,并且中国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业生产链条,以及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来到中国必然是当时的特斯拉最好的选择。于是中美双方开始交谈,中国给出了超级丰厚的待遇,那么都有哪些让人难以拒绝的条件呢?
首先,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有明文规定,必须要和本土汽车合资设厂,并且不能独资控股。特斯拉可以算是开了一个先例,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政策,特斯拉进入中国,不仅不用和本土的汽车一起合资办厂,而且是作为一个百分百独资控股,对特斯拉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是在中国可获得很大的回报了。其次,中国对于特斯拉办厂可谓是“给钱又给地”。
经过规划,特斯拉最终会落户我国的上海,在这里政府早已为它规划了1000多亩的土地了,这里的土地价格低廉,而且给特斯拉土地的价格还远远地低于市价,不仅仅如此中国对给特斯拉的贷款方面给予了最大优惠,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九的贷款优惠,是在中国的其他企业所远远没有的。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特斯拉的许多工厂在各国政府的疫情防控下不得开工,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可是由于中国政府的防控得当,中国的特斯拉工厂很快得到了恢复,中国再次帮助特斯拉度过了难关。甚至一跃成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
那么对于特斯拉进入中国,中国完全就是在亏钱买人情?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在引进特斯拉的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一些对赌协议。第一,中国要求特斯拉在5年之内完成对中国上海超级工厂的一百四十亿投资,第二,在2023年以后每年要上缴利税二十二点三亿,第三,三年内就要完成配件国产化率百分之百。前两条对于中国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大都市来说,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收入来源。中国最看好特斯拉的一点还是最后一条,融合上中下游产业链,希望以此来辅助国内汽车技术的发展。
那么对于引进特斯拉,中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是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我国的石油资源处于一个紧缺的状态,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炼油国和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油,当前中国的汽车数量超过了三点四亿辆,为了保证石油的安全,我国在马六甲海峡这个海上生命线的重要关卡,设置了新京港,并且与许多国架共同铺设了石油运输管道,试想一下,假设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那么我国的交通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现今我国食物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都是世界第一,如果加以利用于汽车上,可以大大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国家的一大笔支出,并且还能还能减少空气的污染,并且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池,主要原料是锂,这是完全可以由我们国家所掌握的,可以很好的解决后续的充电问题,形成健康安全的产业链。
其二:是为了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
2009年至2016年间,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大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以补贴,据统计这些年的补贴已经超过了三千九百亿元,虽然投入很巨大,可是回报却很小,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参差不齐,许多汽车行业只是拿了钱,却不做事,大量地拉拢国家资本,严重损坏市场的平衡,也是因此,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总体还很低,最终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慢。引进了特斯拉,也是为了去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使用了鲶鱼效应,来让市场中的企业增加危机意识,将资本用于实处,真正提升自己的水平,特斯拉的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整车续航里程,内饰科技等,都是行业内的翘楚,提升国内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激发领头羊的效应,特斯拉是不二之选。况且这项举措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前几年我国手机行业同样市场层次不齐,但是引进了三星苹果等行业,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充满危机,从而研发新产品,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最终诞生了小米,华为等享誉国际的本土品牌。如今可以看到,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脱颖而出了,甚至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其三:促进车联网5G的发展
如今的5G技术已经是较为成熟,但是运用于车载中的还是较少,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智能驾驶,车联网就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5G技术下信息的传递时间延迟小,传递信息也是十分稳定的,可以很快速地对不同路段进行反映,车联网下对高精准地图的反映也很快,通过多数的企业进行竞争,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对5G技术在车载运用上的再度升级。
现如今,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势头,但是在与特斯拉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毕竟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的时间较晚,市场中对石油汽车的依赖度还是太高。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了不足之处,并且正在迎头赶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