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要贵?
1、价格占比最高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不同于老年代步车、“小电驴”……此类低速电动车大多数采用铅酸蓄电池,这是一种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短的相对廉价的电池。
纯电动汽车所采用的三元锂电池,是目前比能量最高的蓄电池。对于同样容量的铅酸蓄电池来说,锂离子电池的重量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大减轻了车身的重量,更便于驾驶,价格也相对高昂。
根据麦肯锡2017年1月的调研报告,动力电池平均成本为227美元/kwh,约合人民币1500元/kWh。一辆普通的纯A级电动汽车,配置25kWh电池组的成本在7万元左右。
2、除却电池,新能源汽车零件也是价格的重头之一。由于国内零件制造的弱势,国产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零件依赖进口,包括电机、驱动器等核心零件,这就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价格的被动提高。
3、此外,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巨大:汽车行业的研发成本很高,而将研发成本要平分到出售的汽车上,就构成了用户购车成本的一部分。
4、正是因为成本高昂,为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购买补助政策,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因为政府补助减免部分费用~
拓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参考资料:网络:新能源汽车
2、观察|"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市场迎"二次成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何为"新基建"?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环节,新能源充电桩上升为"新基建"战略之一,终于迎来风口,这也暗示着中国新能源充电桩存在巨大缺口。
风来了 充电桩上升至"新基建"战略
要说最近最热的经济热词是什么,非"新基建"莫属。
"新基建"接棒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引领着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一方面带动着科技引导产业升级。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20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市场销量已经回落至与2005年同一水平。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2020年车市的负增长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目前预计2020年零售预测为同比下滑8%。
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新基建明确了充电桩的重要性,这对新能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6300万台充电桩缺口是如何算出来的?
充电桩保有量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弥补了一定不足,但缺口依然很大。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25亿辆,公共充电桩(不包括私人充电桩)需求量超千万台。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12月中国公共充电桩从5.7万台增加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但车桩水平比为3.4:1,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定的1:1比例。
工信部于2019年末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指出,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新车销量的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
这意味着,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我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53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
撬动万亿级市场 能迎来爆发吗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连续两年超过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车总体销量的4.7%。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500万辆。
麦肯锡一份报告预测,2020年德国将会生产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70万辆,超过中国市场。
综合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容量,充电桩市场最终将撬动万亿级市场。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充电桩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下游整车企业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消费端等。
赛迪数据显示,充电桩上游设备技术门槛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明显,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领域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竞争较为激烈,行业整体利润偏低。中游充电运营集中度相对较高,运营环节成本较高,先进入企业已经建立一定的领先优势。
截止2019年12月Top8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占总量超过90%。下游平台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主要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目前参与企业规模都较小。
闻风而动 市场"时不我待"
从中央政府和地方制度的一系列举措看,充电桩正迎来一波加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更是闻风而动。
近日,ABB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上海联桩新能源公司的多数股份,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新增了一个业务支点。此轮收购完成后,ABB公司持有上海联桩超过60%的股份,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安悦持股20%,上海荣锂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13%左右。
2019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强调,降低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近日,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征求《2020年度北京市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申报指南》和《2019-2020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意见的通知。
紧随其后,海南、广西、山东等地都推出了新的充电桩支持政策。
擎动观察:
"新基建"纳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市场或迎来风口,从国家电网、地方政府到资本市场,都希望能切到这块蛋糕。与此同时,面对充电桩万亿级上下游产业链,需要遵循"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出现市场过剩,产业大跃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汽车工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消费者究竟需要怎样的汽车?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汽车买家,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演变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车市,2017年7月,麦肯锡对5800多名去年购车的中国消费者展开了广泛调查,形成并发布了《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这些汽车消费者来自44个城市(从一线到四线)和7个县,覆盖中国19个关键城市群(占全国90%的城市GDP,以及总人口的一半);
同年8月,腾讯汽车联合罗兰博格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报告》,以期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当前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展现(样本量1667),其中对于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各种倾向与偏好也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
为您做以下解读:
自2011年增长触底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在2016年实现了强势反弹(见图1)。销量增长20%,增幅是2015年的两倍,这主要是市场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积极反应。到2017年,增长再次波动。由于从1月1日起,购置税将上调至7.5%,大量购车者在2016年12月“提前”买车。然而,销量在几个月后重回增长轨道。
过去五年,中国贡献了全球78%的汽车销售增长。今后至2022年,中国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5%。对中国而言不温不火的增幅,但却贡献了全球53%的市场增长。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在同一时期或收缩或停滞,其余的全球增长大都来自各新兴市场。
消费者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趋势:
a、SUV 和豪华品牌成为主要增长来源,高端市场在起飞
与许多其他类别的消费品一样,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在向高端迈进。我们的调查显示,2016年置换或再购新车的受访者当中有55%选择了更贵的车型。此外,虽有近一半的受访者不再视汽车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及豪车(价格超过40万元)消费者仍然认为汽车代表了身份。
b、国际品牌车主的忠诚度仍高于国产品牌车主。
调查显示,中国汽车买家再度购买同一品牌的忠诚度在下降(本来就已低于全球调查水平),但对联网等数字化功能的需求在增强。
15%的国际品牌车主表示下次将购买同一品牌,而只有 9% 的国产品牌车主有同样的想法。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对于奔驰、奥迪和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忠诚度最高(在18%—23%之间)。原因可能包括:一,消费升级(43%的受访者计划购买更豪华的品牌);二,消费者在某个特定时期特别看重某种产品和服务。
3、下一代汽车买家正在改变市场格局麦肯锡调查显示,中国下一代汽车买家是“联网”一族,他们对拥有私家车的兴趣似乎并不大。我们的观察包括:
不再视汽车为必需品。52%觉得没有私家车不影响日常生活,36%同意当今时代拥有一辆车没有过去重要,38%表示如果有免费共享出行,他们愿意放弃自购私家车。智能互联。在认为当前车载系统(娱乐、导航等)已经过时的人群中,年轻人比其他群体多10%,他们当中有83%认为手机—-汽车同步功能“十分有吸引力”。更多选择共享出行。80、90后每周使用拼车服务的概率是更年长人群的两倍(12%比6%),使用P2P汽车租赁服务的可能性也更高(14%比9%)。在更年长的车主当中,22%不愿在P2P汽车租赁平台上共享私家车,而只有11%的80、90后不愿意这么做。偏爱电子商务:下一代更喜欢网购(23%,而24岁以上的人群仅有10%)。对广告的信任度降低:年轻消费者对经销商客户服务中心、电视广告、报纸以及路演等推广的信任度比更年长的群体低3-8个百分点。4、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很大要满足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实属不易。如果他们看中某种功能,甚至不惜更换汽车品牌。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连接性必不可少,他们也比美国或德国的车主更愿意付费购买内容。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更高: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连接性至关重要,相比之下,美国只有20%,德国只有18%;只有11%的受访者不愿意额外付费加装车载连接系统,相比之下,德国有43%,美国有30%。
付费内容有望成为新收入来源:62%的中国车主愿意订阅付费内容,显著高于美国的29%和德国的13%,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主愿意购买在线视频等高质量数字内容(与许多预测恰恰相反)。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如今付费用户超过2,000 万,而三年前几乎无人付费。
尽管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尚未商业化,我们还是调查了中国消费者对此的看法。总体而言,消费者十分期待无人驾驶,且深信不疑这一天必将到来。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交通工具,而持同样观点的美国人和德国人只有43%和31%。
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偏好和倾向还呈现以下特点:
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和接收部分呈现差异。消费者认为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如自动停车等,对其帮助更加直接;在经济更为发达,且交通环境更为复杂的一二线城市中,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更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及响应灵活程度是消费者不愿使用的主要痛点,而除此之外,高昂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潜在需求消费者的重要顾虑之一。对于有自动驾驶需求的一般消费者来说,为自动驾驶功能去额外支付少于车辆价格的10%是比较能够接受的价格范畴。消费者倾向的自动驾驶集中在“低频次”“长距离”以及“高频次”“短距离”场景,同时封闭环境的自动驾驶呈现较大需求车机交互平台的屏幕,可伸缩方向盘、座椅空间的灵活变动,是中国消费者普遍倾向的自动驾驶汽车配置。消费者偏好通过车机而非手机控制。消费者更加愿意信赖传统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新兴整车企业紧随其后,互联网或者价值链上游玩家异业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相对不被消费者看好。消费者普遍认为智能驾驶应有分离的驾驶车道,安全性是做出这种选择的首要原因。而且即使在自动驾驶的前提下,中国消费者仍然愿意自己购买汽车使用,原意为安全性以及私密性付出一定经济成本。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消费者更愿意进行同步活动,如阅读、休息。场景化活动(办公、购物等)应用率相对较低。结语:对汽车品牌商而言,中国是志在必得的高地。随着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日渐成熟,雷锋网认为,汽车制造商必须改弦更张,给消费者以惊喜与愉悦。如何做到?应把握好以下关键词:提供领先的连接性;致力于数字创新;进军电动车市场;在新兴的二手车市场采取措施。现如今,国产品牌、数字化企业、共享出行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如果传统汽车制造商迟迟不行动,只怕会被蚕食殆尽。过去在中国市场“轻松”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成功需要新技术和新理念。
4、欧洲将超中国成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原因是他们更环保?太天真!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今年1-4月,欧洲的纯电动汽车销量总体增长强劲,成为疫情影响下欧洲车市的最大亮点。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前四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却下滑46%。
当然这受疫情影响很大,但一增一降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将从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的宏大计划,似乎正在遭遇着来自欧洲的严峻考验。
“与某些批评家观点相反,德国汽车业绝不会错过电动汽车的机遇。”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汽车专家比通托(Stefan Di Bitonto)如是说。
▍猛进
比通托上述结论,依据是“全球三大管理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前不久发布的一份报告。
麦肯锡指出,到2024年,德国厂商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量中的占比有望从2019年的18%上升至29%。
并且,德国将有望在2021年以逾170万辆(包含纯电动与插混)的年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
这一预测与我们的直觉相反。
因为在过去几年,中国电动车不仅在销量上高歌猛进,更直接推动了全球汽车工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
2015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最大市场,销量33万辆(包含纯电与插混,不含普通混动HEV,以下“电动车”字样皆同)。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电动两轮车和电动公交车的最强主力军,超过17万辆公交车已经实现电动化。
那年也是全球电动车的井喷之年。
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总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26万辆,而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数量仅为2015年的一半,十年前电动汽车在世界上不过百辆而已。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对全球电动车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
2016年,中国电动车销量破50万辆,蝉联全球销冠,占全球电动车保有量的40%以上;2017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到60万辆,并且份额持续扩大,约占全球电动车销量的50%。到了2018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125万辆,占全球市场62.5%。
2019年,中国电动车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降4.0%,这个体量依然是德国市场的两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老牌汽车强国——德国,已经错失了电动化浪潮下的发展机遇?
麦肯锡显然持相反意见。
它预计,仅大众、戴姆勒、宝马三家公司,在2020年电动车产能就将翻一番,超过100万辆(包含纯电和插混)。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70万辆,超过中国市场。
也就是说,2021年将成为全球电动车格局变化的拐点,中国的霸主地位,将被德国取而代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麦肯锡报告,并未考虑疫情影响。
东方证券研究所预测,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65万辆,较之前预期的300万辆下降12%。
▍反超
疫情对车市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不可知。
今年3月,欧洲汽车销量开始直线下滑。
据LMC Automotive汽车咨询公司的数据,今年3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2.9%,至77.43万辆;今年1-3月,欧洲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27%,至276万辆。
车市暗淡,电动车成为惟一的亮点。EV Sales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达到8.4万辆,同比增长41%;一季度销量为22.9万辆,同比大涨82%。
这一数据显示了,欧洲已经反超中国,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份额最大的地区。
今年前2个月,中国车市异常低迷,虽然从3月开始逐渐复苏,但整个一季度,电动车(包含纯电和插混)整体销量下滑幅度达56.4%,销量为11.4万辆。
11.4万辆这个数字,仅为欧洲市场同期的一半。
如果只看纯电动汽车,情形也大抵如此。
今年一季度,欧洲五大汽车市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穿电动车登记注册了7.93万辆,险胜中国的7.7256万辆。
这里出现一个分野:2020年的一季度,欧洲的纯电动车销量增长了一倍多,而中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则下降了一半以上。
这次反超,让一些欧洲汽车人士对未来翘首以盼。
今年一季度,欧洲电动汽车占整体车市的份额达到7.5%,远高于2019年的3.6%。
如果仅看3月,欧洲电动汽车占整体车市的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9%——远高于全球电动车份额的平均值2.5%。
相比之下,中国2月电动车(包含纯电和插混)产量5.3万辆,占比总体143万辆的3.7%。
不过,这一势头在第二季度很可能会完全逆转,因为当欧洲乃至全球仍将持续受疫情的巨大冲击,而中国汽车业已经重回正轨。
尽管如此,在欧洲,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到企业战略,都在规划着一个雄心勃勃的电动化蓝图。以至于似乎越来越多的机构预测,中国电动车被超越是大概率事件。
▍势均力敌的竞争
2018年,当拼多多势如破竹地崛起,一系列问题与质疑也随之而来。彼时,创始人黄峥说了一句话:淘宝经历的苦难,我们一样都逃不掉。
这似乎是说,产业自有其周期,后人在某些层面上都在重复着前人的步骤。
拿出欧洲市场主要电动车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它们似乎正处在几年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由高补贴和“双积分”政策带来的迅速成长期。
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前4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达到161%。这一明显增长与政府在2019年上半年对纯电汽车的补贴数据相当。并且,在过去的一年里,英国还大力推广了充电基础设施。
法国的数据更有意思。
今年前4月,纯电动车在法国的销量增长了97%,达到2.7万辆。这意味着在电动汽车方面,法国目前几乎与德国持平。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注册量也增长了88%,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绝对注册量仅从约5000辆增至约1万辆。
原因在于,去年12月,法国修订了补贴制度,从那以后,最高6000欧元的补贴只能发放给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能享受此政策。
再看德国。与英、法不同的是,德国电动车增长引擎一直是插混车型,但今年前4个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也出现了改善,增长了48%,新注册量从2.1万辆增至3.1万辆。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分析道,这要归因于德国2月底纯电动汽车补贴的增加。
欧洲各国政府加大补贴力度的直接推力是欧盟“史上最严排放法规”,到2021年,企业车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95克/公里。有机构测算过,要达到这个排放目标,企业生产纯电动汽车要比插混更具优势。
因此,表现在欧盟层面上的法律大棒,就体现为具体各国的补贴“胡萝卜”。但一正一负两种激励合起来所产生的的效应,与2014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换挡提速,没有实质区别。
此外,欧洲地区也为电动汽车免购置税、燃油税以及专用牌照,还可享受免费停车、降低道路通行费等路权红利。
这也直接推翻了“欧洲电动车发展迅速,根本原因在于欧洲人更爱环保”这一天真论调。
有机构调研显示,尽管欧洲消费者更关注气候和环保,但这并不是构成他们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理由。欧洲消费者拒绝电动汽车的理由与我们没什么不同,原因包括:购置成本较燃油汽车更高、续航差、充电桩安装不方便。
去年夏天,宝马研发总监弗罗里希甚至直言“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有真需求。”他说,“如果我们手上有大订单和政府源源不断的补贴,宝马也能在欧洲销掉 100 万台纯电动车,但让欧洲人发自内心的为它们买单,恐怕太难了。”尽管这一观点引发了许多争议,但欧洲地区电动车销量与政策的正相关关系的确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有着先发优势的中国,将如何面对来自欧洲群雄的竞争?
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既然两个市场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高度相似的政策激励作用,也面临着相同的“成长的烦恼”(比如消费者的暂时抗拒),那么,大家也就是站在同样的层面上短兵相接:拼实力、拼品牌,拼高质量发展。
正如普华永道全球汽车业务主管费利克斯·库纳特所说:
“未来几年,中国和欧洲将在电动汽车上展开一场并驾齐驱的竞赛,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动汽车的质量和可用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麦肯锡报告显示,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达到485款
当地时间1月28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一份关于纯电动汽车的研究报告:The road ahead for e-mobility(电动汽车的前进之路)。报告显示,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达到485款,届时消费者将彻底告别因为可选车型少而带来的烦恼。
在报告中,麦肯锡还提及了近10年来电池成本的变化,并表示成本还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也就是说,随着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纯电动汽车将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在2008年时,每千瓦时成本约为1600美元,到了2019年,该成本已经降到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了。此前,曾有报道称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已经低于100美元,但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麦肯锡还对电动车主进行了研究,和燃油车主比起来,电动车主:
1、平均年轻5岁
2、住市区的比例更高
3、通勤时间长32%
4、赚钱多30%
5、最近一辆车在网上买的几率是汽油车主的6倍
6、在11100名受访者中,尽管只有12%的人每天上下班路程超过25英里(40公里),但他们仍然会对续航里程的产生担忧。
汽车电动化,已不可逆,早买早享受吧。拥抱未来,才有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新能源汽车再哪个城市使用率最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83%,月度销量创历史新高;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51.4%。业内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10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全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大卖,“限牌”政策居功至伟。麦肯锡中国发布的《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限牌”城市买下了全国60%的新能源汽车。
“排队摇油车,比买彩票中奖还难,用车是刚需,所以买了新能源车。”北京新能源车主张先生的想法是“限牌”城市新能源车主的普遍想法。和北京一样,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贵阳等多个城市也在执行普通汽车“限牌”政策。但是很多城市均为新能源汽车保留了绿色通道,可以通过单独的摇号系统增加中签率或者直接取得上牌指标。
一项对国内六座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调查显示,限购大城市的新能源消费车型主要以国产纯电动中端车为主,三四线城市的则以国产低端电动车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