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存在的难题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给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共同繁荣,各国都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此外,作为国家重视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必须得到更好的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现状和营销问题也必须得到认可。一下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存在的难题。
一、市场反应很弱
就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燃油车占据了主体,传统燃油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营销体系。但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油耗高、动力足、地形多、安全性高的发动机车型。这些车型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反,新能源汽车的受众相对单一,主要是政府部门、出租车行业等。燃油车造型多样,补充能量方式简单,这也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三、配套设施薄弱
自从汽车出现以来,它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有相对完整的营销策略和配套设施,还有自己的制造体系和维护方法,更符合人们的出行和交通需求。尤其是在保养方面,很多车主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来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行业还处于推广发展的早期阶段,配套设施也大不相同。
四、技术问题
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领域,也存在很多技术问题,这也给营销带来了很多麻烦。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但其使用寿命较短,更换时会给车主带来麻烦。而且这类车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需要去专业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汽车销量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营销存在的问题,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新能源汽车一般有什么难题?
NO.1 电动汽车碳排放问题
目前很多人都在质疑,认为电动汽车虽是零排放,但发电的碳排放依旧影响雾霾环境。王秉刚称,一般小型的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是10度,每公里碳排为50克左右;对比燃油汽车,以百公里5升油耗为标准,碳排每公里达150克,这一碳排指标远高过普通的电动汽车;而更大的SUV,每公里碳排放甚至达到450克。
NO.2 我国电力资源能否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增加电力资源负担?
国内目前的电力发展现状能否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
王秉刚指出,电动汽车使用时间大部分在白天,夜间上路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电动汽车用电主要利用低谷电,少增加装机容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平衡电网,更可减少储能费用,未来还可以实现车网电力交易。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但不会使电网建设投资大量增加,恰恰还会改善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网碳排放。
NO.3 国内动力电池如何面对国际竞争
当前在车企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领域,成长出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发展利好的同时,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尤其是动力电池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王秉刚建议一方面所有电池企业努力将自身产品做好,做高安全、高质量的产品;一方面国内车企要多支持本土电池企业的产品,避免出现国内新能源汽车必须大量使用国外动力电池的局面。
NO.4 国内电动汽车是否具备进入市场条件
王秉刚认为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命运。随着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成本上差别不大。考虑到传统汽车排放要求继续严格,车联网的发展等有利因素,电动汽车将具有经济优势;同时从大幅减少排放考虑,国家会不断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NO.5 基础设施滞后如何缓解?
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王秉刚透露,目前基础设施问题已经被各级政府提上日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将加快推进国内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过,应加快制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充电接口统一标准实施,加快制订充换电站联网与付费标准化,更多关注充电安全等。
NO.6 如何评估现行的鼓励政策
对当前热议的补贴政策问题,王秉刚认为国内政府的鼓励政策力度大、涉及面广,包括科技项目、创新工程、购车补贴、取消限行限购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随着国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不断扶持,以奇瑞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大批车企已经在当下大放异彩,成为未来车市的主流产品。相信在王秉刚组长为大家解答过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未来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困扰后,会让广大受众重新认识并接受新能源汽车
3、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难题该怎样解决?
首先,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升级方面的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协同创
新,建立核心技术研发库,加强产权保护意识;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主体企业应在各个环节挖掘生产成
本优势,从而在终端消费者处体现价格优势。
其次,建立区域评价体系,缩减区域水平差异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
包括环境影响、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成本约束、基建
设施等,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估,避免出现羊群效应、跟风发展、盲目扩张等带来的产能过剩。另
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也有利于各省市对标其优劣
情况,统筹各方资源袁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以强扶弱、
强强联手”的发展态势。
再次,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
建设配套设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引导指
示装置,在充电站、停车点设置显著标志,在充电设施
附近安装导航指引,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出现电池
电量供应不足时能快速找到充电站。另外,在后续规
划充电设施过程中,也应提前做好路径优化和选址布
局,确保充电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齐头并进。
最后, 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能力,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积极引导拆解和资
源再生企业在废旧动力电池密度检测水平、电池剩余
容量评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时,鼓励动力电池制
造商在生产环节即融入区块链技术,加强各生产企业
的生产标准化,便于后续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溯源及
电池梯级利用的兼容性。另外,逆向物流成本对于企
业来说占比也相对较高叫降低回收链上的成本支出,确保回收链主体有利可图,也将有利于废旧动力电池
的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
4、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技术难点浅析及解决方案
1. 概述
随着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电机控制策略的复杂性和可靠性日益提升。整车厂以及供应商对新能源控制器的开发环境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新能源汽车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让工程师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对整车控制器(HCU)、电池管理单元(BMS)、电机控制器(MCU)、功能的验证。还可以模拟实车测试中遇到的所有工况范围,在实车试验之前即可对ECU功能进行全面测试。
本文将提供针对新能源车辆的HCU、MCU以及BMS三个控制器测试的解决方案。 2. 技术难点
针对BMS的工作电压测试、单体电池电压、温度测试、SOC计算功能测试、充放电控制测试、电池热平衡测试、高压安全功能测试、通讯测试、故障诊断测试等等一系列测试,OEM面临着诸多挑战。
采用真实的电池组测试BMS有着诸多的弊端:
1) 极限工况模拟给测试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例如过压、过流和过温,有可
能导致电池爆炸。
2) SOC估计算法验证耗时长,真实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耗时一周甚至更长
的时间。
3) 模拟特定工况难度大,例如均衡功能测试时,制造电池单体间细微SOC
差别,电池热平衡测试时,制造单体和电池包间细微的温度差别等。 4) 以及其他针对BMS功能测试,如电池组工作电压、单体电池电压、温度、
SOC计算功能、充放电控制、电池热平衡、高压安全功能、均衡功能、通讯、故障诊断、传感器等一系列的测试,OEM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MCU在研发过程中涉及被控对象的仿真。而电机本体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其各物理量(如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电磁力等)的交互变化速度远大于机械系统的力与速度的变化,为了保证较高的仿真精度,要求模型的仿真步长要远小于一般机械系统模型的仿真步长。
5、新能源汽车存在哪些难题需要去解决?
近几年,在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的大力推广下,部分省市先后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
表,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始主推新能源车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
受度也水涨船高。我国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品质、消费者的感受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当前我国的大多数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纯电动车型,存在着较大的续航问题,尤其在秋冬季节,纯电动汽车难以度过冬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安
全性能较差,“三电”故障、
自燃等问题频发,对车主造成
了极大的困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等公共设施不完善、保值
率低等问题,也让消费者对其印
象大打折扣。简言之,我国新能
源汽车只有先突破续航、安全、
充电、保值率等方面的难题,才能出现质的飞跃。
虽然还有很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解决,不过目前工信部作为顶层设计部门从多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给予支持:首先,根据市场的需要,进一步提
高标准和加强质量的监管;其次,将新能源汽车与智慧道路、
通信网络、云端技术等先进技术
进行集成,并通过电动化和智能
网联进一步融合,开拓出满足消
费者需要的新功能;再次,健全充电、停车等设施,提高公共交
通电动化的水平;最后,在技术
创新、国际贸易乃至标准法规的
制定上,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这
些举措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注入了新动力。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
处于发展初期,虽潜力巨大,
但距离成为车市主流还有很长
一段路要走。
6、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难是哪些?
基础设施缺乏
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产品发展和推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多数中小城市并没有足够给汽车充电的设备,多数充电桩均是在公交车站,而对私家车来说并没有专用的设备,这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7、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主要难题是什么?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不仅是新兴产业的支撑,也是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中,首先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此之前,引进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在研究方面,沉淀不足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部分新能源汽车的首要问题是续航能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断电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缺乏先进技术。
二、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个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在实际推广发展中难以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尚未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备。
三、市场需求不足和行业无序竞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上很多设备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不完善,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行业间竞争混乱。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一些款式和配置相同的车型价格远高于传统的石油动力汽车。因此,这也成为了购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决定其是否受到政府欢迎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市场上,国家提供了许多补贴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四、政策福利范围小
上述国家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消费者激励政策。以新能源汽车价格为例,市场上同款式同配置的新能源汽车价格约为石油动力汽车的1-2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不能监督或补贴消费者,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障碍,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8、科技部续超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多重技术痛点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发表了题为“加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强国展翅翱翔”的演讲。
续超前表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汽车芯片短缺,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等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续超前也呼吁整个行业要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1年泰达国际论坛,在此谨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汽车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由中国引领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成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当下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召开对于产业界、学术界理清思路、凝聚共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主要想就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谈几点想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战略必争领域,综合考虑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态势。
1.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中和发展愿景,对碳排放大户——汽车要求进一步严苛,欧洲新政持续加码,今年公布的计划提出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减少55%,2035年新车排放归零的目标,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将很难达到各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2.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更加紧密,V2G技术发展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稳步式储能单元,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的电网波动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新能源汽车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正在不断加深,重新定义了汽车产品属性。向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空间衍变,传统汽车技术与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的融合,也为这一传统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押注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美国新出售的汽车半数为零排放。大众、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过10万辆,德国大众提出2030纯电动汽车份额上升至50%,奔驰企业战略从电动为先转为全面电动目标,目标到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新的竞争赛道中拔得头筹,赢得未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
1.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对于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规芯片是重要的问题。科技部两年前预计到这个问题,部署开展车规芯片测试研究,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围绕关键汽车芯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技术公关、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测试评价、芯片上车等工作。
2.新能源汽车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不设门槛向全社会公开遴选团队,高安全的技术公关,实实在在解决用户困扰。
3.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的问题,氢气成本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针对用氢成本偏高和重载商用难的问题,一方面科技部推进高密度车载储氢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造、储存、运输全链条疏通,带动氢能供应体系为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提到的问题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各位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攻关,我们都能够彻底解决。
三、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的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方面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和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2.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3.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向新能源汽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9、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一、缺乏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与我国传统汽车相比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新能源汽车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核心部件的性能和质量可以看出,我国的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占领国际市场是极其困难的。
二、高成本
与我国传统的汽车生产技术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还不够成熟。新能源汽车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需要不断的调试和改进,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开发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较高,它们在市场上的价格会高得多。当人们选择买车时,他们会更倾向于价格相对较低的中国传统汽车。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打开国内市场。
三、基础设施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很多问题。除了基础原材料和核心技术,还需要考虑其他基础设施。比如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充电,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还不够,充电桩的设置也不能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很多新能源汽车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不敢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长途出行,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也没有安装充电桩。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在使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非常少见。如果这些地区的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就会成为一种摆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四、投资不足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并没有增加,政策支持也没有放开。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可能会放缓整体发展速度;由于资金不足,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成本而濒临破产。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人员并不多。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