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魅族不会造车,只为车企提供服务,为何手机厂商都要去造车?
魅族可以说是手机领域中的一个品牌,其手机系列也受到很多群众的喜爱。现在很多领域其实不单单涉及一方面也会对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和招揽,去增加自己的名气以及企业覆盖领域。就好比大家都熟悉的南极人,印象中南极人这一品牌一直都是做羽绒服饰。但是南极人其实投资了非常多的领域,并且还涉及家电方面的制造。扩宽领域的发展也是现在很多品牌的主要方向,不仅能够扩大自己公司的规模还能够发展其他领域。
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魅族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多个汽车相关的职位招聘,很多人都猜测魅族是要转战汽车领域方面。根据了解魅族此次招聘了新能源汽车销售顾问以及汽车媒介公关,等多个汽车制造领域的相关岗位。此新闻一经报道,立马引起了非常多网友和相关人士的关注。
魅族的副总裁也对此次新闻进行了回应,表示魅族不会造车,只为车企提供服务。但还是没有打消大众的猜测,毕竟华为就有在之前也表示过“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口号。但是华为现在依旧在进行深领域的研发,甚至还想要去与其他著名车企合作加大研发。现在华为打着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名号,正式迈向了汽车行业的领域走起了服务商的道路。
为什么汽车厂商都要去造车,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和好奇。其实手机和汽车合作是发展的必要前景,毕竟手机拥有地图以及钱包等重要的生态系统。现在手机行业越来越饱和,竞争压力也很大,想要突破这一领域可以去与汽车行业进行合作,通过与汽车的合作达到突破创新以及提高知名度。而且手机和汽车之间有非常多的联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也需要很多手机功能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可以制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机车”合体理论,方便大家在开车的途中能够更好的去享受开车的过程。
2、为什么国内卖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生产的仅在中国销售而且技术型号都很低端!
目前美国制造业正处于"空心化"阶段,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实施了产业结构升级,将利润微薄的产业转移海外。 另外通过福耀到美国建厂,还知道了美国仍拥有许多制造优势。 既然如此,那么作为高端产业的代表,美国最大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为何要到中国投资设立海外超级工厂呢? 中国又有何吸引特斯拉的地方呢?
1、中国市场:特斯拉营收增长的新动力
据外媒12月10日报道,特斯拉在上海的3号超级工厂已经开始了Model 3车型的投产,大量的Model 3停满了园区停车厂,大约有500辆。 另外,还有少量的国产Model 3被从工厂运出,前往"交付之路"。 这一迹象表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运营步入了正轨,特斯拉很可能快进入大规模量产的阶段。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与中国上海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将在当地投资建设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工厂。 据悉,特斯拉的投入资金达50亿美元,该项目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按照行业的速度,一座全新的工厂从动工到投入使用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就实现从设计、建设到投产,再次展现了不一样的"中国速度"。
另一方面,进度神速也突出了特斯拉急于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开疆扩土。 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特斯拉曾提到,中国可能成为Model 3(主要销售车型)的最大销售市场,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优秀的销售成绩,中国还成为了特斯拉营收增长的关键。
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站稳特斯拉第二大销售市场位置,而且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实现激增,同比大增64%,达到6.69亿美元,在特斯拉所有市场中"一枝独秀"。 另外,自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每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与保有量均占据全球市场的50%以上,巨大的市场潜力足以令特斯拉加快工厂实现生产。
客观上,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也是为了靠近消费市场,及时了解和满足汽车消费者的需求,比如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不仅包括制造,还具备研发和销售功能,这将有助于特斯拉以最快速度进行生产上的调整。
特斯拉将注意力分散到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还与其依赖的最大市场——美国开始出现饱和状态有关。 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特斯拉来自美国市场的营收从去年的51.3亿美元,下降至31.3亿美元,同比大跌39%,为两年多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而这一业绩变坏似乎早有苗头。
根据中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26395辆,同比下滑11%,为近3年多来首次下滑。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一趋势或将延续。 这对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的特斯拉是个坏消息。 调查显示,在同等价位的中型豪华轿车中,特斯拉Model 3在2018年第三、四季度占据了该细分市场份额的40%,也就是说,实际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天花板"也差不多到顶,转向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2、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国赶超日韩?
如果说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对特斯拉产生了吸引力,那么中国特殊的制造业优势则是让特斯拉找到了建设海外超级工厂的最佳落脚点。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合计占整车成本的50%。 在"三电"中,又以动力电池成本最高,涉及的技术最精密,一度占整车成本的30%~40%,而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生产高端动力电池的能力,能够满足特斯拉降低整车成本的要求。
综合多方报道,日前,特斯拉上海工厂被曝出与LG化学签署了电池NCM811的采购合作协议。 资料显示,相比应用普通锂电池,LG提供的NCM 811 电池无论是成本、还是能量密度都有很大提升,这也成了诸多主流电池产商专研的重点方向。
LG化学已在中国南京市设有工厂,除了拥有第一工厂外,在国内的第二工厂最近也在着手进行人员招聘,规模超百人。 不难猜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出现将会推动包括电池在内的许多汽车部件在中国本土化生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多年来中国制造技术的稳步提升。
以动力电池所属的产业层面来说,当前,中国头部企业与日韩先进企业(LG,松下,三星等)在下一代前瞻电池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8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董事长进行了会面,有消息称,他们达成了一份初步供应协议,宁德时代将从2020年开始向特斯拉中国工厂供应电池。 管中窥豹,中国掌控动力电池的制造能力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美国本土并没有企业能够满足特斯拉的电池需求。 在投资中国超级工厂之前,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只能将松下当作唯一的供应商。 由于外运不便,松下还在特斯拉的美国工厂设置了相关的电池生产线。
不过,松下在美国的产能十分有限,当时进军中国市场后,特斯拉急需扩大产能,松下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双方围绕产能的问题还发生诸多分歧,马斯克一度在社交媒体"炮轰"松下产能跟不上,导致 Model 3迟迟不能完成交付目标,这也是特斯拉寻求在中国建设超级工厂的重要背景。
此外,特斯拉还可以轻易将美国工厂所用的实践经验迁移到中国。 特斯拉曾表示,中国工厂也将自主生产电池、汽车组装和驱动装置。 可以说,中国汽车行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不亚于美国。
3、中国完善供应链:比美国省65%的生产成本
事实上,中国能满足特斯拉汽车生产的要求,还得归功于中国庞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供应链。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实现全球第一; 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攀升至世界份额的28%,成为全球工业向前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世界最全的工业链条。
对于任何复杂、高端的制造企业来说,中国工业的存在对其生产十分重要。 对应到今天的主角特斯拉,其产业链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中控系统、车身等十余个部分,涉及供应商达130余家。 而据行业估算,中国企业的占比将超过一半,大部分企业还是国内主流厂商或国际一流厂商,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中国制造的"辅助"下,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这将压缩很大的综合成本。 特斯拉在第三季度财报上就表示,上海超级工厂的整车建造成本(每单位产能的资本支出),将比美国的生产系统便宜约65%,仅折旧费用就能节约每辆2.9万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美国的制造体系不完整不能很好满足特斯拉降低成本的要求,因而特斯拉实施了面向全球的采购策略。 在前面的文章曾提到过,由于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美国许多的中低端制造业都转移海外或者消失,导致美国"空心化"、产业链条出现"残缺",但由于仍然保留高端制造业,美国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自己无法生产的零部件,在电动汽车这一领域尤为突出。
在特斯拉核心技术的供应国来源中,日本、欧洲占据主要位置,比如在特斯拉最核心的锂电池组中,几乎清一色都是"日本制造": 松下生产锂电池PACK、住友化学生产正极材料和隔膜、日立化学生产负极材料、三菱化学生产电解液。
4、中国汽车工人:成本比美国自动化还低
尽管近年来,许多媒体都报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少,但相比美国,中国的用人成本仍能帮助特斯拉降低成本。 此前曹德旺表示,美国蓝领工人的成本是中国的8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仍然存在。 而且,美国工人整体"老化",劳动生产效率只占到中国工人的8成。
由于用人成本高昂,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工厂采取全自动化生产。 出乎意料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工厂,使用劳动力比全自动化的成本还低。 据国际市场机构JL Warren Capital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因为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仍然低于全自动化,预计到2020年中期,上海超级工厂每周就可以量产汽车2000辆。 作为对比,建设已久的加州工厂的最大产能只能达到5000辆。
从劳动生产率来说,中国产业工人也有自己的优势。 经过国内汽车市场多年的培育,中国已经产生了大一批有经验、勤劳的汽车行业工人,很符合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
而且,在中国,特斯拉不需要考虑"美式工会"拖累企业这一不利因素。 长期以来,美国的许多行业都存在工会组织。 在汽车行业,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最为闻名。 该工会的成员包括全美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大多数工人。 工会在帮助工人争取一系列权利和福利的同时,也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工会出现的初衷,本是为了保护劳工群体不受企业家侵犯合法权益,但经过70年的演变,某种程度上,UAW已经变成一个受利益集团操控、谋取部分人利益的机构。 凭借工人的支持,他们不断要求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福利,但增添了企业大量的经营成本。
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汽车制造业面临巨大冲击,三大汽车厂商纷纷申请破产重组。 同年12月,美国传统基金会曾在一份报告指出,在工会的帮助下,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薪资和各项福利被抬升到平均70美元/小时(美国蓝领工资为每小时为20~30美元)。 毫不客气地说,这成为当时压垮三大汽车厂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工会对企业经营起到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连马斯克都一度表示,是工会毁了美国辉煌的汽车制造业,对美国工会很不满。 据美媒今年9月报道,特斯拉公司曾在美国卷入一起阻止员工成立工会的法律纠纷,最终被法院裁定违反相关劳工法律。 不过,由于国度不同,特斯拉在中国面临这些麻烦的可能性较小。 相对来说,中国工会也没有像欧美那般强势,这利于企业生产的稳定。
5、持续开放的市场:发展空间更广阔
除了中国具备的"制造优势",持续向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更是帮助特斯拉下定了在海外设厂的决心。 早在2014年1月,马斯克就有了在中国建造工厂的想法,当时他对媒体表示,将在中国兴建工厂,满足中国需求,不过这一想法迟迟没有敲定,原因是特斯拉的战略规划是在全球有需要的市场建立独资工厂,但这不符合国内的规定——外国车企在国内生产需要与本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并且中企所占股份不能少于50%。
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马斯克的心结也迎来了打开的时候。 去年4月,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其中包括放开汽车行业的股比限制。 随后,中国正式宣布在2018年内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 瞄准政策利好的马斯克,顺势宣布了在中国投资了首个海外超级工厂。
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在持续进行中,这对特斯拉在华成长将创造长期有利条件。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较去年的46位,大幅提升至31位。 而且,中国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好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开放不仅表现在国内营商,还逐步扩展到对外贸易上。 自贸伙伴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地和投资合作对象。 据国家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签署的自贸区经济规模叠加本身的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经济25.2%。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提高与贸易伙伴的自由开放水平,比如与巴基斯坦、新加坡、新西兰等国进行自贸升级协定的谈判,积极参加RCEP谈判、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这都将为中国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加上正在谈判的自贸区,那么届时将占据世界经济分量的43.3%。
换言之,特斯拉在中国建设工厂,不仅能省去运输和出口到中国的各种中间成本,还能借助中国打通销往国际市场的路径,这对特斯拉的未来赋予了广阔的商业空间。 不得不说,中国吸引特斯拉的地方有很多,中国具备的制造优势也很突出,届时特斯拉会与中国工厂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结来看,中国吸引特斯拉投资建厂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靠近中国消费者、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成本等等,但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1)中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增长势头很猛,是特斯拉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中国也已经成为特斯拉实现营收增长的关键市场; 同时,特斯拉的最大销售市场美国营收已经出现疲软,特斯拉有必要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市场。
(2)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不仅有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链条,还有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能够实现复杂工业品的大规模生产,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日韩制造的水平,这满足特斯拉在华设厂的需要。 在中国设厂,还能够最快响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3)中国持续扩大外资开放,贴合了特斯拉海外建厂的战略需要,将充分给予其在中国市场自由发展的空间。 随着中国加速融入世界贸易,借助中国的对外平台,特斯拉还能进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6、中国发展制造业的背景分析
透过特斯拉到中国建厂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庞大的销售市场,还是中国拥有的制造业能力,抑或是持续向好的国内外商业环境,这些条件的出现都离不开中国坚定迈向工业化、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的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这对中国的制造业而言是巨大的鼓舞,同时也要客观看到,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跨向工业大国的成长,但离制造强国仍有一些差距,而且在制造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潜在的阻碍,这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国家曾在多次报告中指出,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结构性矛盾存在,与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有: 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在一些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制造工艺上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 整体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部分所占份额较小等。
举两个鲜明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 其一: "高铁"不仅是中国"名片",还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而中国高铁仍然在一些零部件上要依赖日本供应,比如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广泛使用日本造的螺丝钉,因为其满足精度高、制造误差小的要求。
其二: 手机厂商苹果的绝大多数手机由中国生产和组装,但中企得到的利润很微薄。 有多项调查已经指出,由中国工厂生产的苹果手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部手机,便能独享近6成的利润,而中国只能赚取其中1.8%的利润份额。
此外,经过长期的工业化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劳动力成本增加显现。 与此同时,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启动,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迁移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这将对中国在世界的制造业格局带来影响。 随着劳动力供给趋于短缺,中国的人力成本还将提升,相对竞争优势还将减少,如何找准以及清晰定位在全球供应价值链的位置十分重要。
在第一篇文章还提到,由于大力发展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服务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日趋"空心化",不仅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还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 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许多发达国家都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制造业。 以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和产业革命正在来临,这场革命不仅影响"如何制造产品",还将影响"在哪里制造产品",可能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先后发起了以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为代表的再工业化运动,比如欧盟提出了"欧洲2020战略"、日本提出新增长战略等等,尝试利用高科技回归制造业和占据高端制造业的优势。 不难预见,新一轮制造业全球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7、如何迈向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必须警惕任何有去工业化、弱化制造业的倾向,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损失,同时坚定走制造业强国的道路。 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该如何顺应趋势,破解发展阻碍,成为制造强国呢?
(1)塑造有利环境,助力制造业成长
过去40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如今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深化改革开放。 具体来说,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帮企业塑造公平竞争、透明的商业环境; 大幅度放开市场准入,建设和完善高水平的投资贸易环境,鼓励中高端制造产业进入中国; 建设协同创新的发展友好环境,改革创新体制,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
(2)面向国际化,寻求合作共赢
同时,积极拥抱国际市场,处理好海外项目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我国在制造业的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促进国内产能的合理配置,给国内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环节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这样不仅能缓解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还将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兴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工业园区,推进产能合作和技术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抓住产业革命机遇,发展先进制造业
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我国必须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断开拓产业新格局,在互联网+、绿色、服务、智能等多个重点方向发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双向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以加快实现制造强国。
END
3、年度观察丨2019车圈年度人物,巨开心的马斯克,最惨的是李斌?
去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和9.1%,毫无疑问,2019年又是糟糕的一年,又是一个多事之秋,正所谓窘境出英豪,有业绩出色的车企,就有为销量发愁的车企,有笑得合不拢嘴的人,自然就有泣不成声的人。
究竟谁才是2019年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相信各位圈友心中都有一份名单,而我们选出的这几位年度人物,更是能从他们身上看出2019年车市的残酷与柔情,一起来领略他们的个人魅力与当中的故事吧!
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
造车新势力能顺利量产并成功上市,李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9月12日纽交所敲钟声响起,蔚来成为中国电动车赴美上市第一股,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蔚来股价一路狂飙,市值一度超越130亿美元,那应该是李斌最春风得意的一天。
在那之后,李斌就被扣上了“中国马斯克”的头衔,成为国内汽车圈自带热搜的男人,和马斯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9年,李斌和蔚来都遭遇了重创,股价大跌总市值跌至39亿美元出头,ES8产能爬坡还遭遇了自燃、召回事件,还经历了车队解散、高管离职等一系列灾难,10月份,某媒体一篇名为《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给蔚来CEO李斌扣上帽子。
但斌哥本人已经多次公开表示,“没那么惨,我们还是不错的。”
李斌是强颜欢笑?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蔚来11月销量累计交付新车共2528辆,2019年度1-11月,累计交付1.74万辆,自去年6月份开启交付以来,累计交付28743辆新车。不少人觉得,这样的数据在百万辆体量的自主品牌中不值一提,事实真的如此?
28743辆新车背后,蔚来ES8的售价区间为40万以上,蔚来ES6的售价区间为30万以上,放眼我国所有自主品牌,来一句电影《功夫》中冯小刚的“还有谁”也不为过,第一个把车卖到均价40万以上还能走量的自主品牌,蔚来品牌向上所达到的高度,是领克和WEY所不能比拟的,不可否认,蔚来依旧是新造车中混得最好的品牌。
500台移动充电车、一百台移动服务车、120个换电站全天候24小时面向用户,蔚来汽车品牌的服务让人感动,服务至上的宗旨使其用户具有极强的粘性,这是一个无形的财产,在降本增效的一系列手段后,蔚来Q3财报利好引发股价大涨,这代表着蔚来仍被看好,蔚来仍然有未来。
李斌的2019可能很艰辛,但肯定不会是最惨的一个。
许家印:2019年最壕的人
当李斌等车企大佬正在为钱发愁的时候,地产大佬许家印正在通过买买买的方式,逐渐实现自己的造车大计,其造车模式可谓是典型的“有钱就是任性”,甚至可以弥补后发的差距。
同时,许家印一直追求的变中求生存、变中求发展的方针,当地产业都开始走下坡路时,恒大也在积极的谋求转型,以投资新能源汽车为名快速低价圈地赚钱,宝能就是前车之鉴,而恒大显然不是以这个为目的。
首先收购NEVS拿到生产资质,然后以最快速度完成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轮毂电机、底盘架构、充电网络、销售渠道等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以资金抢占先机,以技术打造实力,以品牌迈入市场,恒大显然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造车路。
恒大造车之路总结为五个词:“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造车之路很多条,而许老板选择了最简单直接、最大手笔的一条,是真真正正干实事的,当未来3年恒大要投资450亿元到新能源汽车,当恒驰问世,我就觉得是有戏的。
马斯克:单挑之王
回顾马斯克的创业旅程,都不知道被否认、批评了多少次,也获得过褒扬无数。2019年,马斯克更加放飞自我,乱发推特、直播抽大麻、电动皮卡发布会翻车,关于他的各种负面几乎每月都有,扬言要打败马斯克的人很多,但他还是用实力证明,“钢铁侠”是打不死的。
在2019年末,特斯拉首次盈利了,不可否认,马斯克在领着特斯拉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特斯拉通过裁员、关闭门店等方式缩减成本,要求员工加班、供应商加快零部件供应,通过多次降价来拯救销量、提升利润,最终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交付目标。
特斯拉的股价也因此创下了新高,周五收盘时达到了443.01美元,市值为798.5亿美元,加上上海工厂飞速建成投产,德国工厂也选址完毕,特斯拉全球化扩张之路越来越顺畅,这与马斯克的思前想后和鞍前马后是离不开关系的。
虽然马斯克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且我行我素的人,但他可以说一人单挑了整个汽车圈,面临着股票做空、华尔街普遍不看好、股价不断下跌,马斯克最终还是顶住压力,让特斯拉的量产和交付量都创下新高且实现首度盈利,是一位充满不确定性的传奇人物。
魏建军:进军国际不低调
尽管2019年车市依然大幅下滑,但要论销量和成长值,长城汽车依然是本年度最好的自主品牌,不接受反驳。1-11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达954290辆,同比增长3.81%,累计出口新车5.9万辆,同比劲增39.76%,仅靠SUV车型能有这样的成绩不愧为我国的龙头品牌。
去年刚问世的哈弗F系列产品,更是以黑马的姿态在SUV细分市场分一杯羹,助力长城汽车销量不断拔高,更年轻、更潮流的形象使哈弗SUV的受众人群变得更加广泛,而一向低调的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深知国内市场趋向饱和,要想屹立不倒除了实现品牌向上还要“走出去”。
魏建军也曾多次表示,全球化是中国车企唯一的出路,而如今的长城正在践行这一方针。
与宝马50:50的合资项目在江苏张家港启动,与航天机构合作发射CZ-11 WEY号运载火箭,在俄罗斯图拉州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哈弗工厂建成投产,8月重庆智慧工厂的投产......为改变长城汽车的既有形象实现品牌再度向上,魏建军这一年每一次大手笔布局,一举一动都成为汽车圈的“热点”。
2020年,魏建军带领长城汽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长城汽车,一个即将立足国际的自主品牌。
尹同跃:混改第一人
在传统车企中,有不少原本优秀却将一手好牌给打烂了的案例,根本原因在于车企的国企身份,各方利益交织、构成人员复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在2019年,奇瑞吹响了车企混改的号角。
这一场拖延了一年之久的混改,在2019年12月4日终于落定了,新股东青岛五道口的加入,为奇瑞带来144亿元的资金增量,奇瑞背后资金紧缺以及债务危机得以解决,要知道,奇瑞汽车2019年上半年亏损就扩大至13.7亿元。
“帮忙不添乱”是新投资方青岛五道口入股奇瑞时的“承诺”,这意味着尹同跃仍将担任奇瑞董事长,管理层也将持续稳定,国资让渡控股权,青岛五道口的持股占比将达到51%,这样的改革更加彻底。通过增资扩股推动奇瑞建立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加强资本运作,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会有显著提升,有助于奇瑞汽车整体上市。
将凯翼、观致等不良资产抛售后,尹同跃的发挥空间更大了,带来更多新的理念、机制、资源,重启多品牌战略先后推出捷途和星途,定位更清晰的捷途更是以黑马的姿态在市场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混改,是一个新的开始,复杂的旧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发展动力将被重塑。
写在最后:回顾2019年汽车圈的那些风云人物,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风靡几十年的传奇前辈们或退休、或辞世、或被捕,大变局时代,惟勇进者胜。一个领导人的离去与更替,是一家车企改变的新起点,而一群领导人的更替,更是新四化时代到来,产业面临升级淘汰的缩影,而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今年陆续展开裁员计划,车市寒冬可谓是冷彻心骨,今年的车市会如何,谁又将何去何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小鹏汽车终获生产资质,P7不再用海马代工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小鹏汽车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该批公告中予以发布。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生产资质最终落定,小鹏汽车也成为了新势力中为数不多拥有生产资质、自建工厂制造生产能力的企业。
资质解决,P7将投产
小鹏汽车创建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受限于生产资质,小鹏汽车首款车型小鹏G3一直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
G3于2018年12月正式上市,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数据显示,小鹏G3在2019年累计销量为16608辆,稳居新造车企业前三。但是距离原计划的4万辆目标相差较大。再加上小鹏汽车第二款车型P7将于2020年二季度上市,因此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有资质的工厂已经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17年5月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已经敲定。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其与肇庆市政府共同合作规划的百亿级生产基地将在肇庆市高新区落地建设,2019年9月,各生产车间已经完成全面封顶,并开始进行预生产进行设备调试,已经跑通并验证整个生产流程,只待生产资质到手。如今尘埃落定,小鹏汽车迈出了一大步。
据了解,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小鹏汽车肇庆工厂)规划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整车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工厂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拥有 4 种不同车型总装柔性生产线及 1 条柔性电池合装线,共计设置 264 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此外,工厂内还建有覆盖 18 种测试路面以及 NVH、操控制动舒适性、密封性、自动泊车系统等多种功能测试的动态测试跑道。
重点是,小鹏的旗舰轿车P7将在自建工厂正式落产。作为年度旗舰智能轿跑,小鹏P7提供了3款车型、共计8个配置,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2.99万- 34.99万元,电池容量分为70.8kW·h以及80.9kW.h两个版本,续航覆盖552~706km。作为中大型纯电动智能轿跑。目前市面上能买的同类车型实在是屈指可数。
海马汽车或受影响
那么小鹏汽车这次获得生产资质后,对为其代工的海马汽车有哪些影响呢?据了解,G3车型依然在海马代工。但是也就是G3了,因为P7小鹏已经自己生产了。
这么说来,小鹏汽车获取了生产资质,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据了解,海马汽车今年1月份的产量为630辆,而这630辆的产量,实则为小鹏汽车的产量。这就是说,海马汽车自家车子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如这么一个仅推出了几年的品牌。此外,海马汽车1月份的收益,估计绝大部分来自于代工之上了。
海马汽车年报预披露,3月31日,海马汽车发布2019年度业绩公告,2019年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4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0.8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然而这盈利却是,卖房所得,并借此保壳。此外,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下滑37.8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918万元。2020年海马汽车的日子依然艰难,2019年卖房救主业也毫无起色。4月份生产1418辆,同比下滑39.32%;4月份销量1376辆,同比下滑48.08%。
由此来看,小鹏汽车自个儿获取了生产资质,如果双方合作不继续深化的话,那么海马汽车在代工上的收益将会大幅度降低。
小鹏汽车这次获得生产资质,也迈出了由代工方式转向获得生产资质的自有工厂生产的第一步,这种方式的转变或许也意味着新势力将面临着新的一轮内部竞争的过程。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步进入市场正轨,新势力企业开始被更多的消费者与更广阔的市场环境接受,新势力品牌旗下的产品将面临着下一步的考验,那便是工厂的效率、成本、质量的管控能力。
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新造车企业一旦品牌起来了、量上来了还得有自己的工厂。工厂意味着效率管控、成本管控、质量管控,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外的第二重要竞争要素。"上述汽车投资分析师补充称。"独立生产就有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企业的资产规模大,贷款融资等都有些抵押物,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