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富腾新能源汽车

富腾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3-01-15 22:55:17

1、富士康也看上了汽车代加工的蛋糕,代加工的利润很高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1月8日,现年49岁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超越贝索斯,以1950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世界首富。股价去年累计上涨743%的特斯拉无疑是资本追逐的明星,在赚钱效应之下,各路资本也纷纷下场造车。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媒体和投资者纷纷猜测,苹果汽车将由谁代工?此前一直负责代工生产iphone手机的富士康有机会吗?


不过,富士康似乎不再满足于只扮演代工厂的角色,而是要亲自下场造车了。其合作伙伴正是此前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摆半年之久的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迎来“白衣骑士”


1月5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与拜腾汽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并拟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新能源汽车整车M-Byte量产。


根据该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图片来源:富士康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不过,此次签约仪式并未披露三方合作是否存在涉及投资以及具体的投资金额。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拟投资拜腾汽车2亿美元。


对于曾因烧光84亿元却仍未造出量产车而陷入舆论漩涡的拜腾汽车而言,2亿美元虽然不多,却无疑是雪中送炭。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拜腾汽车先后进行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为84亿元,投资方包括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等。其中更是宁德时代惟一投资的新造车企业,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背后的投资方,都堪称豪华。


在资本的推动下,拜腾汽车南京工厂顺利完工,团队建设如期进行,2019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M-Byte,原计划2020年中正式投入量产。


不过,当造车新势力们在2020年相继迎来高光时刻,曾经一手好牌的拜腾汽车却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2020年6月,时任拜腾汽车CEO戴雷宣布,公司自7月1日起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当时央视点名曝光拜腾汽车,直指其“欠薪、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而在数月之后,戴雷也离开了拜腾汽车。


2020年12月31日,拜腾汽车一封名为《中国区停工停产延期通知书》的内部邮件由媒体曝出,该邮件上称:“非常遗憾的通知大家,在经历了6个月停工停产后,中国区(不含香港)所有公司目前仍不具备复工复产的条件,经研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将延长停工停产期6个月,至2021年6月30日止。”


无论是被爆欠薪还是停工停产,缺钱成为拜腾汽车无法承受之重。而此次富士康能为拜腾汽车提供的,还不仅仅是其急需的资金,还将包括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等。


富士康早有造车“野心”


事实上,此次合作也可以看作是富士康与拜腾的再续前缘。早在2015年,富士康、腾讯与和谐汽车就按照 3:3:4出资,共同成立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之后,和谐富腾基金孵化出FMC与爱车两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FMC正是拜腾的前身。但在一年后,富士康和腾讯相继从和谐富腾退出。


而在更早之前,富士康也一直没有隐藏过其在造车领域的野心。


2005年,富士康以3.7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的100%股权,正式涉足电瓶线、影音传输线束、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的制造。


2010年富士康接下了特斯拉供应链的订单,成为后者中控触摸屏、连接器和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并在2013年成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供应商,供应包括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在内的汽车电子设备。


2018年小鹏汽车获得22亿元B轮融资,富士康是投资者之一。


2020年初,富士康又宣布与飞雅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公司筹组合资公司,一起开发和制造电动汽车,同时经营车联网业务。同年10月,富士康还与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推出了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尽管苹果公司的业务占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约一半的销售额,但在全球手机及电子业务的全线下滑,以及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崛起等因素影响下,富士康逐渐看到了这个业务的天花板。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及单车价值量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苹果汽车谁来代工?


苹果在近期也被媒体曝出造车计划,那么,富士康会代工苹果汽车吗?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看,将来最有可能代工苹果汽车的并非富士康,而是加拿大的麦格纳国际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多家外媒和券商分析师都猜测,“目前至少已经有一家大型合同制造商预备利用这次机遇,这个制造商就是来自加拿大的麦格纳。”


Evercore ISI分析师克里斯·麦克纳利(Chris McNally)表示:“如果苹果真的想推出汽车,那么麦格纳国际旗下子公司麦格纳斯泰尔(Magna Steyr)汽车公司应该是最佳选择。”


资料显示,麦格纳国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2019年通过变速箱、汽车摄像头、后视镜和座椅等产品创造了近400亿美元收入。其合同制造子公司麦格纳斯泰尔在奥地利格拉茨的工厂生产小众豪华汽车,包括梅赛德斯G级4x4、捷豹电动I-Pace和宝马Z4跑车等。


这些公司通常选择外包制造业务,而不是建立全新的生产线,因为销量相对较小。2019年,麦格纳斯泰尔组装了近16万辆汽车,超过了许多汽车制造商的产量,并从中获得了67亿美元收入。

自去年3月份以来,麦格纳的股价翻了将近三倍。尤其是苹果造车计划被曝光之后,该公司的股价更是加速上涨,目前市值也提升到了约210亿美元左右。

不过,也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如果苹果最终成为麦格纳的客户,该公司也会像与富士康合作时一样,开出硬性的价码,富士康的营业利润已经缩减到了2%左右,而相比之下苹果的营业利润则高达24%。相形之下,麦格纳即使真的成为了苹果汽车的代工厂,其因此而获得的利益可能也并没有市场期待的那样高。

2、干掉比亚迪?富士康汽车要来了!郭台铭的冲冠一怒能否如愿



“希望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这是富士康新的宣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富士康已经在 汽车 领域中布局23年时间。


1988年,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第一次来到深圳,这一年也被称之为台商元年。鸿海精密集团在神州建立了富士康,这被定位为一家高新 科技 企业,总裁当然是鸿海精密集团的创始人郭台铭。在成立第二年,富士康旗下的台湾锂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研发和制造可充式电池。这家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 汽车 蓄电池,这被认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这也是富士康进入 汽车 领域的第一步。


但是要进入 汽车 行业并不容易。因为和富士康擅长的3C代工相比,车厂的供应链更为保守,它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在业务上的拓展非常艰难,因为这个时候 汽车 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日韩企业普遍是自建零部件体系,更难以打入。此时,富士康能做的只是雇佣一群福特的退休主管奔走底特律,但收效甚微。


2005年,富士康收购安泰电业,后者是一家在台湾有40多年制造经验的 汽车 零件厂商。安泰是台湾四大 汽车 线束厂之一,主要从事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 汽车 线束,以及倒车雷达、电动座椅记忆控制器等车用电子产品制造。通过这次收购,富士康进入了车企的供应链中。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富士康终于算是踏进了 汽车 产业的大门,并至此打通了新能源和 汽车 电子的任督二脉。2007年,富士康与沈阳机床进行合作,双方联手将对IT和电子行业用纳米铜以及 汽车 镁合金零部件进行研发与生产,这也是富士康集团进入中国内地以来首次自己进军 汽车 零部件制造领域。当然,合作更多的是交学费。这个时候,富士康可能也还没有真正要打定主意造车。这一切都在2009年改变。


对富士康而言,2009年是郭台铭对 汽车 产业判断急剧变化的一年。 在2009年5月,郭台铭借鸿海发布财报之际,大肆抨击竞争对手比亚迪曾在IT代工方面窃取其商业机密、不正当竞争,并且对比亚迪的 汽车 业务和 汽车 质量不屑一顾,甚至质问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敢不敢坐比亚迪的 汽车 上下班”。此前,富士康就和比亚迪对簿公堂,两家公司一度打的头破血流。


【郭台铭与比亚迪王传福】


尽管如此,当时郭台铭如此罕见地攻击一家竞争对手令业界错愕。不少分析猜测是其为了转移公众对其糟糕财报的注意力而出此下策。孰料, 一周之后,鸿海借和美商电池公司的合作进入电动车核心部件的竞争才让外界恍然大悟,原来郭台铭和王传福的恩怨将从传统的IT代工扩散到新兴的电动车领域。


有业内人士表示,郭台铭恐怕不会像王传福一样全面进入 汽车 制造领域,很可能依托现有优势仅涉及电动 汽车 电池等核心产品的制造。 郭台铭在炮轰比亚迪时曾放下狠话:“我要输给比亚迪,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指跳楼)。 ”因此对于富士康未来在电动 汽车 具体深入到何种程度外界难以判断。


当时的官司中,富士康称比亚迪影响了其50多亿的收入,这使得富士康对此耿耿于怀, 也不知道是出于内心愤懑还是商业前景看好,富士康确实在2009年后开启了电动车业务。 2010年前后,富士康曾与吉利集团接触,拟就新能源 汽车 开发开展合作。吉利联手富士康进军电动 汽车 的消息,被看作是对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地位进行挑战,但两者的合作后来没有态度进展。


同样是在2010年,富士康与英利集团在大同合作兴建多晶硅生产基地,新能源 汽车 是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应用行业,富士康与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开展合作可以看作是其在实施既定的新能源业务战略。特别是布局电动车+储能,可以实现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这一系列布局都被看作是对比亚迪的“釜底抽薪”行为。



一年后的2011年,富士康又斥资超过10亿美元分别在辽宁沈阳和营口设立新工厂,涉及精密数控机床、纳米铜镁合金 汽车 零部件项目等。2012年-2013年,富士康在 汽车 在零部件零部件领域开始密集发力。2013年,富士康获得特斯拉Model S车内面板订单,成为特斯拉供应链一员。同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车企供应商,业务涉及 汽车 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 汽车 电子等系统。


此外,在2013年,华泰 汽车 还曾和富士康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鄂尔多斯成立合资公司。当时签约之时的公告显示,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研发、生产、销售高效小型柴油机和自动变速器,主要是向欧洲及北美出口。但这一合作后来也没有新动向。


关于造整车,实际上直到2014年才从郭台铭口中得到第一次确认。2014年,在晋商大会上,郭台铭发言称,他认为山西一直都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能源输出省。而单一的能源输出对经济发展不利,能源要做更有效的运用,应该在山西打造循环经济,“当地未来的煤层气不要出口”,有效利用山西能源转换成 科技 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做垂直整合, 打造电动车。



当然,这50亿元的投资也并不是只指电动车,可能是鸿海集团当年将在山西的投资额度。但2014年是富士康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行动年。而这一年,富士康在造车领域上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2014年初,鸿海精密发言人指出,在新能源车领域,富士康的研发事业群拥有全球领先的“核心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测试验证、系统整合及全方位解决方案”,剑指电动 汽车 的意图初现;


2014年8月,郭台铭到新乡市考察,他试驾了新能电动车公司和新马公司生产的电动 汽车 。最后,郭台铭总裁与省、市领导就规划在新乡建设年产配套50万辆电动 汽车 电池项目和年产20万辆电动 汽车 项目达成意见。


2014年10月,传说富士康投资8.11亿美元,建立“大型”模具车间;


10月晚些时候,富士康与北汽合资成立电动 汽车 租赁公司推出了“GreenGo(绿狗租车)”;


12月4日,郭台铭突访河南三门峡市,与新兴电动车生产企业速达公司谈合作。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省工信厅副厅长陈富刚等官员也同时出席。郭台铭试驾速达电动车,并连说4个“很好”;


12月22日,富士康参股“和谐”。



特别是年底入股和谐 汽车 ,由此拉开富士康“ 汽车 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 汽车 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 汽车 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此后,和谐富腾便开始了招兵买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 汽车 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先后加入,为和谐带来一派和谐的气氛;但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随后就决定将旗下 汽车 分为两条品线,各自经营。


可正是兵分两路的这个决定,触碰到了郭台铭敏感的神经,他忽然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并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 汽车 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 汽车 成功率非常小,因为 汽车 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番话彻底打翻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 汽车 行业的首战败北。



此后的一年间,郭台铭虽说对造车看法有改变,但没有放弃 汽车 行业,特别是对于清洁 汽车 。


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曾表示,自动驾驶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企业制造的 汽车 他不敢开。“许多互联网公司都争相要去做互联网 汽车 ,我可以说那个 汽车 我绝对不敢开,因为它不是玩具的遥控 汽车 ,因为 汽车 是有安全的顾虑。我在四年前到Google看过它的互联网 汽车 ,到现在他还是在非常早期的实验阶段。国内很多 汽车 厂说我可以做到无人驾驶,我觉得如果哪天有这辆车出来,我也劝你三思而后行,不要提早去买,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互联网 汽车 ,我觉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清洁能源 汽车 倒是可以先走,互联网 汽车 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有自动驾驶,这是我的想法。”


此后的2016年6月富士康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亿元发力充电装置、锂电池的研发生产;10月,富士康与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拟投资15亿美元设立 汽车 科技 基金。2016年9月,富士康携8亿元投资滴滴,尝试布局出行领域。但一年之后,富士康还是对自动驾驶进行了投资,重新拾起了这个不被郭台铭看好的行业。



2017年8月,郭台铭敲定了在美国密歇根州设立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研发中心的计划。有媒体称,该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可能高达几十亿美元。但富士康是否会在美国开发支持自动驾驶的成品车,并未公开。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富士康还有两个重磅投资:一个是在2017年,富士康投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并表示此为长期投资项目;另一个是在2018年的投资了小鹏 汽车 。



实际上,20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与李斌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密谈,密谈的内容无法知晓,聊完之后国泰民也没给蔚来投资,而是 在一个月后将钱投给了小鹏 汽车 。


2020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 汽车 (下称“FAC”)官方也已证实,正在与鸿海集团商讨成立一家对等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以联手在中国市场开发和生产纯电动 汽车 ,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据悉,FCA将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而富士康将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该新公司成立后将先在中国市场推出 汽车 ,然后再考虑出口市场。


而与FCA官宣“联姻”的一个月后,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 汽车 成立合资企业,并与裕隆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 汽车 ,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2020年10月,在本月初,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公司希望在2025至2027年间占据电动 汽车 市场10%市场份额,并已与多家 汽车 制造商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谈判。


刘扬伟同时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成为“电动 汽车 界的安卓”。为此,富士康在刚刚召开的HHTD 20活动上推出了“EV开放平台”,该平台将与其他公司共享,可以允许外部公司设计电动 汽车 大型部件,然后由富士康来制作,以实现“共同利益”。


在富士康描绘的蓝图中, 汽车 制造商可以在平台上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定制范围包括车轮的距离、电池的大小等。富士康表示,这一开放平台将能够分享从固态电池,到数据处理工具等范围的重要软硬件设计。公司相信,这一平台能够有助于减少新款 汽车 制造所需的时间和资金。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1月4日,拜腾 汽车 与富士康 科技 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根据该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先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全方位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据悉,富士康还将投资2亿美元给拜腾,此外,还将提供不少资源帮助其量产。富士康出售拯救了这家面临危机的新造车企业,白衣骑士当然不是只想做个财务投资。富士康 科技 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作出以下表态——“与拜腾合作是我们布局电动 汽车 领域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竭力帮助拜腾M-Byte早日量产,登上世界电动车的舞台。” 富士康在拜腾上的整车计划,显露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当苹果开始造车的时候,富士康对 汽车 产业大量布局不知道是不是与之有关,毕竟他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如果他要为苹果 汽车 代工这一点也不意外。 想想6年前,特斯拉创始人曾调侃富士康说,“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 汽车 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没想到,当年的调侃之词竟然成真。

3、富士康决定代工汽车,但对象不是车界的苹果

撰文 张传宇 编辑 老司机


尽管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汽车 行业仍然是2020年最具想象力、吸引力的行业,没有之一。

2020年,中国 汽车 行业加速分化。一边是力帆、海马、众泰等传统车企的不断溃败;另一边却是理想、小鹏们接连赴美上市,威马、天际等再次获得融资,甚至连委身美国的FF都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现实,似乎丝毫没有浇灭后来者加入战团的热情。反倒是新冠疫情的复杂影响下,诸多跨界的外来者,期冀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获得一些反脆弱的发展机遇。

10月16日,在第一届“鸿海 科技 日”上,富士康宣布将推出“MIH EV电动车平台”,正式进军电动 汽车 领域。同日,鸿海集团宣布推出首个电动 汽车 底盘和首个软件平台,旨在帮助电动 汽车 制造商更快地交付量产车型。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2025年至2027年,全球电动 汽车 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万辆,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抢占10%的市场份额。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扩散,全球车市动态调整, 汽车 产业快速转型的关键节点,富士康为何要义无反顾地拥抱 汽车 行业?谁又能成为它下一步发展的参照模板?


不息的造车梦


提起富士康,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印象还是苹果手机。殊不知,富士康背后的母公司,鸿海 科技 集团早已是世界财富500强的常客,业务覆盖半导体、机器人等前沿产业。

规模庞大的 汽车 产业,富士康同样没有缺席。

早在2013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就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进行了会谈,获得了特斯拉Model S车内面板的订单,成为特斯拉供应链的一员。

2014年3月,北汽集团宣布与富士康共同进军电动 汽车 分时租赁领域。双方从开始会谈到合作落地仅用时4个月。

在斩获一定的 汽车 订单,切入出行领域之后,富士康将目光投向了整车研发生产项目。

2015年3月23日,和谐 汽车 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智慧互联网电动 汽车 ”的战略框架协议》,和谐富腾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腾讯控股、富士康及和谐 汽车 以3:3:4的比例出资。

在三方的规划中,富士康将主导 汽车 的生产制造,和谐 汽车 负责销售与售后体系的建立,而腾讯则被定位为“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

虽然坐拥腾讯、富士康,以及国内第二大豪华车经销商集团和谐 汽车 三个股东,和谐富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反倒充满了戏剧性。

比如,和谐富腾 汽车 投资基金后续孵化了两家公司——FMC与爱驰亿维。前者本意是要成立对标特斯拉的高端电动品牌,但是在后续的推进中,即使更名为拜腾 汽车 ,也没有带来好运气,最终经历了富士康停止注资、创始人出走、公司停摆、重新注册公司进行盘活的坎坷道路。

最新消息是,拜腾 汽车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已经离职,去向未明,联合创始人丁清芬已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掌门人。

此外,爱驰亿维的发展也并不尽如意。原本和谐 汽车 以55%的股比成为公司主导,但是在后续融资中,富士康再次上演中途“撤退”的戏码,并没有陪跑到最后。最新消息,爱驰 汽车 因要求高管员工集体带货卖车,再次成为全网的焦点。

总的来看,除了挤入特斯拉供应链,富士康与北汽分时租赁项目无疾而终,从孵化的两大造车新势力撤资,富士康在新造车运动上半场难言成功。2016年12月,郭台铭在出席某论坛时称,互联网行业做 汽车 成功率非常非常小,因为 汽车 牵扯到安全,它需要大量的硬件。

但擅长组装的富士康,当时似乎并不擅长 汽车 硬件。

马斯克的评价则更为直接。他在接受《德国商报》(Handelsblatt)采访时称,制造 汽车 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就能胜任的。他说:“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 汽车 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回首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富士康更多是以跨界尝鲜的想法来切入 汽车 行业,有着边进行边评估项目难度的投资型思维。从整车项目先行撤资的动作来看,富士康虽然没有投成项目,但止损的工作却做得很好。


重启造车梦


当新造车运动进入下半场,富士康投资的态度笃定了许多。

2016年9月,富士康宣布对滴滴出行投资1.199亿美元。2018年,富士康又参与了小鹏 汽车 的B轮融资。

而随着 汽车 行业整体技术的进步,在诸多造车新势力增长势头的助推下,富士康试图再次重启造车梦。

2020年初,富士康表示,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电动 汽车 。两家公司计划在中国生产电动 汽车 ,并面向中国市场销售。

8个月后的鸿海 科技 日,富士康披露了更多信息,蛰伏多年的富士康造车梦也逐渐清晰。

“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 汽车 制造商领导一群供应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已不再可行,因为它们缺乏电动 汽车 最重要的一些技术。”

为此,富士康推出了“MIH EV电动车平台”,并配备了固态电池组和车载互联网服务。

在富士康的蓝图中, 汽车 制造商可以在平台上打造SUV、轿车、MPV等车型,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定制范围包括电池的大小,前驱、后驱和全轮驱动动力总成等,而且该平台的电机功率可从95千瓦到340千瓦不等,可支持2750至3100毫米的轴距车型。

富士康表示,MIH是一个软件定义的开放平台,在 汽车 交付后,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改变和改善功能和特性。与此同时,使用该平台的第一辆 汽车 将在两年内问世,固态电池将在2024年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目前正与多家 汽车 厂商进行谈判,预计在11月将宣布组建数家生产电动 汽车 的合资企业。若不出意外,菲亚特克莱斯勒将根据年初的协定,成为该平台的第一个客户。

在造车逻辑上,富士康从初始的尝鲜思维,到中期的投资人思维,最终回归了“代工”的初心,试图以底层硬件的开发为杠杆,再次切入 汽车 产业的研发、制造领域,获得类似传统代工业务的 汽车 行业发展红利。

富士康选择此时再次切入 汽车 行业,除了要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为集团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以强化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之外,本质上的原因在于,随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动 汽车 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经临近替代燃油车的关键节点,互联网行业跨界撬动 汽车 行业的可行性,已经被证明成功且可被复制。

此外,当新能源技术研发临近突破点的时候,大规模且成本较低的集合制造,意义愈发凸显,而这正是每周能生产500万部iPhone的富士康的强项。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当鸿海 科技 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开始转型时,有且只有 汽车 行业的资金池才能承载这等体量的资金量及业务量。


汽车 界的安卓


回看曾经的投资动作,不少人以为富士康要上下游整合,做 汽车 界的苹果,但它现在向世人宣布:我要做 汽车 界的安卓。

众所周知,安卓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相对封闭的iOS系统相比,安卓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性,即外部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可以在自身生产的手机上使用这套系统,同时也可以按需求进行定制。


从富士康的企业属性和“MIH EV电动车平台”的拓展性来看,富士康的“安卓梦”既符合企业发展的既定路线,也迎合了 汽车 产业的发展规律。毕竟, 科技 企业大规模转型、直接切入 汽车 制造业务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互联网跨界造车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创始人另起炉灶、再次创业的结果。

“坚决不造车”,似乎已经成为 科技 企业整体跨界 汽车 行业的集体共识。比如,谷歌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从不生产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华为也一直宣称只做“增量部件供应商”,只提供解决方案而不进入整车制造行业。甚至,索尼即使在2020年CES上推出了VISION-S概念车,也宣布这只是推介解决方案的展示平台。

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看,这种专注于企业发展基因的做法,更加贴合企业跨界 汽车 行业的现实目的。

通过横向对比不难发现,不同于博世、大陆这类传统零部件巨头,富士康直接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电动 汽车 平台;而相比于华为这类只提供解决方案的新兴 汽车 供应商,富士康又涉足了更多的制造环节。所以,富士康造车,更多是一种集合传统和新兴供应商策略的一种中间路线。

如果,非要在现存的 汽车 行业中找一个合适的对标企业的话,传统的代工企业麦格纳,或许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此前,菲斯科宣布将依托成熟的 汽车 行业供应商麦格纳生产其Dream EV SUV,而大众 汽车 与福特达成合作,使用大众的MEB平台生产福特的欧洲 汽车 。

只是,相比于麦格纳,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电子元件的能力,这或许让它更加适合电动时代的车型代工业务。而且,规模效应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优势,还有供应链杠杆,这将为企业在寻找可能缺货的零部件时提供重要议价权。

现在,在兜兜转转几年之后,富士康终于走向了换道 汽车 行业的正轨。这一次,富士康或许能在电动车领域,再次复制它在全球PC和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成功。只是,相比 科技 行业的快周转属性,评价富士康在 汽车 行业的发展,或许要以十年为尺度。


—END—

4、正式官宣:富士康将于2023年生产电动车

在如今的 汽车 市场中,造车早已不再是传统车企独享的“ 美食 ”,跨界造车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诸如小米、网络、阿里等企业均将业务触角延申到了造车领域,以代工起家的富士康也不例外。

8月12日,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宣布了鸿海集团电动 汽车 生产计划:鸿海将于2023年在美国和泰国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 汽车 ,并预计明年电动 汽车 业务将显着增长。此外,鸿海还将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同地区建设 汽车 工厂。

在电动 汽车 领域,富士康将透过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提供客户垂直整合的服务,从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区域合作方面,满足车厂各种不同的需求。

据悉,鸿海集团在 汽车 相关产业方向已组建数千人规模团队,目前还在针对相关业务进行大量招聘,预计未来在电动 汽车 、半导体等业务方向还将有千人以上需求。

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很早就制定了电动 汽车 优先发展的策略,美国也于近期宣布要大力发展电动 汽车 。电动 汽车 毫无疑问是未来的主流,全球数以千万计的燃油车,在将来一二十年内都要替换成电动 汽车 。这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市场,许多企业都想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做专业代工的富士康也不例外,其很早就在电动 汽车 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

早在2020年年底,富士康发布了MIH电动模块化平台,该平台将为车企提供关键电动 汽车 零部件生产服务,适用于所有品牌和车型。据悉,MIH平台主要提供三种合作模式,包括整车代工、提供底盘和外观和向车企出售平台技术,目标是减少电动 汽车 研发环节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1月13日,吉利与富士康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1月,富士康先后与拜腾达成合作协议,而后又与吉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5月14日,菲斯科宣布与富士康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将于2023年四季度开始在美国制造纯电动 汽车 ,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据悉,两家公司生产的 汽车 将会以菲斯科品牌销售,目标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印度。 按照计划,2025到2027年间,富士康要为全球10%的电动 汽车 (约300万辆)供应配件或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富士康还在国内花费重金将濒临破产的拜腾 汽车 从死亡边界拉了回来,并成立南京富腾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3.23亿元人民币,涉及 汽车 零部件研发; 汽车 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业务,由富士康关联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富士康将会为拜腾 汽车 提供制造工艺、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加速推进拜腾 汽车 旗下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工作。

侃车说:很多人了解富士康,除了形形色色的各地工厂传闻,应该就是苹果手机代工商身份了。但在造车领域,富士康的脚步显然比苹果快多了。而鸿海和富士康的一步步动作,不仅意在为自己电动车业务积累资源,一些分析人士还认为他们在积极为苹果 汽车 代工做准备,作为苹果在数码行业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有业内人士认为富士康很大可能拿下苹果 汽车 代工。

5、富士康造车:念念不忘,未必有回想

iPhone12发布,本该忙碌的富士康,却心有旁骛。

近日,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上,富士康官宣,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称,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年-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的目标是2025年-2027年间拿下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他表示,目前富士康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商谈合作,未来约300万辆汽车将使用其平台。

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还强调,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从郭台铭到刘扬伟。

事实上,富士康造车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15年。

 

 

据扉旅汽车梳理相关资料发现,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以3.7亿元收购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借力汽车电子,正式跨入汽车行业。

2010年前后,富士康曾与吉利集团接触,拟就新能源汽车开发开展合作。2013年,富士康获得特斯拉Model S车内面板订单,成为特斯拉供应链一员。同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车企供应商,业务涉及汽车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车电子等系统。

有了这些积累后,富士康野心勃勃。

2015年,“正式入场”的富士康与腾讯控股、和谐汽车共同投资了拜腾,彼时拜腾还是和谐富腾,从名字中也可以看出这家企业的金主。

但不足两年,这家公司就被拆分,分别诞生了如今的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富士康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此后,富士康对整车制造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但其并未放弃造车梦。

2016年9月,富士康携8亿元投资滴滴,尝试布局出行领域。

2017年,富士康投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并表示此为长期投资项目。

对于风起云涌的造车新势力,富士康自然“不容有失”。2018年,小鹏汽车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的名单中富士康赫然在列。

然而,从汽车租赁、出行平台到新能源汽车电池、造车新势力……富士康的“努力”都没有换来实质性的成效。

 

 

“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对于汽车领域,富士康似乎异常笃定,死磕到底。

沉寂三年,今年1月,富士康再次现身汽车江湖,宣布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合作,以分别持股50%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发生产电动汽车及经营车联网业务。

与FCA官宣“联姻”的一个月后,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汽车成立合资企业,并与裕隆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15年来,富士康始终如一,但成绩寥寥,外界对该“跨界选手”也不再抱有希望。

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这样调侃富士康:“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不知是认清,还是认命。

“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汽车制造商领导一群供应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已不再可行,因为它们缺乏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一些技术。

 

 

“希望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这是富士康新的宣言。

众所周知,安卓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的iOS系统相比,安卓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源性,即外部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可以在自身生产的手机上使用这套系统,同时也可以按需求进行定制。

而富士康所提到的“电动车界的安卓”,指的是他们此次推出的“MIH开放平台”。该平台本质上就是一套工具,可以允许外部公司设计电动汽车大型部件,然后由富士康来生产制作。听起来,富士康的算盘是要把手机的“代工模式”引进到造车行业。

据介绍,汽车制造商们可以在该平台上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富士康将这一全新平台称为“模块化”平台,为汽车制造商生产关键电动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池和汽车联网服务。

富士康表示,上述开放平台能够分享从固态电池到数据处理工具等范围的重要软硬件设计,给平台可以帮助主机厂缩短新款汽车制造所需的时间和资金。

 

 

不过,早在富士康行动之前,国内外的汽车玩家就已经开始谋篇布局,陆续研发自己的模块化电动车生产平台。

大众汽车MEB平台已经研发了近5年时间,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MEB工厂的ID.系列电动车已经投产。此外,上汽集团旗下零束公司,也正在聚焦开发全新一代轻量化、模块化、平台化的纯电动产品专属架构。

相对成熟的主机厂,富士康显然有点底气不足。

事实上,在汽车领域“总受伤”的富士康还留了一手。

“正在研发所谓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4年推出。”据悉,这款电池被视为目前用于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进化产品,它可以支持更长的出行里程,并拥有更高的电池效能。

“2025年后,谁掌握了固态电池技术,谁就将主宰这个行业。”富士康首席产品官Jerry Hsiao表示。

 

 

汽车行业门口的野蛮人们,从来不缺响亮的口号。

虽有野心,但实力更为重要。“我们希望把过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讯科技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应用到这个新领域。”刘扬伟说。

近年来,智能手机制造业务盈利不断萎缩、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或是富士康再进电动车领域的首要原因。但造车成功经验不足的富士康面对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们的围追堵截,能否如期抢得10%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前景并不明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郭台铭造车记

郭台铭是谁?这个名字也许不像乔布斯、雷军、任正非等名流识别度那么高,但他和这些大佬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的名字似乎也不如他的公司来的有名气,那他的公司又是何方神圣?三个字,富士康。

富士康留给公众的传统印象,无非就是苹果、华为、小米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代工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的员工罢工、跳楼等事件频发,又把“血汗工厂”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话题性的企业再一次宣布造车,这次入局也并非孤身,陪它的还有另一位老牌车企——FCA。

此次合作,目的明确,旨在针对中国市场,双方持股比例也与大多数五五开的合资公司略有不同,根据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一份声明,FCA与鸿海正在谈判成立一家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鸿海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其50%的股份,而直接持股不得超过40%;至于双方分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鸿海将会负责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但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未来汽车业务将会占其整体销售额的10%。

富士康的“再婚”

乍看富士康牵手FCA入局电动造车这事是一种什么感觉?第一感觉,又有人准备造车了,并不意外;仔细一看,是富士康和FCA这对跨界组合,多少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对于FCA来说,中国市场就像是“白月光”似的存在,屡屡发力失败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是认识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攻破市场,于是便开始了合作之路,先是牵手PSA共同寻找在华突破点,没过多久又搭上了富士康这条线,虽然FCA想尽快扭转局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间隔如此短,难道不怕“乱上添乱”?而富士康又凭什么吸引FCA?

合作的基础是价值,一方面,从鸿海自身的业务出发,其子公司富士康多年来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又了解国内供应链,并且一直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业务,这对FCA的本土化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代工厂,财力不容小觑,根据6日富士康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富士康获得营收1.73万亿新台币(约合577.96亿美元),环比增长25.23%,2019年全年公司营收达到5.33万亿新台币(约合1780.65亿美元),同比增长0.82%,一系列数字的背后,说明了一个事,富士康不差钱。

FCA和富士康之间的关系,用“试婚”来形容似乎挺合适。事实上,以目前FCA在华的尴尬境况,富士康的确算得上“有钱有料”的良选,而对于富士康来说,经历了几段与造车新势力无疾而终的“露水之缘”,“择偶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尽管FCA在国内发展不如意,但放眼整个汽车圈,能跟自己搭上伙还得是大型汽车集团的,选择面似乎也并不大,而FCA恰好满足条件。

目前,FCA官方也给出了回应:正在进行商讨;虽然承认确有其事,但言语中也透露着一丝不确定性,门当户对的两家企业已经凑在一块,至于是否能“情投意合”?“试婚”之后的两家能否长久?未来还存在太多变数。

与比亚迪的恩怨情仇 

几年前,随着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汽车梦”开始出现,其中以互联网领域为主要发散地,恰逢疯狂的那几年,哪个大佬要是没有点“汽车梦”,似乎都有点跟不上潮流。

时至风口,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嗅到了新的商机,开始在汽车产业试水。很多人认为,郭台铭的“汽车梦”始于14年,但事实上,郭台铭与汽车行业的“瓜葛”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由于技术故障,富士康的一封内部信泄露,其中内容直指对手公司比亚迪,郭台铭在信中曾表示将对比亚迪进行“惩处”,彼时的比亚迪只是郭台铭口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为什么说是郭台铭口中的小工厂?因为根据2008年比亚迪的营收财报,公司2008财年营业额为85.55亿元人民币,毛利达1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66亿元人民币,而08年的富士康全年利润为1.21亿美元,相比之下是否是小工厂,答案一目了然。

实际上,无论“惩处”执行与否,这本都属于正常的商业竞争,比亚迪也对此并未做出任何表示,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点燃郭台铭的怒火,并引发了著名的“富比案”,让富士康和比亚迪从此心生芥蒂,结下梁子,而能让郭台铭不顾形象扑向比亚迪的事又是什么?答案自然是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下注。

其实,站在郭台铭的角度想,这事确实值得一气,本身巴菲特就是跨界插手,还主动站队比自己体量小的比亚迪,直接给对手带来成倍增长的收益。

眼看着自己的地位被无视,气急败坏的郭台铭以“窃取商业信息”为由,一纸诉状将比亚迪告上法庭,并以购买股票为威胁,试图质问巴菲特为何投资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

判决的结果众所周知,郭台铭的诉讼被驳回,虽然驳回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证明郭台铭所言纯属子虚乌有,但肯定说明了他所说的“事实”并没有依据,被判决结果“堵了口”的郭台铭也就此收声,不在对此事发表看法。

不过,回顾整个“富比案”,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就当真只是盲投吗?恐怕不太可能,虽然比亚迪和巴菲特的结合经过不少浪漫主义加工,但大概率还是得益于王传福本人的能力以及比亚迪深厚的电池制造技术,这也使得之后的比亚迪即使表现不佳,巴菲特仍坚持“我们从未考虑过要出售比亚迪的股份”力挺比亚迪。

巴菲特是高瞻远瞩的“老油条”,可郭台铭也并不是爱吃青菜的“小白兔”,从与比亚迪结怨到目睹比亚迪的迅速成长,郭台铭不仅深深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汽车制造业的大好前景,搭上政策红利的顺风车,开始投资汽车行业。

撩完就跑?无疾而终的汽车梦

故事又回到了郭台铭“汽车梦”的起点。

2014年年底,富士康向和谐汽车注入6亿港元入股和谐汽车,由此拉开富士康“汽车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汽车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有了投资商,和谐汽车便开始了招兵买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先后加入和谐汽车,为和谐汽车带来一派和谐的气氛;可好景不长,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决定将旗下汽车分为两条品线,各自经营。

可正是这个决定,触碰到了郭台铭敏感的神经,他忽然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并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汽车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汽车成功率非常小,因为汽车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番话彻底打翻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汽车行业的首战败北。

此后的一年间,郭台铭虽说对造车灰了心,却没有放弃汽车行业,6月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亿元发力充电装置、锂电池的研发生产;10月,富士康与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拟投资15亿美元设立汽车科技基金。

或许是两次间接与汽车行业的接触,让郭台铭再次找回了自信,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与李斌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密谈,虽然密谈的内容无法知晓,但结果是郭台铭重拾信心,不过没给蔚来投资,而是在一个月后将钱投给了小鹏汽车。

从投资小鹏汽车到牵手FCA这段时间,郭台铭似乎很安静,鲜有关于造车的新闻传出,有可能是想作为幕后投资者坐等盈利,也有可能是开始着手后来与车企合作造车,无论如何,郭台铭都在2020年的开年之际,转而直接参与“造车”。

纵观郭台铭的“汽车梦”,与其说是郭台铭拥有汽车梦,倒不如说是郭台铭领导富士康上演的一场“变形记”,汽车梦,这三个字怎么看都应该是一群热爱汽车的人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可郭台铭却没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觉,而他与汽车之间的联系,除了投资、造车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两辆座驾,奔驰S500和雷克萨斯LS430。

与郭台铭相似,房地产大佬许家印同样拥有让人没法将他和汽车梦联系在一起的气质,不仅如此,俩人还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首富、比如半路出家造车…可相比许家印,郭台铭的造车之路来的更加含蓄,从间接投资到直接参与,他用了近5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一点,本是制造业出身的郭台铭很清楚自己更擅长什么,与FCA的合作,负责的领域也是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并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这样的合作与许家印的“买买买”相比,多了几分真诚和自我了解。

无论是郭台铭,还是许家印,他们都深知造车有风险,谨慎的郭台铭应该更为甚之,因此他们自然也不会像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一般赌上全部身家性命去追梦,但如此跨界汽车行业到底是真诚造车还是力求转型?界限或许并不明确,大概率二者兼有,可满腔热血、全情投入的追梦人都尚且未能圆梦,而不那么“投入”的郭台铭又可以圆梦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富腾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