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汽埃安高层采访:拥抱变革 持续推进前沿科技发展
易车原创 2021广州车展广汽埃安带来了星灵架构、全新的产品AION LX PLUS等诸多的产品以及技术规划,而我有幸参与了与广汽埃安高层的沟通,能更细致地知道在品牌、营销以及产品上他们是如何规划的。
参会高层: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总经理古惠南;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肖勇; 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副主任 梁伟强古惠南:去年埃安宣布品牌独立的时候,当天股票还涨停了,说明大家对于埃安这个品牌独立还是寄予厚望的,好像今天广汽也涨了很多,涨了9%点多,A股整个汽车板块都不怎么好,但是广汽集团中午之后也是红的,说明资本市场对我们还是寄予厚望。
我们一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做了全领域的变革,包括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和组织文化。
首先是组织文化,主机厂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混改启动,这是体制机制最大的变化,从有限公司马上要进入股份公司,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推进混改,我们与研究院进行了人员和研发业务的重组。广汽研究院的三电研发团队将近600号人,以及部分的专利技术、研发中心也转到了广汽埃安。
我们还进行了机构的改革,以前公司的组织体系是按总经理、副总经理,下面是部长、科长、系长。现在没有科长及以下的干部了,都变成项目管理制了,没有行政职务。有经理,但是不会有科长。我们还实行三级审批制度,与数字化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整个工作协同效率提升了90%。这个提升让人感觉不可想象是吧?我们的组织体系改革效率非常高。
还有就是营销服务的变革,在肖总的带领下,这几年营销部门也做了很多变革。大家知道我是一直搞技术的,不太懂销售,但是我知道肖总他们这几年创新了很多东西,包括线上+线上、直营+经销、车城+商超,还准备搞合营,另外还有一口价、低库存、高周转的改革。
产品端的变革更大,今年我们推出了升级版的AION S Plus,AION V Plus,今天车展亮相了AION LX Plus,AION Y也马上要做这方面的提升,很快就会发布。埃安在技术升级迭代这块,应该说过去一年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EV到ICV都做了产品端的全面升级,这里做贡献最多的就是梁主任他们。
肖勇:今年AION系列的产品,除了AION Y是全新发布之外,基本上S、V、LX都是做了一个Plus的升级,很多车可能换一个前大灯也叫做Plus,但是埃安的Plus真的是真金白银的。
我们前面AION V Plus、AION S Plus,给大家都是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各位媒体老师都有这种感觉,包括市场目前也是非常认可和火爆。
到了AION LX这款旗舰车型,AION LX Plus我觉得也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也是货真价实的Plus,全新的升级,主要是体现在EV和ICV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个迭代,很高的迭代。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这次Plus的升级都是针对客户的痛点,关于电动车方面的,有痛点也有甜点,一方面解决痛点,一方面让甜点更甜,让大家感受更好。
在续航里程方面,我们应该说是用了广汽集团的自研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应用,充一次电可以跑1000公里,实测的数据是1008公里,基本上可以说市内通勤用的话,如果每天都是在30公里左右,电动汽车就进入了月充时代。
而在之前上市的Aion V PLUS中,我们也带了超倍数电池技术,依托于880V高压充电桩,能让车辆在5分钟实现充电200km续航,真正意义解决用户觉得充电麻烦的痛点。
另外就是加速性问题,我们经常都说,进入4秒以内就是超跑,就是百万级超跑,之前的AION LX是3.9秒,这一次在EV上也是做到了极致,高性能两档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的应用,让AION LX Plus的百公里加速进入2.9秒,这都是用户可感知的魅力。
外在ICV方面,我重点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强调一下,这款SUV的黑科技非常强大。我们在NDA方面,也就是智能驾驶方面做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水平,这个我们都可以讲,为什么?因为从激光雷达就可以看到,我们开玩笑说,第一代激光雷达才刚量产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代已经投入了,这里指的是行业里面。
古惠南:关于自研电池,谈一下关于未来对核心科技的占领,我们的想法是,第一,我们会坚持对外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一条路是合作+自研的双轨并行。不管是EV还是ICV,坚持自主可控的研发和产业化,就是核心科技包括三电,包括ICV相关的,广汽研究院推出的电子电气架构,相关的产业都会自主可控,但是也会对外合作,两条路并行走。
再回到电芯,电芯肯定是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可控的最重要的部分,广汽研究院已经在5、6年前就开始研究电芯了,混改之后,相应的技术会转移到埃安。我们现在正在建相关的电池线,争取明年底建成,就在埃安工厂里。
明年就可以量产,初期产能会比较小,因为地不够大,但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埃安电池、电芯领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给自足。
我们有什么相应的技术?首先现在大家在AION LX Plus上看到的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整包能量密度达到205Wh/kg以上,实现144.4kWh超大电池电量,能够实现性能的提升。
目前量产的电芯主要是满足高端性能上需要的电池,这个是已经可以实现量产的,同时我们现在研究院的工程师已经储备了相应的,包括市场上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相应的技术也做好了储备,以及半固态电池也储备好了,接下来陆陆续续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迭代和加快产业化的提升。
梁伟强:广汽的新能源架构从2019年就开始研发,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应该是从最早的第一款车型就开始自主研发,从1.0到2.0到现在的3.0,我们把它命名为星灵架构。
其实我们做架构的一个升级,完全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因为随着大数据、高带宽、5G通讯的到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汽车本身的形态包括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们推出了星灵架构。这个架构是可以让我们的汽车实现持续增值的平台,我们整个车采用SOA服务化设计,未来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技术的子品牌。
以前我们开发一个功能,可能以月为单位更新到车上,但是在星灵架构的支撑下,我们从月变成以秒为单位,形成这个功能的快速迭代,所以大家都说快速迭代。
什么叫做“快速”呢,以后以秒为单位做一个快速的迭代。而且我们以前做汽车设计和定义时,有一种说法叫做“万物可定义,一切可编程”,在实现汽车的开发之外,我们肯定能开发相关的配套。
我们认为应该是是做安全可靠的接口,给到第三方,包括我们的车主和创客,通过它构建出一个可共享开发的生态圈。
而这个电子电气化架构并不是每个车企都有能力自研的,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功能的重新划分,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的安全,大数据如何集成,涉及到非常多新的规划,这些都取决于原来整车厂有没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和积累。如果积累不够深的话,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适合这个车企的架构。
而电子电气架构其实没有标准,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开发,我们很多的技术都是在探索和实践和开发并行的过程中碰撞出来的。
古惠南: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话题,这个话题本身就很复杂的,怎么综合,综合到哪里,这个价值链应该怎么算,这个峰应该是怎么样的峰。其实有的企业说,2030年碳达峰,是不是最近要多做一点,让那个峰做起来先,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怎么是峰,怎么做峰,怎么综合,其实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我认为不要管那么远,先管眼下,这个事业本身就是为双碳做贡献的行业,争取2023年做到零碳工厂。
我现在已经有光伏,有储能,我已经可以满足15%的用电,这个是清洁电,我准备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和储能,增加到30%。其次接下来会引入核能、风能、水能,一定要有清洁能源,因为我现在可以跟相关的公司直接签合同。
另外一个就是,还剩下一部分,比如说少量的天然气,煮饭也可以改成用电,那部分的我可以通过参与植树造林,有一部分是直接减,还有一部分是转,就是通过别的地方,植树造林转换,碳中和有一条就是要把碳聚集,有树林就可以聚碳。
有了这些办法,那么我到2023年就可以做到零碳,我们第一步就是零碳工厂,所以接下来很多碳达峰、碳中和的动作逐步展开。
编辑点评:
广汽埃安,前身广汽新能源,自2017年创立以来,从最初的月均销量不到1000辆,到目前宣布独立后月均销量破万,广汽埃安品牌正在逐渐走进消费者的常购清单,证明了广汽埃安这几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而我,也有幸见证了广汽埃安从一开始宣传“25h小时”的概念,逐渐转变为给消费者带来“先人一步的技术”,从虚无变得更贴近实际。这也正如古总在访谈里说到的,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路没人知道怎么走,也没人知道对与错,所有人都在摸索,或许这个时候的走的路是错的,但总有走对的时候。
不过我坚信一点,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根基,也必然是时代发展的刚需,无论发展哪方面的技术,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派上用场。
2、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加剧,边缘市场同样大有机会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经济学家科斯和王宁在《变革中国》一书中,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巨大发展,除了了中央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来自民间、底层的“边缘力量”也起到了先锋作用。领导层一开始并没有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理念和方案,很多时候是先有民间在市场化方面的突破,后有政府的总结和推动。
同样,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的排头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已经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业内普遍认为是限号限行、政府补贴力度大的一线城市,而且私人消费者才是争夺重点。
但在《电动汽车观察家》日前举办的案例分享会上,一些企业代表真实鲜活的案例分享经验,刷新了壹姐的认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网约车甚至矿山用车等特殊细分市场,电动车都有机会,而且已经有先行者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机会并非都在一线城市
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没有机会?两位不约而同在2017年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用不同的探索道路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一个是小明出行COO江敏,2017年8月成立的小明出行以共享电动车(分时租赁)起步,总部设在合肥,市场布局重点在合肥、郑州、南京、西安、武汉、黄山等二三线城市。
曾任江淮汽车新能源销售总监的江敏,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困境有着比较清晰客观的认知。在创业过程中,江敏也比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盲目扎进共享汽车大潮的创业者更谨慎实际。没有选择共享汽车企业扎堆的一线城市,而是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
在共享汽车企业纷纷倒下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小明出行却做到了盈亏平衡。江敏介绍,目前,小明出行在合肥投入600多辆新能源汽车做租赁运营,建成200多个租赁站点和300多个充电桩。目前,单车可服务用户已超过20人,每月活跃的客户占比超过15%,单车综合成本1400元左右,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但江敏坦陈,哪怕把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低最好,分时租赁的盈利依然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会亏损。为了改善生存,小明出行不断拓展业务链条,将业务扩展至长短租、新车销售、金融配套、二手车运营、衍生流动售后、充电服务和网约车运营等领域。“我们拿着投资人的钱不是烧完就完事,而是希望找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江敏表示。
而来自黔西南州鑫吉新能源的总经理方皓则提供了四五线城市也能卖电动车的全新样本。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全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地区GDP为929.14亿元,常住总人口283.82万人。2017年方皓进入这一行业时,当地只有几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难度非常大。
为了打开市场,方皓放弃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方式,主动出击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充分利用小城市人情社会的特点做营销:和几位创业小伙伴开着车,贴上公司的车标,每天在市场上跑,让大家看;以日租、周租、月租等多种方式让司机尝试新能源汽车;采用“全民卖车”的策略,如果成功介绍客户买车,一辆车的奖励最高5000元。
鑫吉新能源从刚开始的每月1-2辆到现在稳定在每月50-60辆,这样的业绩,即便放到一线城市,也相当不错。2018年,黔西南鑫吉新能源销售公司成为吉利新能源全国市占率销售冠军,并且连续三年位列吉利新能源Top10经销商。
网约车是大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6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上险率仅约为46%。而从行业人士的分析看,即便是私人用户购车,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来跑网约车。在上述案例分享会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提及网约车电动化的市场机会。
以分时租赁起家的小明出行将网约车、长短租业务作为转型、提高盈利的重点新领域。方皓介绍,在黔西南州这样的地方,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主要是网约车司机,他估算:“有50%专职跑网约,30%兼职跑网约,仅20%纯家用。”
2016年开始从事网约车全国运营和充电场站运营的天峰(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OO崔佳山在演讲中表示,网约车电动化是大方向:“网约车电动化,是政府监管平台政策和市场化配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只存在地区性的快慢问题,但可能不存在方向选择不同的问题。”
崔佳山介绍,以融租形式的网约车为例,如果一辆网约车的运营周期是60万公里,电动汽车全周期的耗电费用比燃油汽车的耗油费用节省18万元。购置税方面,电动汽车也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维保费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电动网约车比燃油网约车的使用费用便宜20多万元。
网约车不仅吸引了小明出行、天峰控股等从事汽车租赁,原本业务和网约车业务相近的公司,还吸引了汽车经销商。北方华鹏集团是比亚迪全国最大的经销商,在北京、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开设有20多家4S店,2018年营收超过50亿元。这样一家看上去日子还不错的自主品牌龙头经销商,2019年却做出一项决定,成立网约车运营部,并在全国上了2500辆车做网约车。
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危机意识,华鹏集团董事长王瑞江表示,如果在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纯做4S店,难免走向“安乐死”的结局。而另一方面,4S店从事网约车,有自己的优势。
“一线城市的4S店,如果每年卖1300-1500辆网约车(二线城市800-900辆,四五线城市400-500辆),基本能完成4S店的正常经营,所谓‘车养店’。此外,网约车需要专业的4S店维护、保养、定损,这样才能提升车的使用效率,让司机赚更多钱,所谓‘店养车’”。王瑞江介绍。
不到一年,华鹏集团这种“车养店”和“店养车”结合的模式初见成效。比如在4S店亏损较普遍的青岛,华鹏的4S店借助网约车业务实现自负盈亏。接下来,华鹏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约车规模。
特定使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机会
宏威新能源董事长仝志明则介绍了电动重卡等从事特殊作业的专用车电动化的全新探索经验。仝志明介绍,矿山运输车很适合电动化。一般矿区的道路有规范,坡度要求不大于8%。如果坡度为7%,车辆下坡回收的电就足够再爬坡了。也就是说,油电差做到极致,耗电量就为0。目前,宏威新能源有90多台(纯电动重卡)车从事矿山运输业务,一年多运行经验良好。
还有露天煤矿的矿车也很适合电动化。燃油车一年在煤矿的运营收入120万元,油费成本大约40万元;司机成本20万元;换轮胎成本10万元。如果把电动车卖给用户,使用车电分离模式,用户不用买电池,只付每年15万的租金,就能节省10万元,这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
仝志明介绍,上述重卡去年国内的销量是1万台,保有量5万台,类似的重卡估计还有几十万台,总体量相当可观。另外,还有大量的装载机、挖掘机等,这些设备每年消耗柴油的费用可能要数千亿元,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蔚能为什么能在与特斯拉的竞争获得新能源车质量第一?
于新能源领域的诸多新兴造车势力而言,最大的质疑就是“交付难”。受限于自身实力以及外部客观环境限制,不少新兴造车势力频频跳票。
经过一轮洗牌之后,现在国内剩下来的新兴造车势力基本上都算是比较靠谱的力量。和之前发力PPT,拼概念,画大饼不同,现在的新兴造车势力拼的是产能和上市交付速度——这直接反映了一家新兴造车企业变现的能力,同时也是投资人最为看重的东西。
某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员私下里很直接地告诉我:“我们很势利的……你要过来谈(融资),不要和我说什么自动驾驶还有什么智能车联网,我们就只看你有没有生产资质,有没有工业用地,有没有厂房和生产线,多久能够形成产能,有没有销售服务渠道建设能力,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卖……而且我们的对赌也比较苛刻……”
某媒体曾经从融资额度、管理团队、生产进度、生产资质、企业合作总共5个维度,对新兴造车势力进行了一次评分盘点,在最后的新兴造车势力排行榜中,合众新能源凭借总分排名第一。其实这个排行榜有多少权威性,评分算法是否科学,都不重要,毕竟“仅作参考”;但是这份排行榜至少体现出了合众新能源在新兴造车势力生态圈中的江湖地位。
在座落于浙江桐乡,占地400亩的合众新能源“智慧工厂”中,合众新能源工艺技术中心总经理刘磊对我介绍,目前合众新能源旗下品牌哪吒汽车的首款车型哪吒N01(参数|图片)尽管还未上市,但已经获得了超50000台订单。
据悉,哪吒N01将会在7月26日正式亮相——这在众多新兴造车势力中算是动作比较快的了。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这座工厂将完成3000台车的产量;而这座投资12亿元建成的工厂,规划的最大产能是8万台——据刘磊总经理介绍,这还是三班倒满负荷状态下的产能。个人觉得,如果以正常8小时工作制来计算,这个产能恐怕还要再除以3。
如此听起来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担忧,毕竟如果要以这样的生产速度完成50000台车的订单,就算产能逐渐爬坡,估计要等到2019年底才能完成任务了,如果这中间遭遇一些特殊状况,订单完成时间还会滞后。曾经让特斯拉焦头烂额的产能魔咒,貌似就要落在合众新能源头上。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合众新能源联合总裁孔繁龙则明确对我表示,合众不会遭遇所谓的产能危机,因为“合众新能源没有采用昂贵的铝合金车身”。
曾经担任过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总经理,从业经验丰富的孔繁龙认为,蔚来和特斯拉所遇到的产能危机,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受限于铝合金车身的产能所致。铝合金车身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加工焊接以及修复难度大,成本高,产能低的缺点。虽说特斯拉Model 3(参数|图片)不是全铝车身,但钢铝混合车身反而会使得车身工艺更加复杂化。
刘磊总经理表示,由于采用了传统的钢板冲压车身工艺,工艺成熟可靠,未来合众新能源产能问题无需担忧。整个2019年,合众新能源工厂会“火力全开”,8万台整车产能会全部释放,所以依照计划,等到哪吒N01正式上市之后,合众新能源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完成之前的订单。不管怎么说,铝合金车身拖累蔚来和特斯拉,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统治冲压车间的是7台大型ABB机器人,从板料上线到成品下线及废料排出实现全程自动化。模具参数采用二维码扫描识别,模具参数与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板料及模具运输采用电动平板转运车运输。换句话说,合众新能源桐乡工厂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完善的物联网生产系统。
实际上,整条生产线不但具备几乎无限可能的柔性生产特点,消费者订车的过程也颇具电商思维——某宝某东上下单,拿起手机就能知道商品出货没有,快递物流现在到哪个阶段哪个城市了……合众新能源的消费者同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知道自己订制的车是不是已经开始冲压了,几点几分在电泳池洗了澡开始喷漆了,什么时候从总装车间下线,然后快递公司是不是接单发货了……不用等经销商的销售顾问打电话告知“车到来提”,消费者就可以提前抵达经销店等车了。
4、疫情重创中国车市,车企只能坐以待毙?看这三位高管咋说
核心提示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是的,我们都在祈祷这次“战疫”的早日结束。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平均超过94%的汽车股跌幅超过9%。毋庸置疑,中国车市俨然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如此艰难处境,广大车企积极选择了自救,在产品、营销、客户及经销商关怀等几个维度上做文章,在危机中寻求新机遇。今天,我们在线采访了东风雪铁龙总经理任光、奇瑞控股·JETOUR捷途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学用、江淮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接下来,看看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生存之道?
厂商上下同欲,共度难关
文丨东风雪铁龙总经理 任光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身处疫情一线的东风雪铁龙在东风集团和神龙公司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正在全力以赴,积极向一线支援防护服、口罩等物资,密切关心关注员工健康状况,与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及全国人民一道,为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共同努力。
事实上,东风雪铁龙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整体运营稳定,我们会根据疫情变化,对上半年营销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经销商网络的运营健康,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点。面对疫情,东风雪铁龙为保障经销商运营水平,主动对月度目标、政策、商务行动进行了调整,从降低目标门槛、增加金融免息支持、增加终端人员安全防护补贴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措施;对网点在员工及客户关爱、市场营销、销售融资、售后服务等方面发布了专项行动指南,详细地为各地经销商复工做出了规划和指导;同时,针对性地安排了网点新媒体互动集客的在线培训计划,充分利用这一特殊艰难时期抓基础、练内功,提能力,多措并举帮助经销商坚定信心、共度难关。
中国车市从2018年开始走低,同时也开启了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浪潮。具体到本次疫情,辩证地看,同样对车市来讲是机遇、风险与挑战并存的。对东风雪铁龙来讲,在这种时候,我们将与经销商一道,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抓基础、练内功,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早日共度难关。
线下销售影响大,全年整体趋好
文丨奇瑞控股·捷途营销中心总经理 李学用
疫情对二三月份会有较大影响,主要涉及线下销售领域。不过,就全年情况来看,影响也许不会很大。或者说,中国车市的大容量、整体趋好的属性不会改变,中国品牌的向上发展势头也不会改变,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本着用户的需求,做好产品、做好客户关怀,未来的发展就没有问题,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共同努力渡过这个难关。
细化到微观层面,由于疫情对国人健康观念带来的冲击,自驾出行变成一种更安全的出行方式,会带来一小波的购车高潮。首先,我们还是要做好产品,针对用户的诉求提升产品实力,尤其是在车内空气质量和大空间方面,用户的消费诉求可能会有较大提升。其次,还要做好最贴近客户的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好经销商,因为只有服务好经销商,才能将我们的各项策略100%的落地下沉,将各项营销措施执行到位,从而更好的让用户感知到为其量身定做的营销策略方案。
在线上环节,捷途目前和几个网站都做好了VR看车,直播看车以及线上4S店等方式,通过线上的传播,将用户的体验转到线上去。这样一来,一旦用户需要购车,我们可以实现送车上门,做到用户不出面就可以实现购买。
而且,越是在这种特殊时刻,越要重视客户体验。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免费保养周期延长了三个月,并且针对湖北省等受疫情影响大的区域,为用户安排口罩的赠送等。而且,我们原本坚持的就是多对一服务、24小时免费救援等。这样一来,就能给用户带来感动人人心的体验,也为未来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直面困难,唯有创新求变
文丨江淮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 汪光玉
2020年春节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像一只“黑天鹅”,给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将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疫情的持续将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购车行为放缓或推后,更新性需求锐减。而且,今年第一季度,受假期延长等其他因素影响,车企整体产量将有不小的下滑,汽车供应短期将依赖存量资源。同时,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经销商线下营销活动难以开展,集客难度大大提升。
面对困难,我们唯有主动求变,积极应对。生产环节,江淮的相关部门提前对节后的零部件供应进行了摸排,提前做好零部件供、存货评估工作,为假期结束后恢复生产做好准备;营销层面,我们在创新营销模式,江淮汽车官网、APP和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公众号均开启线上选车订车,用户足不出外即可通过 VR全景在线选车、订车,还可预约上门试驾,满足刚性需求用户。可以说,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核心的生命力在于硬核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着眼未来,我们应该看到,疫情稳定后,停滞的消费需求会一定程度释放,并且一部分人会降低对公共出行工具的依赖,可能提前购买或新增经济、适用的私家车,特别是好开、环保、省钱的纯电动乘用车。而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性举动都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下半年车市回暖。
因此,此次疫情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既有压力也有机遇。但无论如何,车企只有不断苦练内功、专注用户、创新模式,才能在困境中不断磨练企业的生命力,从而在未来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编后:直观来看,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从股市冷冰冰的数字,我们已经看到了疫情的无情。对于大产业链属性的中国车市来说,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上游供应链、主机厂生产环节,还是后端二手车交易、车辆维保等环节都深受影响。鉴于此,我们欢迎更多的车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建议,因为只有观点的碰撞,才能迸发出希望的火花,从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增砖添瓦,我们等待着您的来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全年或现负增长
没有想像中的金九银十,可能也不会迎来往年显著的翘尾效应,数年来涨势迅猛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9年甚至有负增长之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增幅仅有3.6%和1.3%。而11月的销量还有没超过10万辆,同比跌幅超过四成,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颓势,全年销量负增长几成定局。7月份成为一道分水岭。2019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销量涨幅甚至一度超过80%。7月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扩大,从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斩之势,达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见图表1、2)。从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销量几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几年国内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到2018年甚至迎来了当时28年来的首度新车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也一直是相对低迷的整体车市中的一抹亮色。它为何会在2019年出现前所未有的“五连降”?当前的市场形势是在哪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市场格局正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坚持一下,抓紧吧,下半年怕是没这样的日子了。”在2019年年中时,记者采访到一名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4S店的负责人,他连续忙了数日,指着电脑上的一堆信息表对记者说,“这些、还有这些车,都是这几天处理完的,这是已经卖出去的。”之后忙不过来便不再多言。而到年底,当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店,店内没有顾客,记者被告知这位负责人已经离职,而店内仅有工作人员,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年底的忙碌状态,“今年差不多就这样了,我们也不打算再进车了。”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先“火”后“冰”,进入下半年以后的“五连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家4S店的表现仅仅是一个不全面的缩影。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受市场化脱钩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需求处于疲软状态。”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前这种下行状态对我们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之前对补贴下降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估计不足,认为下滑只是出现一下就结束了。
具体分析来看,当前新能源车市的这种局面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形成的。
第一是多个政策效力的叠加影响。
1.头号政策因素当属国家补贴退坡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地方则转为补贴基础设施。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曾判断,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不到2018年水平。过去的五年在政策驱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单边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而随着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波动式发展阶段。
2019年3月26日,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从总体上看,2019年补贴新政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退坡力度,主要车型的平均退坡幅度在50%左右,并取消了地方对销售车辆的补贴,改为补贴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例如,纯电动乘用车按续驶里程的分档补贴由2018年的五档简化为两档,整体退坡幅度平均为50%,且对续航低于250公里的车型不再给与补贴。新能源客车的补贴上限也降幅过半,退坡幅度最大的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从2100/kW·h降至900kW·h。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更是在2018年降幅达4成的情况下,2019年的退坡幅度仍达到46%-59%。
此外,2019年补贴退坡虽然也为企业留出了过渡时间,但由2018年的4个月已经缩短至3个月,以3月25日和6月25日两个截点将全年的补贴标准截为三段,一款纯电动乘用车享受的补贴额度在第一个截点前后相差3万元不等,在第二个截点前后又相差2万元左右。
因此,为抓住过渡期最后的政策红利,众多车企开始疯狂打折促销清库存,而许多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在短短两三个月里集中提前释放,共同推动了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猛增八成,也给下半年的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表示,虽然很多车企表态在补贴新政落地后,不会让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但事实上在新政实施后,不少车型落地价格提升,导致很多潜在购买者持币观望。补贴新政的发布也让购买门槛有所提高。
按照之前国家规划好的排放标准升级时间表,从2019年7月1日起,国内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新规,即从7月1日开始,国五排放标准的新车停止上牌登记。有些城市甚至采取了提前实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车经销商生存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经销商新车销售几乎无利润可言,而库存预警又连续17个月居高不下,其中“国五”车型压库严重。对于经销商而言,大幅降价促销成为快速清理库存车的必然选择,市场上在5、6月份甚至出现“买一辆送一辆”的打折法。
这种降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即从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转向购买超低价格的国五传统燃油车。而有的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形更加迷茫,继续观望。
“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受国六标准的制约,很多企业受到国六标准的冲击,导致传统产品跟不上,老产品又必须清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崔东树认为,国六标准的实施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清退的过程,一些合资企业特别是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受到严重影响。插电式混动车型在10月份出现同比下降44%的情况,也是受到这一政策的后续影响。
3.第三个政策因素则与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相关。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没有发挥预期的巨大“威力”。
发布于2017年9月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被业内视为补贴退出后鼓励车企继续生产新能源车的接档政策,意在通过积分交易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该政策对年产量或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徐长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如何波动式发展,取决于双积分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如果不严格执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充满疑问。
从目前来看,虽然“双积分”政策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无论是当前表现出来的积分交易价格,还是在倒逼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入、推动扩张市场份额的力度上,业内一些专家都认为略显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车双积分交易金额超7亿元人民币,每分仅850元,预计2019年年末将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明确指出:“现在的‘双积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应该研究调整‘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方案,通过‘双积分’政策来保障实现电动车占比逐年上升的目标。”
2019年是“双积分”政策实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经两度调整,并拿出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双积分”政策还在调整完善之中。据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导节能汽车的多元化发展,给车企的新能源积分考核和来源要求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求对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从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
1.近年来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内汽车市场。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汽车等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国内消费受到了严重挤压,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出现严重问题,打击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在购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叠加影响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难以像往年一样独善其身。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也分析认为,因为很多家庭是第二辆车用户,随着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购买力不足。
2.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从5月到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41%的车辆处于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19%的车辆处于充电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占比达86%。
近三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提升对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个台阶快速升级。为了达到补贴的标准,车企多采取高能量密度电池,但验证工作严重不足。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续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辆新能源汽车。另据了解,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车辆占比近两成。
3.目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型的保值率状况堪忧,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费者购车时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多数目前在市场上热卖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1年的保值率就已经低于50%,续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仅有两、三成。即便是表现最好的特斯拉MODEL X,1年保值率仅为67.46%,其次分别为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S8,它们的保值率分别是65.32%与51.28%。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下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残值率低,而且还需要专业人士对其动力电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才能定价。即便是电池使用状况还可以,但是二手车买家不认账,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也提不起来。”崔东树表示,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销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时候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车主不接受便会私下交易,对二手车市场和新能源二手车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点因素,加上政策的变动及不确定性,让更多消费者暂停购买计划,处于观察和观望状态。
第三,从供给端看,一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动力转弱,减少了对市场的产品供应。
国内一家整车厂销售负责人甚至表示,“从单车成本而言,目前是卖一辆亏一辆,有的已经暂时停卖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可拿到7.5万元,到6月26日前已经降到4.5万元,之后继续降到2.5万元。崔东树分析指出,这个调整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是难以承受的,也导致了现在艰难的困局。
据赵新智透露,相对于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退坡幅度达60%-80%。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必须对低价车限产、提价。
市场格局演变:传统自主车企份额跌破9成
历经数年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打破原来的局面,各参与方、各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力量对比也正在变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较量中,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优势正受到冲击。
“2019年可能是近年来传统自主品牌车型占比首次低于90%的一年。”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在2019中国车商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已经逐渐进入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占比达到9%,也逐步成为市场重要参与力量。
从2010年到2015年之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是传统自主车企的天下。但从2016年开始,跨国车企巨头明显加快了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向中国市场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力度也明显加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主任、总工程师黄永和观察到,从2013年到2015年,虽然很多合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但车型上市还比较少。但从2018年开始,在市场上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2019年1-10月,合资品牌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了10%。他担忧的是,根据市场调查,在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的意识中,已经把特斯拉和BBA并列为豪车品牌了,这可能会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针对年轻一代的细分市场。“应该对我们的市场冲击比较大。”
从各类细分市场看,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到2019年11月已经同比下滑超过40%。而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A0和A00级车型的下滑尤其明显。
这两款车型一直是近年来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级车型总销量一度占据纯电动乘用车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到了2018年开始收缩,特别是A00级产品的市场份额少了接近20个百分点。2019年,A00级车型的市场占有率降幅扩大,目前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级纯电动乘用车的占比明显提升,已占据当前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市场格局的演变正是近三年国家补贴政策不断调整的结果。崔东树指出,另一个因素是一批分时租赁企业倒下,其产品被大量退租并流向市场,大量低价处理。A00级电动车一直是分时租赁场景的主要运营车辆,“因此A00级车增长压力巨大,市场表现低迷。”
进口车、出行市场承包年度亮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下滑,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仍然不乏亮点。
第一是新能源车型进口量增长迅猛,成为进口车市场的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总进口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91.7%。其中,特斯拉总进口量约3.33万辆,同比增长了184.1%,成为进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场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市场,但这种市场表现是否可以称之为亮点,业内争议不小。
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国卖给私人用户的电动车仅十余万辆,其余的70多万辆全部投放给B端的出行市场。不少行业人士在看到这一信息后纷纷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与担忧,他们认为,这没有反映出私人用户的真实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更加悲观。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则显示,过半数纯电动乘用车是营运车辆及由单位购买的非营运车辆。
出行市场特别是网约车、出租车已经成为消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要渠道。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失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亮点。崔东树透露,目前纳入监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201万辆左右,其中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租赁用车占47%,而私人用车占了53%。
从运营的里程来看,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车辆的运营里程占60%、55%左右。“网约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10%以上,出租车则达到了6%左右,主要车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亚迪e5、e6等,网约车、出租车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推广的活名片。”
因此,崔东树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卖给了出行公司应当是一个亮点而非问题。因为这恰好说明出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特别是运营用户对其认可,电耗比油耗更有优势,如果网约车运营而没有达到合理的经营情况,用户是绝对不会愿意使用的。这本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亮点。
当前,新加入的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车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在司机收入方面,新能源网约车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占据优势。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大量使用应当被视为到目前为止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专家观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判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会有大幅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可能会因为多重因素出现翘尾迹象,但是即便出现年末的销量小幅上扬,也无法直接带动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出现的“五连降”会让政府、车企、消费者等多方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政府会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和销量提升的政策,车企也将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节奏与产品布局,而消费者也将更为理性。因此,进入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会有太大提升,仍将会处于一个调整期。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26%的正向增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200万辆,中性判断约为160万辆。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的目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万辆的销量计算,2020年到2025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这个目标对企业的引领作用很大,会推动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预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0万-200万辆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李金勇
2020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起步年。未来B端市场将继续坚挺,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成为必然趋势。限购城市市场有望出现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北京增加4万-10万辆)。未来随着积分价值提升,电池成本下降,A00级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将回暖,非限购城市销量增加。随着特斯拉国产、部分造车新势力车型上市,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用户扩大,预计增加10万辆以上。2020年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的盛宴,最后一个年尾效应显现,有望增加20万辆销量。
2020年仍是调整期,实现微增长
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场的调整期,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110万辆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80万辆。明年有望微增长,纯电动汽车约有6%的增幅增加到85万辆。未来市场会进入一个增长期,2021—2023年增速约为17%-20%。到2023年以后预计可达200万辆以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021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助力汽车迈进双碳目标新征程
作为2021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绿色愿景,汽车迈进双碳目标新征程”平行论坛于12月17日下午顺利召开。
全球低碳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行业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也为我国汽车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
论坛针对汽车绿色低碳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深度思考,邀请到了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发展处处长余伟为论坛致辞,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周晓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孙功臣,氢电中科(广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陈浩,满电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颖等嘉宾发表真知灼见,共谋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周晓阳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对汽车未来变化的观察:第一,内燃机向电动机的变化;第二,电动机的功率器件由Si向SiC转变;第三,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会迅速地从400V向800V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大背景就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表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推动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共同关注绿色低碳问题;二是可以加强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协同;三是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条的安全风险;四是可以促进绿色金融的落地;五是可以发挥行业示范作用。
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孙功臣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城市充电运营网络的建设经验。他指出充电产业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一是怎么实现建设的场景化,通过不同的方案和城市格局去引导每个城市的充电网络建设;二是从B端车主慢慢地延伸到C端车主去做更多服务延伸;三是在充电站的资源上,如何保护数据和平台运营的安全性。
氢电中科(广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陈浩则分享了低成本批量化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的现状。他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为:产业大但不强,关键战略材料保障有待提升,过于依赖进口材料,先进的基础材料品质不高,低质的材料产能过剩,前沿新材料创新不足,项目转化率低。
满电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颖带来了《用加减法链接智能出行》的主题分享。她提出,提升新能源出行体验的过程中主要瞄准的是三方面:一是充电的基础保障;二是整个充电服务获取过程中的细节体验的提升;三是在充电场景和出行场景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对于整个新能源智慧出行的规划方案的支持。
论坛最后,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周晓阳、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孙功臣、氢电中科(广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梅林围绕“如何推动汽车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展开了精彩的圆桌对话。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孙功臣认为,从国内来看,广东省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据非常不错。
谈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周晓阳和氢电中科(广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梅林一致认为,不管是从绿色、环保还是低碳的角度来说,氢能源汽车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孙功臣总结了充电生态的几个趋势:一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密度和能量会越来越大,我们行驶的距离会越来越长;二是车端的智能化和业务方案的场景化会越来越个性化;三是更多的是人和车的融合。
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出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出行充电服务的智慧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是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智能汽车行业坚守并贯彻落实绿色出行的理念,新能源汽车才能做到低碳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7、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盛大开幕
7月4日,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盛大开幕,来自政府机关、科研组织、协会组织、整车企业、运营经销商、货运平台以及网约车平台等数百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由电车资源、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协办,获得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支持和指导。
本届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将在两天内开展三场主题论坛,分别是7月4日举办的开瑞新能源冠名的大会开幕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大会;7月5日举办“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飞碟汽车冠名的“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
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 文彬
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为本次开幕式致辞。他表示,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汽车量达519万辆,位居全国第二。成都市拥有新能源汽车企业60余户,其中整车企业11户,整车产能达到15万辆,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轿车、SUV、新能源商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和特种队车等整车制造体系。2019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增长,整车产量达到2.3万辆,同比增长47.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6.6亿元,同比增长37.9%。
对于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方面,文彬表示,成都市将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按照产业发展潮流趋势深入推进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2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0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担任本次新能源产业大会开幕式主持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 副秘书长 叶盛基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 副秘书长叶盛基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远程演讲,他表示2020年1到6月汽车 产销量相对去年同期下降近20%,新能源汽车产销不足40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35%。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相对严峻,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经济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是成本下降幅度和补贴退坡力度不相匹配,补贴退坡断崖式下降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巨大冲击。
叶盛基呼吁国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要全面落实到位,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与国家政策相呼应和协调。他还呼吁城市放宽对车辆的限购,尤其是全面放开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的限购。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 方建华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为本次大会带来“中美博弈常态化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日韩等电池企业还在为做电池而做电池的时候,国内的电池企业已经开始从整车的角度设计电池,如宁德时代的CTP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方建华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野蛮生长”,从2010到2018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激励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但不可持续的发展。2018年到2021年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调整洗牌”,方建华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多数企业是有可能被淘汰的,这是新能源汽车向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第三阶段是“可持续发展”,方建华认为在电池行业内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超过10%,新能源车企也同样,但是在洗牌期结束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进入可持续发展。
对于增量方面,方建华认为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凭借低运营成本的优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清华大学教授 陈全世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呼吁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他认为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带来最大影响是对物流的冲击,没有物流就没有生产,只有物流恢复了,经济才能够恢复。要用宏观的视角,从产业、技术、消费、市场、品牌等综合地去考虑,把这场全球的疫情变成中国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协同强大的机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云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云堂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标准的未来趋势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和电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新四化,这两年趋势还在加快。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已经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000多辆,全国范围内建设有60多座加氢站。何云堂为我们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相关标准,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安全和年检两大方面,目前的整车、部件和加氢等标准中基本都与安全相关。另一方面是年检,目前燃料电池的很多方面,如设计、生产、管理、注册、保险等环节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适应行业发展还需要经过探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数据中心负责人 抄佩佩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突破360万辆,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驱动的发展环节,新能源汽车安全就尤为重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数据中心负责人抄佩佩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的研究》的演讲,她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体系中,整个预警和监管的集成化还不足、管理环节复杂、协同不行。抄佩佩表示,中国汽研正在打造一个立足于大数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服务功能,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从事故数据、监测数据及预警数据、实时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最终达到解决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黄永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介绍,全球市场方面,从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首次出现了下滑,1-5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74.7万辆,同比下降12%。国内方面,1-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下滑将近40%,1-5月份产销分别完成29.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下降39.7%和38.7%。分车型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乘用车为主,市场占比约占九成左右。商用车最近几年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今年1-5月份,新能源客车、货车占比分别为5%和4%。
从货车来看,货车的市场有一个明显的下滑,黄永和认为有很多因素,新能源货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15万辆,后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补贴政策的要求升级,特别是技术门槛的提升,这对于新能源货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公共领域的货车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应该对货车行业有一个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总裁助理 黄少堂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总裁助理黄少堂从智能网联电动车的技术变革角度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特斯拉之所以市值能够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特斯拉为市场带来的是新技术的颠覆和对未来的期盼。随着大数据、万物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喷涌而出,汽车也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移动工具了。
黄少堂认为在汽车车联网领域,中国是全世界走在最前面的。供应链也变了,以前是链状的,随着互联网等平台的加入,现在是环状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新领域、新产品、新内容,零部件企业、主机厂都面临转型。
4日下午举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大会,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中心副总工程师杨超、上汽大通产品平台总经理曲小飞、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产品整车开发总监刁楷、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技术总监程波、深圳市大地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理 总工程师罗子良、富路集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赵予民、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路高磊、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车载系统事业部总工程师罗志民、电车资源高级技术顾问张建华将发表主题演讲。
晚上将举行“飞碟汽车新品亮相会”暨“金熊猫奖”颁奖盛宴及晚宴。
7月5日,将举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和飞碟汽车冠名的“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
在“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 高级工程师甘家华、浙江传化绿色慧联物流有限公司CTO金彪、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监郑岗、唯捷城配品牌建设部市场总监严叶雷、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颢华、车和运总经理杜坤、地上铁总裁高级助理袁果、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须宝、伯坦科技市场总监李良、开瑞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广友、深圳市瑞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CEO徐远运、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商用车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红艳将发表主题演讲。此外,除一场互动沙龙外,开瑞新能源还将举行一场互动专场。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为本次大会进行致辞,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城乡客运部部长朱鸿国、中国出租车(租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出租车行业党委副书记 原深圳公共交通局调研员俞力、东南大学副教授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高德地图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彭科、飞的出行总裁周晓刚、曹操出行西南片区总经理张炜、首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城市总经理 成都网约预约出租汽车协会会长李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产品销售总监洪伟、深圳比亚迪汽车对公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为明、开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刘平、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程、重庆渝小司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贝将发表主题演讲。此外还将举行一场互动沙龙。
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脱离不了开瑞新能源、飞碟汽车、长安新能源、柳州五菱、庆铃汽车、江铃汽车、比亚迪销售、东风风行、元齐新动力、华晨鑫源、福建新龙马、东风日产、吉利商用车、现代商用车、江西昌河、瑞瑞新能源、大地和电气、中通客车、长安凯程、郑州比克、力神电池、重庆瑞驰、奥思伟尔、电王快充、福田智蓝新能源、江淮新能源商用车、苏州汇川、胜业电气、上汽大通、北汽蓝谷、地上铁共计31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赞助本届大会,此外广东快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提供7千支口罩。
此外,比亚迪秦EV 、比亚迪E3、长安逸动EV460、东风风行S50EV、菱智M5EV、东风日产轩逸EV、吉利远程E200、远程ER500、瑞驰新能源EC35 II、EC31、柳州五菱电卡、五菱雪宝、五菱电卡货厢、五菱新能源、五菱50EV、江铃凯锐EV、庆铃EV100、开瑞新能源优优EV、海豚EV、大象EV、优劲EV、华晨鑫源好运1号、新海狮EV300、福汽启腾M70EV、福汽启腾M70LEV、长安睿行EM80、福田风景智蓝、欧马可智蓝、现代泓图EV、江淮帅铃I3—T330、郑州比克宏翼2019、比克光翼、飞碟Q3、北汽EV5、上汽大通EUNIQ5、北汽EU5、EU7等数十款车型展出。
东风日产、中通客车、苏州汇川、大地和电气、力神电池、胜业电气、电王快充、瑞瑞新能源、元齐新动力、奥思伟尔等品牌参展,现场展示电池、电机、继电器、充电桩、电控和增程式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技术。
2020年以来,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淘汰赛加速。大浪淘沙之下,如何站稳脚跟?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此时召开,研讨内容紧贴行业发展形势,为当下新能源车行业和企业发展辨明了方向,意义重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