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充电桩的验收标准是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年底,公共桩有45万个,私人桩95万个,总保有量约140万个,车桩比专提高到3.2:1左右属水平,预计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将呈现高速态势。但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权威的充电桩现场验收检测规范,因此新的标准要求不断出台。
充电桩的验收和一般的产品检测不同,产品检测是针对具体的充电桩产品,现场验收检测则是跨了产品检测和工程验收两个范围。现场验收应是对已安装好、具备正常运营条件的充电桩进行,包括充电桩本身、供电连接、接地连接、通信控制、监控平台、使用环境等。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测试依据标准
NB/T 33008.2-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NB/T 33008.2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验条件、检验仪器、检验规则、检验项目、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交流充电桩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等。标准规定了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功能、通信方式、安全防护、电磁兼容等检测方法与检测要求,是目前市面上投入运营的充电桩必须过检的权威标准。
2、充电桩的建设有哪些要求?
充电站的基本功能包括:充电、监控、计量;扩展功能包括:电池更换、电池检测、电池维护。
6.2 充电站应具有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功能。
6.3 充电站应完成对整个充电站监控,包括供电系统运行监控、充电机运行监控、充电站安全监控等。
6.4 充电站应具有对充电站输入电能、充电机输入电能、充电机输出电能进行计量的功能。
6.5 充电站应包括:行车道、停车位、充电机、监控室和充电站供电设施。充电站的布置和设计应便于被充电车辆的进入、驶出以及停放。
6.6 对于采用电池更换模式的充电站,还应具备电池更换、电池存储的设备及场所。
8.1 电气连接
8.1.1 充电机充电接口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规定。
8.1.2 充电接口在结构上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8.1.3 可移动的充电接口在不充电时应放置在人不轻易触及的位置,并采取防水、防尘措施。
8.1.4 充电机的输入电源接口在屋檐防雨线外或室外时:
a)安装高度应在离地面0.4m以上的位置。
b)应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防护等级IPX3及以上)或者采用其他防雨形式。
8.2 安装和布置要求
系统
7.1 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7.1.1 供电系统为充电站提供电源,供电系统的容量要满足充电、照明、监控、办公等用电的要求。
7.1.2 该系统符合常规配电系统设置,其输出为0.4kV、50Hz,宜采用三相四线制。
7.1.3 根据充电站的容量、规模和重要性,可以选择是否采用专用供电线路或两路供电线路为充电站供电。
7.1.4 充电站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的要求;专用变电所或配电室的设计应符合的要求;低压配电部分的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7.1.5 充电站应尽量减小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如果达不到相关标准规定的功率因数或谐波控制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无功补偿或谐波治理措施。
7.2 供电系统布置要求
7.2.1 供电系统的布置不应妨碍充电站的发展,要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7.2.2 考虑电源的进线方向,供电系统应位于充电站内偏向电源的一侧。 7.2.3 供电系统应考虑进线、出线方便。
7.2.4 供电系统应考虑设备运输方便。
7.2.5 室外配电装置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的规定。
8.1 电气连接
8.1.1 充电机充电接口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规定。
8.1.2 充电接口在结构上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8.1.3 可移动的充电接口在不充电时应放置在人不轻易触及的位置,并采取防水、防尘措施。
8.1.4 充电机的输入电源接口在屋檐防雨线外或室外时:
a)安装高度应在离地面0.4m以上的位置。
b)应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防护等级IPX3及以上)或者采用其他防雨形式。
3、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标准
充电标准出炉
无论什么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任何充电站充电时,都不必担心接口的匹配,这是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最基本的使用需求,虽然现在还有些难度,但2012年3月1日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之后,上述担忧将不会产生 。
工信部近日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四项国家标准,具体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二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下称《通讯协议》).
这些明年2012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不仅关系到整车制造厂,还涉及能源行业以及电工等领域,说明政府部门已经着手进行跨领域的协调工作。
《通讯协议》同样起到了防止垄断的作用。有了充电协议的标准,将来整车企业用什么样的通讯协议与电网之间沟通便不再产生分歧,比如智能汽车在什么时候充电是最便宜的,什么时候智能汽车的电能可以反向输送给电网等汽车和电网之间的互通性将进一步加强。
广州汽车充电站
执行南方电网充电技术标准,为电动汽车提供三相充电电源
2010年11月8日,作为南方电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示范试点,广州市首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在亚运城投入运行,充电站集充电服务设施和营业厅于一身,充电桩24小时提供服务,建起现场购电现场充的快捷通道,也是亚运城的“专属”营业网点。
充电站执行南方电网开发的充电技术标准,为电动汽车提供三相充电电源,相比另外一种技术标准采用的单相电源,三相电源单位时间内输出电量是其三倍,充电效率高,花费的时间更短。以额定功率为21千瓦的单台交流充电桩为例,充满一辆电动轿车只需要3个小时,减少了使用电动车的时间成本。该充电站不仅充电便捷,还将在二期建设中引入便利店等便民设施。
根据“广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至2012年,广州市将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600辆,其中纯电动汽车800辆。广州供电局计划到2015年,建成公交充电站61座、公共充电站54座、慢充充电桩80110个,涵盖该市12区县。电网企业将率先试水,引领节能绿色新潮流。
直流快充:最短要18分钟,交流慢充:充满需3小时
据介绍,该充电站可以为电动轿车、中巴车和大型交通运输车辆提供充电服务,配备了2台直流充电桩和1台交流充电桩。
这种直流充电桩输出功率大,将220伏交流电源逆变为大电流的直流电源,实现快速充电。电动轿车最短充电时间为18分钟,中型车辆最短的充电时间为30分钟,大型车辆最短充电时间为45分钟,电动车跑远途可以随充随走,克服了电池续航能力差的缺陷。
全新出场的直流充电桩实现智能充电、手动充电统一平台,车主嘀卡后可以在触摸屏上选择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智能充电模式可根据电动汽车耗电情况,自动调节直流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从10千瓦到400千瓦不等,从而调节了通过电池的电流大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手动充电模式下,车主也可以手动调节直流充电设备的电量输出,实现充电时间和电量自己做主。
中型客车百公里电费比燃油成本便宜一半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车显示出节能经济环保的巨大优势。按照物价部门规定,亚运城充电站按照商业电价标准0.9885元/度收费。以示范车型安凯纯电动中型客车为例,百公里耗电60千瓦时,电费总价59元。而“喝”93号汽油的中型客车百公里油耗约为17.5升,按照11月初油价6.8元/升计算,燃油成本总计119元,是电动车的2倍。
该站采用CPU磁卡预购电方式结算,需要充电的用户可以到供电部门营业网点办理预购电磁卡,在充电桩前嘀卡消费,即可充电。供电部门计划打通与羊城通、银联的结算通道,这样车主可以在羊城通充值机、ATM上对预购电磁卡充值。
4、电动汽车对充电机有哪些技术要求,为什么
1
、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
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
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
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
点。
2
、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
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
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
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
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
等。
3
、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
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
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面:
●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
;
●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
;
●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4
、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
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
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5
、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
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
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
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电池充电
解决方案
事实上,所有
3G
手机都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主电源。由于散热及空间的限制,设计师必须
仔细考虑选用何种类型的电池充电器,以及还需要哪些特性来确保对电池进行安全及精确
的充电。
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封装尺寸继续减小。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充电周期
(
尤其在高电流阶段
)
冷却
IC
所需的板空间或通风条件。充电器的功耗会使
IC
的接合部温
度上升。加上环境温度,它会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使
IC
过热并降低电路可靠性。此外,如
果过热,许多充电器会停止充电周期,只有当接合部温度下降后才恢复工作。如果这种高
温持续存在,那么
充电器“停止和开始”的反复循环也将继续发生,从而延长充电时间。
为减少这些风险,用户只能选择减小充电电流来延长充电时间或增大板面积来散热。因此,
由于增加了
PCB
散热面积及热保护材料,整个系统成本也将上升。
对此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首先,需要一种智能的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它不必为担心
散热而牺牲
PCB
面积,并采用一种小型的热增强封装,允许它监视自己的接合部温度以防
止过热。如果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充电器能自动减少充电电流以限制功耗,从而使芯片
温度保持在安全水平。第二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种即使充电电流很高时也几乎不发热的充
电器。这要求使用脉冲充电器,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线性充电器的技术。脉冲充电器依靠
经过良好调节且电流受限的墙上适配器来充电。
方案一
:
LTC4059A
线性电池充电器
LTC4059A
是一款用于单节锂离子电池的线性充电器,它无需使用三个分立功率器件,可快
速充电而不用担心系统过热。监视器负责报告充电电流值,并指示充电器是何时与输入电
源连接的。它采用尽可能小的封装但没有牺牲散热性能。整个方案仅需两个分立器件
(
输入
电容器和一个充电电流编程电阻
)
,占位面积为
2.5mm
×
2.7mm
。
LTC4059A
采用
2mm
×
2mm
DFN
封装,占位面积只有
SOT-23
封装的一半,并能提供大约
60
℃
/W
的低热阻,以提高散
热效率。通过适当的
PCB
布局及散热设计,
LTC4059A
可以在输入电压为
5V
的情况下以最
高
900mA
的电流对单节锂离子电池安全充电。此外,设计时无需考虑最坏情况下的功耗,
因为
LTC4059A
采用了专利的热管理技术,可以在高功率条件
(
如环境温度过高
)
下自动减小
充电电流。
方案二
:带过流保护功能的
LTC4052
脉冲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