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生态圈

电动汽车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2-11-15 01:55:52

1、北汽集团:首获电动汽车控制领域出海专利,北汽还有哪些“技术出海”?


北汽集团:首获电动汽车控制领域出海专利,北汽还有“技术出海”:

1、在2021年北汽集团打造了纯电动车专属平台,底盘技术和电子电气技术,这些技术为现在的汽车产品所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驶向世界各地。而北汽福田持续保持着行业的领头羊,甚至在9月份的海外销售量突破了年内的新高,实现了增长比例不断攀升的现象。以技术赋能的产品,为了提高技术品牌的影响力,北汽集团坚持着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的优质服务,走出了具有特色的汽车道路。

2、北汽集团是国内领先的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国家双抗的支持者。早在2003年北汽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作为新能源开发和研发的部门。北汽集团坚持三条路线齐头并进,并且为能源汽车打造了一个生态圈。汽车的自主产品除了商用车之外,还有更多的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动。例如阿尔法S、阿尔法t、eu7等。这些自主品牌的打造也为北汽集团占领市场起了向导的作用。而销售量也在不断的攀升,领先于其他的汽车品牌。2025战略规划已经初步完成了,产品的布局可以看得到的是北汽,这家公司为电动车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抓发展抓创新,一直是能源汽车技术上必须奋力攻坚的,只有勇于攀登高峰,才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北汽坚持着电技术自主掌控的这个方向,打造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并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在2022年电动车挑战赛中,阿尔法电动车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最佳续航奖。这个奖项的颁发也意味着北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开发是卓有成效。

2、授权泰国公司使用CTP技术 宁德时代布局东盟

易车讯日前,从官方获悉,宁德时代近日与泰国Arun Plus有限公司(Arun Plus)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东盟地区就电池相关业务开展合作,进一步增强双方在电池行业的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与Arun Plus的战略合作旨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授权ArunPlus使用CTP(高效成组)技术,双方将在泰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CTP技术的落地应用。Arun Plus是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的全资子公司。

此次合作是双方利用先进技术打造电动汽车价值链闭环的起点。根据协议,Arun Plus和CATL将向Horizon Plus和其他电动汽车品牌供应电池产品。Horizon Plus是Arun Plus和富士康的合资企业,计划于2024年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

CTP技术具有高效集成的特点,是一种无需模组即可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中的技术。利用宁德时代CTP技术,可提高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简化制造工序,并节省成本。

泰国预期在2030年前实现电动汽车在汽车总产量中的占比不少于30%的目标。此次合作将助力新兴电动汽车生态圈发展,推动泰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打造区域电动汽车中心。

3、壳牌与比亚迪开展合作 开发中国和欧洲等市场电动车充电网络

易车讯 近日,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壳牌与比亚迪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能源转型,携手提升比亚迪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用户的充电体验。双方将首先在中国和欧洲开启合作,并计划将这一合作关系扩展到全球。

壳牌与比亚迪将在欧洲地区建立出行服务提供商(MSP)的合作伙伴关系,壳牌未来将为比亚迪的个人和商业客户提供会员服务,覆盖其充电漫游网络上超过27万5千个充电终端。壳牌和比亚迪还将共同为比亚迪在欧洲的客户开发车队解决方案和专属充电服务。

双方将寻求机会,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综合家庭能源解决方案,比如动态电价调度、光伏集成、家用储能设备和车网互动(V2G)充电等解决方案。

双方有意向在欧洲主要市场共建壳牌-比亚迪电动汽车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多机会体验比亚迪的高端设计、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双方为提升用户体验而共同开发的流畅的充电和数字服务。

壳牌和比亚迪将推荐客户参与“壳牌加速迈向净零未来(A2Z)”脱碳计划,帮助欧洲各个市场的企业车队实现零排放和净零排放目标。

在全球范围内,壳牌将研究如何应用壳牌E-Fluids和冷却液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帮助比亚迪进一步节省成本并提升硬件性能。壳牌和比亚迪有意向在电池性能和行业领先的充电领域开展全球研发合作。

壳牌和比亚迪还计划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该合资公司预计将在深圳运营一万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并有计划未来扩展到中国其他城市。

壳牌集团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执行副总裁柯一凡 (István Kapitány)表示,壳牌有雄心在中国进一步拓展零售与出行业务,也志在支持全球的顾客更多驾驶电动汽车,以实现减碳的目标。此次与比亚迪的合作是我们迈向这两个目标的重要一步。我们期待着与比亚迪携手共创行业领先,快速、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充电体验。壳牌和比亚迪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一领域的创新,而这次全球战略合作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推动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再上新的台阶。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壳牌是全球领先的能源公司,拥有遍及全球的业务服务网点,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作出了卓越贡献。比亚迪愿与壳牌精诚合作,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表示,中国是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与使用量遥遥领先的国家。2021年,中国共销售350多万辆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比增长约1.6倍*。中国需要新建更多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很高兴和比亚迪达成此次合作,共同探索在中国扩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机会,并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我们也十分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生态圈’以推动能源转型,并为中国‘30-60’双碳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比亚迪集团董事会秘书、投资处总经理李黔表示,壳牌是享誉全球的百年老店,致力于提供更多、更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以赋能进步;而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行业引领者,持续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壳牌与比亚迪有着相似的使命、在很多领域都可以优势互补;充电领域是我们合作的一个起点,未来,相信在我们的强强联合之下,可以发掘更广大的合作空间。

4、枫叶汽车横空出世,吉利大出行生态圈的新拼图

在丰田、大众等巨头正在完成身份转换,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的变革时代,吉利也有了新动作。

4月10日,枫叶汽车品牌发布会暨首款新车30X首发预售活动以线上直播方式呈现。这将是吉利集团在新能源、共享出行等领域布局的又一枚棋子。

不过,相信不少人都会对“突然冒出”的枫叶汽车产生同样的疑问:

“新品牌与吉利是什么关系?”、“新品牌的定位是什么?”、“吉利为什么要推出一个新品牌?”、“枫叶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事实上,在1月13日,枫叶汽车30X的下线仪式上,吉利科技集团CEO徐志豪已经给予了枫叶汽车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未来:“枫盛汽车将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创新的技术路线、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立体出行大生态提供新生力量。”

从这番话中,不难察觉到吉利打造“立体出行大生态”的长远目标,而枫叶汽车则是一块新拼图。

01 枫叶汽车的前世今生

枫叶汽车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下的枫盛汽车科技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汽车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金融、出行等领域,具备国家发改委批准审核资质和工信部批准生产资质。

枫叶汽车的前身是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实则是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和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双方各持50%股权。

华普汽车早在2004年即被吉利完成收购,所以康迪电动汽车早已与吉利关系密切。

2019年,吉利通过增持股份的方式,成为了康迪电动汽车的绝对大股东,持股78%。至此,完成了对枫叶汽车上线的准备工作,而枫叶汽车的造车资质正是来自于华普汽车。

同时,康迪电动汽车本就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其位于江苏如皋的工厂一期工程具备1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

所以,此次枫叶汽车的诞生是水到渠成之事。新品牌的发布不仅将一举激活这些已有产能,而且在吉利成熟体系的赋能和现有熟练工人的加持下,枫叶汽车将很快实现新车制造-销售业务链,不必同很多造车新势力般,经历投产前的漫长准备阶段。

02 吉利大出行生态的新拼图

上文提及过,枫叶汽车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涵盖曹操出行、太力飞行汽车、国铁吉讯、车联网GKUI等业务单元,致力于能源科技、共享出行、车联网、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低轨卫星、激光通讯、太空探索等前沿技术的探索。

在吉利科技集团的官方介绍中显示,该集团将“助力吉利控股集团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稳健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建设,逐步实现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枫叶汽车的加入对实现上述目标具备明显加成作用。至此,吉利科技集团不仅将成为继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后,又一个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也将对打通现有共享出行业务有重要意义。

吉利在出行服务领域早有布局,与戴姆勒共同打造了“耀出行”业务,定位于高端领域;自行成立的“曹操出行”定位于中端领域,发展势头和潜力也十分可观。

而枫叶汽车的出现,将让吉利的出行业务划分和定位更加精细化,各自目标受众更加清晰。

按照枫叶汽车今年的产品战略来看,继上半年发布30X后,第三季度还将推出一台MPV新品。两款产品兼具大空间,可满足多人同时出行的特质,将为“曹操出行”的业务拓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同时,枫叶汽车和极星汽车、几何汽车一起,构建起清晰的高、中、低新能源品牌和产品阵列,对吉利汽车而言,这将完成对新能源市场的深度布局。

长远来看,吉利科技集团在打通内部整车生产-销售-出行链路之后,将形成完整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未来独立完成IPO创造了充分条件。

03 首款新品吉利权威背书

此次发布会,枫叶汽车公布了首款新品30X的官方预售价格。新车共推出4种配置,预售价6.88-7.98万元。

从这台车的内外饰造型来看,不难发现其与吉利远景X3有着亲密血缘关系。事实上,正是基于吉利已形成的强悍通用产业链,可让枫叶汽车轻松得到母集团下放的资源。不仅来自模块化平台,供应商支持,以及系统和调校数据支持也同步下放。

所以,当我们看到30X也搭载了吉利的GKUI智能互联系统就不足为怪了。相比许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枫叶汽车30X是一台拥有吉利权威背书的极为成熟可靠的产品。

这是其最大优势。

同时,该车NEDC工况下306公里的续航里程,也让其市场定位很明确,只为满足都市用户通行。

据官方介绍,枫叶汽车后续会为产品推出官方换电业务,这不仅解决了电动车的充电痛点,也为吉利发展换电新业务提供了可能。

网新社观点:

发布会上,枫盛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全凯谈到,枫叶汽车的品牌愿景是实现“让绿色出行普及大众”。

对此,在吉利集团的支持下,枫叶汽车虽然横空出世,但定位清晰明确,产品售价也平易近人,直指大众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枫叶汽车的特质完美吻合同集团“曹操出行”的需求和定位,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好用、不贵的共享出行服务。

我们可以期待,吉利汽车的大出行生态圈设想一步步实现,枫叶汽车将是一张极具潜力的新拼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创新不足,电动车同质化愈演愈烈

新能源汽车同质化,低端车企恐难以生存

11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将携手宁德时代和华为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并表示,三方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相隔12天后的11月26日,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巴巴合资造车得到官宣:在上海中心观光层,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三方合资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车”正式签约。由此,传统汽车势力联合跨界而来的巨头,壁垒分明地展开了“造车竞赛”。

传统车企纷纷结盟跨界进军新能源领域,共同在硬件、软件领域寻找突破口。厂商争相打造高端品牌,目的只有一个,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避免被同质化。

随着电动车赛道上竞争者日益增多,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一系列诟病不断出现。在汽车分析师张晓亮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不同阶段厂商集中做同一类汽车,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起初各大车企集体研发油改电,而后紧盯续航里程,如今针对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

放眼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新能源车型,中控几乎一致。一个尺寸较大的屏幕加上数字仪表,车载电脑宛如一个智能平板电脑,所有的APP都可以下载。语音识别功能、手机互联功能、地图导航这些在10万级的车型上几乎成为了标配,15-20万级的车型逐渐增加驾驶辅助系统,例如360全景倒车影像、自动泊车等。这些现象反映了纯电动车同质化已经显现。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中车网指出,产品同质化说明了在行业发展中出现了问题,车企自身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不高,导致创新不足;车企数量众多,在创新不足的情况下,互相抄袭成为企业通病。加之,产业链上游优秀企业不多,可供车企选择的配套解决方案不多。除此之外,政策、成本、消费者喜好等诸多因素也是产品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同质化,车企需要不断的创新,在新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低端品牌或是中小型车企若无资本支持很难在电动化潮流中生存。在采访中分析师张晓亮指出,现在产品同质化已经开始显现,犹如大浪淘沙,在洪流中脱颖而出,不被淘汰成为了中小车企及低端品牌的生存现状。

北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18年6月失去了汽车补贴,他们也因此宣布停产EC180和EC200,并且撤下了其销量担当EC系列车型,而在当时,北汽EC系列贡献了其全部销量的80%。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知豆、奇瑞、江淮等整车厂。其中知豆D2V作为累计半年销量排在全球畅销电动汽车TOP 20排行榜的车型,据相关数据显示,其一个月仅卖出了27辆车。

汽车分析师张翔向中车网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同质化现象是肯定的,随之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一些企业会被淘汰,这是行业进化的一个过程。公司规模做大才有资金支撑新品的研发,进而低端或者中小型的新势力车企会成为行业发展的牺牲品。”

对此分析师张翔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共性明显,想要在现阶段突出品牌特色还需在网联化、智能化及三电技术领域寻找突破口。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试图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打开出口。电池技术及软件开发成为品牌下半场争夺的重头戏。

软硬兼顾寻求突破,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

三电指的是电池、电控和电机,由这些核心零部件组成电动车,电池更是被誉为“电动车的心脏”。目前市面上的电池供应商有限,众多车型应用的电池主要来自宁德时代等几家供应商,除了比亚迪等极少电动车品牌自产电池之外,绝大多数电动车品牌皆是外购。

对此中车网采访了比亚迪厂商,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说:“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环境并不宽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电池和芯片两个东西,而比亚迪拥有核心之一的刀片电池技术,也是未来道路上取胜的一大关键。”

三电既代表着纯电动车的硬件实力。而作为重要配件的电池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这个问题正引发车企的思考并寻求对策。

早在2019年五月,大众在向宁德时代采购电池的同时,还投资近10亿欧元在德国本土建设一家电池工厂;今年五月,特斯拉在拥有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三家电池供应商的同时,也通过收购电池制造以及研发企业Hibar和Maxwell,并于今年正式启动“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与特斯拉同一时期行的还有广汽集团,广汽在采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同时,自身也在加快研发石墨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汽车产业正逐渐形成全新的生态圈,“软件定义汽车”的口号被逐渐高喊。国内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加入了“软件定义汽车”的行列,跳出汽车制造转投科技。

特斯拉区域总监向中车网说道:“特斯拉自成立起就直接定位为“科技公司”。特斯拉的创新,不仅在硬件方面,还在软件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皆有新突破,其OTA(空中下载技术)不断进行实现数据能力、地图能力等方面升级,得以避开同质化竞争。“

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正式启动。日前刚实现品牌独立的广汽埃安,也在加速朝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转型,不仅在EV(纯电动车)技术上发力,也在ICV(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谋求新突破,通过软件不断迭代来实现在自动驾驶赛道上提速前进。

在采访中上汽集团方面表示“L项目一定要创立全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索。智己汽车将扮演上汽集团深化改革的“急先锋”角色,与浦东新区的战略合作,以及后续结合业务的拓展,包括与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出行平台等开展深度合作,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构建更加开放的资本结构。“

与新势力造车的企业相比,传统车企在开始之初并没有搭上“科技公司”的噱头,也因此,传统车企当前打造新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的同时,普遍采取结盟的形式,上汽牵手阿里,广汽与华为、腾讯等抱团,长安也与华为结伴,共同在硬件与软件的融合上寻找新突破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从模式看趋势,合资车企玩纯电谁更有后劲?

鼠年春节,当大家都聚焦疫情发展时,一则海外新闻却引起了车云菌的关注——英国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又提前了5年。在国内,疫情的影响也让一部分人注意到了纯电车型的一些新优势,例如在家就可以充电而不必去加油站,能减少暴露风险。总之面对2020年,纯电依然会是一个热门话题。

再具体到市场。车云菌曾说过,当下的纯电市场大致分化出三大阵营。除了以特斯拉、e-tron、EQC、蔚来ES8等为代表的“纯高端”,和以宝骏E100/E200、奇瑞eQ小蚂蚁等为代表的“纯代步”以外,最为主流家庭所关注的,仍是价位在10-20万元之间的“纯家用”。

“纯家用”阵营中又有分化——与燃油车领域以合资品牌为主力不同,从市场的发展层面看,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早已开始布局,目前已经有多款车型上市,市场基数已经开始变得较大,因而增长会维持一种相对平稳的态势。“合资纯电”则不一样,这个领域的车型少,总体销量小,市场细分的基数也小。

因此,当下合资厂商(单指非豪华品牌,以下同)在这个细分并没有多少份额和话语权,然而这并不代表合资厂商“输了”。相比自主厂商,合资厂商在“转型”这个问题上没那么轻松。这有点类似于“大象转身”——各种原因让他们的战略决策惯性大。然而一旦他们真的开始动作,转身后的大象是绝对不容小觑的。例如从造车实力、零部件采购规模成本等多个角度来看,他们很有可能会后来居上。

从2019年以来合资品牌新推出的车型来看,大象的转身已经开始。而相比我们已看到的车型,各路厂商谋划中、未上市的产品更是让人感觉“暗流涌动”。这也意味着,未来这个细分会有成倍数的新车型上市。由此,未来一两年“合资纯电”很有可能成为纯电板块增速最快的一个品类。

那么,谁更有可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先锋企业呢?

从已上市产品看开发模式差异

目前已上市的“合资纯电”并不多。车云菌做了一个小盘点,大致包括雷诺e诺、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轩逸纯电、别克微蓝、雪佛兰畅巡、昂西诺纯电、菲斯塔纯电、广本EV-1、广丰iA5、广汽三菱褀智EV等等。

这其中,广丰iA5、褀智EV稍显例外。它们是基于广汽新能源的自主车型推出的,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其他几款“合资纯电”,则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基于已上市的燃油车“改电”而来的。

唯一的例外,是别克微蓝。

无论从设计、平台、技术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很难找到别克微蓝的“燃油车原型”。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上汽通用基于新能源平台全新开发的一款纯电动车。

不要小看这个“唯一”。往小了看,它是因为开发思路的不同,将更多未来技术升级和产品拓展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往大了看,则更折射出厂商对于纯电技术的态度、思路和技术沉淀的差异。

通用曾经的“纯电先锋”经历不可小觑

说到纯电先锋,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特斯拉。但如果我们说,如果没有当年的通用,很可能没有现在的特斯拉,你信吗?

一说到纯电的历史,很多人喜欢追溯到百年前。但其实,那些在马车向汽车转化过程中的所谓纯电车型,其实并无太多讨论的意义。

真正意义上“现代版纯电”,鼻祖其实是由通用打造的,这就是1996年的通用EV1。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EV1的名头,但更多人可能对这款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车型不屑一顾。然而你如果认真去回顾它的诞生过程与对技术、行业发展的影响,就会发现它的价值绝对不可小觑。

因为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EV1打开了人们对于纯电的“脑洞”。

EV1是基于当时美国加州零排放法规的预期推出的。当时涉足纯电的也不止通用一家。然而与通用所不同的是,其他厂商的做法又是简单地“油改电”——这与当下国内合资厂商的场景何其相似。

只有通用,从大刀阔斧地研发Impact纯电动概念车,到毅然决然地将其量产(即EV1),让无数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纯电的魅力——低到不可思议的风阻系数、未来感的外形、强大的加速性、燃油车无可比拟的驾驶特性和静谧性,以及无需再去加油站的便捷性(对于部分车主而言)。

虽然后来由于其他车企及石油公司的强烈反对,零排放法规没能推出,也最终扼杀了EV1,但其影响力之深远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因为从此刻开始,已经有一群人“迷恋上”了纯电。当然,也包括特斯拉的团队。或许你还不知道,当年EV1的技术团队分化后,工程师艾尔·科科尼(Alan Cocconi)就在加州创建了AC Propulsion电动汽车公司,它是特斯拉汽车最早的雏形。

而另一批人呢?他们都留在通用汽车继续研发后续的新能源系统。因此从厂商的角度,EV1或许没有给通用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却让通用获得了理念与技术层面的沉淀。后期通用成功推出Volt,以及当下的Bolt EV,显然都与此密不可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通用在纯电领域,至少具备了“先锋思想”?

别克微蓝折射出的“先锋思想”与“本土化”

我们再具体到微蓝。微蓝目前卖得不错,但这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重点在于微蓝获得的口碑——无论是车主的还是业内人士。

例如微蓝的驾驶特性,尤其是动力输出的特性,与一些看上去尺寸、价位都差不多的自主品牌纯电有很大不同。它不那么标榜“打鸡血”的极限性能,但开起来却非常得心应手。

微蓝的电耗在同类车中属于优秀的水平。很多同类车做到这一点,往往代价是有点过激的“收油”体验——松开加速踏板就如同刹车一般。微蓝却并非如此。即便是节能模式,它的“收油“体验依然与普通燃油车区别不大。

很多人驾乘过微蓝以后,会下意识地表示“这车不像其他纯电那么容易‘晕车’”。看似“小白”的评价,背后却体现了产品研发模式与能力上的巨大差异。

微蓝的优秀体验当然不止于此。例如它的悬挂的韧性与质感。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安全性。

诚然,安全性当下是无法靠体验得出的,但如果你将通用纯电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研发体系有个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这同样会是它的重要亮点。通用将其称之为系统安全,这也算是业界唯一的。车云菌之前也做过解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微蓝的空间与实用性同样口碑很好,这就要涉及到另一个重要模式:本土化。在国内合资车企中,上汽通用的本土化产品研发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

需要强调,不要以为本土化就是“简配”或者缩水。至少目前的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竞争远激烈于全球其他任何市场,消费者要求更高。这一点就像目前的手机系统,原生的安卓系统进来,必然被国产系统各种“吊起来打”。

而这本身,也是壁垒。本土化开发,对于厂商能力、魄力和市场把控力的要求,是要远高于直接引进的。能够做到的厂商不多,能够做好的厂商更少。更何况,这是在绝对销量不高的纯电市场……

微蓝只是先锋,通用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布局”可能刚刚开始

在此车云菌提醒一句:一款车的研发周期大致是四到五年。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的产品,是车企四五年前研发思路与研发方向的体现。那么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说在这个层面,上汽通用是要领先于其他合资车企的。

为什么其他车企没有采取与上汽通用一样的策略?很简单:油改电的风险更低、可以更快地推出并应对市场。相反,全新本土化研发的模式,风险更大,投入也更高。

诚然,以现阶段纯电市场的总体体量来看,还不能直观反应出“通用模式”和“其他模式”到底谁更正确。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经历这四五年的发展,纯电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趋势之不可逆转已基本明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更看好通用的这一模式。

就以微蓝为例。通用先于其他厂商进行了本土化的全新研发,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且是基于纯电平台的产品。这不光是让通用更早地获得了产品研发的经验、获得了市场份额,而且还能更早地确立市场认知,让市场形成“合资车企通用的纯电更靠谱”的印象。

与此同时,它也能早于其他厂商获得更准确的市场反馈,从而有利于其后续产品的研发,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事实也是如此。上汽通用当下正紧锣密鼓地基于这一模式推出更多的纯电新品。最直观的,即不久前刚刚申报、很多人已经开始关注并期待的别克VELITE 7——这同样是一款针对中国市场全新开发、没有燃油车原型的纯电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别克还只是上汽通用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亦或者说排头兵。基于模式的优势,我们还可以预期上汽通用将有更多的新能源产品落地,这其中包括但绝不限于刚刚上市不久的雪佛兰畅巡……

小结

相比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纯电方面的动作确实是有点“滞后”,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品类可以小看。事实上,无论是从行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这个区域细分在未来一两年的发展是绝对值得重点关注的。在这场角逐中,谁能更有后劲,成为其中的先锋车企,“开发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会不会是上汽通用?现在说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在必和必拓的全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于今日在天津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发布了《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中汽数据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子公司。今年三月,必和必拓与中汽数据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助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前景的相关研究。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旨在助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报告共包含六个章节、十三个专题,围绕行业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动力电池技术、关键材料以及汽车行业的远景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潘文怡进一步表示道:“以年度报告为载体,以今天的论坛为平台,与行业伙伴、政府机构以及公众广泛分享研究成果,是把中汽数据的研究工作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关键步骤。希望这些努力可以推动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我们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一个体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电池生产商云集于此。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保障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镍等原材料的可靠以及可持续供应将至关重要。

目前,必和必拓约85%的镍金属用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制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约21%,再前几年还不到5%。作为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资源企业,和坚实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必和必拓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中国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8、打造一体化换电生态圈 易车专访睿蓝汽车副总裁杨全凯

<


与电动汽车生态圈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