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即将出台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即将出台

发布时间:2022-11-10 01:57:12

1、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征求意见,看看保障有那些变化

8月4日,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业内期待已久的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就要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专属条款》有那些特点。


首先,《专属条款》把纯电、混动和燃料电池 汽车 均纳入新能源车险保障范围。 《专属条款》明确定义了新能源 汽车 ,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 汽车 ,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 汽车 、纯电动 汽车 和燃料电池 汽车 等。

第三,《专属条款》还推出了多款丰富的附加险服务, 包括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等,给车主提供更多的选择。

《专属条款》的发布,对新能源车主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就在半年前,新能源车主还在为上保险担心。虽然现在的新能源车也有保险,不过仍然是按照传统燃油车的示范条款承保,但新能源 汽车 和燃油车在动力系统、驾驶模式上差别较大,很多燃油车的保险责任早已不适用于新能源 汽车 。因此,在去年的车险综改方案中,银保监会就提到要加快开发新能源车专属条款。

责任免除方面,《专属条款》规定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因价值降低引起的减值损失,自然磨损、电池衰减、朽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充电期间因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的损失等产生的损失和费用,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

除了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的保障范围,消费者关心的还有价格。目前,关于新能源 汽车 的专属费率正在制定当中。如果单从目前的实践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普遍比燃油车高,而相应的保险费率或也将有所提高。

新能源在出险率、案均赔款等方面与传统 汽车 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新能源 汽车 技术的不断迭代,为保险行业准确识别新能源 汽车 风险带来了挑战,要求保险行业对其定价体系进行更为频繁的优化。但从目前的《专属条款》的征求意见稿看,对新能源车主来说,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2、2021新能源行业大事回顾 专属车险推出/老头乐“转正”

易车原创 时光飞快,转眼间已经迈进了2022年,在过去的2021年,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好的态势,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新能源行业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或达330万辆

从2021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330万辆。虽然12月的数据暂未公布,但是对比2020年的产销数据,却已经实现了翻番,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势喜人。

当然,可以看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逐渐升级,确实已经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开始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除了市场外,在更高层面,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政策、行业、企业等也在集中发力,未来长时间新能源汽车都将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为新能源车注入强心针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针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可以通过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应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换电迎来发展快车道

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2021年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98.1%。桩车增量比为 1 : 4.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21年11月,换电站总量达到1192座(不含重卡换电站),其中有将近一半左右来自蔚来品牌。

相比于充电,换电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其有着储能方面的优势,在晚上电价谷值期为电桩储能,用于为电池蓄电,以晚上的电价储能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其次补能速度快,省去了部分用户的充电时间,这点对于大容量电池更加明显,比如7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要三分钟,150千瓦时的电池同样也只需三分钟,这是直接充电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加码氢能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产业被正式列入其中,成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8月,五部委联合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作,批复同意北京、上海、广东三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并明确中央层面补贴的具体机制;

11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与此同时,各地政策频频“加码”氢能源;

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13个省份先后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核心产业链的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部署。

氢能源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目前其也有着不小的束缚和技术瓶颈,在当下制氢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除了制取,在运输、加注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氢能源布局的不均衡,加氢站数量少也注定其只能实现点对点运输,最重要的是氢气在国家相关定位中仍被称作危险品,如不有所改变,氢能领域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掣肘,这点需要关注。

五、新势力步入正轨 交付量日趋稳定

前不久,随着各新势力品牌12月交付量公布,年终成绩也最终出炉。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辆,同比增49.7%;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6000台,同比增长181%;理想汽车交付14087辆,同比增130%。

全年方面,蔚来2021年共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为98155台,理想汽车交付90491辆,较上年增177.4%,可以看出新势力头部三强年交付量都已向10万辆迈进。

除了“蔚小理”外,第二梯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排第四的哪吒12月销量同样过万,今年累计交付67674辆,威马全年累计交付44157辆,零跑全年累计交付43121辆。

这样的成绩即使与传统车企相比也不并逊色,南北大众的ID.家族12月交付13787辆,截止年底交付70625辆,广汽埃安全年累计123660辆。由此看出在与传统车企无论是大众还是国内的广汽这种传统豪强的新能源业务相比,新势力们的成绩都还算可圈可点。

在放长远点说,将新势力放入全部车企之中,虽然目前各车企全年销量尚未出炉,但拿前11个月来看,蔚小理的全年交付量非常有望超过神龙汽车、东风启辰、长安林肯、广汽三菱等车企的全年销量,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展示,头部新势力车企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跻身国内车企(含合资、自主)的中游行列,进步非常明显。

六、动力电池行业飞速扩张

随着新能源车占有率不断增高,与之匹配的零配件、基础设施配套领域也在飞速扩张,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其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中国企业们把握机遇,强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并造就了巨无霸级企业的诞生。

毫无疑问,中国动力电池春天已经到来,不仅仅是动力电池,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属于中国的时代或也在逐步靠近。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孚能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更是成就了宁德时代这样全球范围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目前,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3.9%,从全球地域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同欧美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完胜,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来自这三个国家,中资势力已经达到了半壁江山,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有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同欧美跨国车企在燃油车核心三大件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中日韩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方面绝对领先,而在欧美车企相继宣布向电气化转型之后,未来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于中日韩的依赖度将有增无减。

七、瞄向发达市场 中国新能源车加速出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澳大利亚和挪威。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泰国增速更为显著 。2021年1-11月,上述十国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38.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78%。

可以看出在上述国家中,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挪威均属于购买力较强的发达汽车市场,而虽然由于时间等因素,统计数据还未能列出12月数据,但从各家车企发布的消息中,明年还将有更多的车型和市场涵盖其中,比亚迪在新加坡将推出元PLUS,红旗E-HS9明年将出口日本等,可以看出自主车企们正在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出现中国汽车的身影,放眼过去几十年,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已足够让人欣喜。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大踏步发展,在汽车新四化的时代风口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充分把握到了机遇,起步较早,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涌现出了很多竞争力强的企业,快速追上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靠低端走量,薄利多销打开市场的局面。

此外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价格、品质感高的外观内饰,想进入发达汽车市场,比原来自然会容易一些。

八、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推出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对于“自燃”,对三电系统的故障赔付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三大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责险以及车上人员责任险,这点与常规车险一致,但在具体内容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font

3、“三电”纳入保障范围、保费或将下降,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来了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11月份的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1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随着销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暴露出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发生72起新能源汽车火灾,涉及25个汽车品牌,38款车型。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没有专属保险,电池问题、汽车自燃只能由厂家承担,厂家苦不堪言。

12月14日,中保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 商 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条款)。百万新能源车主翘首以盼的新能源车险正式发布。

一、“三电”纳入保护范围

根据《条款》,新能源汽车主险包括三个独立的险种:新能源汽车损失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新能源汽车人员责任险。对于投保人来说,可以选择投保各种保险,也可以选择投保其中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也明确,新能源汽车的行驶、停车、充电、运营都在新能源汽车三大主险的保障范围内。

此外,主险责任范围有所扩大。据了解,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的基本配置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三电”,即电驱动、电池和电控。《条款》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车损险的责任包括“电机及驱动系统、电池及储能系统、其他控制系统”,这也意味着三电被纳入保障范围。

第二,添加各种附加险

《条款》的颁布,不仅保障了车辆本身,还将保障范围扩展至充电等一些特定使用场景,尤其是首次将充电桩等一些车外设备纳入其中。

具体包括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险、附加绝对免责率特别条款、单独车轮损失险、附加新增设备损失险、附加车身划痕损失险、附加修理期费用赔偿险、附加车辆货物责任险、附加精神损害赔偿险、附加法定节假日限额加倍险、附加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费用责任险、附加新能源汽车增值服务特别条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附加险中加入了道路救援服务特别条款,这也是一大亮点。了解过新能源汽车的人都知道,电动车最大的问题是续航。按照主流车型的续航能力,基本在300-500km之间,部分车型会达到600km。虽然国内充电桩很多,但是新能源汽车有窝是必然的。这时,道路救援的重要性就可以在这一刻显现出来。

3.保费比燃油车低吗?

当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的保费,除了中保协出台的条款明确规定的责任。为适应《条款》,中国精算师协会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以下简称《保费表》),并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新增了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自用充电桩责任险等附加险的基准纯风险保费表。

《保费表》的发布为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定价提供了标杆,为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实施、推动车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此,业内人士曾预测,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保费表”,新能源汽车的基准保费将比传统车险下降0.8%左右。其中,三险基准保费下降0.1%,车损险基准保费下降1.2%。

以一辆10万元的燃油车为例,强制保险价格为950元,商业保险20万元的费用为1087元,车辆损失险1856元。如果是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其保费会下降30元左右。

此外,边肖咨询了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公司,得到的回复都是“条款”刚刚发布,还没有到执行的层面。目前,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险时,仍需参考传统车险。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的发布已经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保障范围。该条款的发布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对汽车、保险、电池、充电桩等行业也是利好消息。

@2019

4、三电起火、充电桩损坏都要赔,新能源专属车险来了,打消购车疑虑

相对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电力系统大相径庭,相关配套设施也完全属于另一个系统。很多方面急需制定新的规范。

12月14日,中保协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对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进行规范。这份文件可以说是备受期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传统燃油车没有充电桩等“车外辅助设备”,所以在充电桩起火等事件发生时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

新规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制度建设,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由“无序经营”向“合规经营”转变,整个行业都将受益。

“三电”和充电桩纳入补偿范围。

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当然车险专属条款中要为其增加很多新的内容。应该投什么保险,哪些车型可以投保,哪些用车场景可以赔付,新出台的专属条款都有明确规定。

首先,哪些车可以赔付。首先,新条款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并配备新动力系统的汽车。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目前有新能源牌照的汽车可以算作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需要注意的是,丰田、本田等日本厂商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目前还不算新能源汽车。同时,摩托车、拖拉机和特种车辆不在规定范围内。

其次,有哪些种类的保险?首先,新条款规定了三大险,即车损险、三重责任险和车上人保。同时电池、电机、电控等。都是纳入赔偿范围的。

此外,新条款还列出了13种附加险。除了车身划痕等传统险种外,还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增加了一些新的险种,其中增加了与充电桩相关的险种,涵盖了充电桩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被盗或损坏的场景。

同时,新条款还特别设计了“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可承保外部电网输变电故障、电流电压异常等造成的车辆损失。比如前段时间 特斯拉 在充电过程中起火,特斯拉却把“锅”扔给了国家电网,这种保险就是针对这类事件设计的。客观来说,厂商的扯皮和折腾锅是他们的个人行为,用户不应该为此烦恼。

但必须注意的是,新条款明确规定动力电池衰减不在合同范围内。原因也很简单。与发动机不同,动力电池本身的衰变是正常的设备折旧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所谓保险是针对意外的,动力电池衰减不是意外。

李浩新能源车主

新能源汽车虽然发展速度极快,但实际上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很多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首先想到的是,出了问题怎么办?毕竟新能源车时不时出现刹车失灵、起火、自燃的情况,还是挺麻烦的。

在新规出台之前,新能源车也可以投保,但它遵循的是传统燃油车。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自身结构、使用方式、用车环境等方面与燃油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机动车保险难以“兼职”新能源车险。

新规出台后,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没有后顾之忧。此次出台的新条款,将电池、储能系统、电机、电驱动等部件逐一列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简单来说,未来新能源汽车“出了问题”,会有非常明确的赔偿标准和流程,再也不用“伪装”成燃油车了。

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

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3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长为一股可以撼动汽车产业格局的强大力量。

汽车卖得越多,问题自然就越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提出的很多问题,终端销售人员都无法回答,比如电池是不是坏了?充电的时候付火钱吗?充电桩放在室外丢了怎么办?以前这些问题只能参考燃油车的体验来模糊回答。现在,无论是销售人员还是消费者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来说,这可以说是一大利好。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成为主流是因为它确实有很多缺点,而解决缺点的速度与新能源汽车的扩张速度成正比。每解决一个弱点,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就会增加一分。

保险的模糊性和不完善性也是新能源汽车的软肋之一。新规出台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会更强,消费者的认可度会更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确实有很多弱点,但是当很多人抱怨充电难的时候,各大城市的充电桩正在快速铺开。在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之前有一个漏洞,现在这个漏洞被填补了,离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又近了一步。

@2019

5、影响600万车主!新能源车迎来“专属保险”,保费或将上涨?

截至今年6月份, 我国的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已经突破了600万大关, 不过,尽管新能源车已经逐渐走向主流,但是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依旧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型抱有怀疑的态度。

除去保值率、续航能力、充电便利性这些显性层面上的因素以外,令人们对电动车产生怀疑的一大原因,就是电动车以及电池的安全性。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电动车的自燃率就一定比燃油车高,但是由于电池化学属性使然, 电动车在发生自燃时往往蔓延迅速,而且难以扑灭。

对于新能源车自燃有顾虑的除了消费者以外,还有与广大车主密切相关的保险机构,毕竟 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与整个保险行业的赔付率都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长久以来,国内的新能源车在保险方面都并没有针对性的条款,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新能源车都只能套用燃油车的保险条款。

这对于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来说都算是一个潜在的“灰色地带” ,而这个灰色地带在很多时候也导致了双方的扯皮和推诿责任。


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来了?


在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征求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这也意味着,国内市场也许将很快迎来为新能源车“量身打造”的保险条款。

在公布的具体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就莫过于那几条前所未有的新能源车附加险了。比如关乎于充电的就有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自用充电桩责任险等,能涵盖“外部电路导致车辆损毁”、“外部因素导致充电桩损毁”、“充电桩故障导致第三方伤亡或财产损失”等方面, 能将车辆充电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针对目前新能源车中非常流行的“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在细则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知道,目前不少车企的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是需要靠车主额外为软件付费才能实现的, 而这类“无形资产”在以前往往会被保险公司所忽略,但是其实车主确实是为这类功能花费了不少金钱(比如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功能就要高达64000元),而如果车主购买了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的话,因发生主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车辆全部损失,造成 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无法使用的,保险人将能获得一定的赔偿。

而针对大家最关心的自燃部分,除了投保人车辆本身的赔付以外,为了应对电动车在停车场、充电桩自燃时“波及”到周边车辆或房屋的情况,在意见稿中也专门为新能源 汽车 设置了专属附加险—— 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

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可以选择将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的第三者责任保险赔付金额“翻倍”,具体有两倍、三倍、四倍这三个不同档次,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购买,按照目前我国“第三者”保险1000万的最高限额来看, 在购买翻倍险以后最高赔付金额将能高达4000万。

买了这个保险以后,大家可以放心地将新能源车停到两台劳斯莱斯中间了。


水灾加速新保险落地


在此前的严重水灾过后,根据河南银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河南保险行业已接到理赔报案54.58万件, 初步估损112.21亿元,已决赔付10.93万件,已决赔款18.51亿元, 而这个数字在后面只会进一步上升。

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让大家再也不能无视日益庞大的新能源车群体的保险问题。


保费或将进一步上涨

保险细则的完善固然是值得庆贺,但是对于车主来说,保险费用的支出同样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据统计,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要比燃油车贵出21%左右, 同时赔付率也要比燃油车更高。

而作为新能源车车主,如果想要获得更加全面的保障,比如购买那几项针对性的附加险,那最终的保费恐怕还将进一步上涨,这也势必会削弱新能源车原来“低使用成本”的优势。加之新能源车本身的二手残值就偏低,保费的上涨毫无疑问将会导致 “高保低赔” 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不过,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的推出依旧是相当有必要的,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逐年暴增,现有保险机制的局限性已经暴露了出来, 使用传统车险条款,只会让很多新能源 汽车 特有的风险未能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细化新能源车保险条款无论是对车主本身还是其他交通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其次,虽然目前新能源车的保费要比燃油车高,但是随着技术的稳定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在日后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保费方面的差距将会慢慢缩小。总的来说, 新条款的推出对于新能源车市场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6、燃起来了,赔!辅助驾驶失效,赔!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专属保险条款

过去一直苦于没有专属车险产品的600万新能源车主即将迎来曙光。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下称《征求意见稿》),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

《征求意见稿》不仅将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电机、电控纳入保险责任,还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保障涵盖车辆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各个环节。新能源 汽车 专属保险条款的诞生,有望解决新能源 汽车 沿用传统燃油 汽车 车险条款中面临的定损难、理赔难等问题。

《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 汽车 定位在: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履带式车辆和其他运载工具,但不包括摩托车、拖拉机、特种车。

解决“自燃”痛点

本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驾驶人(以下简称“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下列设备的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其中,“设备”包括车身、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而“使用”范围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

从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款来看,《征求意见稿》规定的保险人赔偿责任与传统车险大致保持一致。不过,在相关条款中用括号特别标明了意外事故包含“起火燃烧”,此举或针对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此类事故频发的情况。

具体来看,包含有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附加新能源 汽车 增殖服务特约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 汽车 不论是在充电还是正常停放时,起火自燃除了会造成自己车辆损失之外,还极易造成第三者伤亡或者损失。一旦牵涉到第三者,比如 汽车 自燃引燃旁边多辆车,或者将整个房屋引燃,财产损失数额往往巨大,可能会超出购买车险的赔偿限额。

《征求意见》新增了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新能源 汽车 因起火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对第三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范围的,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第三者责任保险所适用的责任限额在保险单载明的基础上翻倍,分为主险责任限额的2倍、3倍、4倍三档,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投保时协商确定。

按照当前三责险最高1000万元的保额来计算,新能源 汽车 的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最高可以翻4倍。投保4000万元的保额,基本能满足车主因火灾赔付的理赔需求。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列入赔偿范围

意见稿中还有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保险责任为,在主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全部损失,造成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无法使用,保险人在保险单载明的本附加险的保险金额内计算赔偿。

翻译一下就是,如果车辆因事故导致全损,而此前车主单独购买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无法使用(车辆全损后,保险公司回收后全额理赔),也会对其进行保险赔付。

举例来说,目前,特斯拉推出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售价3.2万元,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售价6.4万元;蔚来的自动辅助驾驶精选包系统售价1.5万元,全配包售价3.9万元。当车主选购了附带的驾驶套件时。如果车辆因为事故,保险公司给出全损理赔。如果车主购买有 “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保险公司同样会对购买的驾驶包软件进行理赔,具体赔付金额多少,由保险公司确定。

保费或有增加

在有了示范条款之后,新能源车主最为关心的就是新能源车险的价格会怎样?

据了解,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费率方案还未公布。不过,从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每月折旧系数设定来看,9座以下的新能源家用车或非营业用车将面临保额的下降。

《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金额按投保时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的实际价值确定。实际价值由投保人与保险人根据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减去折旧金额后的价格协商确定或其他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在折旧金额上,《征求意见稿》则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折旧系数表。折旧的计算公式为:折旧金额=新车购置价 被保险新能源 汽车 已使用月数 月折旧系数。

折旧系数越高,折旧金额越大,保额越小。

而在保费方面,综合多名业内人士观点来看,新能源 汽车 在销售过程中或多或少有各种政府补贴,而在发生事故时,更换零部件并无补贴,因此,相同新车价格的新能源 汽车 在发生事故维修时,其修理价格远远高于传统 汽车 。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能源 汽车 的保费比传统 汽车 更高。


与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即将出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