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

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2022-11-04 10:36:03

1、产品不合规!25家新能源车企被责令整改

吉利帝豪GSe、东风日产轩逸·纯电、比亚迪秦新能源等多款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一致性违规,部分车型涉及百公里耗电量、过充/过放电保护值与参数值不符等问题。

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企业作出处理》的公告,称已经对25家在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上述公告表示。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据更早前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的附件,本次被下令整改的25家新能源车企中,有9家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其余16家车企主要生产新能源客车或新能源专用车。

据时代财经梳理,本次被有关部门发现存在一致性不合规的新能源乘用车,分别是众泰云100、北汽新能源EU5、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传祺GS4新能源、广汽本田世锐PHEV、北汽新能源EU300、比亚迪秦新能源、吉利帝豪GSe。需要注意的是,涉一致性不合规的车型,是上述车系中的部分年款车型,主要以2018款为主。

对于上述车型将如何整改,是否会进行召回等问题,时代财经12月9日向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公关部方面发去问询,均未有正面回复。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方资料截图 

?据悉,本次被检查出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新能源乘用车,涉及到的具体情况既有深层次的,例如蓄电池初始容量不符要求、过充/放电保护值低于参数值、百公里耗电量超过参数值等“三电”层面问题,亦有如备胎标识不合规等相对较浅层的情况。

其中,在“三电”层面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新能源车分别是众泰云100、北汽新能源EU5、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传祺GS4新能源以及广汽本田世锐PHEV。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传祺GS4新能源以及广汽本田世锐PHEV三款车型涉及的问题比较相似,而事实上这三款车无论从外观内饰还是动力系统等层面出发,均可看作“孪生车型”。

“我认为这是有关部门进一步对新能源车生产加严的一个体现。”12月9日,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财经表示,结合更早前工信部对智能车OTA升级提出规范化新政,可见目前已成趋势的智能车、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以及其它各项指标的质量标准正在提高。

事实上,随着智能车、新能源车渐成市场主流,汽车质量问题亦呈现出明显变化。例如,年内引起过轩然大波的特斯拉整车控制器混用事件,便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鲜见的情况。如今,有关监管部门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方向对车企提高要求,不仅对广大消费者起到关键的保护意义,也将刺激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新能源车质量参差不齐,工信部:25家车企约谈并处罚

继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补"的客车企业名单后,国家再次出手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为人知的"猫腻"进行了曝光和处罚。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结果。让人意外的是,共有25家企业的27款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对此,工信部表示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要求省级工信部门督促所在地相关企业尽快查明产品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而在这些受处罚的25家汽车企业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乘用车企业,如北汽、广汽三菱、广汽本田、比亚迪、吉利等,而这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应该说,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信部建立了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从这次发布的结果看,在被通报的问题企业和车型中,新能源乘用车共涉及9家企业的9款车型,新能源客车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款车型,新能源专用车共涉及6家企业的6款车型。可见,无论是乘用车、客车还是专用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乏当前新能源汽车主流生产企业的车型,相关企业需引以为戒。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共涉及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存在低速行驶提示音、车辆喇叭、三角警告牌、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问题,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个车型产品,相关企业包括长安、中车、万向、东风、长江、厦门金龙安凯、厦门金旅、亚星等。

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存在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的问题,涉及6家企业的6个车型产品,相关企业包括天津路通、新楚风、吉利、通家、东风、舒驰等。

过去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不断曝出的起火事件,让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公众质疑,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便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不过关,甚至出现了市场上同一款新能源车型,出现三种不同动力电池供应商的问题,背后也凸显了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需要强调的是,放宽产品和行业准入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只有在降低进入门槛的同时,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有效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

在销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企更应当注重车辆是否合规的问题,给予车主和潜在消费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工信部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这也是给汽车企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只有产品合格、质量过硬,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否则就算进入行业也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骏驰01新能源电动汽车质量

骏驰是金彭集团新出一个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推产品骏驰01按照新国标打造的全新车型,独有的副车架,配套基本上都是3C件,例如大灯带自动散热,骏驰01是目前行业内价格最低且符合新国标的车型。
骏驰汽车作为低速锂电行业引领者,是一家集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位于一体的电动汽车专业制造商,骏驰汽车将建成行业领先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工艺,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骏驰汽车在配备先进设备的同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销售、技术、制造、服务团队,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

4、新能源汽车法律法规和指导政策

法律分析: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拉动。地方政府要相应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划,促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运营服务。双管齐下,公共服务带动。把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通过示范使用增强社会信心,降低购买使用成本,引导个人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因地制宜,明确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体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法律依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第五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请人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

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

具备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包括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予以简化,适用《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四)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

5、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具体应该怎么做?

① 树立科学意识

目前,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用户对故障排除和维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维修人员需要积极更新专业意识,在认识到挑战的同时,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因此,应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配置先进的故障维修维护软硬件系统,优化维修工作,提高专业水平。

例如,在处理新能源汽车动能转换、动力系统及各部件故障时,应充分记录维修过程。在总结和分析相关维修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效的维修管理技术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后续维修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②做好检修前的检查工作

与传统车辆的维修相比,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结构和系统技术上更加先进,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系统更加复杂,涉及的故障类型更加多样化。因此,在维修新能源汽车之前,维修人员需要做好汽车检查工作,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日常维护项目主要包括:第一,车辆真空泵和控制器的测试。即当车辆停止时,启动车辆,轻轻踩下踏板,观察并记录真空泵和控制器的运行数据,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第二,对真空管的关闭情况进行测试,即使用测试设备和手动测试真空管路的线路和连接点,查看是否存在断开、接触不良、损坏等情况。第三,全面检查车辆电路。也就是说,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功率转换设备、控制器和电子系统等电路进行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损坏、短路、接触不良和异物干扰等故障。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控制要点分析,提供一些思路和做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多有不足,敬请谅解。

6、新华社:新能源车行业有点“飘”,得治!

易车讯 新华社近期发表了调查报告《浮夸、注水、甩锅…大众、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咋这么“飘”?》,深刻解读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原文如下: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车企的汽车召回计划,4万余辆因安全隐患实施召回的车辆中,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超过33000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产品指标注水还甩锅客户”“企业还没卖一辆车市值就几千亿”等问题逐渐凸显,“虚假宣传”“虚火过旺”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隐忧。

浮夸、注水、甩锅 行业“热”中有忧

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火热”。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量31.7万辆,同比增长达395.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同比增长3.2倍。2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近6倍。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比上年增长29.2%,并呈高速增长趋势。

但在行业高热度背后也潜藏不少隐忧。

产品性能指标“浮夸”“注水”情况时有出现。近期,一位购买大众新迈腾GTE车型的深圳车主对记者表示,厂家宣称的“5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即便车辆充满电后自动断电,仪表盘显示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只有44公里左右。”4S店方面对此解释是“算法实现的精准续航”。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表示,当前车企通过夸大宣传对整车实际使用状况下续航里程“注水”,在行业中并不鲜见,因此引发的诉讼争议明显增加。

此前某知名车企对其取得电池技术突破的宣传被指不实,引来不少专家批评与业界非议。还有一些车企玩“文字游戏”,将一些行业中常见的技术包装成“黑科技”忽悠消费者。

部分车企产品故障频发却习惯性“甩锅”消费者。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占召回总数量的31.3%。另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数据,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中关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问题线索占总量近半。

记者发现,部分车企往往是责任能甩就甩,如:理想ONE新能源车断轴事件中,车企先以“硬件优化升级”搪塞,后在公众压力下才承认存在设计缺陷;前述同品牌产品严重碰撞后安全气囊仍未弹出,车企则回应称“撞的地方不是要点”;在多起特斯拉电动车无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试图将事故原因归结为车主误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车断电事件中,企业竟“甩锅”国家电网。

“纸上造车”“盲目招商” 行业“虚火”旺

多名行业人士及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新能源车销售端“虚假宣传”多见的背后是该行业“虚火过旺”。

记者发现,广阔的市场潜力催生出部分纸上“造车”的“PPT车企”。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公司市值已高达5000亿港元,成为港股中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但该公司尚未有一款量产车型在售。根据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业绩报,从营收占比来看,恒大汽车98.79%营收来自医疗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却只有1.21%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

部分市场人士判断,产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虚高。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硕认为:“部分市场主体投机冲动强烈,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并不多,资产配置中股票又是最容易获得的,很容易就形成过热。”

记者还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竞赛”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

“有的地方为拉项目啥都条件都给,有的直接为车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见新能源车项目就抢,审核、甄别都‘绿灯’,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项目,变相助推行业‘虚火’上升。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产品可靠性无法达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

此外,杨胜兵表示,2021年新能源车补贴进一步退坡,行业面临全面转向技术能力主导的市场竞争。面对当前国内行业技术积累仍较有限的现实,“浮夸”“虚火”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出行业焦虑。

抓质量、控资本、提技术 保障行业长远发展

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核心技术“吹”不出来,行业“虚火”不是真火,新能源车行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就要“挤泡沫”“降虚火”,多层次、多方面地提升经营、治理效能。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除续航里程“注水”外,2020年新能源汽车涉投诉主要问题还有: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电池质量问题突出;变速箱异响、顿挫及动力消失等问题较多;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等。记者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希望主管部门针对新能源车“虚假宣传”问题建立更直接更高效的投诉举报机制。

杨胜兵认为,当前新能源车企采用宣传手段推广产品无可厚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企业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吸引超前研发投资有积极影响。但如果沦为“虚假宣传”则不但会直接损害消费者权利,还将对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负面影响。

他建议,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等各方应正确认识当前消费预期、产业政策预期与产业真实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企业在宣传产品性能时,应将实验品、小试产品与产业整体水平的真实关系表达清楚,消费者也应积极了解行业实况及法律法规政策。

对续航里程“注水”等问题,深圳市消委会副秘书长靳丽娟表示,下一步将组织新能源车主流品牌车型的续航里程“残酷测试”,确保续航里程数据准确真实。

对于部分地方盲目争抢新能源汽车项目,多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在招商引资中把好甄别关。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监管部门应对资本市场针对新能源车行业的“泡沫操作”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表示,将采取技术、管理等多类措施,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

新华社记者:孙飞、吴涛、印朋

7、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

一、新能源汽车检测所使用的技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不够,不能完全掌握车辆检测的核心内容。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并没有很深的了解。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盲点,不能适应汽车维修的背景。新能源技术。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二、新能源汽车检验体系不完善,发展相对较短,检验体系不完善,检验过程不顺畅。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重要推广期。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测试缺陷会影响测试系统。因此,需要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不断完善其检测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引进主要的专业检测人员。

三、汽修车间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车辆检验质量差

在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往往只清洗汽车,而忽略了汽车的加工细节,导致检验质量低,检验方法过于随意。如果检验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车辆进行故障排除,症状可能会时有出现,而不是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不同的4S门店以不同的价格销售不同的汽车零部件,这让消费者很难买到匹配的配件。使用非原装零件进行汽车维修,导致维修效果差、维修检验质量低,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四、电池更换和维护成本较高

安全对于追求环保、节能和新能源的汽车来说非常重要,优质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价值非常突出。一般来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电池的效率会逐渐降低,汽车电池需要更换,更换成本相对较高。然而,这种电池容易受到温度、压力、内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和自燃,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肯定不会是最终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以及售后运维。


与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