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马云造电动汽车

马云造电动汽车

发布时间:2022-09-30 12:25:17

1、为什么互联网大佬痴迷于造车,比做任何领域都要来得兴奋一点?

要说为何互联网大佬们都痴迷于造车,这可不是他们一时的兴起,也不是完成儿时梦想等等,要说真正目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巨大产业链。如李彦宏,贾跃亭,董明珠、马云、王健林、马化腾等这些大佬,都有“造车梦”,甚至比任何领域都要兴奋,更主要是背后有着巨大推动力。

举一个互联网最痴迷造车的大佬,那就是贾跃亭了。贾跃亭是在2014年宣布造车的,这个梦到2016年,乐视汽车发展看起来还都是一切顺利。后来在2016年底,乐视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所以投资电动车制项目被质疑停产了。

尽管当时对于乐视做汽车遭到很多人反对,但乐视方表示自己不会砍去乐视汽车业务。贾跃亭表示,之所以看好汽车跟互联网结合,主要是看到跨界造车带来的未来。互联网跟许多行业的结合都造就了新财富,而自然汽车也不例外,甚至如果乐视能实现汽车+互联网这样一个完整生态,未来将能帮助乐视走出困境,有望成下一个特斯拉。而对于董明珠来说,她也是看好汽车+互联网,汽车成为所有电器集合体,空间潜力无限大。而对于李彦宏也是如此,他乘坐自己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奔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也是风光无限。以及马云,马化腾等都有着造车梦想。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个热潮,主要背后有这三个原因在推动:

1、汽车+科技热潮

汽车+科技的产业潮,特斯拉是一个,所以他的成功让全世界看到汽车产业的机会,这无人造车或许会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2、自身业务发展

无论是董明珠、贾跃亭、李彦宏、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们,都看到未来人工智能新技术带来的新前景。所以他们都在将自身经营的产业跟汽车联系起来。

3、换车成为潮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在不断升级,人们迫切需要多功能于一体的物质。所以传统的四轮燃油汽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其它消费品有着更高要求。大家也可以看到手机科技的变更,各大手机行业如雷蜂起,如今在汽车市场里面也藏着极大的消费需求,所以这也是成为互联网们都争着要分的一杯羹,只要做得好,未来世界首富就是他。

2、三强联手的智己汽车 前途一片光明吗?

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项目初投规模达到百亿元级别。三强联手就一定是三倍的强吗?

智己亮相当日便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泼冷水”。

何小鹏在朋友圈发言称:“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那些广泛、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

话里确实带着那么点酸味儿,因为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投资方。此次直接与上汽合作电动车项目,何小鹏心里自然也会有些触动。

对此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核心诉求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更看重的是生态打造及背后的数据,而车企更需要的品牌打造及利润。从这个意义上,双方在盈亏平衡时间点上就有天然的不一致。这一次智己通过基金的模式去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智己汽车筹备超过两年

 “智己汽车”,该项目名称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智己汽车项目将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据介绍,在上汽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中,智己汽车将完全脱离以往国有车企固有运作模式,项目将成立独立公司及品牌。新成立的商业实体则将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公司形成并列关系。

智己汽车方面透露,去年5月,上汽集团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及零部件、三电部门等下属公司及机构中调集人员,成立专职内部核心项目组。截至今年3月6日在上汽集团内部正式得到公布,该项目的筹备周期已超过两年。

上汽高层透露称,明年4月智己汽车将携三款产品同时亮相上海国际车展,还将公布首款车型的购买方式,并接受限量预订。

另外,智己汽车将于2021年1月13日上海首发两款全新车型。同时,该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掺硅补锂电芯”电池技术有望搭载在两款全新车型上。

新技术通过电芯材料配方的优化、专利成组技术隔热阻燃及全铸铝电池包壳体封装技术,结合BMS端云协同管理,保证电池安全。同时,可实现约1000公里的续航和20万公里零衰减及24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不过由于成本原因,1000公里的续航产品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推向市场。

上汽方面援引官方预测数据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比到2027-2028年前后将达到20%。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瞄准未来市场长期规划的项目,并不是“一时兴起”。

智己汽车非上汽与阿里首次合作

 2016年,上汽与阿里联手推出斑马智行,首发搭载于“互联网汽车” 荣威RX5。产品上市当天,马云亲自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一起为新产品站台。

荣威RX5成为中国市场第一部互联网车型。

双方合作之初,上汽、阿里分别持股45%。这一股权结构本是为平衡双方利益,却给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双方在后期因为是否开放斑马智行系统产生了分歧。

上汽希望车联网成为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自然不愿意开放系统,如果所有车企都有了这套系统,荣威RX5的产品力将会受到影响。

而斑马底层系统是AliOS,阿里为了研发这套系统投了很多钱,需要有更多客户摊薄成本。

因此两大股东利益形成了冲突,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时间一长使阿里方面的合作积极性严重受损。

汽车行业观察员张志良表示,这个矛盾导致了斑马智行在后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双方不再同心协力而是各自盘算自身的利益走向,这导致斑马系统的更新迭代迟缓,慢慢让出了领先的地位。

后期阿里干脆把AliOS从斑马系统中剥离出来,分别与东风标致、一汽集团进行合作。

至此斑马系统彻底失去了在行业内的独占优势。荣威RX5的销量也开始下滑。

 2017年荣威RX5全年销量234418辆。2018年总销量220061辆;2019年1-12月荣威RX5销量为119457辆,同比下降45.72%。

白毅阳表示,做软件开发和汽车开发有很大的不同,上一次在斑马上的合作更偏向软件开发,而且更像是打造了一个智能座舱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一次选择合作打造一个品牌,从终端需求出发去打造一个品牌,而不单单是一个软件产品。这其实也是智己能否成功最需要关注的点,做好终端差异化定位,STP是重中之重,然后从目标客户群出发去做产品研产销及后市场生态。

高端电动车市场竞争残酷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近年来逐渐显露出高端化与新能源电气化的发展趋势。

在豪华车市场中,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豪华车销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11月,豪华车销量达30.1万辆,同比增长31.8%。

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为90.3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11月更是大幅猛涨122.6%。

所以各大车企为了占领这部分市场纷纷在旗下发布高端电气化品牌。今年7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发布岚图汽车品牌战略,首款概念车?VOYAH i-Land?全球首发。

11月14日,长安汽车表示,正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即将量产,并计划在未来5年推出105款车型。

11月20日,2020(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在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广汽埃安”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

12月10日,有消息称,长城汽车计划成立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项目。该品牌主打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价或高于现有车型。

此外,网络被曝或将与威马联手造车;在汽车领域多番投资布局的小米也被曝出造车传闻。

以这一两年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车市来估算,全国年销总量大约在2100万辆左右,而在2100万辆中,只有106万辆属于新能源汽车。当然新能源的数字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但毕竟是一个竞争十分残酷的战场。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市场转型时期,大车企转型需要试错,无论是R还是智己,目的都是这个,谁跑出来了谁就赢了,整个集团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旧的不肯放手,还想抓住新的,要整体实现转型,不仅速度慢,而且一旦方向错了,要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合资纯电动车扎堆上市,新势力造车还有春天吗?

特斯拉又火了。

作为一家正经八里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最近在财经、科技甚至娱乐八卦版块出现的频率,可比在汽车媒体号上来的多。

先是疫情当前被舆论“逼捐”,随后特斯拉宣布将捐助5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协助应对本次疫情。

其次是多重原因的推动,特斯拉股价一路飞涨。而马斯克在一天之内冲进在福布斯实时财富榜全球前20位,与马云和马化腾组成“三马”罕见同框。

但是随后,被业内称为“非理性繁荣创历史新高”的特斯拉股价急转直下,暴跌17.2%。原因就是,特斯拉高层在回应一名用户的提问时表示,原定于2月初的model 3交付将推迟。

中国不断上涨的电动车市场需求以及投资者对于特斯拉产量和成本的关注,使得特斯拉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放大。

不过,特斯拉终归是特斯拉,总是能在逆境中扭转局势。

日前,据外媒的报道,特斯拉在上海政府的帮助下,已经于2月10日恢复位于上海的“3号超级工厂”的生产。这下看来,虽然原计划的交付会被推迟,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会稍微受点影响,但是只要恢复生产,一切就不成问题。

当然作为一个新造车势力,特斯拉的实力有目共睹:绝对的产品力,特斯拉本身的话题性以及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极致的个性与做事风格,都成就了特斯拉的无与伦比。

但,不是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是“特斯拉们”。

年初,行业内已经预测造车新势力的日子不会好过。

由于补贴退坡、出行市场的需求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9年,中国市场销售了120.6万辆新能源车,同比下滑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97.2万辆,同比下降1.2%。

而且,突如其来的疫情加深了这一猜测的合理性。不单单是造车新势力,就连传统车企也做好了第一季度亏定了的准备。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好多造车新势抱着“成败在此一举”的心态进入2020年,打算好好使劲儿拼一把。但是开年的诸多黑天鹅事件,却加剧了市场的淘汰赛,在这一轮洗牌中,可能很多品牌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虽说有一系列的主客观原因,导致新能源市场销量多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但是中国市场的潜力毕竟巨大,加之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始终处于观望状态。一旦产品和技术更加成熟,这一波消费潜力终将释放。

回望2019年,瓜分中国新能源市场蛋糕的大致分为两股力量,分别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以及比亚迪、几何、上汽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

不过2020年,随着大众、奔驰、丰田等合资车企的加入,会让这一场关于电动汽车的份额争夺战变的尤为好看。究竟谁会是赢家,谁会遗憾败北?

2020年,是主流合资车企正式进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年。

从传统车企进入电动车市场的举动来看,大众汽车无疑是最高调的。去年10月,大众汽车采用全新的标识亮相,并且带来了包括ID.初见以及ID.3等两款纯电动车,宣告正式进军纯电动车市场。

这还没完,12月4日大众汽车又首发了ID.SPACE VIZZION概念车,这也是ID.家族的第七款车,这个产品研发推出的速度堪称惊人。其中,ID.3作为紧凑型轿车、ID.初见作为一款紧凑型的SUV,也将有望于今年上市。

雪佛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畅巡,在去年的雪佛兰之夜亮相后,也加快了上市的步伐。据了解,它本应该于近期上市,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不延期。

除此之外,宝马iX3、广汽丰田CH-R EV、一汽丰田奕泽EV、北京现代菲斯塔等,也纷纷加入到2020年电动车大战。

传统车企造电动车的优势在于,成熟的造车体系、完备的制度和完整的前期规划,使得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就必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其次,它的产品造型虽没有很多新造车势力来的夸张,但也属于前卫且老少皆宜。而受众对于品牌的认知度,总要好过一个刚刚起步的新造车势力。

尤其,面对最近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传统车企对于整个资金链的运作、后续产品推广的调整以及反应速度,都是新造车势力无可比拟的。

所以,对于传统合资车企入主新能源市场来看,汽车生活认为是万事俱备。

而2020年,也仅仅是开始。

从2015年造车新势力的百家争鸣再到2020年,新造车势力崛起刚好进入一个五年周期的末尾。

在这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淘汰赛。但最终,蔚来、威马等老牌的造车新势力还是深受资本青睐。不过别高兴太早,有研究表明,资本通常对一个项目的耐心程度为5到7年,也就是说2020年才是加速末位淘汰赛的开始。

2020年,造车新势力将有小鹏P7、拜腾M-Byte以及蔚来EC6等多款新车计划上市并交付。不过,单从产品来看,造车新势力虽说产品设计确实一比一的炫酷,内饰一比一的豪华,大屏一比一的高清,但是这大多数都被放在了概念车型上。而就用户最关注的纯电动车续航等问题,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依然没有能拿出好的解决方案。

并且,如今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还采用代工的模式,并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很多因素依然无法自己把握。单从产品上来说,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并不明显。

所以,2020年造车新势力想要活下来,还得找找出路。

去年底,NIO Day让被称为“2019年最惨男人”的李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虽说明星没有往年大牌,阵仗也没有往年大。但是,让车主成为东道主,坐镇主场的一波情怀营销却十分动人。

蔚来车主开车接送媒体嘉宾、蔚来车主组织晚会表演节目、蔚来车主用自己的车供人试驾、蔚来车主自费搭台参加车展、蔚来车主……

这波操作不仅让媒体瞠目结舌,估计传统车企大佬也会感慨:原来还能这样玩儿。

通过用户转播上的创新直接转化为销售端的成效。我想,蔚来的成功给了很多新造车势力一个启示:用户传播的重要性。

其实,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来算,特斯拉应该算是新造车势力里的“异类”。

它虽然成立的时间短,但已在全球建有3个工厂。而为了解决产能的问题,马斯克还计划在每个洲都建设一个工厂。

而就目前来看,特斯拉无疑是全球市场新能源霸主,仅在去年销量占比超过了22%,这还是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单从今年大批量的国产model 3进入中国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才是真正的“潘多拉的魔盒”打开。

而另一方面,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几何组成的中国本土车企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存在。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全年销售量为21.9万辆,北汽新能源去年全销售为15万辆。虽说他们的主销产品和很多造车新势力相比,在产品定位以及售价区间上并不重合,但是今年他们也将发力中高端市场。

就像比亚迪推出将于今年推出的比亚迪汉EV,除了拥有类似于超跑的外观设计之外,它还将成为首款搭载比亚迪”超级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着实可以期待一下。

终于写到了结尾,麻辣车事不得不再感叹一声:2020年真难。不过再难还是要活下去。毕竟,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来源: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品牌谁能留到最后?小鹏汽车给出了自己的底牌

[汽车之家 行业]? 见到何小鹏之前,我们一直在想如何让这次对话“不落俗套”,贴合《新世代说》探索汽车圈新一代掌舵者内心与眼界的出发点,更直接、更畅快地去聊聊他们披荆斩棘的背后,有着哪些真实的思考、彷徨、抉择,最终又如何坚持。换句话说,我们想关注那些本没有确定答案、因人而异的东西,因为这些特质反而最终决定人和事的走向。

何小鹏几乎是这波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没有任何汽车背景的人,纯粹的“跨界”而来。新与旧的碰撞可能带来流光溢彩的火花,也可能有眼冒金星的碰壁。他带领的小鹏汽车,已经排上新势力销量榜的前三,也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预测中能留到最后的三家新企业之一。但在全职入主小鹏汽车的前两年,何小鹏关于智能汽车、融资目标的一些惊人言论,曾频频陷入舆论风暴。用户策略没跟上产品升级节奏还引起过维权非议。

如今磨合到第三年,何小鹏也深刻理解了互联网与汽车不只有融合,更有边界。他依然对运营和迭代创新抱有坚持,只是在摸清了游戏规则后,更懂得汽车沉甸甸的制造意义。从“挺好”到“更好”,背后的难度可能是几十倍。

有老友曾形容何小鹏最大的特征是“擅长总结,看到事物的本质”。在这一次交流中,何小鹏也深入内核,围绕造车新势力的洗牌、电动汽车的销量走势、智能汽车的变革,给出了三个拐点的判断,创业者不断进化的方法论也跃然纸上。

小鹏汽车发展到今天——6年过去了,已有G3、P7两款车型在售,它们融入了过去的何小鹏——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产品经理的智能互联思维,更融入了现在的何小鹏——理解制造内涵的汽车人审慎品质。现如今的何小鹏不再会去高喊“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而是会强调在确保研发制造等硬件品质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数据”打造智能化壁垒和差异化运营。

汽车百年变革的迷雾中,锻造跨时代的创新产品和体系,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只有少数极其努力的幸运儿能做到。何小鹏会是那一个吗?

◆如何吸引消费者

汽车之家:首先从最受关注的产品聊起,你形容P7是一个很复杂的产品,怎么概括它的最大卖点来打动用户?

何小鹏:P7让我能够换一个角度去论证,产品力还是很重要。现在我们一直在考虑产品力、品牌力、销售力、口碑力四个力的组合。经历了第一代品牌到第二代品牌的变迁,P7出来之后销售的效果是原来G3的数倍,就感觉到有非常大的差异。

你看跟谁比,如果跟Model 3比,我觉得P7比他更漂亮,更大,内饰要好一些,然后智能化是针对中国的。如果跟汽油车相比,这个体系是不一样的,它是智能汽车,电动的加速度快,很安静。如果有里程焦虑,也会告诉用户P7是全国最长的续航706km,最低的循环也有接近600、500大几十公里续航。

像中国大部分整车厂还认为一个车能够上网就讲是智能汽车,跟我们最开始看功能手机一样,都能上网,装点软件,但是不叫智能机,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

我们在城市的商超里建店,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智能汽车。你们应该去开小鹏P7,开Model 3或者蔚来ES6,起码经过一两次充电、郊游,对于电动化智能化的感受会跟原来所想象的差别很大。一旦适应的时候,我们非常多的朋友开小鹏汽车之后,家里面的汽油车都不开。

汽车之家:提到“电动智能的布道”,那你肯定会有第一批的受众,从之前G3到现在P7的订单,用户跟原来预期的定位是一致的吗?

何小鹏:有一些变化,我们最开始以为是年轻人第一款电动车,后来是家庭的第一款电动车。第二,很多人认为油价的高低跟电动车买卖的好坏相关联,实际上没有关联。比如说加油一个月可能要2000块钱,但家里充电的话大概100多就够。真正去交几个月你才觉得哇塞这个太便宜,但它是在使用环节体验好,不代表消费决策。第三,女性用户比我们想象的多。

去年我们出了一个《小鹏汽车智能化运营报告》,我们大概90%的用户,买了配备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每一天主动使用智能语音的频度是平均每人十次,这是一个挺高的数字,用户对智能的感知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我们也看到,很多朋友对智能化不太了解,如果去车展看所有特征都写的是“互联网汽车”、“智能网联”,用户没有判断能力。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也不必要有这种判断能力,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智能化的口碑建立、心智建立,并且不断放大。P7通过2-3次OTA,我相信能够到达中国全新一代智能化的体系。

汽车之家:回到造车本质的问题,小鹏现在是唯一一家代工和自产都在做的企业,如何解决品控、管理成本等问题? 

何小鹏:两个工厂对我们管理、品控的挑战难度都会提高,如果在一年半以前,这个问题我也不敢怎么答,通过这18个月时间看G3的品质情况,像我主要对比凯美瑞,凯美瑞是一款非常棒的产品,这个你花五年能够全方位做到跟凯美瑞一致就很棒。我们在快速接近,虽然接近看起来不远,但是很远,因为你已经做了一个挺好的情况了,那个“更好”比“挺好”难十倍,所以我们在努力要求更好。

首先,我们原来跟郑州海马也是一个全新的厂,在郑州差不多有300人是小鹏汽车的,主要是品控。他们原来都是来自各个整车厂有经验的人,组合起来做一款新的智能电动汽车。肇庆工厂我们大概调了一半人回来,他们在小鹏体系内已经磨合了18个月左右,有信心比原来做得好不少。

第二,品质中有两块的品质都很重要,第一个是整个的设计品质。第二个是供应链的品质。P7的整个设计体系吸收了G3的很多经验,供应链也提高了很多。

◆未来的竞争法则

汽车之家:数字化可能是新企业在成长速度、组织效率方面胜出的关键工具,小鹏汽车做了哪些布局?

何小鹏:我在第一次创业之前就干大型软件系统化,对这个事情也有多年经验。汽车的数字化系统比互联网要复杂很多,我们内部的一个同学(注:小鹏汽车内部的文化非常扁平,同事之间会互称“同学”),他原来在中国第一档次的整车厂里管所有的信息,在那大概建了八到十年的系统,但是他说小鹏差不多两年全建完了。

在数字化这条线,新造车头部两三家企业虽然投入、方法不太一致,但是重视度都是足够的。我们正在把很多的系统不断地拉通,打通全流程。数据如何标注流转,如何进入循环,包括自动辅助驾驶的数据跟OTA体系,下半年全部都会完成。

很多中国车厂说他们大数据做的很好,一问就是说数据存了很多了。数据存了没有用,那叫dirty data,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下他们哪些数据怎么样,他说这个我们要让部门的同事查一下。真正有价值数据在脑袋里面,而且必须是全闭环,能够反馈到商业、产品、售后,他才产生价值,你数据存在数据中心里面是不产生价值。

比如说我们在做的一个有趣事情是,当你去停车场停了一次车,那么现场地图会被你的车观察学习到一部分,另外一个人去了停车场,把他的地图跟你的地图拼接起来,当你下次再去这个停车场,就能更好地识别寻找车位。

商业化的数据无外乎精准可预测可辅助,今天先把底层打通,部门之间没有孤岛,再来把应用层做好,商业化是用成了一种重要的应用,今天还没到来。智能汽车一定是用数据驱动的,驱动你内部的经营体系,驱动你外部的客户产品运营体系,都是由数据驱动。

汽车之家:小鹏过去的发展节奏是否符合预期计划?往未来看有哪些节点目标?

何小鹏:如果所有东西都在按着自己的预期来,那可能不是我吧。有一些节点是没有判断到,比如说从去年7月到现在中国车市整个大势的下行比较厉害,7月份是补贴退坡,今年初是疫情。

我对于今年明年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对来说不是那么乐观,比两年前想的要差。但是换个角度,这本身是一个更好的产品淘汰更不好的产品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补贴时代到一个后补贴时代一个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功能汽车时代到智能车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有点痛苦,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判断,大体符合我的框架想法。

汽车之家:疫情会加速汽车行业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等变革,还是会延缓变革期的到来?

何:会加速变革。对于特斯拉是大利好,对于小鹏、蔚来、理想,是小利好。研发型、初创型、产品转折的企业,危机中抓住机会的响应效率会快。我们是一个基本上不做库存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变化的速度会很猛烈。原来有很多厂很多人很多库存的企业,他每个月的cost(成本)越大,压力越大。所以你会看到一个更灵活,更柔性的研发型企业在面对行业变革的可能性。

汽车之家:以后车企的核心竞争要素也会变化,怎么权衡和布局最核心的一些关键能力?

何小鹏:首先是体系,包括效率管理、系统数字化等,体系的底层是企业文化基因,对外来看是产品能力、品牌力、销售能力、口碑能力、运营能力的组合。

产品的核心是技术,而不是定位。很多人都跟我说“多生孩子好打架”,做一个平台然后不变化。小鹏G3、P7、我们明年的车都很大不同。我在一九九几年第一次坐车的是蓝鸟,后来过了20年再坐蓝鸟觉得没变化。如果我们冲进去干个四五台车,区别会越来越大,这个才是我们要做的。

汽车之家:以特斯拉的发展路径为例,第一阶段做整车硬件,第二阶段做系统,第三阶段做芯片。新造车企业在对标这些能力的时候,怎么去看待自己的成长速度?

何小鹏:每个人的分法不同,整车部分我们就是学习者,整合最好的供应商;电动系统智能操作系统那些我们自己干,但是底层的芯片这个碰不了,因为芯片是很复杂的。智能化分为两种,一种叫全球的智能化,一种叫本土的智能,如果说全球智能化特斯拉真的做得不错,我们大概在中国差一年左右。但如果说本土智能化,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思考和创建领先两到三年。本地的智能化是跨国公司不太愿意做的,但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国家,本地智能化还是有非常大价值。

今天看到智能电动汽车对我们的改变,对其他汽车厂商的冲击还没有开始。三年前大家觉得特斯拉就算卖得再好,对销售没影响,现在有一些影响也还是很小,但是再过两三年,影响就很强烈了。2023-2025年可能会出现像当年诺基亚这样的一些变化。

汽车之家:所有人都在问,新造车势力还能回活多久,能活下来几家?

何小鹏: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讨论,今年会是一个真的分水岭,因为这次疫情。从现在到明年年底,大部分新造车的企业都会停摆,停摆就是即使没有死掉,也已经基本不转,包括一些稍微大点的企业都会有这种风险。只靠政府是不足够的,要有自己的资本体系和研发能力。很多是换壳车,没有自己研发能力没有自己品牌,会越来越做不动,这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正常过程。

◆“少年”的自我与世界观

汽车之家:大家平时叫你“大师兄”,听着很亲切的一个名号,您在管理中觉得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怎么让团队去跟上你的要求?

何小鹏:我比较注重细节,以前做过很多年项目,对于过程是悲观的,永远觉得问题会无数。但我对前景是乐观的,只要你努力做把过程做好,大部分悲观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我对过程的管控相对会比较紧。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我期望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逻辑,而不是只有执行,要有自我优化5°的能力跟决策力。

我对数据要求很严格,敏感度很高,都是记脑袋里面,能看得出一个人是临时开数据来忽悠我,还是真正对数据有深度的思考。大的方面我对人还是比较好的,但对具体的事情可能比较凶残,经常把人骂哭拍桌子走人,因为慈不掌兵,但生活上我期望是一个挺舒服的状态,对事不对人。

汽车之家:从创业到现在你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吗?面对外界的负面信息,是有自我怀疑还是依旧很坚定?

何小鹏:每一个创业者或者企业家,给人感觉很坚定,是因为他在无数的斗争中走过来。我经历了那些过程之后,内心变强大,能够想得更清晰。创业者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自己的反思归纳,像我每天早上洗澡四分半钟,就会总结昨天今天的很多事情,出来后狂发微信和钉钉,就是因为我想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然后怕忘了这个,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汽车之家:你和雷军总关系很近,最近还会经常跟自己一些企业家朋友交流造车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吗?

何小鹏:慢慢的我们谈造车少,因为当我越懂这个事情的时候,其他人很难从单一的专业上给你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他可以从管理、资金等方面给你建议。造车我更愿意跟汽车行业同学在汽车体系层面聊,比如说在中国或者海外干了30年的,就听听他们讲故事,讲历史,然后我来分析这个过程。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维度的变化,你有可能做成,为什么可能做不成,就会琢磨这个点。

汽车之家:那如果丰田章男在这,你有什么问题想聊?

何小鹏:我会问他品质怎么做好以及全球化的思考,问他怎么去考虑自动化的,因为他这种话说了很多,但我觉得动作很慢,这是一个反向力。我们还在想怎么生存,他已经拥有我们期望的所有的东西,而且他的那个规模能力转身更难。这个级别的人,要从宏观角度去聊。

汽车之家:如果伊隆·马斯克在这,你想跟他讨论什么问题?

何小鹏:我可以跟他聊天,但没有那种问题要去请教。如果跟伊隆很熟的话,可能会问一下为什么同时做这么多事情。那是我真的很佩服的事情,我体力都算好的,他那简直就是超人。

汽车之家:如果要推荐一部好的作品,你会推荐什么?

何小鹏:我最近看的这本书就不错,是《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汽车之家:来看现在这个时代,人口红利、流量红利似乎已经过去了,要产生新的社会流动、阶级跨越、财富创造,比以前机会更多还是更难?有没有一些领域是更值得去创新和人才投入?

何小鹏:越往后科技变化的速度、信息流动的效率都会更快,这里面会产生巨大的新的机会。比如说头条、美团、小米,都是在最近十年里起来的。再往后还有很多机会,只是说可能你在这个局里面,没有想到这个趋势。不要去忽悠年轻人,换个角度,他们能够抓住的机会不是我们能够抓住,而我们觉得什么人工智能也好,全球制造也好,我们能够抓住不是他们现在这个年龄能够抓住,所以互相的借鉴意义不够。他们去抓那个年代的机会,我们抓这个点的机会,再往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不断地向前。

汽车之家:前段时间你在朋友圈里说2019年底的时候跟一帮朋友去喝酒聊天,结果没有人愿意再去创业。他们是为什么不愿意创业,那你为什么还坚持在这里?

何小鹏:这波人里面我倒数第二小,最大的59岁。创业越多越大,越怕心累。你可以身体很累,比如加班,你可以脑力很累,天天琢磨思考,但是你会获得一些自己的快乐。心累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你今天已经爬到一个山上了,给你个降落伞跳下来,然后再另外建一个山头重新开始爬,什么都初始化。当你心累出现无数不可控不可预期的事情时,会特别痛苦。

这些非常著名的企业家有好多都比我牛,他们都变了就代表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老马(马云)后来讲了,他很后悔把阿里做的这么大,我是能够理解。创业这件事可能我还是有点天真吧,对于改变一些东西还是有看法的。

◆后记

何小鹏是坐着移动互联网火箭蹿升一代的典型代表,这延伸了他的创业逻辑,要再次迎面冲上功能汽车转移到智能汽车的浪潮。他始终保持一种观察、反思和归纳的状态,同时又对“少年”状态有少见的执着和向往。尽管他没有说出心里那套关于“少年”定义的标准答案,但也许跟未知、改变、勇气有关。

过往的经验积累让何小鹏对运营极其看重,可以视为一种新角度的造车逻辑:要想跟上用户步伐就必须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他对行业拐点的判断比从前略显谨慎,但也大胆断言“产品核心不是定位”——另一位造车新贵李想则把“定位”摆在核心战略位置。这种多元又快速进化的方法论,足以带来种种引人侧目的可能性。(文/汽车之家 杜俊仪 才丽媛;采访 杜俊仪)

5、马云要造电动汽车了?谁了解详情

<

6、马云无线充电的纯电动SUV续航500公是真的吗?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之前,上汽荣威推出了一台非常高大上的概念车“光之翼”,也就是荣威Vision-E概念车。这是一台纯电动的SUV车型,外形非常有想象力,内部的科技含量也是非常的高。产品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大。和荣威RX5一样,这台车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合作的产物。

其实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的合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两方合作推出的RX5在市场上就很火爆。上汽的造车技术再加上阿里巴巴的IT技术,双方可谓是强强联合。

这台概念车车身腰线流畅,在C柱部位向上抬起,融入造型非常立体的尾灯,形成了尾部上翘的设计。整个侧身前低后高,车尾底部还设计了扩散器,使得车子看起来运动感强烈。

内饰一样的非常惊艳,两侧前门和中控台有一个游艇般包围式的设计,效果不错。概念车的内饰由Alcantara皮质、Nappa皮质、金属和水晶材料搭配而成,一块14寸竖置的曲面LED大屏幕颜值很高,至于车载系统就不用说了,肯定是阿里云OS,无缝接入支付宝哦。同时还设计了3D虚拟座舱系统,结合AR虚拟现实技术,将车子打造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大型家用电器。不过它不像特斯拉的那种纯粹的科技感,这台车子将科技和人文结合的很好,这才是代表未来的汽车设计风格。

动力方面,该车采用了双伺服电机,组合成为一套智能四驱系统,使得车子的0-100公里每小时加速时间低于4秒,续航里程大于500公里,并且充电15分钟就能行驶250公里。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别急,这车最大的黑科技居然还不是这些,而是一套无线充电系统,在车位上安装无线充电板,只要车子停在车位上就能进行无线充电。要知道这个技术欧美国家还处在研究阶段,目前还尚未量产。

其实电动汽车原本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个世纪就有,但是一直以来在续航和价格之间很难有一个平衡。原来在国内电动汽车领域除了比亚迪之外鲜有人进入,可是自从埃隆马斯克推出的特斯拉MODEL S在市场上火起来之后,一个又一个团队接连宣布进入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就连格力的董明珠这个既不是汽车行业又不是IT行业的大姐也开始造新能源汽车了,何况马云这样一个中国版的“钢铁侠”呢?

马云会像淘宝改变生活方式、支付宝改变银行一样,又一次在汽车界掀起一场狂风,不过,我等最关心的还是价格。

7、马斯克和马云相比,谁更厉害?

说到商业世界非常成功的两个姓马的人,你可能都不陌生,一个是一手创办家喻户晓的淘宝、支付宝,给中国支付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马云;一个是纵横美国科技多项领域,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要说他们谁更厉害,我觉得倒是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分析,比如说财富水平,各自获得的事业成就,发展速度,或者是他们俩的年龄差距?都是有很多可以说的。接下来,我斗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说说看这两个人的比较吧:

一、各自事业

在马云手里创办或者掌舵的公司包括很多,天猫商城、聚划算、闲鱼、淘宝、蚂蚁金服、饿了么、口碑等等家喻户晓,可以说你我几乎天天都在用的应用里就非常多是它们家的,涵盖的行业包括物流、支付、金融、生活服务、网购等等,而且阿里系的很多包括阿里只鞥你家居、阿里文学、飞猪、高德地图等等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服务。再来看看马斯克的,他创办的公司就要少得多,分别是SpaceX,Tesla,太阳城、PayPal、Hyperloop等,看看它们服务的都是什么,太空探索的,电动汽车领头羊的,电子支付的,地下高铁的,还有Neuralink搞脑机接口的,都是前沿科技啊,而且随便一个拿出来,可以说技术都是杠杠的,可以吹上好几天的那种,尤其是特斯拉和spaceX可以说是明星公司了,私人商业航空公司中,spaceX是首家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轨道的公司。

二、发展的速度

再来看看他们创办公司的发展速度,其实这一项客观评价还是比较难分出胜负,马云在2016年时拥有205亿美元,2020年4月有388亿,到了2021的1月份就已经来到584亿美元;而看看马斯克的,2016年拥有107亿美元,2020年4月是246亿,到了2020年9月,由于刚才说的那两项明星公司的成功,财富一下增长到了680亿美元,而2021年1月份已经来到了1556亿,坐着火箭的速度啊。

三、谁与争锋

现在,马云已经56岁,退居二线继续搞起了教育行业,而马斯克则49岁,一个是实业家,围绕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个是望向未来,瞄准太空的各种可能性。各有各的强势之处,就我个人而言,在你我都能感受到的当下,马云是带来了更多新体验的,而马斯克则在为人类的未来打算着。

你更看好谁呢?谁的成就是你更欣赏的?欢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想法。


与马云造电动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