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至7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406.8亿元,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何利?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王雨萧)国家税务总局3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406.8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中7月份免征车购税71.7亿元,同比增长119.1%。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19.4万辆,同比增长120%。接下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何利。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节约能源已是迫在眉睫;汽车行业有着巨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势不可挡.同时我国免征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的出现为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动,加快车辆销售以为了车企的资金回收,为车辆的研发提供巨大的助力。也有助于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将为市场提供缓冲。 从需求端入手,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进而间接刺激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创新绩效的提高。
促进绿色消费
我们国家的车船税就以乘用车的排气量划分了7挡税额,这种累进税制在当时便已经对绿色消费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新能源车型较同等配置燃油车型说,本就拥有大额补贴扶持,性价比颇高,再加上车船税减免带来的叠加效应,政府的正向调节功能就显现了出来,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为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决定将免征车购税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继续予以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路权、牌照等支持。同时还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
2、新华社: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乱象频频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新华通讯社获悉,据报道,虽有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但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高达136万辆,今年1季度销量则为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暗藏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
大家都在关注台前,除了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之外,不少跨界巨头也纷纷官宣进军造车,但在幕后,废旧电池的末端处理再利用则乱象频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为保障电池回收,工信部2018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2018年至今,共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俗称“白名单”。
据目前现状来看,不少主机厂已经建立了电池回收业务。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动力电池大量没有流入正规渠道,反而是被一些无资质、高污染的小厂高价所收购,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隐患。而因为成本问题,很多正规车企和电池处理企业都在回收报废动力电池方面存在困难,这也给小作坊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动力电池回收乱象,带来很多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有价金属提取过程中,一些“小作坊”不对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进行处理,甚至任意排放。因为技术不到位,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效率低,存在资源浪费,在拆解过程中还存在爆炸风险。
我国在2015年后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至6年后退役,在未来几年将进入“高峰期”,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安全和污染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网络还不健全,只有建立完整、高效的电池回收体系,提高电池回收率,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电池回收难问题,更多消息持续关注。(部分信息编译自新华通讯社)
3、新华社:新能源车行业有点“飘”,得治!
易车讯 新华社近期发表了调查报告《浮夸、注水、甩锅…大众、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咋这么“飘”?》,深刻解读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原文如下: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车企的汽车召回计划,4万余辆因安全隐患实施召回的车辆中,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超过33000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产品指标注水还甩锅客户”“企业还没卖一辆车市值就几千亿”等问题逐渐凸显,“虚假宣传”“虚火过旺”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隐忧。
浮夸、注水、甩锅 行业“热”中有忧
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火热”。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量31.7万辆,同比增长达395.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同比增长3.2倍。2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近6倍。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比上年增长29.2%,并呈高速增长趋势。
但在行业高热度背后也潜藏不少隐忧。
产品性能指标“浮夸”“注水”情况时有出现。近期,一位购买大众新迈腾GTE车型的深圳车主对记者表示,厂家宣称的“5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即便车辆充满电后自动断电,仪表盘显示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只有44公里左右。”4S店方面对此解释是“算法实现的精准续航”。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表示,当前车企通过夸大宣传对整车实际使用状况下续航里程“注水”,在行业中并不鲜见,因此引发的诉讼争议明显增加。
此前某知名车企对其取得电池技术突破的宣传被指不实,引来不少专家批评与业界非议。还有一些车企玩“文字游戏”,将一些行业中常见的技术包装成“黑科技”忽悠消费者。
部分车企产品故障频发却习惯性“甩锅”消费者。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占召回总数量的31.3%。另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数据,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中关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问题线索占总量近半。
记者发现,部分车企往往是责任能甩就甩,如:理想ONE新能源车断轴事件中,车企先以“硬件优化升级”搪塞,后在公众压力下才承认存在设计缺陷;前述同品牌产品严重碰撞后安全气囊仍未弹出,车企则回应称“撞的地方不是要点”;在多起特斯拉电动车无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试图将事故原因归结为车主误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车断电事件中,企业竟“甩锅”国家电网。
“纸上造车”“盲目招商” 行业“虚火”旺
多名行业人士及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新能源车销售端“虚假宣传”多见的背后是该行业“虚火过旺”。
记者发现,广阔的市场潜力催生出部分纸上“造车”的“PPT车企”。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公司市值已高达5000亿港元,成为港股中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但该公司尚未有一款量产车型在售。根据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业绩报,从营收占比来看,恒大汽车98.79%营收来自医疗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却只有1.21%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
部分市场人士判断,产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虚高。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硕认为:“部分市场主体投机冲动强烈,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并不多,资产配置中股票又是最容易获得的,很容易就形成过热。”
记者还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竞赛”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
“有的地方为拉项目啥都条件都给,有的直接为车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见新能源车项目就抢,审核、甄别都‘绿灯’,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项目,变相助推行业‘虚火’上升。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产品可靠性无法达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
此外,杨胜兵表示,2021年新能源车补贴进一步退坡,行业面临全面转向技术能力主导的市场竞争。面对当前国内行业技术积累仍较有限的现实,“浮夸”“虚火”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出行业焦虑。
抓质量、控资本、提技术 保障行业长远发展
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核心技术“吹”不出来,行业“虚火”不是真火,新能源车行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就要“挤泡沫”“降虚火”,多层次、多方面地提升经营、治理效能。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除续航里程“注水”外,2020年新能源汽车涉投诉主要问题还有: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电池质量问题突出;变速箱异响、顿挫及动力消失等问题较多;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等。记者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希望主管部门针对新能源车“虚假宣传”问题建立更直接更高效的投诉举报机制。
杨胜兵认为,当前新能源车企采用宣传手段推广产品无可厚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企业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吸引超前研发投资有积极影响。但如果沦为“虚假宣传”则不但会直接损害消费者权利,还将对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负面影响。
他建议,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等各方应正确认识当前消费预期、产业政策预期与产业真实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企业在宣传产品性能时,应将实验品、小试产品与产业整体水平的真实关系表达清楚,消费者也应积极了解行业实况及法律法规政策。
对续航里程“注水”等问题,深圳市消委会副秘书长靳丽娟表示,下一步将组织新能源车主流品牌车型的续航里程“残酷测试”,确保续航里程数据准确真实。
对于部分地方盲目争抢新能源汽车项目,多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在招商引资中把好甄别关。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监管部门应对资本市场针对新能源车行业的“泡沫操作”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表示,将采取技术、管理等多类措施,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
新华社记者:孙飞、吴涛、印朋
4、新华社批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这些乱象是通病还是个例?
新能源车企的浮夸炒作的风气确实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通病。
随着新能源车企变得越来越多以后,国内新能源车企恶意炒作的风气已经变得越来越盛行,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并没有足够的相关技术支撑就已经出现了严重虚高的市值估量,因为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只是在炒作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用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来圈钱,可以说这些公司的行为是在过度消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存在着严重的股价市值虚高情况。有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实现了汽车的量产,因此这些已经实现汽车量产的新能源车企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存在着市值虚高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些车企还是能够用出色的市场销量支撑起如此高的市值估量。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新能源车企并没有实现汽车的量产就已经出现了过高的市值估量,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二、很多新能源车企在刚成立的时候总喜欢说一些大话。虽然公司成立的时候说一些大话是为了鼓励员工的试制以及提升股民的信心,但是很多新能源车企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没有拿出一款可以量产的车型。这样的公司可以说做的非常的过分,因为这种新能源车企公司并不是为了新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而是想把新能源概念放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炒作。
三、新能源车企很难脚踏实地的做事。很多新能源车企都是随着一股新能源的风潮成立起来的,因此这些新能源车企基本上都处于飘在半空的状态。而这些新能源车企也必须要给股民有所交代,所以这些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就不断的炒作新概念来哄骗大家。因此现在的新能源车企爆雷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当然也希望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要被眼前的虚荣冲昏头脑。如果只是为了炒作新能源汽车概念的话,我也希望这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能够远离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因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5、新华社评新能源汽车行业,北汽的新能源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目前我国有许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工厂也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行业当中,根据研究表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正在不断的增加,而且销量也呈现增加趋势,但是这个增长趋势却越来越慢,这也说明市场上新能源新汽车的热度正在降低。新能源汽车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在国家召回了一批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当中,总共40000辆车辆就有33000辆新能源汽车,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这些因素也阻碍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
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为例,北汽新能源汽车曾经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领导者,北汽新能源汽车在推出之后就非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现在北汽新能源汽车销售却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其销量正在不断的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小编来带大家分析一下。
一.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便宜
虽然有着国家方面的补贴,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并不便宜,小编走访过几我们城市的几家新能源汽车专卖店,发现一般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售价都在六万左右,稍微中档一点的汽车都在十几万左右,这个价位在市场上都可以购买一辆家用轿车了,所以许多人觉得有这个价位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不划算的,这也导致肺能源电动汽车销量的减少。
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成熟
目前我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并不成熟,许多新能源汽车在宣传时通常会宣称里程可以达到好几百公里,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情况时,里程数只有他们宣传里程数的一半,而且新能源电动汽车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电池问题,许多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故障,而重新更换一组电池的费用并不便宜。
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非常的让人担心,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比我们普通的家用轿车要便宜许多,许多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安全气囊,也没有紧急刹车装置,这在出现交通事故时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间非常容易引发火灾,所以说新能源电动汽车还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边个人认为就是以上几点因素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新能源汽车是环保型车辆,希望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再接再厉为我们研发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6、我国新能源汽车用高等级材料获突破,此次突破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
7、新华社批新能源汽车乱象,乱象丛生该如何监管?
应该要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才能够避免乱象丛生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了目前全世界热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布局,尽管有很多公司以前的行业并没有涉及过汽车领域,但是为了能够抓住下一个发展机会,这些公司也选择冒着很大的风险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野蛮式的发展。
一、应当暂缓没有汽车研发生产背景的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有很多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出现,这也导致越来越多没有汽车研发背景的公司开始尝试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也导致很多非车企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造出质量非常优秀的新能源汽车,而是为了通过新能源汽车来为自己赢取更多的利益。
二、实力较弱的企业也应该暂缓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实力较弱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必然会出现承担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如果这些实力较弱的企业过多的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一旦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不顺,就会出现多家实力较弱的企业连环爆雷的情况。
三、避免没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很多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新能源汽车概念实现成功上市。因此这些企业把新能源汽车行业当成一种金融理财产品来看待,而且这种公司往往都会存在技术研发能力过于薄弱的缺陷,所以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应该拒绝这些公司的进入。
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具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把控风险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本没有好的发展未来。
8、政治局会议定调: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易车讯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等经济工作要求:
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会议强调,要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生产,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口粮安全,稳定生猪生产。要绷紧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这根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9、新华社评新能源汽车行业,理想ONE被点名
近日,新华社针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乱象发表了《这些毛病,得治!——聚焦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隐忧》一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新华社指出的问题在当下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上是较为普遍的,包括续航里程续保、电池质量问题突出、售后水平不高等等。其中,理想 汽车 、特斯拉两家车企被新华社重点点名批评。
逃避责任,甩锅消费者
理想 汽车 之所以会被新华社重点点名批评,主要是因为它犯了和特斯拉一样的问题—不承认产品质量问题,甩锅消费者。据电动君获得的信息显示,理想ONE的产品质量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1月份。
2020年1月,一台理想ONE与一台宝马3系相撞,造成理想ONE右前轮断轴,宝马3系左前侧车身受损。由于当时理想ONE刚刚上市交付不久,加上事故是因为碰撞发生的,所以并没有引起官方和公众的重视。
随后,在2020年的5月、8月、9月、10月这四个月内,理想ONE又先后发生了多起断轴事故,开始渐渐演变为备受关注的“公众事件”。为了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车主将理想ONE的断轴问题反映给理想 汽车 售后。经过调查之后,车主们得到统一的答复是车主使用不断,认为导致断轴,拒不退车。
2020年11月1日,理想 汽车 召开了“秋季沟通会“,称截止到去年10月,累计发生97起前悬架碰撞事故,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对此,理想 汽车 称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对于理想 汽车 “免费升级”的表述,用户并不满意,因为所谓的“免费升级”硬件实际上就是召回。
理想 汽车 的行为也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旗下的媒体,“中国质量新闻网”以《理想 汽车 的诡辩》为题,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最终,理想 汽车 在11月6日发布道歉信称,将严格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从11月7日起,召回2020年6月1日之前生产的10469台理想ONE,免费为用户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结合理想 汽车 的销量来看。理想ONE在2020年全年销量达32624辆,召回数量却达到了销量的三分之一,结合两组数据就可以明显看出理想 汽车 存在严重的质量题。但是,理想 汽车 在官方媒体介入之前,并不愿意承认自身产品存在的问题,而是选择将“锅”甩给用户,这种行为和特斯拉几乎是同出一辙。
事实上,大多数购买理想 汽车 等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时,早就已经做好了产品存在不足的心理准备,之所以还坚持选择理想ONE等产品,更多的是基于对新势力车企的信任以及对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支持。电动君认为,当产品出现问题时,相关车企能够及时地为用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责任,消费者对品牌认可度将会更高。
造车,别太浮躁
新华社作为官方媒体,发出这样的批评声音,确实引起了 汽车 行业内很多人士的共鸣,因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确实乱象丛生。除了理想 汽车 等新势力车企出现的产品缺陷问题以外,新华社在文章中还提到了新能源 汽车 行业存在的“吹牛浮夸风气蔓延”、“车企和资本市场合谋炒作”等现象。
以纯电动 汽车 的续航里程为例,这是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 汽车 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多数车企为了消除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几乎都选择攻克技术难题,包括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等。但是,不乏有车企在这上面做文章,过于夸大续航里程,故意混淆视听,新华社在此之前曾经点名批评过这类车企的行为。对此,不少行业人士及专家表示,目前新能源 汽车 销售端“虚假宣传”多见的背后是该行业“虚火过旺”。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曾表示,当前新能源车企采用宣传手段推广产品无可厚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企业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吸引超前研发投资有积极影响。但如果沦为“虚假宣传”则不但会直接损害消费者权利,还将对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负面影响。
电动君对新华社文章中的一句话非常触动,核心技术并不是“吹”出来的,行业“虚火”不是真火,新能源 汽车 行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就要“挤泡沫”“降虚火”,多层次、多方面地提升经营、治理效能。无论是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兴起时的骗补行为,还是现在各种炒作行为,均是车企为了加速发展而导致的。
总结
电动君曾发出过过一个疑问:“造车与资本真的不冲突吗?”,造车讲究的是循序渐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打造出足够优秀的产品,资本求“快”,两者在出发点上已经存在了明显的冲突。至此,被新华社点名的车企真的应该停一停、想一想,别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应当肩负什么责任。相关部门也应该适当地对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进行调整,不然最终出现的局面是“资本”之后, 汽车 市场只剩下满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