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自燃事故高发,电动车成重灾区,新能源该如何“降温”?
近期的国内汽车用户可以说是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南方暴雨导致大量车辆被泡水,夏季的高温导致全国近期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暴雨导致车辆被淹属于天灾,但汽车自燃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特别是电动汽车。
6月初,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郑州发生了3起汽车自燃事故,引起无数民众的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一辆郑州日产帅客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并引燃了周边多辆汽车;广汽新能源Aion S(埃安S)在路边停放情况下发生自燃;理想ONE在街头行驶途中发生了自燃……这份名单上还有包括特斯拉、蔚来在内的多家车企。近期发生的汽车自燃中也有燃油车,但燃油车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且起火原因很多是油路老化破损等因素造成的,但电动车自燃很多发生时购买使用不久的新车,这是消费者最不能接受的。
不管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是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媒体,多年来曾无数次地强调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但高度重视之下,车辆自燃仍频繁发生。细细数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电动汽车自燃的“降温药”到底何时才能出现?
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整车及零部件等相关技术性能标准也根据国家补贴政策的要求而逐渐提高,成本实现了下降,但产品安全依旧是未能明显改善的问题。近年来,国内车企为了追求电动车续航里程上的不断突破,纷纷搭载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但盲目的追求电池高能量密度让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走偏了,使三元锂电池电动车自燃事件不断发生。
电动汽车发生自燃有多方面的原因:动力电池层面,在使用过程受到外力的碰撞、挤压导致电池包发生短路,进而自燃爆炸;充电时,由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达不到要求或设计不合理,或是快充电压较高导致电池发热发生自燃事故。此外,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重点在于电芯的一致性:动力电池由单体电芯成组后,如果一致性做不好,在不同放电功率下内阻不一样,电池组中的单个电芯就可能出现问题。
这里或多或少有早年间政策的关系,在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对一定时间节点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提升、成本下降目标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安全问题则因相关标准缺失而只是强调。或许是关注到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的高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5月12日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针对电动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是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该项新标准中还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这一系列对电池功能、试验等标准的细致化要求,势必将在实施后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这也被不少人解读为是对时下频频自燃的三元锂电池的一种“降温”。有了相关安全强制标准,企业就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儿,哪些风险是不能冒的,哪些地方应保守一些。
从概率学来说,汽车作为工业商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电动汽车,在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车辆自燃问题很难杜绝,但可以通过技术上、材料上的升级迭代等有效改善电动车及电池的安全问题。
以比亚迪为例,当市场上各家都在推崇高能量密度但安全性较低的三元锂电池时,比亚迪坚守能量密度较低但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技术上的升级以及改造电池包的设计与工艺,于今年3月底推出了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在保持了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并成功征服了有着电池安全测试“珠峰”之称的针刺试验。
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发布时直言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以及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对于电动车汽车电池安全问题,虽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不能称为绝对安全,但至少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技术、工艺等提升,在安全性上目前走在了行业最前端。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生态体系,除动力电池外,车企、桩企及管理系统厂家四方面都有责任来共同改进和推动电动车的安全性升级。动力电池供应商要生产一致性、安全性更好的电芯,电池管理系统企业要与车企密切配合,而如何监控充电情况、及时预警等,是充电桩企业思考的事情。在近几年内,动力电池领域恐怕很难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电动车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铜箔等方面做好,让它们紧密地协同作战,在电芯上实现集成。
目前,不管是动力电池还是新能源车企,都不能将降低成本放在第一要务,在电动车安全性这条路上,从设计、生产线、组装到技术、工艺等,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近期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燃烧事故,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力图尽快息事宁人,消除“负面”;即便事件被广泛报道,也往往闪烁其词或避重就轻,至于车辆起火的真实原因,消费者很难知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不满和畏惧。
安全是规范出来的,车企要重视标准、法规和监管的作用,须严格按标准和法规生产、管理、运营,共同让新能源汽车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当广大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以及车辆的安全体验像燃油车一样时,新能源汽车才有望迎来真正的市场化大发展。
温馨提示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归原作者所有。关注车市风云,传递汽车文化,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车市速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电动汽车电机出厂测试项目一般有哪些?
在电动汽车电机出厂测试中要测试超速试验、额定参数、转矩及对应输出电流。
3、新能源汽车具体检测项目有哪些呢?
1
4、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的检测项目是哪些呢?
电池的检测项目:
1、安全性能:
过充电、过放电、短路、挤压、针刺、重物冲击、跌落、热滥用、低气压、海水浸泡、洗涤、外部火烧
2、电性能:
容量、倍率放电、内阻、循环寿命、加速老化、SOC标定、贮存性能、荷电保持能力、能量效率
3、环境可性能:
温度循环、温度冲击、恒定湿热、机械振动、机械冲击、绝缘性测试
5、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检测项目有哪些呢?
QC/T 742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QC/T 74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 18333.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22199 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6、纯电动汽车高温高原试验
一般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做高海拔的高低温低气压试验,冷热冲击试验。
关于充电问题那要看电池的续航能力与配电设施了
7、电动汽车三项强制性国标发布 电池热失控需保证5分钟逃生时间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三项强制标准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锂离子动力电池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赋予了电动汽车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作为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自然也到了更多的关注。
“未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将不再是动力性排而是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里程焦虑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电池比能量的提升也带来材料热稳定性的下降,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如何抑制动力电池热失控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所谓“电池热失控”,简单来说就是当电池短时间内温度快速升高,超出电池的安全使用温度范围之后,引起电池热失控,进而发生电池燃烧等事故,而充电过充、枝晶析锂、枝晶刺破隔膜、过热导致隔膜崩溃等都会诱发内短路。电池的内短路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但就要求车辆的电池管理逐步升级为新一代以安全为核心的系统,这也对相关整车制造与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阳明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安全理念上的升级,今年技术领先的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在电池包方面作出了创新,那就是宁德时代的CTP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
其中,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专利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体,直接将电池模组通过固定件穿过套筒或者利用安装梁直接装在整车内。这样的设计在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在整车的连接强度,优点在于不受标准模组限制,并且能提高体积利用率和系统能量密度,同时散热效果要高于目前小模组电池包。
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同样采用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即将电芯做成又长又薄的“刀片”形状,令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50%;更重要的是,刀片电池长电芯结构与壳体及保护结构形成刚度较强的结构体,抗变形、耐挤压和穿刺的能力也更强,再加上在高风险安全位点全面使用了耐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涂层,使电池组内部发生短路的概率降至极低。
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电动大咖》,刀片电池在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三项强制标准的各项要求。在用来模拟电池热失控、较难通过的针刺试验中,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点附近位置仅有较低程度的温升变化,未发生剧烈反映,基本杜绝了出现燃爆的可能,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仅有冒烟现象。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刀片电池能够更好地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增加的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创新;智能制造、智能回收等智慧电池的发展;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方向。而“刀片电池”主要体现在“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
毫无疑问,三项强制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CTP电池和刀片电池还不是完全没有模组,而是使用了大模组的形式,但这还是意味着无模组电池进入了变革与发展的加速阶段,相信会有更电池企业跟进并带来更进一步的创新,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价格更实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电动机测试项目及测试标准
n测试项目:
各类电动机安全、性能、能效测试
国内测试及认证:CCC/CQC/中国能效标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
国际测试及认证:VDE/TUV/CB/CE/UL/SASO/RoHS/ErP/南美...
其他:出口许可证/一般委托
n测试标准:
GB12350-2009《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 25958-2010《小功率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4711-2006《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
GB 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5171-2002《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9651-2008《单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 755、IEC/EN 60034-1:2010《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Part1:Rating and performance》
IEC / EN60034-30 : 2008《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Part30 : Efficiency classes of single-speed ,three- phase,cage-inction motors(IE-code)》
GB/T 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各类电动机产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