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三年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

三年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2-08-07 07:51:47

1、鼓励换电补贴7万,北汽新能源的新样本意义是什么?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氢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不过,尽管这样,纯电动汽车仍旧也不能忽视。

日前,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进一步加快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促进出租汽车结构性调整,并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汽车进行资金鼓励。

每台最高可补贴7万元

从通知中可以看到,对符合北京市纯电动出租汽车更新要求的出租汽车经营者给予一次性政府资金奖励,比照纯电动出租汽车生产环节电池采购价格,每辆车奖励上限为7.38万元,低于奖励上限的按实际电池采购价格确定,电池资产归出租汽车经营者所有。奖励期限自政策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

通知还设立了奖励条件。其中,奖励范围包括:北京市2018-2020年到期报废的巡游出租汽车;使用车辆奖励指标购置的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更新的其他巡游出租汽车。

此外,对于车辆技术也进行了要求,包括:车辆续航里程原则上不低于300公里,具备充换电兼容技术,以快速更换电池为主;提供车辆电池8年或60万公里质保(以先到为准),且质保期内电池满电电量不低于80%;车辆电池与充换电站技术相匹配;符合北京市出租汽车地方标准要求。

换电技术被重视

众所周知,电动车最开始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国家"补贴"占据了很大的因素。对于当时还不太成熟的电动车技术而言,或许只有国家的这种扶持才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毕竟有了补贴之后,这个价格才会让不少消费者接受。

显然,如今飞速发展的电动车也逐渐减少了在补贴上的金额。6月27日,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执行,续航250公里以下电动汽车取消补贴,续航在250-400公里的补贴下调至1.8万元。所以此次北京市政府大力度的补贴鼓励方法,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于纯电动车的支持。

而从技术要求也可以看出,在公共交通层面,政策对换电技术的支持力度较大。毕竟大家都知道,充电和换电是新能源汽车的两种能量补给方式。不过,充电模式却一直饱受"嫌弃",原因无疑是充电慢、充电难和电池寿命短等问题还难以解决,所以这个模式也难以运用到公交车、出租车等上面。

显而易见,采用车电分离模式是有很多优势的。首先,换电模式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在理论上它只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电池的更换。其次,车辆电池还存在着潜在的梯次利用价值,如储能、低速车、材料回收等,也将得到有效利用,这无论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还是社会效益,都具有重大价值。

北汽新能源

目前,国内布局换电模式的车企主要包括蔚来汽车和北汽新能源等。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和蔚来汽车有很大机会的机会"有机可乘",特别是北汽新能源。数据显示,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为26072辆,同比增长438%;今年1-6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65159辆,同比增长21.57%。

在换电上,北汽新能源也有不少经验。从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北汽新能源在换电出租车上已运营3年多,积攒了一定换电经验。而在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已经完成3000辆换电出租车生产下线,25个换电站投入运营。值得注意的是,徐和谊还曾在今年表示"北汽今年将推出最新一代换电技术,耗时仅需30秒,比加油还快。"

显然,出租车公交车这种区域性的车辆更适合换电设备,而如果能够在30秒之内搞定新电池,无疑又是技术的另一大进步。而实现车电价值分离,还意味着使用者不用承担全部的电池成本,可以转而通过电池租用方案、购买换电套餐等方式,实现车辆的低成本拥有和使用。

曾经,北汽新能源的这种车电分离模式被寄予了期望,而从北京市出租车的发展方向来看,这条道路似乎也没走错。不过,在公共领域能够快捷服务,但在私人市场,推广还显得比较困难。换电模式自身的悖论在于,普及化的前提是规模化,规模化的前提是巨额成本和消费者的认同,而成本和认同却又是普及化的前提,换电模式似乎在一个循环中摸索前进。

2、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策略指的是什么

“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3、国六、补贴、氢燃料电池发展背景下,中重型车面临怎样的机遇?

在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国六标准提前实施、电动化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中重型车也正在抓住机遇谋求零排放的有效路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能源基金会中国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和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中国项目负责人何卉,从政策、技术路线及市场等方面,探讨了中重型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政策倒逼中重型车技术转型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为中重型车探索零排放路径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中重型车来说,目前主要依靠柴油驱动,对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巨大。因此,柴油货车成为“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重点治理领域。



“国六排放标准的严格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促使不同的车型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在何卉看来,在排放标准及市场监管不断加严、企业成本持续增高的情况下,由不同部门出台并推行的新能源政策和排放标准相配合,促使中重型车寻找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能够促进汽车产业做大做强。”龚慧明如此表示。



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驱动力之一即是改善大气环境。不过,目前在各类中重型车中,只有公交车已经率先开始电动化。由于电池成本与能量密度的限制,中重型车的电动化进程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大负荷运输的车辆来说更是如此。截止2018年底,中国的电动公交已经占公交车总量的一半。龚慧明表示,城市交通电动化的成功转型给其他类型的中重型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在他看来,公交车电动化的大规模推广,有助于整个行业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另外,公交固定线路的运营组织特点,值得物流车运载货车等有固定线路的中重型车借鉴和学习。目前,全国的电动物流车数量已经有较大的增长,运载货车也在整个交通运输结构中被引起重视。
国六标准实施需充分调研市场需求
7月1日起,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在轻型、重型商用车、燃气车、公交车等不同细分领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何卉认为,国六标准分国六a和国六b两个阶段实施,说明政策的实施有过渡期存在。有些地方政府直接进入国六b阶段,相当于把预留的过渡期极大压缩了。而在龚慧明看来,“地方政府选择提前实施国家制定的措施,这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任何问题。”纵观市场,各地在商用车层面实施国六标准的动作十分迅速,企业大多都持积极应对的态度。“厂商大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国六标准制定的过程,因此技术储备不是最大的挑战。”龚慧明说。
一项政策的完美落地,时机很重要。令龚慧明感到疑惑的是,在政策实施之时,并不知道提前实施的省份对国六市场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对于重型车排放标准的切换,每一次的技术升级,都涉及整车、零部件研发以及生产管理、试验验证等多个方面。因此他建议,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扎实研究,做好技术认证并把关相关的法律标准。在实施之前,政府和企业更要提前考虑到切换成本。另外,在国六标准实施之后,监管特别重要。“如果继续沿用传统车的监管系统,监管能力跟不上,可能会适得其反。”龚慧明说。
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优势明显
对于中重型车如何实现零排放,氢燃料电池这条技术路线吸引了业内较大关注。针对这种现象,何卉认为是政策导向的原因。龚慧明认为在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有这样的关注度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氢燃料电池的补贴还具有延续性,这是根本原因;
其次,对于纯电动技术路线,煤电企业、煤炭企业、石化企业等能源集团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参与度较弱。而氢燃料电池涉及到氢气这种清洁能源,导致能源集团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比原来要高。氢燃料电池这条技术路线的参与主体发生了变化;
再者,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快速迭代,技术在进步,成本在下降,但目前两者都没有取得完全突破,并且纯电动路线在商用车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因此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出现又为中重型车实现零排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另外,他们认为,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是否适合中重型车,还是要看应用场景和市场选择。何卉介绍道,美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为续驶里程一千英里的目标设计的,即一千英里加氢一次,这是美国大集装箱卡车跨州一天能走的最长路程。从应用场景来说,氢燃料电池汽车适合商用车领域。龚慧明则认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它能否作为一个能源载体持续出现,从经济性、技术性、规模性上真正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
他们一致表示,未来的技术路线,不一定是乘用车走纯电动的路线,中重型车走氢燃料电池车的路线。技术会有竞争和交叉,最终哪种车型适合什么技术路线,需要基于市场需求,从各个方面去检验。

4、新能源发展如此快,国四国五会不会加快退出市场?

目前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所受到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而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台,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约281万台。那么新能源发展如此之快,国四国五的燃油车会不会加快退出市场呢?

其实早在2018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规定。2019年7月1日开始,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等将提前实施国6排放标准。而按照相关要求,到2020年7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相对宽泛的国6a阶段排放标准,到2023年7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更为严格的国六b排放标准。国6排放标准实施,就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导向相同。而在实施国6标准的地区,大多数也同时规定了禁止国5车继续上牌,这意味着国4和国5车会加快退出市场。

另外,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虽然补贴金额不断下滑,但是支持力度不增反减。比如说2019年3月份新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加大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截止到2019年11月份,我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之和达到了约117.4万台。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这对传统燃油车同样会造成影响。

最后,降低新能源的补贴金额是为了让新能源汽车更快的进入市场,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更好的推动行业的发展。但是补贴金额降低,从其他方面继续支持发展,比如限行限号、设置燃油车禁行区等。再随着国6排放标准的不断实施,国四国五的车子尾气排放较高,所以也可能着手加快制定退出国四国五车子的相关政策,从而再度提高新能源市场规模。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全面布局,精密规划,福田新能源业务未来不可限量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隆重开幕。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理念的指导下,本次冬奥会不论在智能设备上,还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上,都达到历届奥运会之最。尤其是在绿色科技的应用上,规模达到空前。

作为本次冬奥会运输服务保障单位,福田汽车积极响应“科技冬奥、绿色冬奥”的号召,共派出1600多辆创新科技产品参与到冬奥会运输服务中。其中,有1223辆福田欧辉客车为冬奥赛事提供保障工作,占比达80%以上;尤其是本次冬奥会投入应用的515辆氢燃料客车,占本次冬奥会氢燃料大客车应用的63%,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记录。加之为本次冬奥所需地食品蔬菜提供运输服务的数百台智蓝汽车的氢燃料冷藏车、纯电动货车,福田汽车不仅延续了其“盛事必有福田”的光荣传统,还通过绿色科技产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科技实力与绿色风采。

【正在进行冬奥会运输保障服务的福田欧辉氢燃料客车】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荣誉,与福田汽车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不论是行业最早布局,还是商用车全场景新能源产品的全面覆盖,抑或是“不靠政策靠科技”场景化驱动下的商业模式落地,福田汽车总能在每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提前完成布局,并领跑行业。

最早布局全面覆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作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福田汽车早在2003年就开始聚焦新能源发展, 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积极参与行业政策标准制定,全力配合政府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从核心技术、技术路线、新能源产品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福田汽车先后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在电动汽车领域已获得专利1000多项,已完全具备了自主研发实力。产品也涵盖了重、中、轻、van类、客车等类别,包含福田欧辉、欧航、欧马可、奥铃、图雅诺、时代、智蓝汽车等品牌。

【福田汽车丰富的新能源产品组合】

其中,智蓝汽车作为一个独立的新能源品牌,承载了福田汽车对未来新能源业务的全新构想。自2018年成立后,不仅搭建了新能源专业的研发、营销和经营团队,还培养出一批新能源的专业人才,有力支撑了福田新能源商用车业务的发展。据统计,智蓝汽车销量和占有率连续三年增长,2021年实现销量6811台,同比增长145%,在目标市场(不含小VAN、微卡)中排名第2,占有率11.7%。在部分重点城市,已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领导品牌,尤其是北京轻卡市场、唐山换电重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2%和21%。

目前,福田新能源产品已基本覆盖城市物流、末端配送、港口/城建/矿山/场内运输等重型运输、市政环卫/机场等专用作业运输全系列场景,不论是从市场认可度还是消费者满意度,福田汽车在新能源方面已实现了从政策驱动到技术驱动的转变,并通过场景化运营进行商业化落地,在产品技术路线实现了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的全面覆盖。

【福田新能源产品已成为智慧物流的新选择】

同时,福田汽车也积极布局制造基地,分别针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源零部件,分别针建立了河南智蓝新能源工厂和山东新能源“三电”工厂。可实现年产6万台整车、3万套电池、34万件电控以及4万件电驱动的产能,为福田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产能保证。

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

2019年11月,福田汽车发布了新能源2025战略规划,明确了“打造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为福田新能源业务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指引。同时,今年年初,在该战略指引下,福田汽车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就新能源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路径,作出了重要战略布局。为此,福田汽车在研发、 人才、机制、产品、营销等全业务流程,都作出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福田汽车针对城市物流场景打造的新能源产品组合】

据了解,未来三年,福田汽车将在研发方面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重点围绕新能源全新平台产品开发、核心技术模块建立、新能源测试验证体系等方面。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福田汽车将在新能源方面至少投入百亿以上,研发投入至少五十亿以上。

其中,全新平台产品开发投入至少30亿。通过在全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力度加强,实现在重卡、轻卡、微卡和中小VAN等全新平台产品的全覆盖,真正建立起自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全新平台产品充分考虑了新一代用户的需求,将在“科技、智能、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等6个方面打造核心优势,并将在“平台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进行高效应用,通过持续地智能化验证和产品迭代,也逐步建立起福田汽车全新一代产品的智能化优势。

另外,福田汽车也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在加强与国内外科技企业、上下游优质伙伴的全方位合作的同时,通过控股、参股、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度布局。同时,围绕商业模式持续进行创新,加强跟产业链上的金融、保险、充换电服务商、运营平台等伙伴的战略合作,为福田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由此可见,福田汽车将通过新能源业务的不断发展,逐步向“汇聚绿色能源的科技型企业”进行转型,福田新能源业务也将成为福田汽车进一步市场化的“深圳特区”。未来,大胆地改革创新、迅猛的发展速度、进一步的开放姿态、追求卓越的气质,这些“特区”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也必将会凸显在福田汽车新能源业务的未来发展中,实现福田汽车的新飞跃、新领跑。

6、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计划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如何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报道,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能源智能汽车成为其中一个重点。文件要求推动建立国际对话交流平台,加强技术合作,推动全球领先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

据悉 作为亚洲最大的汽车后市场领域展会,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上,共有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的6000多家企业参与,而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果成为一大亮点。

据了解,今年展会的新能源汽车及技术专区的规模有了显著增长,除了展品内容更丰富之外,以往的技术核心多以电机电控为主,如今却在不断向外延伸至电池、电池管理、充电桩及相关核心零部件。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众多跨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将很快到来,而对国内企业来说,面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国际化,既有压力也是机遇,可以鼓励国内企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服务提升,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

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8、新能源物流车再获政策利好 未来5年增量规模达百万辆

4月2日,国家邮政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与物流业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供应链的融合提出明确方向及要求,指出快递业应当深度融入汽车、消费品、电子信息等制造领域,鼓励快递企业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车辆的同时,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的预测,在国家及地方政策、各地政府、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推动下,新能源物流车将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并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电动物流车产销量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0%,增量规模达百万辆。而2020年城市配送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意见》提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快递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基础。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服务保障。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对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快递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和邮政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还指出,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应当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示范推广、强化交流对接、完善标准体系及加强人才培养六个方向,形成涵盖多方面、高层次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家邮政总局等部委已经多次发文,要求物流业积极引入新能源汽车,并将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与发展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相结合。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重点区域达到80%。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消息,截至3月底,除湖北外全国公路货运市场整体恢复势头良好并趋于稳定,全国开行车辆日均行驶里程也比上年上涨14个百分点。某券商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表示,虽然疫情对汽车产业整体销量产生负面影响,但居民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也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买菜等电商平台配套物流的轻型商用车公司直接受益。

中韩合资企业CJ荣庆物流相关负责人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利用新能源汽车解决中短程城市物流,加快物流车辆的物联网与智能化对接,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发展趋势。他同时提出,主管部门在要求物流企业更换新能源车辆的同时,应加快公共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补贴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配合。物流企业则应该借此机会实施精细化服务和管理的升级,“如果新能源物流车能够配合物流行业的集约化管理趋势,例如引入绿色物流智慧服务平台、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以及枢纽内充电维修设施等的建设,能提升物流运输行业现代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三年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