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中上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中上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是2017-12-01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石化大道西段北徐村西8号房。
陕西中上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5MA6UB2DR4D,企业法人卢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中上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车租赁;汽车销售;普通货物运输;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的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国内各类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技术开发、销售、维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中上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2022年底新建充电桩1万个 西安推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方案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西安市政府官方渠道了解到,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2年底新建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具体如下: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确保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全市计划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其中2020年完成3900个,2021年完成3290个,2022年完成2810个。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编制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2.做好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审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3.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和在车位附近敷设低压线缆及安装电缆分线箱;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设置1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预留总车位数量30%的配电容量。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长期。
(二)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2年底,全市计划新建投运公共充电场站150个,公共充电桩7500个;专用充电场站50个,专用充电桩2500个。
1.落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任务,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布点规划、场站选址等工作,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完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验收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详见任务分解表)。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城区内采用立体式充电站(塔、楼)、停车场加装等模式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继续对大型商超、景区、物流园区、地铁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充(换)电场站。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3.持续推进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环卫、行政机关等专用车辆的充电需求,确保到2022年底车桩比达到2∶1。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中心;配合单位: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4.结合“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实际,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配建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以满足小区业主充电需求。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5.支持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在自有固定车位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须向小区物业管理和属地供电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接入小区供电系统。鼓励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对社会车辆进行分时共享。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三)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载体,整合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资源,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级平台数据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合作,将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点位布局信息上传,便于车主查询、使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检测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及性能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安全监管,督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定期组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生产企业进行产品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1年3月。
三、场站验收
公用、专用和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在投运试运营前均要进行场站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完成时限:2022年底。
四、支持政策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充(换)电设施,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细则有关要求给予财政补贴。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分管领导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与考核工作,统筹制定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制定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下达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依据验收结果下达补贴资金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市级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全市公共充(换)电设施接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工信局:负责做好中央和我省、我市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做好年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市住建局:负责在全市公共停车场内增设充电车位;指导物业企业加大消防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常识宣传,配合业主对自有车位加装充(换)电设施;负责协调推进专用、公用充(换)电设施,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验收、备案工作;制定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验收程序和材料清单。
市资源规划局:负责新建住宅、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审批工作,优先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主城区新能源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需求测算(主城区以外的由区县、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新能源出租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责任。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指导行业部门检查充电设施场站消防设施各种标识设置、摆放,指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消防宣传培训、疏散演练、充电设施自查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充(换)电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挖掘、占用城市道路等审批许可。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行为;负责督促检查全市用于贸易结算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年度计量强制检定工作。
西安城投集团:负责集团系统停车场(站)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结合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加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负责公共充(换)电设施的电网接入工作;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编制辖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做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做好配套资金筹集、拨付工作。
(二)强化考核管理
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市考指标,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各单位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备案数、建成数)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定期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行动方案情况(包含是否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计入考核得分评定。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动态等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阻碍充电桩建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形成有利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西咸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3、新能源汽车补贴八年支出近520亿元 但仍有超过70%的车辆未获补贴
5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该公示提供的数据显示,本次审核下发的补贴金额共达108亿元。依照公示数额计算,自2010年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到2018年,国内车企在八年时间内累计拿到补贴517亿元。
此次公示披露的2018年、2016年、2015年的补贴清算终审情况显示,2018年通过补贴审核的车辆数为54.87万辆,总共拨付资金221.8亿元,减去此前预拨付款项,本次实际拨付9.81亿元;2016年通过审核补贴的车辆为5.69万辆,本次共拨付68.2亿元补贴资金;2015年以及前通过补贴审核的有0.21万辆,本次拨付1.27亿元。去年10月,工信部已公布2017年新能源补贴终审情况,2017年通过审核补贴的车辆20.82万辆,共下发226.2亿元补贴资金。
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总体覆盖率并不高。数据显示,2011年-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共299万辆,但得到补贴的车辆总数仅为81.6万辆,占累计总销量的27%。也就是说,在过去八年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超过70%并未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
不过纵向看,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覆盖率呈逐渐上升态势。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及之前年度的补贴覆盖率仅为0.47%,2016年上升至11.2%,2017年进一步上升至26.8%,2018年达到43.7%。
虽然补贴门槛逐年提升,但是补贴覆盖率不降反升,主要得益于是新能源车企迅速对政策作出反映,对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升级,以符合新补贴政策的要求。目前,市面在售主流产品续航里程已经从几年前的不到200km提升至450km以上,同时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也在持续提升。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车型并没有得到补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市场发展早期,一些新能源车型在技术指标上未达到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的要求。另外,还有部分申请补贴的车型,存在未达到政策要求的”销售后行驶里程超2万公里“,或未接入国家信息平台等原因,导致申请补贴的车型被相关部门核减。
统计数据显示,在本次共计108亿元的补贴中,获得补贴最高的前三名车企分别是北汽福田10.9亿元、东风汽车10.3亿元、江南汽车(众泰汽车子公司)9.8亿元。
除了对往年补贴进行清算,此次发布的公示还显示,工信部对2018年度、2019年度补贴资金进行了预拨付。据了解,2018年的这部分预拨付是针对在该年已上牌,但尚未满足2年2万公里行驶里程的车型。根据去年重启的预拨付规则,对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启动预拨付,即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拨付部分资金,从注册登记日起2年内运行不满足2万公里将不予补助,预拨付资金将在清算时扣回。
公示结果显示,2018、2019年专家组核定补贴车辆数为90.7万辆,拟预拨金额为28.4亿元。其中,收到预拨付资金最多的三家车企为,比亚迪获预拨款5.63亿元,北汽获预拨款2.4亿元,上汽集团获1.4亿元。从地区来看,前三名则为河南、深圳和陕西省,分别获预拨款2.96亿元、2.88亿元和2.85亿元。
预拨付机制的重启被认为有利于缓解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在本次两会期间,有来自新造车企业的代表指出补贴资金结算时间过长所造成的资金占用,给车企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呼吁加快补贴结算速度。其表示,目前补贴资金占用额度达到几亿元或数十亿元,占用时长则长达一年多甚至超过两年。
去年11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提前下达2020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对地方分配结果》,下发2017年和2018年的补贴资金总计313亿元,加上此次提前拨付的28.4亿元,已经总计预拨付新能源补贴341.4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2017-03-13在陕西省渭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秦裕路1号。
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501MA6Y2TXA08,企业法人郑国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上述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凭许可证明文件或批准证书在有效期内经营,未经许可不得经营)。一般经营项目:新能源汽车整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模块系统零部件的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的安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租赁;相关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帝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5、汽车资讯∣汽车消费端压力倍增;Q1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59%份额
◆ 荣威iMAX8 EV预售27.98-32.98万元
荣威iMAX8 EV正式开启预售,新车预售3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27.98万元-32.98万元。
◆ 红旗全新H5将5月内开启预售
或6月份上市
红旗全新H5将在今年5月内正式开启预售。随后,新车会在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外观方面,新车相比老款车型变化较大,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高山流水进气格栅,并配备了分体式灯组,整体看起来更像是小号的H9,极具品牌辨识度。尾部的大尺寸贯穿式尾灯与略带溜背的造型为其增添了不少时尚感。
◆ 比减产更可怕
汽车消费端压力倍增
当所有人都在为疫情导致汽车停产、减产而担忧时,另外一个让汽车行业倍感焦虑的困难接踵而至,那就是相比生产不出来,经销商更担心店内积压的大量汽车卖不出去。日前,乘联会发布了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测报告。初步推算,本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为110万辆,同比下降31.9%。
◆ 2022年Q1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59%份额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表示,2022 年 1-3 月的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 299 万台,其中混合动力达到 92 万台,占比 31.%。世界新能源汽车中的商用车有 6 万台,新能源乘用车为主体。
◆ 蔚来4月交付5074辆
累计交付量近20万
2022年5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2022年4月交付数据。4月共交付新车5074辆;其中,ET7交付693辆。2022年至今,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0842辆,同比增长13.5%;截至2022年4月30日,蔚来累计交付量为197912辆。
◆ 小鹏汽车:4月交付量同比增长75%
5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最新交付成绩:2022年4月交付9002台,同比增长75%。其中,小鹏P7交付3714台,小鹏P5交付3564台,小鹏G3系列交付1724台。2022年1-4月累计交付43563台,同比增长136%。
◆ 4月召回37.02万辆,特斯拉“登顶”、OTA愈发广泛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4月发布的召回公告,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经过汇总、统计,整理出“2022年4月国内乘用车召回榜单”。4月,共有13个汽车品牌累计发布14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370153辆,同比下降22.92%,环比增长219.02%。
◆ 一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增幅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成为增长“主力军”
一季度,全省汽车产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50.9%,高于全国增幅4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14.7万辆,同比增长16.3倍,大幅高于全国增幅。
6、新能源领域迎来重要国策,明年起我国19省大面积普及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新鲜出炉。
11月2日傍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下称《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愿景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从25%的目标下调为20%。业内专家认为新目标更易实现,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除了弱化数量上的硬性指标,《产业发展规划》还重点强调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步从重量向重质方向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强调了新能源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地位,也再次重申了新能源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在退役大潮来袭前,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这一规模达430亿的产业正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绿色和平项目经理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这对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是好消息,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不止是新能源汽车本身,《产业发展规划》还试图推动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将通过系统性手段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
受该消息的影响,11月2日晚间美股开盘,新能源汽车中概股集体大涨。截至当日收盘,蔚来(NIO)股价涨8.96%,报价33.32美元;小鹏(XPEV)股价涨6.91%,报价20.72美元;理想(LI)股价涨13.44%,报收22.88美元。
此外,截至11月3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微涨,但是新能源整车企业比亚迪(002594,SZ)、北汽蓝谷(600733,SH)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股价微跌,股价表现低于行业预期。充电桩板块整体微涨,充电桩企业汉宇集团(300403,SZ)领涨20%。
在本次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这一指标也与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基本吻合,不过在路线图2.0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路线图2.0指出,2025年、2030年、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40%、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根据意见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25%。
对此,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产业发展规划》只是一个努力方向,硬约束性并不强,此前《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5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也是推迟一年才完成,20%相对来说更易实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同样表示,“个人认为20%目标肯定能实现,25%的目标则是有希望实现。”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到,“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主要有四个: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另外,按照环保部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显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此前意见稿中,该比例为100%,此外,新《产业发展规划》还取消了对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的要求。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本次《产业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2025年,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新能源产业的初衷是可持续发展,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电耗这一指标正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型中,电耗较低的是欧拉黑猫、宝骏E100这类A00级别车型,基本上电耗控制在了10千瓦时/百公里以内,至于特斯拉Model S、蔚来ES8等大尺寸且高度智能化的车型,电耗甚至飙升至18千瓦时/百公里以上。
一位车企新能源研发工程师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电耗影响最大的是质量和智能化系统,理论上尺寸越大的车电耗就越大,但实际上电耗还与轮胎阻力、风阻、空调系统、开车习惯、能量回馈等等有关。”而这些,都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共同进步提升。
值得留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速度,无意中殃及了池鱼。在资本加持和产业转型的变革下,电动机的地位越发提高,研发岗位和待遇也水涨船高。这让传统的内燃机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万华教授坦言,市面上借发展新能源来唱衰内燃机的论调,既不科学也很危险。容易内燃机导致人才断层和内燃机工业基础的丧失。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传统内燃机的发展并不决然相悖,内燃机仍积极拥抱电动化技术,如喷油泵、附件等都是电驱动的产物。
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如今正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推算,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1太瓦时(1.1*1^9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随电动汽车售出,这些充满电量的电池足够给新加坡全国供电一周有余。而以5年-8年的服役期,折损20%的电量为退役条件,未来十年间,中国乘用车及商用车的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到705万吨,相当于705个埃菲尔铁塔的总重。
2021年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阶段(2014至2018年)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报废期。是让退役电池发挥余热,作为丰富的能量载体,还是成为沉重的环境负担,现已成为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普通电池,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充放循环次数更多、应对极端气温的性能表现也更好。为此,退役的动力电池完全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发电、输配电环节、5G通信基站、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等场景下,都可以作为储能电池使用。
绿色和平组织在《为自愿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提出,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梯次电池电量将达到32GWH,可以覆盖全国5G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需求。到2030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的总价值将接近430亿元人民币,潜力巨大。动力电池的生产需要大量镍钴锰等金属矿,通过梯次回收,不但能降低新采矿源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保障国家层面的关键金属供应安全。
产业界已经开始行动。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快卜新能源,布局储充检一体化快充站,通过电池AI在线检测技术,在不拆开电池包的情况下,分析、筛选出健康状态良好,长寿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电池、货车、物流车以及二轮车等领域。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电池,可直接流向再生处理,环保、高转化率冶炼方法,将废旧电池中有价技术高效提炼。
从电池全价值链角度来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诸如推进梯次利用,资源循环,建设标准化体系,这些建立健全的电池价值链循环体系必须的条件。但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规模化仍需要各界扶持,相比电动汽车和电池产能,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建设现状难以应对即将带来的电池退役潮。
中国已经出台了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法规尚不完善,比如工信部在2018年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电池厂、整车厂、报废拆解公司和综合利用企业在设计、生产、回收、处理各环节的角色和责任,但缺乏配套的奖惩制度或许可证制度,导致政策落地执行效果有限。且现有电池溯源系统仅需要企业自主填报,缺乏监管约束,导致回收效果难以评价。
此外,动力电池设计和梯次利用缺乏统一标准,退役电池收集率低,影响供应稳定性等问题,都是横亘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领域上的拦路虎。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欧洲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是45%,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低于40%。半数以上废旧锂离子电池不知所踪。
《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并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对于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是对回收循环利用行业的利好消息。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已经能够通过“逆向产品定位设计”技术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将其还原成可重新用于制备电池的正极材料。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邦普循环共有生产线22条,产能规模达到8万吨/年。
江卓珊建议,有关部门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设立奖惩机制让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承担建设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的责任。
事实上,《产业发展规划》并不只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规划部署,而是为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网状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基础建设和产业环境的支撑。在基础建设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继续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我国新能源基础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全国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0万台。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4.1万台,同比增加27.6%。
据了解,当前充电桩的布局已经基本满足了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私人出行等领域的充电需要。不过,目前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建设的发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电便利性不足等问题,充电难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制约条件之一。有分析指出,《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将加快解决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的问题。
氢能源的体系建设成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及的内容。《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同时,《产业发展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技术以及推动商业化示范运行等内容。
事实上,早在2019年,氢能源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源上下游的投资和布局成为热点。中金公司认为,氢能源汽车是行业长期发展方向,该项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发展节奏,为氢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链带来一定投资机会。
陈士华分析认为,氢能源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国家对于氢能源发展的重视。“受到原材料的制约以及技术的限制,当前氢能源的发展还没有达成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从长远来看,氢能源是替代纯电动的最佳路线,只是其发展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体来看,《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的支持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车辆本身,而是通过扩充产业发展重点,来进一步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在产业环境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
受政策的带动作用,未来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投资和发展将有更大想象空间。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电动车长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确定性;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动化供应链快速发展、最为完善,龙头企业已经供应海外,作为全球优质制造资产的价值凸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计划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2015-12-3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版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权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1号天域凯莱大饭店7009室。
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03MA6TXDF80P,企业法人宋皓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客运服务;汽车检测;普通货物运输;仓储; 一般经营项目:汽车租赁;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的销售;充电桩的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陕西星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9、工信部:明年新能源补贴不退坡、蔚来不会降价
每周热点新闻
1. 工信部: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大幅退坡,专家:阵痛难以避免,市场充满期待
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表示,自2019年11月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逐步恢复到补贴退坡前的平均水平,呈现出向好迹象,并且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
对此,央视财经评论员侯杰认为:① 国产新能源车要在市场中成长,中国制造会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杀出一条血路;② 压缩补贴、引进特斯拉,一是逼迫企业在竞争中求发展,二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出更完整、强大的产业链;③ 特斯拉概念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相关板块个股表现亮眼,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相关个股出现震荡,说明,市场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未来充满期待,但整车制造方面还任重道远。
2. 特斯拉股价周一大涨首次超过500美元 市值逼近千亿美元
近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多位分析师下调评级,股价两连跌之后,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的股价在本周一大涨,股价首次超过500美元,市值也已逼近千亿美元。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时,特斯拉报524.86美元,较上周五收盘时的478.15美元大涨46.71美元,涨幅为9.77%。周一是特斯拉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股价首次超过500美元。
3. 广汽新能源立目标:2025年进入行业前三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1月11日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目标是2025年广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进入国内新能源行业前三。2019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有人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寒冬来了。冯兴亚认为,市场调整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在电气化方面,广汽的技术路线是以(BEV)纯电动为主,兼顾PHEV(插电式混动)与HEV(混合动力)发展,面向未来适当储备FCV(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力争2025年广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进入国内新能源行业前三。
4. 前通用汽车中国CEO甘文维出任比亚迪董事长高级顾问
1月13日,比亚迪正式宣布甘文维(Kevin Wale)出任比亚迪董事长高级顾问,为比亚迪集团的汽车业务提供顾问咨询服务,包括为汽车业务发展策略、运营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建设及销售服务体系提升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甘文维于1975年加入通用汽车公司,并在2005年-2012年担任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拥有极为丰富的全球汽车业管理经验。
5. 吉利奔驰smart项目“落户”西安 工厂年内建成
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吉利和戴姆勒共同经营的smart品牌国产项目将在陕西西安投产,年规划产能为15万辆。
6. 奔驰登上中消协年度维权第一名,质量缺陷成重灾区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其中“奔驰车主哭诉维权引起各界反思”的事件成为2019年社会影响力第一大话题。中消协称,该结果是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平台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出来。奔驰车主哭诉维权引起各界反思的社会影响力指数达到80.5,登上榜首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奔驰车主哭诉维权”引发各地“花式”效仿,舆论呼吁消费者应理性维权、依法维权。针对汽车行业乱象,舆论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汽车市场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汽车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7. 加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2020年的重点在技术开发
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0万个,较上年底增加了50万个。国家能源局2020年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扎实组织促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8. 李斌:蔚来不会降价,没有降价空间
斯拉在上海工厂实现投产,国产Model 3不仅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同时由于成本的下降官方售价已下调至30万元以内,进一步降低售价门槛。特斯拉降价打击,让已经陷入市场低谷期的中国电动车新势力公司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回应国产特斯拉降价的问题时表示,“特斯拉降价我们不会降,我们都是负毛利,没有降价空间。”
9. 一汽红旗要先定个小目标,徐留平挑战2030年100万销量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公布未来10年的销量目标,称将挑战100万辆销量目标。徐留平在大会上表示,新红旗品牌2019年全年销量超10万辆,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目标。在2019年销量激增的基础上,2020年新红旗将实现20万辆的销量目标,2022年实现40万辆的销量目标,2025年实现60万辆的销量目标,到2030年将挑战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10. 沈晖对赌王兴:威马不进Top3就送一辆车
日前,美团创始人王兴评论中国车企格局表示:“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三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三家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王兴认为新势力造车前三没有威马......于是作为国产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当即打赌,邀请各位网友作见证“威马一定会是TOP3之一”。沈晖又向大家补充了与王兴赌约的赌注,他表示:“如果威马汽车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能充当外卖小哥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地点由我指定;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可在所有品牌中随便挑选,不一定非得是威马汽车。”
02、每周汽车召回
日前,北京奔驰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召回545辆2019年6月24日至2019年11月21日生产的GLB SUV汽车。据介绍,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第二排座椅下方的线束可能未按照规范布线。如果将第二排座椅移到前端以便于乘员进入第三排座椅(“方便进出”功能)则可能损坏线束,影响第二排座椅侧气囊的正常工作,并且系统可能无法按预期向驾驶员提供第二排乘客未正确系好安全带的警告。
日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0年1月15日起,召回2015年11月10日至2016年11月17日期间生产的奇瑞艾瑞泽7e汽车,共计4000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车载充电机充电控制软件策略问题可能造成充电机损坏和慢充保险丝熔断,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误触发异常高压保护引起发动机熄火,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车辆控制器总成控制软件策略问题,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误触发异常高压保护引起发动机熄火,存在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