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北汽新能源的2017年的总销量和排名的,因为它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我想这两个数字就很能证明了。它在2017年的总销量是103199辆,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十万辆的纯电动车企业。
2、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是分为哪几个部分?
1.电动汽车诞生。1834年英国人Thomas Davenport 发明的第一辆蓄电池汽车是世界上最早
的电动汽车。到了20世纪初,美国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和蒸汽机汽车各占三分
之一的份额,1910 年,随着内燃机汽车开始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电
动汽车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电动汽车一度退出市场。
2.电动汽车重获重视。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由于数千万辆汽车对城市空气的严重污
染,重新对电动汽车加以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欧佩克石油禁运危机之后,汽油价格一路
飙升,西方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政府对电动汽车研发增加拨款,各地纷纷建立研
发基地,导致了第二轮电动汽车研发高潮的到来。
3.混合动力等其它车型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知名公司投
入到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上面。随着混合动力汽车车型的不断增多,产销规模的逐
渐增大,许多车型表现出了良好的节能与环保性能,这标志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已经成熟。
国外汽车厂商于1965年设计出了世界上首款氢能汽车,中国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辆
氢能汽车。
4.纯电动车市场化发展。1994年1月,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进入测试阶段。4年之后,技
术上逐渐成熟的电动车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到1996年美国已经开始制造并销售电动汽车。这
是一家大型制造公司用现代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2008年11月,纯电动
汽车迎来新的春天。包括欧美和中国在内的主要汽车市场国家纷纷将纯电动汽车列为未来发
展的主导方向。
3、中国新能源车近三年产销情况如何?
中 国新能源车产 销, 连 续三年居世界首 位。
近年来,我国新 能 源汽车 产 业规 模持续扩大,政 策稳步推进。日前在京召开的2018中 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论 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 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了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 位。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水平、企业实力和配套环境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苗圩在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新进展时谈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已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价格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骨 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整车、动力电 池骨 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世 界平均水平。
在配套环境上,我国充 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公 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覆 盖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 成公 共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不尽如此,当前我国互联网造车的新 业 态十 分活 跃。中国电 动汽车百人会 理 事 长陈 清 泰表示,这是我国有别于欧 美汽车大 国的特点和优势,给汽车业注 入新的基 因,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商业模式,把握了电动化汽车互联网智能化和未来出行的方向。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 国的必 由之路。科 技 部 部 长万 钢在会上表示,将继续完善 政 策创新,保持政 策的连续性。在财税方面,明确延长车购税优惠措施,2020年电动汽车财政补 贴政 策将坚定退出。
4、2017年广西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提供的信息显示,2017年,广西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销超16000辆。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5、新能源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吗?
只能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国土面积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还是有限的,但是燃油汽车就不会受到行驶里程的限制!
6、北汽新能源EC、EU、EX系列,谁的销量最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而新能源汽修人员却面临严重缺失,这不仅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体验,更将制约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驶入快车道。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下降,即便在整体车市下行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产销数据,今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增长48.5%和49.6%。尽管产销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但从整体车市来看,新能源汽车持续正增长的优势不断突显。
不过,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发展,新能源汽修人员培养却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此前,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修人员为17万,预计到2020年这一人才需求将达到85万,缺口有68万,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7、新能源车排行榜前十名是什么?
1、特斯拉
特斯拉可以说是在世界新能源车发展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全球首款量产版电动敞篷跑车,由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TeslaMotors生产。
2、DENZA腾势
DENZA腾势是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推出首个致力于新能源的汽车品牌。腾势汽车是由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世界豪华车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深圳市。
3、蔚来
蔚来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企业。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蔚来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家“用户企业。
4、比亚迪
比亚迪在2017年先后推出了秦、唐、宋、元及e5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面向轿车、SUV两个市场,覆盖了混动与纯电动两个领域。
5、拜腾
拜腾(FutureMobilityCorporation,简称FMC)在香港注册,研发总部在深圳,德国慕尼黑和硅谷团队分别负责传动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汽车将在中国进行生产。
6、上汽荣威
荣威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品牌,荣威RX5、RX3与i6等车型凭借出色的外形设计以及充满科技时尚感的配置,迅速的得到了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并且还被誉为是斜杠青年们的首选座驾。
7、北汽
北汽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旗下北汽E系列车型在国内的销量可圈可点,多次登顶销量冠军宝座。
8、广汽新能源
2017年6月5日,广汽集团第四届董事会第47次会议正式召开。
根据投票结果,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设立方案,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亿元,注册资本6亿元,目前广汽新能源首款纯电动汽车GE3即将于消费者见面。
9、众泰
在今年3月新能源车企排行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众泰,众泰汽车凭借E200这款微型纯电动车,以1537辆的销量排在了第十位,众泰E200的续航里程达到了220km,能轻松胜任买菜接娃的功能。
10、威马
威马汽车基于全球人才、科技、研发、制造及产业链资源,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完善、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威马汽车的目标是制造一台高品质、高可靠性、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世界冠军”级别主流智能汽车,并围绕产品构建新型智慧出行方案。
8、2017年前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如何?
据报道,10月20日,工信部昨天发布了“2017年9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至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34.9万辆和202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5%,汽车产销延续增长态势,其中9月份环比增幅明显高于8月。
报道称,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方面介绍,在此期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35.52万辆,同比增长4.0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89%,占有率同比提升0.67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159.16万辆,同比增长1.2%,市场占有率19.1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SUV销量413.21万辆,同比增长22.5%,市场占有率59.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而产销势头最为红火的无疑是新能源车。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披露,今年1至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2%和37.7%,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增长。
与此同时产销两旺也使得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及利税均高于上年同期,1至8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15.1亿元,同比增长11.8%。累计实现利税总额4047.3亿元,同比增长10.8%。
希望中国汽车行业可以蓬勃发展!
9、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式是什么?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10、锂电池隔膜真是锂电池工业的难点吗?为何我国高端锂电池隔膜依赖进口?
除了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自闭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可以从隔离正负电极、允许锂离子通过、防止高温引起的电池爆炸等方面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保性和安全性方面比传统的铅酸和镍镉电池更具优势,使锂离子电池能够取代传统的铅酸和镍镉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和电动自行车。因此,锂离子电池隔膜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关键材料之一,甚至是其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6万辆和8.4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和42.9%;1-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1.3万辆和41.2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4.9%和111.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4万辆和31.3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9.0%和96.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万辆和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0.2%和181.6%。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率来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100万辆的概率很大。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00万辆,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年增长率将超过30%。保守估计每辆车需要50KWh电池,每节Wh电池需要0.01-0.02平方米的电池隔板。2018年,仅中国新能源汽车就需要5000-10亿平方米锂电池分离器,到2020年,将需要10-20亿平方米锂电池分离器,锂电池分离器增长潜力。
但由于隔膜的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其成本约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10%-20%,毛利率可达50%-60%,是四大材料中毛利率最高的产品。因此,锂电池隔膜也被业界认为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行业之一。
中国隔膜行业没有竞争力
据GGII统计,2017年我国锂电池隔膜产量增长32.38%,隔膜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从2016年的85%提高到2017年的90%,出口量持续增长;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力较弱的事实:目前中国国内隔膜企业主要以中低端产能为主,高端产能较小,国内中高端隔膜以进口为主。
中国隔膜行业竞争力弱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我国锂电池隔膜行业起步较晚,隔膜行业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干单轴拉伸、干双轴拉伸和湿法。干单轴拉伸技术及相关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Celgard公司和日本Ube公司手中;湿法工艺技术及相关专利主要掌握在日本旭化成等企业手中;虽然星源材料在2008年自主研发了干单轴拉伸技术并获得了相应的专利技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了自主研发的双轴拉伸技术,但该技术的成熟程度与国外相关专利数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第二,技术壁垒高。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工作电压、小体积、高能量密度和高放电功率的要求,隔膜材料必须与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微孔结构和孔径分布的一致性、合适的厚度、离子渗透性、孔径和孔隙率、足够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的正负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容性。,对隔膜产品的原料配方设计、微孔制备技术和成套设备设计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目前国内隔膜在上述原料配方、微孔制备技术、成套设备设计等方面与国外隔膜仍有明显差距。关键技术和设备水平的缺乏导致国产隔膜一致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第三是人才问题。高品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生产和制造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纳米技术、电化学、表面与界面科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成套设备设计等多个学科。也需要上述领域专业人士的配合,但国内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仍然严重不足。
第四,产业集中度低。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行业;但中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份额低,与占据国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日本旭化成、美国塞尔加德、东然化工、韩国SKI、日本宇部等国际巨头明显不同。
当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锂电池隔膜行业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兴源材料。他们拥有自主技术,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竞争力也逐年提高。
沧州珍珠加快产能扩张
沧州明珠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分离器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能同时生产干式分离器、湿式分离器和涂层改性分离器产品的企业之一。其锂电池隔膜产品已进入国内较大的锂电池制造商,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天津李绅、郭萱高新、AVIC锂电池等企业。
2017年,沧州明珠湿式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销量5314.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83%。2017年,its 锂电池隔膜产销量达到1769.84吨,分别增长15.51%和1718.1吨,分别增长19.67%和1436.21吨。生产和销售的增加也导致了锂电池隔膜的运营收入的增加。2017年锂电池隔膜的营业收入达到4.32亿元,同比增长14.34%,增幅为3.77亿元。虽然营业收入增加,但its 锂电池横膈膜毛利率下降,2017年毛利率为47.75%,同比下降15.86个百分点。
较高的毛利率和快速增长的市场使沧州明珠的产能一直以锂电池隔膜的速度增长。2017年,其全资子公司德州东虹膜建成的“年产6000万平方米湿式锂离子隔膜项目”按计划顺利完工,两条生产线分别于当年4月和7月竣工投产;一条生产线于2017年7月竣工投产,其他生产线也于今年7月竣工投产。
2017年10月,由其全资子公司漳州隔膜科技投资建设的“年产5000万平方米干式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也开始实施,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产;这些项目完成后,沧州明珠的产能将大幅增加,其隔膜产品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完善,市场份额将提高,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随着产能的扩大,沧州明珠的科研投入也在增加,但略显不足。2017年,R&D员工86人,比上年同期74人增长16.22%;R&D人员与员工的比例为3.47%,比去年同期的3.23%提高了0.24个百分点;R&D投资方面,虽然绝对金额有所增加,但从2016年的2165.7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511.71万元。
然而,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2017年比2016年低0.07个百分点。显然,沧州明珠R&D投资的增长与其经营收入的增长存在较大差距,可能不利于其后续竞争力的提升。
产能扩张仍有巨大的资金空间
沧州明珠的快速扩张是基于企业良好的财务业绩。梳理2017年以来每个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发现其资产负债率逐季度下降。2018年第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仅为14.95%,负债仍有巨大提升空间;看其流动性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季度增长。到2018年第一季度,其流动性比率高达4.31,速动比率高达3.32,两者都远远大于1。因此,其偿付能力非常强,这也为其扩张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星源材料产能、研发同步扩张
星源物资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分离器制造商之一,主要从事锂电池分离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干法、湿法和涂膜制备技术,并实现了走出去为国际知名电池厂商供货的企业。2017年,星源材料锂离子电池隔膜产量达到1.5640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1.42477亿平方米增长9.78%;销售额达到15526.1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的13868.02万平方米增长11.96%。
2017年,星源物资实现营业总收入5.21亿元,同比5.06亿元增长3.09%,实现营业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34.30%;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1.29%;毛利率51.85%,同比下降9.85个百分点。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兴源物资也积极扩大产能。2017年,在江苏省常州市成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兴元,将原投资项目“第三代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扩建项目”变更为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常州兴元实施的“年产3.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隔膜及涂隔膜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计划建设8套湿隔膜膜生产线和24条多功能镀膜隔膜生产线;项目建设期为二期,年产锂离子电池湿式隔膜和涂层隔膜1.8亿平方米。
6月15日,星源物资宣布拟募集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用于超级涂料厂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锂离子电池干式隔膜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亿平方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涂层隔膜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亿平方米。上述项目完成后,星源材料的产能至少翻两番,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将大大提升。
在产能大幅扩大的同时,星源材料在R&D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R&D员工达到185人,比上年同期的135人增长37.04%;企业从业人员比例达到22.29%,比上年同期21.19%提高1.1个百分点;R&D投资4097.7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084.09万元增长96.62%;占营业收入的7.86%,比去年同期的4.12%增长3.74个百分点。
高R&D投资带来高产出。截至2017年底,星源材料已获得58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含1项国外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6项3项新。
容量扩展的金融空间
相比沧州明珠,星源物资的资产负债相对较弱。梳理星源物资近五个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发现星源物资的资产负债率逐季度上升。2018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到52.09%,处于合理区间,增长空间不大;而其电流比和速动比都处于良好状态。2018年一季度,其流动比率为2.68,速动比率为2.56,两者均大于1,显示出良好的偿付能力和较大的扩张空间。
胜利精密隔膜业务发展迅速
胜利精密的主要业务是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目前,胜利精密的新能源业务包括锂电池湿隔膜和智能汽车制造业务,即锂电池湿隔膜生产、R&D和智能汽车核心结构模块生产,主要提供湿基膜、镀膜和中控显示模块结构等产品。
胜利精密的隔膜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苏州李杰进行。2017年,胜利精密新增2条基膜生产线和5条镀膜生产线。现在有8条湿膜生产线,基膜设计产能近4亿平方米/年;现有13条涂布覆膜生产线,设计产能1.2亿平方米/年。
2017年,胜利精密的锂电池隔膜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隔膜产量达到16159万平方米,比2016年的8079万平方米增长100.01%;销售额达到1.157亿平方米,比2016年的7552万平方米增长53.21%;其隔膜业务的营业收入也大幅增加。2017年,隔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比上年同期2.69亿元增长76.27%;毛利率达到29.62%,同比下降19.40个百分点。
胜利精密虽然鼓励创新,重视研发,但自2015年以来申请专利近4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PCT专利22项,注册软件著作权11项;然而,其在R&D的投资相对较低。胜利精密R&D人员虽然持续增长,但2017年达到1696人,比上年同期的1499人增长13.14%;然而,其R&D人员占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正在下降,2017年为23.65%,比上年同期下降1.89个百分点;R&D投资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保持在1.60%左右,相对较低。
产能扩张的资金空间有限
梳理胜利精密近五个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发现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18年第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为53.67%,处于合理区间;而其当前比率为1.21,速动比率已降至0.98,小于1。其偿付能力虽然不是问题,但已经被大大削弱,值得警惕,扩张空间有限。
佛塑科技隔膜业务稳步增长
佛山塑料科技主要从事各种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的生产和销售。目前专注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分子功能薄膜等新材料研发生产,已逐步形成以透析材料、光电材料、阻隔材料为框架的产业布局。Its 锂电池隔膜行业主要通过参与惠今高新来实现。
2017年,其光电材料业务与锂电池振膜业务共生产8288.86吨,比上年同期的7221.70吨增长14.78%;销售额7784.64吨,比去年同期的7178.41吨增长8.45%;营业收入达到3.8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57亿元增长8.71%;毛利率达到31.21%,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显然,佛教整形技术也更注重研发。2017年,R&D员工增加271.3%,达到40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48%,比2016年的2.78%增长7.7个百分点;R&D投资8167.0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25%,与2016年基本持平。佛山塑料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项;授予新发明专利8项,新实用新型专利8项,10项新产品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产能扩张没有财务空间
与沧州明珠、星源材料、胜利精密相比,佛山塑料科技偿付能力较差。从2017年开始,佛苏科技的速动比率一直在1以下。2018年一季度,其速动比率仅为0.57,流量比率仅为0.99,不到1;虽然其资产负债率仍在合理范围内,但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仅为55.64%;然而,其糟糕的偿付能力限制了其进一步杠杆化的空间,其扩张能力也受到严重限制。如果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陷入债务危机。
未来竞争将会加剧
隔膜龙头企业忙着扩张,有猫腻的资本和企业也开始大举进入。7月3日,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在江苏省无锡市实施无锡恩杰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16条全自动进口薄膜生产线、40条镀膜生产线和5条铝塑薄膜进口生产线;7月4日,普泰来宣布拟以2.62亿元人民币收购宁波彭锋所持溧阳悦泉66.67%的股权,进入锂电池湿隔膜业务。
据GGII统计,2017年中国锂电池隔膜产量达到14.35亿平方米;随着新产能的逐步投产,中国的锂电池隔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届时锂电池隔膜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激烈的价格战可能不可避免。那时,只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强大R&D能力和优秀财务业绩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和成长,而其他企业只能被淘汰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