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规划》发布,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由此,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国新办3日举行吹风会中,多部门有关负责人对此次《规划》作出说明,其中,关于《规划》的主要亮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归纳为“四个新”。
顺应新形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结合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使产品形态、使用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规划》将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
适应新要求
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明确新方向
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
发展新路径
加强“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
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表示,科技部将重点在三大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是在推动动力电池向高比能、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二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支持轻量化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研发。三是大力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荒”问题,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也表示,将通过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客运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充电设施,消除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远途旅行充电忧虑。
在发布《2012年规划》后,经过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全球第一。今年“金九银十”已然结束,多家车企陆续公布10月份销售数据,比亚迪公告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3217辆,去年同期为12567辆,同比增长高达84.75%。蔚来汽车10月共交付了5055辆汽车,同比增长100.12%;理想ONE在10月交付3692辆,连续3个月刷新单月交付记录;小鹏汽车10月新车交付3040辆,同比增长229%。从销量看来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未来,《规划》工作的落实将更加助力各大车企,给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推动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坚持统筹兼顾,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坚持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并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有哪些?
环保是现在发展的重点,那么在人们选择出行工具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就已经成为了新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电动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开车不受限,全国不限号,购买新能源车免购置税、享受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两极分化明显
得益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纵深挺进,并且开局就迎来了政策补贴,所以新能源车企发展事半功倍。如今,补贴退坡,准入门槛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多却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相关车企的质量和技术等系统“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电动化标签日渐清晰
这从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变化中可以初窥端倪,从不到2%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业界预计也就是十几年间会发生的变化。如果从环保和耗能的角度来看,只要跨过成本障碍,建起完整的运维体系,纯电驱动的未来蓝图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联网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产业链主支线并起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必然不会是一条主干通到底。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的板块主要是整车制造、电池体系以及售后运维。如今,发展需求带来的产业链延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添加了众多分支。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有望跃居国际舞台
截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出口方面陷入瓶颈,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呈现涨势。一般的新能源出口均价低,出口量大,档次较高的纯电动客车出口规模小,但是单价高。也就是说,不论是技术工艺较好的还是平常的都自有其出口优势。而且,新能源车企在对外合作上也非常主动,或是研发合作,或是资本合作,或是贸易合作,不一而足。
4、新能源电动轿车如何发展?
请看这篇文章体现的精神,你就知道电动汽车的前景如何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意见稿全文
时间:2010-09-22 12:08
新能源汽车产业觃划总体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5元/瓦时;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目录: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事、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事) 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 总体目标
(事) 阶段目标
四、主要仸务
(一) 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事) 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
(三) 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
(四) 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
(五) 健全标准体系
(六) 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七) 实施人才和知识产权战略
(八)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产业布局
六、保障措施
(一) 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事) 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专项
(三)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四)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
(五) 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财税奖罚机制
(六)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七) 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八) 公共机构采购公务用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倾斜
(九) 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七、觃划实施
概要:
指导思想:
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战略取向,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5元/瓦时;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汽车燃油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升/百公里。
产业布局:
到2020年,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产销觃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觃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觃划(2011-2020)》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 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 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 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 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觃划。觃划期为2011-2020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通过近10年 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觃模投放市场。 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但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化和市场化仍面临着产品成本较高、社 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传 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不断严栺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 油耗明显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极大促进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天然气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觃模。但是与国际 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单车油耗水平仍然偏高,汽车节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发 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
方向,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对未来汽车 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争夺已全面展开。加强科技攻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汽车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占据 市场主导地位,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当前可以起到明显的节油效果。坚定不移地全面掌握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 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现实要求。
事、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坚持“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加快应用,协调发展”的 指导方针,以纯电动汽车(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 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试点示范为突破口,发挥政策法觃对市场的引导作用,逐步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觃模;加快培育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推进充电设施、电池回收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事) 基本原则
坚持推动产业转型与加快技术升级相结合。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加快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节能汽车,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既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机制,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采
取财税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引导市场消费,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将主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
坚 持产业链培育与应用环境建设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带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其关键材料和元器件、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等产业链的发 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使用环境,形成完善的社会配套体系,系统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 总体目标
经过10年努力,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集团。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觃模位居世界前列。
(事) 阶段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初步形成与市场觃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2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时,循环寿命稳定达到2000次或10年以上;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达到2.5千瓦/公斤,成本降至200元/千瓦。
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充电设施网络满足纯电动汽车城际间和区域化运行需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5元/瓦时;驱动电机平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际同步发展。
混合动力汽车大觃模普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汽车燃油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升/百公里。
四、主要仸务
(一) 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集 中全行业科技资源,共同开展系统集成、动力总成、电磁兼容、高压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先进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重点支持骨干整车企业联合开 发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共用车型平台、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平台,以及先进汽车节能共性技术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
建设若干国家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加强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建立全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和产品开发数据库。
建立有效的共性技术平台共享机制。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不同类型共性技术平台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打破目前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栺局。
(事) 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
突 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加强电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池比能量;重点 开展电池优化设计、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提高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一致性;开发电池自激活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以改进电极材料循环 性为重点开发长寿命
电池体系;提升电池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推进电池零配件和系统组合件的标准化和觃模化,降低成本。
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自主化。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依托国家级动力电池研究试验基地,建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体系,开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核心知识产权。
(三) 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
全 面突破和掌握高效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低阻零部件等先进节能技术。掌握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六档及以 上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技术;高强度钢、轻质合金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等材料技术和激光拼焊 等先进成型技术。突破机电耦合、能量回收等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实现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自主研发和生产。
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驱动电机硅钢片、IGBT、关键传感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及相关检测、制造装备。突破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整车分布式控制系统,掌握基于新型电机集成驱动的底盘动力学控制、整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车网融合(V2G)等前沿技术。掌握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部件等关键技术。
(四) 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
深入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进行产品试验验证和技术经济评价,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研究配套鼓励政策,探索建立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市场推广模式,协调发展充电设施;努力扩大市场觃模,形成试点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
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开放市场环境。
继续做好公共服务领域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以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城市物流用车和企业通勤车辆等为重点,加快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逐步扩大试点觃模,到2015年,试点城市数量达到30个以上。
积极推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支持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多种推广模式,建立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事手车交易、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再利用体系,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和专业的电池回收企业。适时扩大试点城市数量,到2015年,试点城市数量达到20个以上。
选择2至3个典型城市,组织开展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重点对城市交通体系影响和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研究评价,同时开展相关政策法觃研究。
持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重点考核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带动氢的制备、储运、加注技术同步发展。
(五) 健全标准体系
加 强标准自主研究,健全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安全、能耗、排放试验评价方法及限值标准;研究制定动力电池系统、动力总成 系统、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价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充电设施、设备的设计觃范,及其安全、能耗、电磁兼容等相关技术标准。不断提高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国家限值标准;制定开实施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2012年前,基本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觃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标准体系。积极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化研究和制定。
(六) 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觃划,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觃划,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和建设觃范,推进标准化。在产业发展初期,原则上应集中力量重点在试
点城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试点城市应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觃划,适度超前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建立以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为主的充电系统。有步骤地推进现有社会停车场改造,在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政府部门停车场配套建设慢速充电桩,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区停车场按不低于停车位总量20%的比例配套建设慢速充电桩,在城市主要干道和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建设公共快速充电场站,依托公交场站建立公交车专用的充换电系统。
开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技术与设备。根据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开展制氢、储氢、加氢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七) 实施人才和知识产权战略
加 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国家专项工程为依托,培养一批国际知名的领军人才。加强电化学、新材料、汽车电子、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技 术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从业 人员的职业技能。
部门合作、统筹觃划、系统设计,构建全产业链的专利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激励原创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评价使用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办法,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八)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 立“合作开发、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开发机制,在共性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在产品技术领域,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利用国际资 源;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设立中外合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机构。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国际合作,选择一个示范城市或在其局部区域,建设国际新能 源汽车联合示范区,开展新技术评价、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模式。加强政策法觃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制定。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和上 市融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技
术和服务出口。
五、产业布局
根据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地方和社会投资,既要鼓励积极性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从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又要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结合示范工程,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导示范基地;依托现有汽车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北京、广东、安徽、浙江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觃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觃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组建1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动力电池研究机构。重点建设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域。到2020年,培育形成2-3家产销觃模超过200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分别形成2-3家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骨干生产企业。
重点支持形成若干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和分别形成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驱动电机、自动变速器骨干生产企业。重点支持整车企业联合新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1家汽车电子和1家电力电子功率元器件专业化企业集团。
六、保障措施
(一) 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调 整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内容。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和基 础材料本地化生产;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条件;新建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及电池电机的基础材料等关键 零部件合资企业需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1%。
(事) 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专项
2011-2020年,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以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觃模产业化为专项主要目标,突破和掌握一批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创新专项组织实 施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形成由整车企业牵头的产业联盟,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三)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2011-2015年,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 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
(四)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
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 %。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
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企业从亊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减免营业税。
(五) 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财税奖罚机制
完 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制度,建立基于乘用车生产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财税奖罚机制。对提前达到下一阶段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 节能汽车,给予财政补贴或车辆购置税减免优惠;对未达到车
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汽车产品,加征车辆购置税;对未达到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的乘用车生产企业的 全部产品加征消费税。
(六)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设立中央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等,充分发挥现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七) 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情况,对新能源汽车免除现行的限号行驶、牌照拍卖等限制政策,制定实行新能源汽车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扶持政策。
(八) 公共机构采购公务用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倾斜
将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享受国家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等政府优先采购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逐步扩大采购觃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九) 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设定动力电池回收及再生企业准入条件,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存储、运输、再生处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促进电池再生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的优惠政策。完善行业准入等相关管理办法,合理利用锂、稀土等战略性资源。
七、觃划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觃划》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觃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觃划目标。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觃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较好。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特斯拉的性价比车型Model 3的刹车系统频繁出问题,给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未来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多元化发展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将在不同领域占有市场,而我国本土的传统车企也将顺应汽车发展的趋势,逐渐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同时,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子化程度更高,为我国汽车自动驾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根据往年数据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汽车销量将以每年6%的增速进行增长,到2026年我国汽车新车销售量约为359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按2025年的20%来推算,约能达到718万辆左右。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新能源汽车相关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以下是相关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电机天生便有扭矩最大的优势,所以HEV车型在车辆起步、上坡、以及急加速这种需要大扭矩输出的时候,电动机便会协助发动机来工作,从而帮助车辆减少能源的消耗。
新能源汽车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截至2021年5月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
8、发改委:预计2020年汽车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孟玮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显著,汽车产销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位居世界前列。
今年以来,针对汽车产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冲击和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释放,4月以来汽车产业呈现快速恢复、持续增长的态势,1—11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降幅较大,7月份开始呈现持续回升态势,11月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5%。预计今年全年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等发展目标,要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增强发展优势,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汽车产业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9、补贴不取消/坚持纯电动:2020年新能源车发展方向曝光
未来中国自主新能源之路到底怎么走?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0中国汽车百人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等相关部门领导;另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等车企领导人共同发声,建言新能源市场发展、政策走向,这次大会参会规格极高,释放出的信息量很大,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新能源车未来发展方向。
下面就由电哥梳理此次会议的重点,一窥未来新能源车发展方向脉络。
补贴不会进一步退坡 新的双积分管理办法即将推出
1、补贴不会进一步退坡(电哥的理解是不如去年跌幅那么大)。
此前大会举办当天,曾有媒体传出苗部长发言补贴确认不会退坡,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后续工信部澄清此为误传,根据苗部长的发言来看,能够确认的是7月份补贴不会进一步取消,并非简单粗暴的不会取消。
之所以引起这么大范围的关注,是因为2020年是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收官之年,预示着新能源产业以及整个汽车产业都面临着结构性调整,一窝蜂上马拿巨幅补贴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汽车产销量从2018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如今逐步跌幅收窄,预计将稳定在2500万辆时触底。因此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将从数量上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质量的爬升。苗圩部长认为汽车企业应该不同升级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放眼海外市场。
苗圩部长还透露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大体相当于2018全年销量。从趋势上来看,11月销量达到10.5万辆,12月销量达到了16.3万辆,已经恢复到了补贴退坡前平均的水平,这表明退补的政策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恢复中。
苗圩部长证实,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品质提升明显,中高端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落后企业逐步退出了市场,动力电池系统成本比2009年下降了8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规模效应优势和发展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还补充了这一句:“这里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担心,去年7月1号补贴退坡,今年7月1号还会不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号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
看到这儿大家也就明白了,补贴不会取消,仍然会存在并且往更有益于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
2、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就在前不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意见征集稿出炉时皆电也进行了追踪报道,其中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占比提升至25%的增幅也是让众人捏了一把汗。这份规划目前仍将处于公开征集意见当中,将会在2020年上半年尽快发布。
3、完善双积分政策
于2019年7月和9月修订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公开征集意见,也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会在近期正式公布。
除此之外,苗圩部长还补充到,新能源车这个顶层设计并没有改变,我国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将会进一步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政策,让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更加科学合理。与此同时也要引入低油耗车(电哥注:混动车),搞好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协调发展。
综上,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是我国将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不动摇,同时也不会忽视过渡期的需求,极端推行新能源车,既重视速度数量、也会同步重视质量。
2020年底前,稳定现有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的发言,同样是阐述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坚定支持,总结起有以下几点:
2019年汽车产业集成度进一步增长,乘用车前十企业销量已经达到了75.6%,电池企业前五的市场占比甚至达到了79.4%,动力电池集中度更加明显。从全球角度看,2019年1-11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745.4万辆,中国市场占比达到53.9%。众多跨国车企均宣布电动化发展战略目标,汽车电动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市场将进入到激烈竞争状态,中国市场为各国企业所看好。
对于生态的搭建,万部长重点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截止2019年11月,充电桩累计已经117.4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49.5万台,同比增加了60%以上。接下来要加强电网与车企的合作,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对于氢能以及燃料电池电车的发展,万部长同样给与了肯定,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万钢部长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纯电动车型和燃料电池车型是同等重要的,并且将会长期共存。二者既能够互相补充、又能够循序发展,在市场当中是各有定位、互不替代。因此将会进一步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特别是要明确了氢能与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发电互相补充的体系。
万钢部长还在民生领域表达了诸多观点,例如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的用车环境,除了各地公共交通领域之外,还需要在路权、停车费等多环节给与新能源车便利,取消对新能源车限购的要求。
虽然201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退坡已经超过了70%,距离2020年底时间已不满一年,不要再制定中间的补贴政策,也不要对补贴的产品、技术指标再做新的调整,目标还是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退补以后的产品规划和研发工作,满足市场的要求,杜绝骗补型产品。在2025年以前坚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让民用车辆享受民用电价。
不止是新能源车,我们要做智能汽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的发言,更多是围绕宏观发展方向进行的,林主任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汽车市场表现疲软,销量的下跌一般也伴随着消费模式的颠覆再造。
总的来看目前发展方向还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就是要坚持电动化、智能化,虽然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但是仍然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汽车,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增长的空间仍然是存在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具体来说,林念修主任认为我们应当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坚持创新。不追求摊饼式的只求数量,而是要向补齐短板发展,重点攻克车载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科技,培育出新能源汽车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
此外还将加强开放合作,鼓励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斯拉就是经典案例:电哥注),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创新合资合作模式。
林念修主任还强调了国家发改委将加强投资管理,预防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营业环境。不断加强创新,让新技术、新产品加快迭代和完善,从而加速整个产业向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林主任还不忘提及完善二手流通和回收网络体系,促进汽车更新消费。
充电设施安全性、建设密度都将得到提升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则针对充电设施进行了补充,截止2019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0万个,较上年底增加了50万个,近一年的建设速度还是非常可观的。
李冶总监强调,目前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已经在逐步健全,规范随车配送充电桩产品标准管理;瞄准充换电新技术发展,组织开展换电标准研究工作。同时国家能源局支持互联网与充电设施建设的联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目前的充电设施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举例来说包括充电设施利用率、盈利能力都比较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高,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排除,平均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这将是国家能源局接下来重点的工作方向,目的还是督促我国充电设施向好向快积极发展。
在商业模式上也将鼓励更多创新,除了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之外,还会增大协调力度,促进车企参与充电运营服务,减少政令干预,加快新技术例如柔性充电、智能充电的发展,提升充电的智能化水平。
定义两类新能源车,分别应对成本和里程焦虑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补贴完全退出之后,建议根据不同车辆类型特点来破解里程焦虑等问题,例如将新能源车整体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型,以300km的续航满足城市通勤即可,这类车型在售价本身要与燃油车相当,但是使用成本更加便宜;第二类是高端型,续航达到400~500km以上,这类型用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降低,可以进一步作出更多的差异性。
写在最后,提高电动车残值刻不容缓
目前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最大的疑虑就是残值率极低,使用两三年后动力电池衰减太明显,风险较大,因此以前只能靠补贴来强推。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理应在循环利用之后保持可控的性能表现,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残值。
综合众多献策发言,可见用力过猛的取消补贴、延续高额补贴都将存在不小的风险。我们能够明确:无问质量的高额补贴时代已经正式宣告结束,接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向着补好补优、多种新能源技术共同进步、提升充电环境体验等方向迭代,相信在更市场化的策略调整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