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报告

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3 05:50:29

1、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哪些?

一、提高专利申请的集中度

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利申请并不高度集中。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通过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的集中度,合理投入资源,加大产业技术研发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并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工业专利集中申请和自主专利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

二、把握产业专利的演进趋势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做好相关研发保障;把握技术专利发展趋势,提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专利技术水平。同时,要围绕配套设备优化,结合人民生活特点,对部分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国外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情况,借鉴相关学习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我们需要创新和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通过市场促进工业专利的发展

市场环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发展趋势影响很大。因此,中国需要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国家将加大投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出台相关优惠制度和扶持政策,调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积极性,持续扩大市场销售能力,切实保障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

四、明确工业技术专利的发展路径

为了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更好,中国还需要不断攻克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确保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上继续追赶国外发达国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混合动力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许多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利申请。丰富的趋势。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很多专利申请将围绕燃料电池展开,我国将继续整合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源,加强产业技术研发,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2、中国汽车行业企业专利数榜发布 比亚迪发明专利超行业60倍

据近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科创力排行榜》(下称“排行榜”)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汽车行业212家上市企业共申请专利16.43万件,企业平均申请专利775件;共申请有效发明专利2.23万件,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105件。比亚迪以专利申请2.4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0.64万件雄踞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第一。同时,比亚迪申请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15%以上,是行业均值的32倍;有效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28%以上,是行业均值的60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乘用车领域,无论是申请专利数还是有效专利数,比亚迪都超过行业第二和第三的总和,充分体现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科技创新能力。

比亚迪能在专利方面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离不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基因。根据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6.99%?比亚迪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是全球首家掌握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企业,在行业内处于科技领先地位。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持续深入演进,专利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谁拥有更多的核心专利,谁就能抢占技术制高点,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比亚迪始终坚持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培育“技术鱼池”。目前能看到的比亚迪技术,只是技术鱼池的一部分,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技术成熟了,就推出什么新技术。比亚迪每年都会从“技术鱼池”中发布一到两个重磅技术。

比亚迪在近两年相继推出了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和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 3.0。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超级功率的特性,并且是一款通过针刺测试的动力电池,将动力电池“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抹掉;超级混动DM-i所具有的“快、省、静、顺、绿”五大特点,百公里油耗低至3.8 L,可油可电综合续航可达1200公里,降维颠覆传统燃油汽车,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搭载DM-i技术的车型供不应求;而9月刚刚发布的e平台 3.0拥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优势,全系标配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宽温域高效热泵、扁线电机、刀片电池等先进技术,基于e平台 3.0 的车型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快至2.9秒、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让基于e平台 3.0研发的车型可以满足用户更多需要,加速纯电汽车的智能化时代到来。先进技术的加持让比亚迪保持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市场地位,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系销售90121辆,连续6个月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充分证明了比亚迪强大的实力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历史无数次证明,靠市场换技术是换不来别人的核心关键技术的,只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才是硬道理。比亚迪深耕新能源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垂直整合,走出了一条技术驱动、科技领先的发展道路。作为民族企业的代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中国人造好车是比亚迪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比亚迪将不忘初心,持续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电动车充电宝专利分析报告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并迅速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从发展初期商业逻辑的饱受质疑,到资本入场后的高歌猛进,再到尾部企业的纷纷阵亡,短短一年间便完成了行业的迅速迭代与梳理,由狂热回归冷静。本研究通过分析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渠道、供应链、成本把控等各环节的发展现状,旨在为市场各方描绘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进入中盘调整期,头部企业和二三线企业的差距逐步拉开,处于第一梯队的有小电、来电等。其中,小电在资金实力、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率及订单量等维度处于行业第一。

▌行业兴起:力量蓄积加上资本引爆,推动行业迅速升温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并迅速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竞相追逐的新风口。站在投资者角度,共享单车的示范效应既启蒙了资本市场,也增强了大批投资者的信心。类比到共享充电宝行业,二者模式相似,且充电宝的财务模型预期更加乐观;其次,随着流量红利的见底,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线下,探寻新增长点。

但资本的作用仅仅是引爆,放大到整个手机移动电源产业链来看,供需端发展奠定了行业兴起的基础力量。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成熟使得人们对于续航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移动电源大环境利好。但另一方面,2013年小米的入局,极大压缩了传统移动电源企业利润空间,后者急需开拓新的转型自救之路。由此,行业内生力量,加上资本的助燃,共同推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迅速升温,成为2017年备受关注的新风口。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前景预判:现有规模

2017年市场规模0.9亿元,预计至2020年增长接近3倍

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接近亿元大关。随着一二线城市设备密度的扩张,以及下沉渠道的搭建,预计未来整个行业的用户量仍将持续走高。加上市场成熟后,营收模式向广告、数据等多元化方向开拓,未来市场潜力乐观可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前景预判:盈利空间

广告行业整体回暖,生活圈媒体发展强劲

根据CTR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进一步向好,涨幅1.5%,较15、16年提升明显。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户外娱乐、旅游休闲及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者生活半径以及与户外媒体的接触机会随之增加,大大推动以户外媒体为代表的“生活圈媒体”的长足发展。2

4、专利分析报告

针对不同的查看人群,为了不同的目的,会以不同的视角去特定专利领域进行分析,专利分析报告可以分为重大专项知识产权风险分析、行业专利现状分析、技术标准方案专利分析、公司专利布局分析及特定技术领域专利分析等。
因此当你被要求去撰写一份专利分析报告时,首先你需要了解项目的类型和背景,确定项目的客体和目的,以及明确项目的检索范围等。而在了解分析报告项目真正的需求过程中,除了你主动去了解该项目类型和背景,必要时还可能需要你主动去跟项目需求方的联系人沟通,甚至还要跟该项目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直接沟通确认才能真正把握要点。
希望可以帮到你,学戒知识产权

5、70项专利解密苹果汽车!脑洞太大,特斯拉都追不上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James

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将在明天凌晨正式举办,近期无论是苹果的软件还是硬件产品,都有不少新消息爆出。

一直保持神秘的苹果“泰坦”汽车项目也是如此。

5月底,有报告说今年苹果将在汽车项目上投入190亿美元(约合1330亿元人民币)研发,要知道,全球汽车行业全年的研发经费也就800亿~1000亿美元(约合5600亿~7000亿元人民币),苹果一家公司就占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此外,苹果近期又获得了几项有关自动驾驶的专利,让苹果的汽车专利不断充实。根据车东西的不完全统计,苹果从2017年至今已经获得了近70项汽车专利,而今年过半,已经至少获得了16项汽车专利。并且,无论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内软件、车身、安全保障方面都有涉猎,可以说涵盖了造车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苹果获得的汽车专利

那么苹果在汽车领域到底在做什么?苹果有哪些创造性的想法和设计?会对汽车行业做出怎样的改变呢?

车东西从苹果今年新获得的专利中发现,苹果所获专利中一部分是关于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的,还有车门、悬架等车身结构的,数量最多的则是车内体验的专利,今年共获得了7项,占比接近一半。同时,苹果今年获得的专利中,有不少是对此前专利的更新迭代(可参考车东西此前文章《苹果造车之心不死!1年新增30项专利,各个都是黑科技》)。

这就说明,苹果一心想造一辆能够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并且拥有智能的软硬件交互体验,同时还能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舒适的驾乘感觉。从专利来看,苹果造车很有目的性,并非天马行空。

一、苹果年投1300亿研发汽车 拿下近70项专利

近日,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投资者报告,资深分析师Katy Huberty在报告中表示,如今特斯拉和苹果两家科技界的巨头不太可能成为合作伙伴,而很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此外,报告还预测了苹果汽车项目未来发展的路线。

Katy Huberty预测,苹果今年将在汽车项目上投入190亿美元(133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

这里做一个比较,全球汽车行业全年的研发经费在800~1000亿美元之间(大约5600亿~7000亿元人民币),苹果今年的研发经费就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的20%~25%。

另外,与五年前相比,苹果在汽车项目上的研发经费增加了100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苹果在五年时间内在汽车项目上的投入已经翻倍。

Katy Huberty认为,苹果的汽车项目不会局限于“高级版的CarPlay”,而是面向更大的平台,这样苹果能在硬件、软件上实现更灵活的控制,并且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Katy Huberty还认为,如今的特斯拉与20年前刚发布iPod时的苹果公司非常相似,因为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的创新非常迅速,且这个领域需要大量的创新,这就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她在报告中预测,参照特斯拉现在创新的趋势和速度,未来几年苹果和特斯拉之间很可能形成竞争关系,而不会让两家公司成为合作伙伴。

这一报告发布之后,苹果前高管Jean-Louis Gassée在《Modaynote》发文说,虽然苹果为汽车的研发大量投资,但现实是残酷的,苹果不一定能造出汽车,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苹果前高管Jean-Louis Gassée的文 

一是苹果要造车,就得先建厂,但现在没有任何消息显示苹果有建造汽车工厂的计划。因此,造车并不是苹果短期或中期的计划,而是一项长期计划。

二是苹果造车,利润如何保证?看特斯拉的财报就能发现,虽然特斯拉在新能源车中卖的最好,但特斯拉还没有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如今,特斯拉靠不断降低制造成本希望实现盈利,但苹果没有造车经验,又如何能降低成本呢?

苹果前高管Jean-Louis Gassée的文章可以说给苹果的汽车项目当头一闷棍。不过,虽然外界的猜测、批评不断,但从2017年以来,苹果至少已经获得70项专利,这就能表明苹果造车从来就没暂停过。

▲2019年至今苹果获得的汽车专利

今年苹果获得的汽车专利中,有不少都是之前专利的迭代,例如在CarPlay在液晶仪表中显示、如何更节省空间地开关车门、如何调节悬架提高乘坐舒适感……从专利的一次次迭代中,能看到苹果对车内体验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

此外,这些专利的一次次迭代,也让这辆还未面世的苹果汽车渐渐有了雏形。随着越来越多专利细节被披露,相信苹果汽车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二、自动驾驶怎么搞?传感器互通 还能自动充电

本月初,苹果获得了两项有关自动驾驶的专利。其中一个是自动驾驶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允许不同传感器之间在运算数据过程中互相纠错;另一项专利是车辆可以自动驾驶连接到充电接头,自动开始充电。

这两项专利是苹果为数不多的自动驾驶和充电方面的专利,也引起了许多讨论。

1、全车传感器联动 能互相检查错误

根据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发布的信息,苹果公司在6月2日获得了这项专利,专利名称是“在传感器数据处理过程中共享数据”,也就是说,苹果希望在传感器采集信息之后,进行数据共享,让自动驾驶的决策过程更加精准。

在当前大多数自动驾驶车辆中,通常都带有多个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以及参与车辆控制的加速度传感器,参与方向控制的角速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拥有不同的探测本领,实时观察车辆周围和前方的路况信息。

在收集数据后,传感器产生的图像信息,深度信息都将发送到自动驾驶计算电脑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车辆才能做出在速度和方向的决策。

不过,图像信息是二维平面,雷达信息带有纵向深度,加速度传感器生成加速度信息,这些信息无法同时进行处理或比较。

因此,通常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电脑会分别处理传感器搜集到的数据,计算输出最终结果之后,车辆才会对速度和方向进行决策。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能控制自动驾驶车辆,但如果决策不当,很可能导致车辆驾驶策略的混乱。例如,在10年前谷歌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车辆通过路口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混乱场面。

▲十年前Waymo自动驾驶车辆通过路口时决策混乱

随着自动驾驶决策的不断进步,操作混乱的场面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操作失误还是时有发生。

回到苹果的这项专利,既然每个传感器分别输出结果可能不准确,且多个数据无法在同一平台计算,那就只能在计算过程中加入纠错机制防止错误发生。

苹果工程师找到了一种方法,既然原始数据无法比较,最终输出的数据综合起来又能够控制车辆,那么在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就是逐步接近最终数据的。也就是说,在计算过程中的数据放在一起就能够互相纠错。

在输入数据之后,会经历三个步骤,分别是原始数据处理、特征处理和决策处理。苹果希望在这三个步骤处理前后,都加入数据共享的机制,随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这样一来,就能够在计算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

▲专利流程图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传感器之间有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呢?

苹果在专利文件中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两个传感器进行举例。

例如,激光雷达的一部分投射点与摄像头的捕捉画面的关键区域(例如画面的下半部分更容易出现路况变化)之间就能建立联系。另外,摄像头的视觉特征的分类与激光雷达对物体的分类就能同时进行。激光雷达的特征识别和摄像头的特征融合,也能进行数据交换。

▲苹果举出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数据共享机制

在最终计算结果输出之前,摄像头与激光雷达之间的数据已经“互相检查”三次,出错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除了这两种传感器之外,苹果还希望红外线、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GP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共同融合,对自动驾驶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实际上,苹果从开始进行造车项目以来,就一直在申请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利,包括隐藏激光雷达、识别交警手势、“置信”算法加快计算速度,甚至还能观察乘客的心理变化调整车辆的驾驶模式。

2、自动驾驶去充电再也不怕电量耗尽

今年5月,苹果获得了一项名为“具有自动对准装置的充电站”的专利。这项专利中指出,电动汽车可以自动驾驶到充电站并自动插入插头充电。

与通常的“充电枪”充电方式不同,苹果的这种充电器固定安装,车辆对准插头并对接好就能开始充电。

▲自动驾驶充电原理图

实际上,自动驾驶去充电还比较简单,但能成功对准插头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苹果的充电桩充电接口能够进行上下左右调节,尤其在车辆角度不正的时候能更快速地连接电源。

▲可以调节高度和角度的充电插头

在电动汽车不断普及的今天,充电、续航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许多消费者不选择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如果车辆能自动驾驶去充电,电动车充电的痛点至少解决了一半。

此外,从专利图片可以看到,电动车的草图并不像家用轿车,外观上更像无人配送车或者小型巴士。这类车型如果配上自动驾驶充电的装置,对无人配送和出行行业都会有巨大的改变,至少业内员工不用再为充电发愁。

不过,苹果专利中充电的金属触点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出现刮风下雨的天气,沾水的触点更容易发生漏电危险,不知道苹果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从这两个专利中可以发现,苹果在做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解决车辆使用中的种种痛点。结合此前隐藏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景物识别,都能反映出苹果对自动驾驶非常重视。甚至可以说,没有自动驾驶的苹果汽车就没有灵魂。

三、内饰怎么做?CarPlay连仪表 车窗能变色

在车内的驾驶体验上,苹果也下了大功夫。车内氛围、车内灯光,以及车内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系统都在苹果的开发范围内。在苹果的设想中,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将成为人们的一个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个出行工具。今年以来,苹果在车内空间的设计上也没少下功夫,液晶仪表显示CarPlay内容,车内座椅、地板信息显示,同时还能调节车窗的颜色、反射率,看起来都非常有科技感。

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升级,车内空间对于人们来说还将有一个质的提升。在自动驾驶愈加普及之时,车内空间是否人性化或将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另一个核心。

1、液晶仪表将成为CarPlay第二屏

2014年苹果推出了CarPlay,驾驶员可以在车内使用手机映射的车机系统。此后,虽然CarPlay有软件上的功能更新,但只能在车机中控屏幕上显示,车辆的其他屏幕都不能显示CarPlay内容。

这就让使用CarPlay的驾驶员不得不将视线切换到车机中控屏幕才能查看和操作,让驾驶过程的危险系数增加。

▲目前CarPlay只能单屏幕显示

在今年3月苹果获得的一项专利中,苹果就尝试将CarPlay从一屏扩展到多屏,甚至在液晶仪表中也能使用CarPlay了。

▲液晶仪表也将支持显示CarPlay内容

如果在液晶仪表中显示信息,字体、画面要更大,信息要更凝练。例如,在导航过程中,液晶仪表就会显示导航的路线和方向。需要转弯时,就显示一个转弯的符号,这样更容易辨识。

实际上,这项功能非常容易实现,只是和各大液晶仪表显示厂商的协调上会比较缓慢。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功能很可能在苹果汽车出现之前就能提前享受。

2、车窗随时随地调颜色和透明度

除了非常实用的液晶仪表显示CarPlay内容之外,苹果还获得了一个车窗的专利,车窗可以根据乘员的需求调节颜色、反射率和透明度,既可以保证车内隐私,也能调节车内氛围。

根据专利文件的描述,苹果在车窗玻璃中插入了多个隔层,这些隔层分别负责调节车窗颜色、反射率以及是否调节成雾面。

▲车窗调节可提供不同的组合

这项功能对于未来出行也算是个刚需产品。如果在车内开个工作会议,但不想让老板知道自己在哪的话,就可以把窗户全部调整成雾面。在周末野外郊游的时候,可以把车窗颜色进行调整,让车内的气氛更加活泼。

从现售的苹果产品中其实也能看到这一点,软硬件的交互、设备间的协同是苹果最重视的体验之一。既然车机屏幕能显示导航信息,为什么液晶仪表不能显示呢?既然想要保证车内隐私,车窗为什么不能改变颜色和透明度呢?这些能在车内提升体验的小细节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真装装进车内,相信对驾乘体验是个不小的提升。

四、汽车硬件怎么改? 车门向上开,悬架变智能

除了自动驾驶,苹果实际也非常注重实际的用户体验,拿现在苹果最“不值得买”的产品之一——显示器支架来说,7799的售价和高端家用显示器本体的售价相当。在2019年WWDC上发布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Pro Stand卖999美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还是引来全场哄笑。

▲2019年WWDC上发布的Pro Stand显示器支架

可是,当你真正体验Pro Stand之后,就会发现其他显示器支架真的非常难用。

这个显示器支架可以让你用一根手指调整重达7.5kg的显示器,这对于使用显示器的任何一个群体来说都是非常友好的。但是,即便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了显示器支架的解剖图,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这东西好在哪。

▲2019年WWDC上展示的Pro Stand内部结构

苹果的汽车专利可能也是如此。从2019年开始,苹果先后获得了四项有关车门的专利、三项有关悬架的专利。虽然这两个部件算是汽车结构中比较成熟的部件了,但苹果似乎一点都不满足。

1、节省空间 车门选择向上开启

2019年5月和6月的两项专利中,苹果对车门的结构,开合的方式进行规定,而在去年9月的专利中,开始注重车门铰链设计。

在这份专利中,苹果似乎想要把车门的铰链做成类似MacBook笔记本电脑铰链一样顺滑。同时,苹果还为车门加入传感器,如果车外有危险情况,车门会给乘员一个力反馈,防止发生危险。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苹果今年5月获得的另一项车门专利,从图片上看,精细程度远超此前的专利。

在现售乘用车中,车门主要有三种开合方式。第一种是向外开门,第二种是商务车常用的滑动车门,第三种是鸥翼式车门。这三种开门方式仅有滑动车门最节省空间,苹果也希望使用这种方式。不过,苹果不想让车门向后滑,而是向上滑。

▲苹果专利中车门的结构

从专利说明中可以看出,这一车门可以让车门向车辆顶部旋转,这样一来,既不会占用车辆左右两侧的空间,也不会占用车辆上方空间。这样看来,苹果似乎想要对开关车门的方式来一个大的创新。

▲车门打开状态

可是,从图片上看还是有一个问题,车门的组件这么复杂,在车内如何保持美观呢?这可能是在制造过程中苹果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

2、实时识别路况调整悬架

除车门之外,悬架也是苹果一直心心念念的一个车身部件。2019年5月和7月,苹果分别获得了两项汽车悬架专利。此前,苹果希望通过调整悬架的软硬提升不同驾驶状态下乘员的乘坐舒适度,甚至还能减缓乘员晕车的状况、减少轮胎的磨损。

今年2月,苹果再次获得了一项悬架专利,名称是“主动悬架系统”,车辆在检测当前道路状况后,会主动调节悬架,让车内乘员乘坐始终保持舒适状态。

▲车辆悬架剖面图

具体来说,如果行驶在沙石等不平整的路面时,车辆的悬架就会主动调节,让车轮上下跳动中的能量尽可能让车轮吸收,而不是传导到车内,这样乘坐舒适度就会更高。

此外,苹果也在这一专利中特别说明,即便车辆使用自动驾驶系统行驶,也能根据路况调整悬架。

这里可以推导两个事实:一是苹果真的要做自动驾驶汽车,二是苹果的自动驾驶是全方位的,不仅能自己开,其他参数也能自己调整。与其他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化系统相比,可谓更上一层楼。

五、无人车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将气囊塞入安全带

除了细节方面,苹果对车内安全性能也十分重视,在今年新获得的专利中,有关驾驶、乘坐安全的共有三项。其中,有关安全气囊的专利非常引人注目。

苹果在今年5月12日获得的一项专利中,描述了车内乘员面对面乘坐时发生碰撞事故后车辆采取的措施。

在传统乘用车的座位排布中,前一排的座椅靠背往往能为后排乘客提供缓冲,在发生碰撞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乘客安全。但苹果设计的一款车辆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乘坐,如果发生碰撞或者急刹情况时,两名乘客可能撞到一起,很可能两人同时受伤。

因此,苹果希望能在两人中央弹出安全气囊,保护乘员安全。

不过,即便是安装安全气囊,也没有那么简单。如今,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方向盘的主驾驶安全气囊、中控台安全气囊,这些气囊或有方向盘,或有中控台的支撑。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不会发生偏移失去缓冲效果。

而面对面乘坐的两名乘客之间没有任何支撑表面,即便安全气囊弹开,也可能发生偏移无法起到缓冲作用。于是,苹果在专利中提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

▲安全带安全气囊

第一,安全带安全气囊。将安全气囊仓安装在安全带内,一旦发生危险,就可以从腰部安全带处弹开安全气囊,相当于乘客面前撑起一个大气球。

▲“变大”的安全气帘

第二,就是将安全气囊安装在车顶或者车厢侧面。这种设计相当于把现在常用的车辆安全气帘扩大,可以直接挡住乘员的上半身。

可以说,把安全气囊装进安全带还是苹果的首创,在形式上非常有创意,实际安全效果如何还是要经过严格的检测。

把安全气囊塞进安全带,苹果工程师可谓脑洞大开,不过这还不算最富有想象力的。此前,苹果工程师甚至想把触控板装进安全带,并设置几个按钮,驾驶员甚至可以在安全带上唤醒Siri、接打电话,可以说非常智能。

结语:苹果究竟想造什么车?

苹果从2014年前后开始向汽车领域进发,研发自动驾驶,并且申请汽车方面的专利。不过,苹果研发了这么多年,确实还没有多少实质性成果,不少人怀疑,苹果真的想造车吗?

从苹果汽车专利上看,苹果一直向着造车的方向前进,近70项专利基本已经画出了Apple?Car的轮廓。

从苹果多年在科技界的成果来看,它肯定不甘心做CarPlay一个软件,而是要做CarPlay拓展出的硬件产品,那就是汽车。

具体来说,苹果想要造的车用电力驱动,拥有自动驾驶能力,车内有基于CarPlay的强大交互功能,说不定之后苹果还会升级成“CarOS”。面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改变,苹果的汽车甚至可以将方向盘收起,允许两排乘客面对面乘坐。

说到这,似乎真的有了些未来出行的味道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探秘电动福特F150专利|福特似乎对电动皮卡有着更多方面的考虑

尽管福特公开表示正在研发一款电动F-150皮卡,但这款潜在的细分市场车型还有许多秘密有待披露。不过,现在,由于macheclub.com上的专利申请,我们对F-150电动汽车的电池如何以一种新的、新颖的方式进行深入的了解。福特似乎对这款车型有着规模、实力和动力等更多方面的考虑。
本专利描述了一种将电池集成到车架平台上的车身中的方法。它类似于滑板底盘,在所有电动汽车中都很常见,电池安装在地板的底部。在福特的应用中,横梁被安装在左右框架轨道之间。这些横梁提供不同的电池外壳,并由金属板额外支撑。有几个亮点值得注意。
许多电动汽车底盘电池组是一大个单一的,大单元放在车轴之间的中心,横梁的做法允许电池放置在框架间的独立区域。在摘要中,福特说“多个功率存储模块被布置在多个隔间内”,
这对重量分配、制造难易度和降低NVH有好处。
此外,在地板上放置单个重型电池组的传统方法会对车辆结构造成剪应力。在福特的专利中,横梁的作用不仅仅是容纳电池,它们为车架纵梁提供加固,有助于使结构更坚固。
专利上写着,“每一个横梁都焊接在左车架纵梁、右车架纵梁和板上。钢板焊接在左右两侧的车架纵梁上。”这使得车架纵梁(由钢或铝制成)更薄、更轻。
包含横梁的蓄电池数量由车架纵梁的长度定义。这意味着更长的卡车可以有更多的动力和续航里程。福特是否已经在考虑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重型皮卡?
福特指出,一个单一的电机可以安装在框架内形成“向前或向后的动力存储单元”,但潜在的第二个驱动电机被提到了无数次。还描述了一种使用各自的电机为每个车轮单独供电的装置。
有趣的是,这一切与福特投资5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里维埃(Rivian)展示的东西既相似又不同。里维埃的底盘也是车身上的框架,
但使用了一个更传统的大型单电池组,而不是这里描述的分割横梁结构方法。然而,里维埃已经声明,其车辆将提供每个车轮的单独电机。
也许这些品牌之间正在进行知识产权共享,当他们各自的电动卡车投产时,一切都可能改变。毫无疑问,他们正与特斯拉电动皮卡展开一场发布日期竞赛。可以这么说,无论福特用电动F-150做什么,都将使它不同于任何一辆皮卡,永远对得起蓝色椭圆的logo。
——Via Alex Leanse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专利分析报告怎么写

分析报告要看客户要求的深浅来做。一般包括几个内容:技术的发展现状,领域内专利的分析(申请人、类别、技术趋势等)、竞争对手分析、结论建议。

8、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三款智能电动车

2021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虽然疫情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全新生活方式”的有望可期已经开始大踏步的推进着科技进步与社交革命,这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就能看出端倪。上周,华尔街媒体披露了贾跃亭创办的FF在美国即将上市的细节,不禁让人们对那款横空出世的革命性产品FF 91再次充满期待,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刚刚亮相了2022年交付首个轿车产品ET7,宣传中的1000公里续航能力一下占据新闻头条,而特斯拉早早宣布会在2022年推出一款2.5万美元左右的智能电动车,早早锁定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钱包。

毫无疑问,人们都期待能够在2022年摘掉口罩,走出家门,以全新的期待与方式连接彼此,由此,电动出行产品的全面智能化大幕也将在2022年全面开启。究竟哪些产品具有引领这场赛跑的潜质?谁又能够满足消费者那几何级别突变的用体验和需求?我们不妨来看看几款有可能在2022年上市的最具代表性智能电动车产品,从中我们也许能嗅到未来出行生态奔涌而来的味道。

FF 91 —— 迟来的主角

很多人都说,当年FF 91代表FF首次登场CES便斩获了年度创新大奖,掀起轩然大波,它超前和产品理念和革命性用户体验成为了行业标杆,是一款至今仍被科技发烧玩家们所期待的颠覆性产品。虽然FF在这些年的生死挣扎中尚未量产交付FF 91,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技术过于超前的FF 91也逐渐赢得了更为成熟的市场时机和量产窗口。有消息成FF将在上市成功一年以内将量产交付FF 91。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者终于有望在2022年和传奇的FF 91正式见面,昔日传说中的王者也将迟迟归来。20万美元的售价和科技豪华的口碑是否能够和FF 91的产品表现相匹配,答案将在明年揭晓。

上周, FF在美国洛杉矶总部发布了FF 91最新的车载软件更新,在科技发烧友中点燃了热情——智能灯光,面部识别无缝进入,灵活的驾驶员控制框架,操作系统级别的语音AI整合,Share的分享体验等等,与车内多达11块显示屏的多屏用户解决方案交相呼应,为消费者勾勒出了一个科技奢华的智能座舱。

FF91拥有5,250 x 2,283 x 1,598 mm的长宽高车身尺寸,轴距3,200mm,车身设计简洁而紧致,整车运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元素,风阻系数仅为0.25,科技感十足的车身线条令FF 91在拥有劳斯莱斯、宾利同级别的车身尺寸的情况下,显得年轻而又坚韧,充满活力。在性能方面,FF 自主开发的 VPA 可变驱动底盘架构,使用在 FF91 上的纯电动电机峰值功率可以达到 783 千瓦 1050 马力,峰值扭矩为 1800 牛米。FF 91 的 0 到 60 英里/小时的加速速度是 2.39 秒。FF 表示在 EPA 测试中 FF91 的续航里程是 378 英里,NEDC 测试的成绩是 700 公里。

为数不多的人知道,贾跃亭曾在FF创办初期就力排众议,投资二十亿美元自研智能电动车核心技术,当初罗兰贝格在对FF的科技水平进行评估后,给出了“FF拥有最先进的智能电动车技术。”的评价,这也促成了恒大集团二十亿美元入股FF。近日,一份来自专利数据分析公司RSIP的报告显示,FF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申请或已获授权的专利约有880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530项,许多都与互联网、自动驾驶和智能相关,报告还指出,FF的多元化专利组合在同类技术上比包括丰田、福特和本田在内的OEM厂商更加强大,在电动汽车专利组合在关键技术上与特斯拉不相上下。

蔚来ET7——续航1000公里有待时间证明

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蔚来汽车今日发布了首款轿车产品ET7,蔚来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ET7轿车将是一个温暖的起居室,具有包括内置按摩座椅等功能,其售价为人民币44.8万-52.6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新车将有150kWh的固态电池包可选,续航里程超过1000km,该车预计在2022年第一季度陆续交付,而新电池包的交付时间则为2022年第四季度。曾有媒体报道,对于ET7的市场定位,蔚来直指国产宝马7系,也有分析人士指出,ET7在电动车领域对标Model S,燃油车领域直至宝马7系等车型。虽然现在蔚来与宝马、特斯拉还存在一定差距,但40万-60万元价格区间特斯拉并没有产品布局,蔚来有望借助差异化打法抢占市场份额。

蔚来ET7定位中大型纯电动车,整车造型设计中规中矩,采用双腰线设计,搭配隐藏式把手以及大尺寸轮圈,显得动感时尚。该车长宽高为5098/1987/1505mm,轴距3060mm。 在对标宝马7的内饰体验方面,蔚来ET7采用可再生的木饰板装饰,并且全系标配穹顶式玻璃车顶、Microfiber超纤绒顶棚、HUD抬头显示和Nappa内饰套装,可谓是可圈可点。该车配备12.8英寸的中控屏和10.2英寸仪表盘,其分辨率和对比度都得到了提升。新车采用环绕式瀑布氛围灯,并且具有64种颜色可调,能与不同光影效果和场景联动,为驾驶者营造出家居氛围。 ET7在动力方面搭载了180kW前永磁+300kW后感应的电机组合,综合功率为480kW,峰值扭矩为850N·m,0-100km/h加速时间为3.9s,0-100km/h制动距离33.5m,风阻系数为0.23Cd,并且标配Brembo刹车卡钳。续航方面,该车有电池容量为70kWh、100kWh和150kWh三种电池包可选,其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分别超过500km、700km和1000km。

不过,就在蔚来发布了ET7将搭载续航达到1000公里电池包之后一周,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炮轰了1000公里续航技术路线的激进性。一时间,“1000公里续航电池‘还在路上’?”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业内行业专家指出,真正能够实现1000公里续航的固态电池技术最早要到2025年才能商用,因此蔚来ET7有可能只是搭载半固态的过渡性电池技术。

的确,蔚来的宝马7杀手ET7不仅要等一年才能上市,李斌口中的150kWh固态电池目前也只是“空头”支票。蔚来方面表示,150kWh电池技术计划于明年四季度开始交付。这意味着,早期购买ET7的车主还仅能体验70kWh和100kWh的三元锂电池组,其续航能力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车型区别不大。

特斯拉入门级电动车——2.5万美元开特斯拉的诱惑

去年秋天,特斯拉宣布将推出一款售价只需2.5万美元的入门级电动汽车,顿时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跟我视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与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报告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