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江苏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

江苏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布时间:2022-05-25 12:59:18

1、氢云研究: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研究

我国能源储备较差,且结构不太合理。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同样失调,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一半,石油消费占比近20%。煤炭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不仅带来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加剧了能源枯竭的危险,同时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使用汽柴油作为燃料的汽车,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成为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其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氢能因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具备优越的环保性能,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加大了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投入。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开放的区域,同样引领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在此区域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除了注重技术领先与产业化落地外,亦非常注重对未来技术的预研与知识产权的积累,但在现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下,知识产权协同能力较弱,且在主要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交易机制,导致产业链协同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知识产权活动现状以及协调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长三角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为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

长三角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与资本密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高端人才集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为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1.1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

从2017年9月上海市率先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18—2030)》以来,地处长三角的宁波、苏州、张家港、如皋、嘉善、六安等多个城市都颁布了氢能规划,如表1所示。

表1长三角出台氢能政策文件概况

浙江省和江苏省也从省级层面分别在2019年4月和2019年9月先后颁布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表1可以看出,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城市覆盖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以江苏省覆盖范围最广,走在其他省市前面。除此以外,长三角无论是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还是其他支持性产业链,都得到了充分覆盖,并对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氢能使用和燃料电池系统有明显的侧重。长三角各企业对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投资热度高,近两三年几大企业的投资额接近百亿元。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集聚3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其中6家企业在2018年收入超过1亿元,15家企业收入超千万元。这些产能化较强的企业已成为我国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

除此以外,在长三角特别是江苏省,已形成以如皋氢能源小镇、江苏丹徒氢能源产业园、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多个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汽车整车开发制造、产品示范应用的氢能产业链。

1.2 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9年5月正式公布。该《规划》目标为推动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设施的协调平衡发展。文件将氢走廊建设规划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3个阶段。其中,在2019—2021年的近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启动建设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建设加氢站4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超5000辆。在2022—2025年的中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发展,提升氢能关键技术水平,推广建设1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在2026—2030年的远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建成2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覆盖长三角全部城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区域。届时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超过20万辆。《规划》还分别明确了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5项主要任务和加强组织领导等8项保障措施。《规划》的颁布有利于推动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一体化,并为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示范区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将促进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2、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发展

2.1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

我国新能源汽车原创专利数量占全球专利总量的11%,居全球第三,排在第一的是日本,占比49%,第二为美国,占比20%。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专利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大量外国专利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目标市场,导致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原创专利量占比较低。但是,这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8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23万件,其中发明11万件(授权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0.2%和21.1%。2018年汽车专利申请公开排前十的汽车企业如图1所示。

图1 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汽车企业

从图1可以看出,授权量前十企业,仅有2家国内企业,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九位,2家企业授权量共956件,仅占排名前十企业总量的13.9%,说明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较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处长三角的江淮汽车榜上有名,则从侧面反映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储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另外,不同汽车企业对专利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车身及车身附件、智能网联、发动机、电子电器、基础通用、整车制造、整车系统、变速器和制动系统等。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量最大,占比最高,达到了28.6%,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超过了50%。这充分说明国内企业已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并注重在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专利申请表现不一,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大,占比达56%,其次为电控技术申请,占比30%,而电机技术申请占比最小。

2.2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储备

长三角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在专利数量与分布特点上,均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深厚技术积累。在30多家重点企业中,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专利数超过100项的有3家企业,超过10项的有19家企业,专利总数超过1200项。申请专利前十的企业为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氢新能源有限公司、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清能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伯海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5月,上述公司专利申报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专利申请量排前十氢能企业

以上10家企业业务既涉及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又包含了整车的开发和制造,同时还涉及了供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地域上看,以苏州和上海的企业为主。

3 、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又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角逐中,拥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积累与储备数据显示,在发明专利授权上我国与国外有明显差距,尤其缺乏像丰田汽车这样知识产权储备良好的车企。另外在产业链间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协同,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国企业除了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外,还需要进行产业链之间的知识产权协同,才能提升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能力、。

3.1开放专利开源行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放专利的开源行动是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不附加任何利益性条件将公司专利对外开放,可加速推进汽车企业采用氢能技术,增加参与氢能汽车开发的企业数量,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跻身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布局的上层,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开放专利的企业在该产业领域也可实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或形成事实标准。

3.2建立专门的专利联盟

专利联盟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协同,通过联盟联合开发、保护和运营氢能领域的知识产权。首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各领域关键技术的知识共享,在此基础上协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申报各类专利,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共享。其次,组建保护协同中心。以中心为载体,加强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的维权合作,实现异地办案,异地执法,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维权的效率与效果。最后,以三省一市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基础,建设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统一标准下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经营,以此加强联盟成员的创新,同时促进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协作,增强成员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升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推动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3.3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以产业技术联盟为载体进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协同。通过产业技术联盟,整合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机构,形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设立“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合作战略、组合知识产权、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诉求等措施进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的协同,促进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间的协同和创新,掌握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主导权。

注:本文涉及的专利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专利信息网。(作者:吕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吉利又搞出来一个枫叶电动车,是不是老年代步车转正?

最近又有一个名为枫叶汽车的新电动车品牌亮相,乍一听以为是啥加拿大的新造车品牌呢,仔细一看,这不是当年的华普汽车logo吗?没错,这个新品牌枫叶汽车,其实就是吉利集团旗下的华普汽车与康迪电动车合并的产物。

虽然枫叶汽车最近才正式公布首款SUV产品枫叶X30的官图,不过其实这款车的信息去年底就已经传出来了,当时还说新车在2020年春节后就会正式上市。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枫叶汽车首秀的节奏,最近一次看到它的消息还是今年1月份在江苏如皋市的政府网站上首款量产车下线的消息。

这个枫叶汽车隶属于枫盛汽车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去年3月才成立,属于吉利科技集团一部分,公司注册资金24.04亿元,吉利控股出资78%,浙江康迪占比22%。枫盛用的生产资质来自吉利的华普汽车,这也是吉利最早开始做汽车的时候就有的子公司,而康迪电动车则是老年代步车领域的玩家,后来被吉利收购了。

按照官方说法,枫叶汽车是大吉利新能源谱系中的一员,主要负责与国内的新造车竞争,今年要推出三款产品,未来3年还将推出5款以上新车,涵盖轿车和SUV领域。虽然这个枫叶X30的具体参数还不清楚,不过之前有媒体透露新车续航只有300公里,看来还是没逃脱低速电动车的影子,所以枫叶汽车也对外宣称主打换电模式,看来是为了弥补续航短板。

要说吉利的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有些不解。首先枫叶汽车受到了江苏如皋市的大力支持,下线仪式上市委领导都出席了,可是如皋并非没有新能源项目。早在2016年王晓麟就带着他的赛麟汽车找到了如皋市政府,并且将公司落户在了这里,后来赛麟买下了青年汽车的资质,而如皋赛麟青年乘用车项目也成为了江苏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之一。2017年赛麟如皋工厂动工,同年在上海开发布会推出了入门级超跑S1,还被列为江苏新能源集群龙头企业。

后来赛麟一直没啥动静,直到去年鸟巢办了场神奇的发布会,推出了一款神似老年代步车的迈迈微型电动车,号称可以上赛道,被许多网友吐槽。如今如皋又引入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按照现在的规定同一省市可是不鼓励这种引入过多新能源项目却没有啥销量的做法,所以如皋市的做法让人有些不解,难道是赛麟项目不给力了?

说回吉利的这个枫叶汽车,新车的设计由吉利上海设计中心完成,整个公司的资产用的还是康迪那一套,相当于把这个老年代步车品牌盘活了,不过康迪本身没啥技术积淀,早起做的都是这种满大街跑的“老头乐”。被吉利收购后做了一款全球鹰K27,如今也停产了。

现在这个枫叶汽车,号称竞争新势力,却没看到什么智能化的影子,更像是在小型电动车领域与自主品牌竞争,大吉利这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能吃得开吗?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枫叶汽车横空出世,吉利大出行生态圈的新拼图

在丰田、大众等巨头正在完成身份转换,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的变革时代,吉利也有了新动作。

4月10日,枫叶汽车品牌发布会暨首款新车30X首发预售活动以线上直播方式呈现。这将是吉利集团在新能源、共享出行等领域布局的又一枚棋子。

不过,相信不少人都会对“突然冒出”的枫叶汽车产生同样的疑问:

“新品牌与吉利是什么关系?”、“新品牌的定位是什么?”、“吉利为什么要推出一个新品牌?”、“枫叶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事实上,在1月13日,枫叶汽车30X的下线仪式上,吉利科技集团CEO徐志豪已经给予了枫叶汽车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未来:“枫盛汽车将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创新的技术路线、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立体出行大生态提供新生力量。”

从这番话中,不难察觉到吉利打造“立体出行大生态”的长远目标,而枫叶汽车则是一块新拼图。

01 枫叶汽车的前世今生

枫叶汽车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下的枫盛汽车科技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汽车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金融、出行等领域,具备国家发改委批准审核资质和工信部批准生产资质。

枫叶汽车的前身是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实则是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和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双方各持50%股权。

华普汽车早在2004年即被吉利完成收购,所以康迪电动汽车早已与吉利关系密切。

2019年,吉利通过增持股份的方式,成为了康迪电动汽车的绝对大股东,持股78%。至此,完成了对枫叶汽车上线的准备工作,而枫叶汽车的造车资质正是来自于华普汽车。

同时,康迪电动汽车本就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其位于江苏如皋的工厂一期工程具备1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

所以,此次枫叶汽车的诞生是水到渠成之事。新品牌的发布不仅将一举激活这些已有产能,而且在吉利成熟体系的赋能和现有熟练工人的加持下,枫叶汽车将很快实现新车制造-销售业务链,不必同很多造车新势力般,经历投产前的漫长准备阶段。

02 吉利大出行生态的新拼图

上文提及过,枫叶汽车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涵盖曹操出行、太力飞行汽车、国铁吉讯、车联网GKUI等业务单元,致力于能源科技、共享出行、车联网、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低轨卫星、激光通讯、太空探索等前沿技术的探索。

在吉利科技集团的官方介绍中显示,该集团将“助力吉利控股集团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稳健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建设,逐步实现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枫叶汽车的加入对实现上述目标具备明显加成作用。至此,吉利科技集团不仅将成为继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后,又一个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也将对打通现有共享出行业务有重要意义。

吉利在出行服务领域早有布局,与戴姆勒共同打造了“耀出行”业务,定位于高端领域;自行成立的“曹操出行”定位于中端领域,发展势头和潜力也十分可观。

而枫叶汽车的出现,将让吉利的出行业务划分和定位更加精细化,各自目标受众更加清晰。

按照枫叶汽车今年的产品战略来看,继上半年发布30X后,第三季度还将推出一台MPV新品。两款产品兼具大空间,可满足多人同时出行的特质,将为“曹操出行”的业务拓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同时,枫叶汽车和极星汽车、几何汽车一起,构建起清晰的高、中、低新能源品牌和产品阵列,对吉利汽车而言,这将完成对新能源市场的深度布局。

长远来看,吉利科技集团在打通内部整车生产-销售-出行链路之后,将形成完整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未来独立完成IPO创造了充分条件。

03 首款新品吉利权威背书

此次发布会,枫叶汽车公布了首款新品30X的官方预售价格。新车共推出4种配置,预售价6.88-7.98万元。

从这台车的内外饰造型来看,不难发现其与吉利远景X3有着亲密血缘关系。事实上,正是基于吉利已形成的强悍通用产业链,可让枫叶汽车轻松得到母集团下放的资源。不仅来自模块化平台,供应商支持,以及系统和调校数据支持也同步下放。

所以,当我们看到30X也搭载了吉利的GKUI智能互联系统就不足为怪了。相比许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枫叶汽车30X是一台拥有吉利权威背书的极为成熟可靠的产品。

这是其最大优势。

同时,该车NEDC工况下306公里的续航里程,也让其市场定位很明确,只为满足都市用户通行。

据官方介绍,枫叶汽车后续会为产品推出官方换电业务,这不仅解决了电动车的充电痛点,也为吉利发展换电新业务提供了可能。

网新社观点:

发布会上,枫盛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全凯谈到,枫叶汽车的品牌愿景是实现“让绿色出行普及大众”。

对此,在吉利集团的支持下,枫叶汽车虽然横空出世,但定位清晰明确,产品售价也平易近人,直指大众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枫叶汽车的特质完美吻合同集团“曹操出行”的需求和定位,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好用、不贵的共享出行服务。

我们可以期待,吉利汽车的大出行生态圈设想一步步实现,枫叶汽车将是一张极具潜力的新拼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穷”且益“艰”,新旧造车势力“助力”行业洗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5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8.7万辆和21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8.2%和14.5%。今年前五个月的总体产销量分别为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

被视为“希望”的新能源汽车,表现同样不佳。乘联会月度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7.02万辆,同比下降25.8%。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9.6%。

在疫情影响下,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境遇都是一样的艰难。

今年上半年,一些新旧造车势力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面临“生死局”。

 

卖卖卖:传统车企断臂求生

最近几天,一汽夏利“火”了。近日,*ST夏利发布公告,6月18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的议案。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一汽股份变为铁物股份,实际控制人不变。

从前几年卖出持有的一汽丰田股份之日起,一汽夏利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卖股份、卖资产成为续命的主要招数。

如今,一汽夏利完成最后一卖,从此退出汽车圈。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早期“三小”之一,夏利的结局虽然让人感到惋惜和无奈,但市场优胜劣汰的就是如此残酷。在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守着老本过日子,不能顺应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夏利,出局是必然结果。

夏利之后,会轮到谁呢?是众泰汽车?还是海马汽车?都有可能。

先来看众泰汽车。2019年度,众泰汽车公司完成营收29.86亿元,同比下降79.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9亿元,同比下降1498.98%;基本每股收益-5.52元。

产销量的大幅度下滑,是众泰汽车深陷泥沼的关键因素。在走“模仿”路线的车企中,众泰算是有一号。众泰T600、众泰Z700、众泰SR7等,都有一个个明星车型做“背书”,比如大众途锐、保时捷、奥迪Q3等,深刻地贯彻着“众泰集团始终坚持国际化思路,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汽车界的发展动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的理念。

但是,空有颜值,没有“才华”, 模仿了别人的脸,模仿不了别人的品质,是众泰汽车迅速落伍的关键。尤其是在动力系统方面,由于众泰旗下车型迟迟迈不过“国六”这个坎,众泰汽车的销量大幅度下滑,在二线自主品牌中也落后了。数据显示,众泰汽车2019年汽车销售量仅为2.12万辆,同比下降86.29%。此外,2020年前五个月,众泰汽车销量仅为3573辆,同比暴跌96%。

在审计部门对众泰汽车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众泰汽车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公司简称变更为“*ST众泰”。

众泰汽车披星戴帽不同,同为上市公司的海马汽车因为“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日前正在申请摘掉“*ST”的帽子,股票名称恢复为“海马汽车”。

海马汽车虽然在造车版块亏损巨大,但是凭借在房地产版块的丰厚积累,又一次挺了过来。最近几年,依靠抛售房产、股权等,海马汽车不仅顽强的生存下来,而与那些四处拖欠各种费用的车企相比,也算是良心企业。

不知道海马汽车能不能挺过一关又一关,真正在造车方面雄起。如果造车这个主业始终不见起色,那即便卖光房产也挽回不了关停的命运。

最近日子不好过的车企,还有力帆汽车。

日前,力帆汽车公告召回3651辆650EV300纯电动汽车,召回原因为650EV300车型的动力电池包存在磨损所致的短路隐患。

在工信部6月发文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降低车辆起火风险后,力帆汽车又一次因为召回成为典型。这对于业绩表现不佳的力帆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4月发布的力帆股份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营收为74.5亿元,同比下滑32.35%;净利润为亏损46.8亿元,同比下滑1950.83%。6月18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及诉讼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

营收下滑,亏损严重,外债众多,力帆陷入“资金紧张,面临严重的流动风险”的境地,且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日前传出的吉利汽车收购的力帆汽车的消息,也被双方先后否定,股市的一涨一跌,更加说明市场对力帆汽车并不看好。

虽然力帆股份也在卖地卖资质,诸如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车和家、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但是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做法,并不能阻止今时今日困难局面的发生。

走过辉煌,走向落幕,成为历史,传统造车汽车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夏利、众泰、海马、力帆的境遇,必定还会发生在其他车企身上。

 

欠欠欠,造车新势力闹钱荒

相对于有些家底可卖的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就为钱发愁,每天想的就是从哪里找到钱。业界普遍认同的200亿元门槛,已经将许多造车新势力拦在门外。此时,正努力将一条腿往门里迈的造车新势力,卡在进退不能的境地,可谓无比的尴尬。

6月13日,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明发声“博郡目前遭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 公司的现金流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形成成果和产品,积极对外合作,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并力争带领博郡汽车走出困境。”

自2019年5月起,博郡汽车就传出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变相裁员、融资困难等问题,如今这层窗户纸终于被黄希明戳破了,同时戳破的还有博郡汽车的造车梦。

在与一汽夏利合资成立天津博郡后,博郡汽车一直未能按协议履行出资义务,拟出资20.34亿元,结果实际出资仅1410万元。

博郡汽车的出资为何迟迟不到位,现实的一面是账上没有钱,猜想的一面或许是博郡汽车想先行获取一汽夏利的造车资质,然后再用这个资质去融资的计划没能实现。

一汽夏利没拿到“彩礼”,就把自己给“嫁”了,现在估计在想如何“悔婚”呢。

无独有偶,近日拜腾汽车几千员工集体讨薪,成了业界焦点之一。拜腾汽车回应称,管理层和股东正在积极应对,争取尽快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显然,“争取尽快妥善解决”,其实就是有继续拖下去的意思。同时,有报道称,拜腾汽车南京工厂因欠费被相关方断电,员工大量离职和流失。

而且,拜腾汽车也与一汽夏利有所关联。2018年9月,一汽夏利将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利汽车100%股权转让给南京知行,转让价格为1元,南京知行承担一汽华立8亿元债务,上述款项分期在2019年9月30日前全部偿还完毕。

一旦这次交易完成,拜腾将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但是,在支付了3.3亿元后,仍有4.7亿元债务未能按期偿还。

6月2日晚,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拜腾、一汽夏利、一汽华利、天津一汽夏利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公司签署了相关协议。协议规定,拜腾必须在今年10月31日前付清剩余欠款4.7亿元,其中6月30日前支付2.35亿元,10月31日前支付全部剩余的2.35 亿元。

看来,对于博郡汽车和拜腾汽车来说,一汽夏利都展现着“宽容”的态度,毕竟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江”,抱团取暖是有必要的。

与博郡汽车和拜腾汽车相比,赛麟汽车的日子更加艰难。

6月23日,网上曝出赛麟汽车上海分公司,已被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

而且,4月份赛麟汽车董事长兼CEO王晓麟遭该公司乔宇东的实名举报,称国有股东南通嘉禾实际提供了总计66亿元资金,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四家企业股东以虚假技术出资作价66亿元。

对此举报,王晓麟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受诬告事件影响,如皋市政府已组织工作组就其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在此期间,公司员工的正常薪资发放或将受到影响。

目前,赛麟公司已经不能正常支付月度工资,包括执行副总裁陈磊、人事副总裁王芳、财务副总裁于福忠、采购副总裁于瑞林等高管在内的员工提出离职,公司管理陷入停摆状态。

与此同时,王晓麟身在美国,因机票一直被航空公司取消,无法回到国内,也无法就如皋市政府的调查,给与当面回应。

除了事实上的员工欠薪、运营停摆外,如果虚假出资也是事实的话,那赛麟汽车的造车之路估计就到此为止了。

 

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造车企业在新时期下难以适应而谋求退路,还是造车新势力借电动化“春风”野蛮生长,都要守好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切莫胡作非为,千万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触目惊心!千亿资金打水漂?造车新势力崩盘后的“烂账”

<

6、江苏赛麟造车变成大败局是怎么回事?

今年4月27日,江苏赛麟汽车前高级法务经理乔宇东实名举报公司董事长、CEO兼法定代表人王晓麟,对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及挪用巨额国资提出质疑

乔宇东的指控描述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国际骗局”:王晓麟实际控制的赛麟公司的4个外资企业股东,以虚假技术出资作价66亿元,骗得赛麟公司股份,并且获得公司控制权。

而赛麟公司唯一国有股东南通嘉禾“总计已提供资金66亿元,而王晓麟在没有出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履行在赛麟公司却因王晓麟的极力阻挠而根本无法开展,王晓麟甚至不允许国有股东南通嘉禾任免江苏赛麟一名高管。”

双方口水仗不断升级。但王晓麟并不否认的是,赛麟汽车已经花掉了接近60亿元:建汽车工厂花掉30亿元;人员开支、营销费用等花掉14亿左右;剩下的钱用来造车。不过,在王晓麟看来,这些钱远远不够。远在美国的王晓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中,我们是最省钱的,因为我有财务控制经验。没有百亿元投资不叫造车。”

根据公开数据,如皋市20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0亿元,而按乔宇东的说法,仅赛麟项目,如皋政府就已经拿出真金白银66亿元。

造车耗时四年,但在百日之内,赛麟汽车“猝死”。赛麟汽车账户已经被冻结,赛麟汽车位于如皋的两家工厂、上海分公司都被南通中院查封,高管和员工纷纷离职,赛麟轰然倒塌。而身处美国的王晓麟和如皋政府隔空对峙,互相指责导致公司停摆的原因在于对方。

“我没有任何责任!” 如今远在美国的王晓麟拒绝回国,被人称为“造车界的贾跃亭”。他说,“江苏赛麟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对这个事情来追究责任。”

(6)江苏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展资料

如皋市表示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

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建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皋市已经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目前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

在“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上,赛麟项目主推者马金华的职务也悄然发生了变动。在2020年6月前,马金华的职务是“如皋市委常委、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负责党工委日常工作)”。6月之后,仅保留了“如皋市委常委”,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业和科技工作。

如皋此前一直没有发现江苏赛麟的问题,一位参与了如皋新能源汽车决策的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情有可原”。“王晓麟是美国顶尖的金融律师和知识产权律师,哪怕如皋政府请了律师,都玩不过他。”这名业内人士说得很直白。


与江苏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