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那么大一个电池,万一撞击了,会不会爆炸?
电动汽车的电瓶不是那么大,是数量多,有可能几十块也可能上百块电池那么多,电池管理很不容易,现在的锂电池技术也不是十分的安全,存在爆炸的可能. 已经出现过很多例电动车电池爆炸或起火的例子了.不过如果你想要购买电动汽车的话也请放心,电池的爆炸不象炸药的爆炸,通常是单个或几个电池爆炸,再加上一般电动汽车的电池外壳都很牢固,就算爆炸也不会有很大的威力。希望能够帮到你
2、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发生爆炸的,赔偿责任该如何承担?
文王永令律师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
电动汽车车主在非自用的充电桩,即商用的充电桩充电过程中,若电池发生爆炸造成电动汽车车主人身及财产损害的,此时赔偿责任该如何承担?对于这个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有此类案例被公开报道,但在今后电动汽车被越来越多地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兹在此作一探讨,以备有助于将来纠纷的解决。
1.从电动汽车车主的角度来看
对于电动汽车车主而言,其可选择的救济途径有两种:
(1)起诉充电桩的运营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法律根据在于,电动汽车车主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的运营商形成了事实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关系,充电桩运营商的不适当履行构成了违约,造成了电动汽车车主的人身及财产损害,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其应就财产损害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充电桩运营商如果进行抗辩,可以申请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鉴定。若鉴定结论显示电池爆炸是由于电池本身的质量缺陷造成的,那么充电桩运营商不承担赔偿责任。
(2)起诉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家或销售商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根据在于,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电动汽车车主可以要求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家或销售商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家或销售商如果进行抗辩,可以先申请鉴定,以确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经鉴定存在缺陷的,若其能证明存在《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的如下免责事由,也可以不承担责任。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2.从充电桩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若最终在诉讼过程中,充电桩运营商被判定向电动汽车车主承担违约赔偿责任,那么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移或降低损失。
(1)检查充电桩的充电系统有无问题。
若是交流充电桩,可根据现行的行业标准NB/T3300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进行先行判断;若是充电机,可根据现行的行业标准NB/T33001《电动汽车非车传导式充电技术条件》进行先行判断。
若初步判断下来有问题的,可以向比较权威的鉴定机构递交鉴定申请以掌握有利证据。
若最终鉴定结论显示是充电系统存在问题导致电动汽车电池发生过充电、过热等问题的,那么可以起诉充电系统的生产者或销售商(自己生产时,可再查一下是否是外包的安装和施工导致的)
(2)与充电桩充电系统的供应商明确约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验收标准以及质量保证期限;
(3)与充电用户明确约定因电池本身造成第三人或充电用户本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4)在充电桩上或充电桩旁设立明显标志,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充分提示可能的风险以及常见的不当操作,并附专门的答疑电话;
(5)在充电场所安装监控,注意完整保存相应视频资料。
关于这个话题如果你希望继续沟通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或者在文末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3、电动汽车起火原因都有哪些?
电动汽车起火原因与电池是脱不开干系的。 车辆起火并非电动车独有,暂时未有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概率比汽油车高。但由于电池的原因,电动车一旦起火会给消防员灭火和后续的处理带来难度。
1,行驶过程中
电动汽车的电池在正负极短路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电流,而放出大量热能。一般电动汽车的电池都置于底盘处,下部撞击障碍物的几率还是蛮高的。撞击后导致电池受损而漏液,电池产生的大量热量行成高温明火。最终酿成惨剧。
2,猛烈碰撞后
车在高速行驶时动量是相当大的,尤其在高速公路。高速撞击导致汽车变形,从而电池组也相互挤压变形,最终损伤破裂与短路。
3,充电过程
比如特斯拉那起车库起火事件,车主一口咬定是充电器质量,而官方则认为是客户充电插座线路自燃。如果铺设的线路并不是很良好,在大负荷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并且环境为不透风,充电过程犹如持续加温过程。一些起火事件也是由于充电器连接处松动,没有完全插入导致,这样危险是必然存在的。在此也希望厂商能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避免酿成更多悲剧。
4,电池进水
对于电池防水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主要考核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单体和模组的安全指标及试验方法。相对旧标准,该标准增加了单体和模组海水浸泡检验要求。“单体海水浸泡,电池满充,禁入3.5%的NaCL溶液2小时,溶液整体浸没电池,观察1小时。”“模组海水浸泡,模组满充,浸入3.5%的NaCL盐水2小时,溶液整体浸没模组,观察1小时。”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海水浸泡项目测试电池包或者电池系统在车载状态下发生浸没等危险情况下的安全性,试验条件也是浸入3.5%的NaCL盐水2小时,要求无起火和爆炸等现象。
标准虽有但门槛似乎很低,就比如南京大巴起火事件,电池在水里整整泡了一夜,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还是照样起火。中国的很多电动客车生产商,对所用电池采取招标的形式,把电动汽车看成简单的组装。这样出问题是必然事件。
4、电动车会爆炸吗?
会爆炸的无非几个部件:电池、控制器(这个威力很小,只是会发生燃烧)充电器(极端状况下会导致电池爆炸)电池不要用杂牌的,控制器现在发生燃烧的概率已经很小了。充电器自己注意跟电池的配合程度就好了。一般不会爆炸
5、电动汽车点火爆了有什么后果?
随着两起纯电动车自燃事故接连发生,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被重新拉回到了焦点。但是话说回来,每年燃油车的自燃事故不计其数,可为什么电动汽车却一着就火哪?
此前,相关部分电动汽车专家曾说过: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很难找到原因,这是其广受关注并且容易造成恐慌的最重要原因。就像03年的非典一样,很多人都经历过,非常可怕,但最后死亡的人数并不多。然而全世界每年感冒死亡的人数上万,但从来没有人因为自己感冒了很害怕,其中的原因在于非典没有药,电动汽车一着就火也是如此,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恐慌。
电动汽车很难找到真正的着火原因
燃油车自燃无非是漏油之后碰到电线或者电路短路引发,而电动汽车着火原因却有多种因素。例如过充/过放电导致的热失控,在过充时,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及电解液的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当电池外壳不能支撑电池的内压后,就会出现爆炸、燃烧等情况。
过充过放之外,电池内短路也会造成燃烧或爆炸等情况。电池正负极之间由微米级别的隔膜进行分离,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尤其是低温充电时容易产生锂结晶,结晶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出现热失控现象。另外则是锂电池收到外部冲击,导致热失控。这种内短路发生有时是瞬间的,而有的也是缓慢发生的,时间非常长,很难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热失控。
除此之外,有些自燃还是因为BMS故障、判断失误、数据错误引起的,总之情况非常复杂,究竟是谁除了问题不好判断。

虽然最后都是由热失控引起的燃烧或者爆炸,但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某次着火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能通过大量的验证来避免锂电池热失控的情况发生。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大部分锂电池热失控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即使是目前电控和电池系统做的最好的特斯拉也无法通过提前预测将危害降到最低。
6、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会爆炸吗
用聚合物锂电池安全性高,为什么?主要是电池封装的塑胶薄膜,是在一种延展性比较高的塑料薄膜,九十年代电子报最初的报道是北京说某某部门发明了名为聚合物安全锂电池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聚合物锂电池我认为较为安全的一种,就算一旦断路会膨胀就像吹气球一样比原来体质增大两倍以上也不会立即爆酱有一个缓冲作用,但是超过这个安全范围就会爆开燃烧,弹爆炸威力很小这可以避免瞬间伤人,燃烧为主有一个逃离的机会,而金属外壳的锂电危险性高很多了,一旦膨胀就会立即爆炸连避开也没有机会了。记住是聚合物薄膜封装的锂电池,这类电池严重受潮也会膨胀的,但不会爆炸只是鼓起来体质的一倍左右,不存在瞬间伤害的危险。这类电池一般要废弃处理了为了提高安全意识不能再使用了。
安全性:9.0分
移动电源选用锂聚合物电池。我们都知道普通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短路等情况发生时,电池内部可能出现升温、正极材料分解、负极和电解液材料被氧化等现象,进而导致气体膨胀和电池内压加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出现爆炸。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因为使用了胶态电解质,不会因为液体沸腾而产生大量气体,从而杜绝了剧烈爆炸的可能。
7、频繁爆炸,电动车的安全问题何时才能被解决?
梳理分析接连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大部分原因都指向了电池,而对于电池热失控的原因进行追溯,则包括过热、过充、内短路、碰撞等关键因素,涉及到电芯级规格选型、材料控制、生产制造品质控制、模组及pack级的安全防护、使用环节操作等多个层面的原因。
对于电池企业而言,要保障电池安全,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防范因内短路触发热失控,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从材料、工艺、制造环节来规避因为电池制造杂质、金属颗粒、充放电膨胀的收缩、析锂等造成的电芯内短路。
而作为电池制造的第一个环节,正极材料的选择最为关键。
“核心材料的选择对于最终的电芯产品安全会直接产生影响。”刘桥向高工锂电介绍,电芯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材料,尤其是对于高镍三元体系而言,正极材料的金属异物含量、残余锂以及PH值,会对电芯的安全性能影响非常大。尤其是风头正劲的软包电池,高镍化应用除了生产环境湿度控制(Rh小于10%)外,对材料的残留锂/PH值/金属异物控制要求会更高。
首先,正极材料的金属异物含量越高,电芯自燃安全性风险就越高。但事实是,国内很多正极材料及电芯厂家并没有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来监测金属异物,很难对材料中金属异物含量进行真实性地评价。
据了解,正极材料中的金属异物一般分为磁性金属粉、非磁性金属粉、弱磁性金属粉三类。
其中,磁性粉(Fe)是引起电芯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的材料厂主要是通过除铁器去除Fe杂质,但实际上仅采用除铁器的方法控制材料中残余Fe的含量是不够的,像含氧化铁弱磁性粉就很难管控好。
另外,Cu、Zn等非磁性金属粉也是引起电芯自燃的重要原因。而非磁性金属粉混入正极材料中,材料厂和电芯厂是无法检测出的,且Cu、Zn等非磁性金属粉在电芯使用循环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枝晶。由于枝晶逐步生长刺穿隔膜从而导致正负极短路,电芯内部急剧发热从而导致发生燃烧起火。
同时,弱磁性金属粉也是引起电芯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正极材料当中,国内的材料厂家能截留住的并不多,譬如含铁弱磁性金属粉的含量是很难检测出。
除了金属异物,正极材料的残余锂也是引起电芯安全热失控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极材料的残余锂在偏高的情况下,会造成电池厂在匀浆的过程中出现果冻状等不利因素而影响料浆涂布,且残余锂在电芯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副反应发生的程度。
同时,正极材料中的碳酸根离子含量在偏高的情况下,对电芯的高温储存、高温循环方面有不利影响。碳酸根离子在电池高温循环过程中,部分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电池内压增大甚至发生气胀乃至爆炸。
对比国内外企业对于上述几个环节控制的关键指标来看,GGII的结论是:国内主流企业都还面临不小的问题,与日韩企业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8、电动车电池可以很安全,但为什么频繁发生爆炸自燃?
由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以及现有石化燃料储藏量的限制,清洁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零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1.为什么电池会自燃爆炸?
电动汽车电池跟手机电池类似,充放电过程中就是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爆炸或自燃主要是因为电池发热后累积起来,且来不及扩散或释放所引起。也就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反应热、极化热、焦耳热等组成)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及单体电池之间温度不均匀,造成电池性能不稳定。
2.什么样电池比较安全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按正极材料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包括NCA和NCM)、锰酸锂池、钴酸锂池、镍氢电池、钛酸锂池等。目前新能源车企使用电池类型如下表: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主流产品。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如下,相比而言磷酸铁锂最安全,三元锂电池成本更适合商业化。
但是这仅是本身属性决定,正如炸弹本身是危险的,但如果管理和控制好,同样可以安全存放的。电池如果有合理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BMS),电池就受控,都可以是安全的,电动汽车就不会因电池发生爆炸或自燃。
3.怎么样电池才不会爆炸
现在我们知道了电池工作过程中是释放热量,如果电池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来不及释放将会热失控、甚至自燃或者爆炸,对电池性能及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电池热管理对其电池温度进行管理。热管理系统主要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对电池进行冷却或者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进行预热,保护和充分发挥电池的性能。热管理系统中电池的冷却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强制风机冷却、相变冷却、热管冷却、热电冷却、空调冷却、冷板冷却(介质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等。
9、一辆奇瑞eQ1电动车在车库自燃,并引发爆炸
据上海松江消防对外公布,7月27日10时13分,松江区九亭镇淀浦河路399弄136号1楼停车库内车辆发生火灾。上海松江消防表示,目前初步判定系车辆故障引发火灾,具体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电动车会不会爆炸呢?
这有什么好怕的,还有被水噎死的。。
你要知道。。全国在骑行的1.6亿台电动车,一共生产的使用过的超过2亿台,就算已经爆炸了16台,算算概率。。
比空难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