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行业背后有着怎样的担忧?
文陈旭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升级,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被使用企业及个人用户所接受。
从2015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有江淮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整车企业宣布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并拟募集资金净额近千亿元。
一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群雄四起,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充满生机和希望。
机遇的后面往往还伴随着风险!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行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而多方企业和资本的介入,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在竞争中走向上升的重要基石。
传统汽车行业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诸多技术高门槛的限制,进入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除了包括电池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之外,核心的技术壁垒已经大幅降低,且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盈亏平衡点要低于传统汽车。
在良好的市场前景下,在资金多而资产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必然会吸引企业与资本的胃口。
但同时也会出现大批企业想要趁机“捞钱”的现象。
在之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多次明确对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的补贴的时间表,届时相关车种销量下跌的形势不可避免,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和资本反而紧锣密鼓地赶在政策退坡和退出之前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存在侥幸的心理,试图赶上政府补贴的末班车,致使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而除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对另一个层面的担忧。
由于产业发展规律的作用和此前技术的掣肘,2017到2018年,不排除前期的部分纯电动产品将因为电池寿命等技术瓶颈而出现问题的显性化,从而使前期在相关产品中赚足眼球和利润的企业为此背上包袱。
靠吃补贴活着的新能源车企还能走多远?
新能源汽车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锂电池板块、新能源客车板块股票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新能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补贴退坡的冲击。
与此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目录已陆续出台,新的补贴政策对行车里程、电池密度等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对续航里程、电池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难看出,补贴退坡与双积分政策对传统车企、低产能车企的冲击较大,但是对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更强的头部车企于却表现出利好的一面。
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提出了更明确细致的要求,加速了产品和企业的优胜劣汰,释放了扶优扶强的信号,符合国家优化产能和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
另外一方面恰恰说明了政策本身是具有“侧重性”的,并非一味的下调退坡,而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资源整合的加速,也是对行业产能结构优化的推动,将大大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提高的基础上,优质产品和优势企业将会愈加显露头角,而一些只为“骗补贴”不思进取的车企也将灰飞烟灭。
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投机取巧的企业将无法生存,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正逐渐变窄,行业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那么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不能只看到机会,同时还要预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甚至整个新能源行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2、造车新势力倒闭潮,投资人:很怕搞外企风格,说明创始人不懂行情
2020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年后迎来了倒闭潮。博郡、拜腾、赛麟等车企四面楚歌,外加上伴随着的高管离职潮,让造车新势力的前景堪忧。
另一方面,头部的造车新势力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截至今年5月,以威马、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总销量已占中国纯电动份额的15%,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6%。这意味着,新造车势力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有的企业成长起来了,但是大多数企业却迎来了覆灭?原因是多方面的,团队、资金链、资质、工厂、时机等环环相扣,哪一个链条破裂,都有可能导致覆灭。
毕竟,造车是一件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从PPT到交付市场,再到得到市场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攒一台车或许比较简单,但是规模量产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或者说是最短的那块板。
最终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几家?有的说五家,有的说也就三四家。总之,对于当初风头正热时创立的100多家新品牌来说,这个数字意味着“九死一生”。
在这些交织的因素中,融资难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恰好相反的是,“金钱就是时间”。
关于资本市场如何评判造车新势力覆灭潮,出行一客采访了多位参与造车新势力投资的投资人,并进行了摘录总结。我们听听投资人怎么说。
出行一客:怎么看待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情况?
投资人:我们认为现在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分层,分为肯定能跑出来的、有可能成功和已经没有办法成功三种情况。如果现在还处于PPT阶段,没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很显然将无法成功。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拜腾。拜腾的创始人是从国外回来的,也非常有经验,市场上也有融资和建厂等行为,但是我认为它没有赶上最好的时候。拜腾和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相比,总是有滞后的情况。我们也和他们的团队聊过,他们总是处于一个不紧不慢的态度。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赶上一个风口非常重要。这个风口是如何快速推出一款让年轻人接受的车,来迅速打开知名度和市场,但是大多数做的并不好。
蔚来、威马和小鹏这前三位造车新势力是做的比较好的,他们树立了品牌形象,有了忠实的客户群体。除北上广深以外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会卖了汽油车,去买一台蔚来或者小鹏,他们对新能源车的爱好是很深的。也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有豪车开的基础上,也会来体验新的新能源品牌。
目前来看,第一梯队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从社群推广的角度来说,第一批消费造车新势力的人也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很多人会看身边人买了什么车,然后去效仿。
虽然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一年的销量与传统品牌畅销款每月几万台销量的标准相比,在量级上还差很远,但是目前头部造车新势力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好的。
出行一客:为什么有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可以获得市场认可,有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却打不开市场?
投资人:首先需要明白第一款车凭借什么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1)目前来看自建工厂比代工生产要好;
(2)产品的定位问题,蔚来第一款车定位是汽车发烧友,威马和小鹏第一款车是普及性地去推广,目前来看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3)服务体验和科技感要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一个新品牌;
(4)产品推出的节奏要踩准。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首先是一款车,安全和品控必须要满足一台车的要求。然后才能再谈如何优化供应链,把量做起来,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出行一客:与传统企业的造车逻辑相比,造车新势力有什么不同?
投资人: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最大的差别是软件控制一切,硬件提供性能,这和传统车企的造车逻辑是相反的。
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座舱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这方面有些参考特斯拉。但是与特斯拉不同的是,造车新势力很多硬件设计不了,只能从Tier 1方面采购,Tier1也不能给他们定制化。因此,造车新势力的资金很多花费在硬件结构上,这是很大的不同。
出行一客:为什么造车新势力现在很难融资?
投资人:2018年及以前造车新势力是比较好融资的,前几位的造车新势力账上的弹药也比较充足。但是现在一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市场上的热钱少了;二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市场表现不佳,导致难以实现融资;三是很多造车新势力估值已经很高了,再投资收益不会很高。
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一线品牌基本都踩准风口,完成了产品矩阵的布局。但在现在的形势下,想靠一级市场化机构再支持十几个亿是不现实的,上市融资以及寻求政府支持是造车新势力现在主要的几个融资途径。
接下来政府投资造车新势力仍会是一个方向,这也会给造车新势力资本层面提供一定支撑。究其原因,因为造车是核心产业,新能源又是发展的大方向,政府投资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当地的发展。而且政府投资都会和造车新势力签署回购条款等类似的协议,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出行一客:造车新势力如何在盈利前应对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投资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融资确实比较冷门,从前几位造车新势力的账面上来看,基本上再撑个两年多是没问题的。但是新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很大的挑战。
从当前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科创板是可以容纳这些优质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只不过是由于每家造车新势力搭建的架构不一样,带来的是方不方便在A股上市的问题。比如,小鹏和理想都是VIE架构,拆掉架构耗费很大,因此会想着去美股上市。去美股上市以后的情形可以参考蔚来的情况,资本市场的判断总体来说是向好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但是我们认为第一梯队的企业还是能够成功,会被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等认可。
不过,蔚来、小鹏、威马等头部企业目前推广的最大障碍是信任度的问题。客户为什么要选择新品牌?在建立品牌信任度的情况下,目前前三名企业还是交出了一个让市场认可的成绩单。只要市场成绩能够做出来,资本市场也会认可它们。
出行一客: 为什么造车新势力的成本一直降不下来?
投资人:造车新势力有些智能座舱应用的技术是自己研发的,但是自动驾驶的底层设计和发动机的技术用的还是Tier 1 的,一辆车上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攒起来的。因此,销量起来之后,其成本也很难大规模下降或者相对降的比较少。
这也是蔚来卖一辆亏一辆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到,蔚来近期降低成本的一个方法是减配。它们不像特斯拉,特斯拉研发体系是自己做的,量起来后,成本会降下来。我们预计等特斯拉的电池实现国产化之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售价可以降到25万左右。
国内造车新势力降低成本的一个说法是,等很多国内的相关技术成熟了,可以进行技术和零部件的替换,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但问题是,国内外技术体系是不一样的,到时候再切换到国内的技术体系,很多东西相当于重新做。
无论如何,造车新势力都需要把量做起来。第一款车的销售可以毛利率为负,但是在造下一款车的时候,可以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努力实现毛利率为正。
出行一客:一些造车新势力濒临倒闭的原因是什么?
投资人:原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圈子和“小伙伴”的问题。比如,投资机构不够知名,资金不够雄厚,不能持续给予大的帮助;造车团队不够给力和稳定等。
二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比如,在内控方面如何很好地去用好投资人的钱,而不是无节制地烧钱,这些层面我们在做投资之前都会考察。一些造车新势力每一分钱都花的很省。我们了解到,有一家头部企业即使是单位门前买一些盆景,也要找大的领导审批。
我们很怕外企风格的企业,他们管理层和员工出入规格都很高。这也一定程度说明有的企业创始人对很多东西不懂,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三是量产和落地能力的问题。新车造出来之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做很多的测试,这导致很多造车新势力难以量产。
出行一客:那些融不到资、濒临倒闭的企业应该怎么收场?
投资人:处理濒死的企业最好的方式是把企业的残值保留,比如谋求并购,减少内耗,把还存在的资产(比如技术、工厂、团队等)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使得它们变得更有价值,在应有的位置上让它们焕发新生。
但是并购不只是财务方面的事,也是业务和文化的融合,因此实现并购很难。
对于这些烧钱的企业我们是没法对赌的,即使对赌,执行起来也很难做。如果企业消亡,即使我们对簿公堂,钱也很难拿回来,只能愿赌服输。因此,有些事看着简单,但是我们执行的情况来看,压力和困难还是很多的。
不过,企业的消亡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目前,造车新势力圈层也正从混乱走向有序,从狂热走向理性。
出行一客:前期投的造车新势力的收益怎么样?
投资人:目前比较好的成绩是两年半的时间收益达到6倍,这是个不错的投资收益成绩。有很多造车新势力我们也会同比例的增持投资,等到上市后再退出。
我们坚信新能源是我国汽车发展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投资新能源也就是投资中国车市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造车新势力现在确实很难,但是我们还是判断第一梯队可以跑出来。我们融资的逻辑是你做出了好成绩之后,下一次才更好融资,我们期盼造车新势力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后续能够做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我们还会继续投。(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作为时代趋势,为什么大多数人仍喜欢购买燃油车?
买燃油车比较好,因为现在发展方向是电动车,所以燃油车是成熟产品,但是电动车不一样技术2-3年就要换一代,性能就要翻着跟头增长,但你不能2,3年就换车吧?所以你现在买的电动车2,3年后注定会被淘汰,但燃油车就不会。
我们国家为了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的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虽然政府给出了不少的补贴,但是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的价格仍然是偏高的。最低十几万的价格对于一些想买低端车型的人来说,让然不是最好的选择。目前购买十万以下的车的人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后期政府取消补贴,那新能源车的销量就更加堪忧了。但是从长远看来,充电费用和加油费用高额的差价,新能源车辆还是比较划算的。
目前充电桩仍没发像加油站一样普及,这会给新能源车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过现在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相信充电桩很快就能普及虽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的充电费用远远低于加油的费用,但是新能源车的一个弊端就是行驶公里数不足,无法跑长途。另一个是充电的时间是否能够缩短。
环保目前是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新能源车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因为新能源车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污染排放量,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污染排放有望降低到近乎于零。因此,可以说,新能源车代表了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4、新能源汽车现在遇到瓶颈了吗,没有了补贴的新能源如何加速发展?
我想新能源汽车想要更好的发展的话,尤其是在现在没有了补贴之后,他们想要赶上甚至超过传统的汽车,要解决两大问题。首先是基础的问题,其次就是基础之后的一些深层问题了。因为当初很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就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十分优惠,所以导致它的性价比变得比较高,而后来现在没有了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有点瓶颈期了。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确是在进步之中,而且有关新能源的相关技术也在不停的完善发展,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困扰着很多的车主。首先来说的话,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就十分的堪忧,而且它的能源补给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这两个问题一直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说这两个问题在后期能够得到优化或者说是很好的解决,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其次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的方面。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些都是十分基础的问题,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还是有待解决的。
下面就还有一些深层的原因,一方面目前的政府补贴出现了退坡,本来的政府补贴是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而如今政府补贴下滑的十分严重,导致很多人不再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而且有一些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有一定的抵触,他们有些不放心新能源汽车,怕他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或者是使用问题。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由于国家的补贴政策的严重滑坡,导致新能源汽车现在遇到了瓶颈期。但这也的确是一个好的事情,让新能源汽车继续的发展,将那些基础问题以及深层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的话,可以使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更加的好,使消费者用的更加的放心,更加的健康。
5、2020年新能源推迟退坡,真的是好事?
温室里的花朵,注定抵不住寒风的侵袭。
前几日,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规模效应优势和发展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紧接着,他又说道:“大家很担心,去年7月1日退坡,今年7月1号还会不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号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此话一出,瞬间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千层浪,从厂家到媒体都将此番言论作为“2020年新能源发展风向标”进行大肆宣扬。
但仅在当日稍晚时候,工信部新闻处人士澄清称苗圩的说法是口误,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尚未最后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退坡”。
如果按照原有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2020年完全取消。但有了相关部门这一针“强心剂”之后,相信各大新能源厂商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受到此事影响,1月13日新能源汽车概念早盘集体走强,比亚迪甚至直接开盘涨停。
至于退补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由于新能源车型在2019年整体堪忧,导致国家层面不敢突然“断奶”。
毕竟,新能源车型能有今天的成绩,多半都是拜政策所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而我们的主角新能源车型更是迎来了近些年的首次负增长,整体产销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单从以上的数据来看,似乎情况还并不是太糟糕。可实际上上述新能源车型包括了销量大幅提升的燃料电池汽车,如果将视线放到目前大力提倡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式混合动力汽车上,情形就不太乐观了。
其中纯电动汽车2019年产销分别为102万辆(同比增长3.4%)和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混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不难看出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对新能源车型有着超出实际的预期。生产量远远大于销售量,自然是不可能有盈利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2019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一直在大幅上涨,一度达到了高达118%的同比增速,可到了下半年随着补贴的正式大幅度退坡政策的实施,新能源车瞬间由涨转跌,才有了后来的局面。
因此,“新能源车型销量受补贴的影响很大”的观点也算落下实锤了。可这不禁又让人产生了更大的疑问:在新能源政策补贴未退坡前,大家更乐于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随着补贴减少,大家的购买热情显著减弱。
那么到底是新能源车真的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是单纯的靠补贴让消费者得到了所谓的“实惠”?
至少从笔者周围的新能源车主来看,他们购买新能源的理由无非只有两个:
1 、家里已经拥有了一台或者多台燃油车型,购买新能源车型只是看中了不限行政策以及日常代步的低成本。
2、单纯的是因为在一线城市摇不到燃油车指标,不得已被迫购买了新能源车型。
基于我国汽车消费者的基数来看,仅仅是如上所述的用车需求,就连完成2019年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任务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那么新能源车型究竟是如何“做大”的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公车(网约车、出租车)的占比要远大于私人用车占比。再加上有部分厂商左手造车右手租车,形成了“自产自销”的完美闭环。这种行为说好听些叫“努力开展第三产业”,但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骗取国家补贴。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完全就是“大而不强”,在销量基数面前真是私人车主的采购量一直是各方面避而不谈的话题。加之就在去年,特斯拉也已正式在上海建厂,现在旗下首款国产车型Model 3也开始了交付工作,最低售价不到30万的价格完全可以手刃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型。
另一方面,类似大众、奥迪、丰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投入到了新能源的战局中。它们凭借着近百年来的造车经验,在研发与制造等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造诣,今后的新能源战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而我们常说“等潮水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其实补贴退坡就等同于潮水褪去,只不过纵观国内的一线新势力造车厂商,没有了补贴就等于扯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无论从售价还是产品力的层面来看,可能都无法抵御住外来竞品的冲击。
但我国发展新能源一直是以弯道超车的理念对其寄予了极大希望的,一旦防线失守,那么结果很可能就会如同内燃机时代一样,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直至最后看着对方消失于通往未来的大道上。因此,国家延迟退补退坡,也着实有着自己的苦衷。
只不过让我们倍感担忧的是:不让温室中的花朵见见世间的险恶,它们是永远学不会成长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二手新能源车处境堪忧,背后是什么原因?
首先就是它续航里程的造假行为。车友表示纯电动车根本无法取代汽车,根本原因便是因为他的续航里程实在太过短缺,我们在开燃油车的时候没有油了可以去加油站。新能源汽车被说是垃圾?专家建议及时止损,车主:钱白花了?但是电动车却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若是开长途突然没有电是非常尴尬的,而如果是在高速上会影响我们的行驶安全。
另外就是对于它的污染问题表面上他是没有汽车尾气烧电,对空气仿佛没有那么大的污染,但是如果新能源汽车一旦多了起来,电池使用到一定的受限也是要进行更换,而电池的污染是不亚于尾气的,一块小电池都能摧毁一大片土地,我们在路上遇到的垃圾桶不可回收资源便是电池占据多,何况是汽车上这么大的电池,如果全国人都使用这样的电池那对我们的土地是有极大损伤的。
另外一个就是充电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燃油车加油是非常快的,但是充电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是一个难题,主要是现在的充电站还不是很多。在大部分城市都没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普及而去建设,也是需要花费一大笔的资金占用很多能源,这个问题也是较为棘手的。
再加上近几年自燃的事情层出不穷,再有一个就是有很多新能源厂家挂着羊头卖狗肉,以新能源汽车为名义骗取国家的补贴,这是老百姓们对于新能源都不再信任,而他的技术也没有得到一个可观的提升。
7、前景堪忧是什么意思
前景堪忧:未来的情形让人发愁。
注释:
①前景:将要出现的景象和情形。
②堪:能,可以,足以。
③忧:发愁。
例句:新能源电动汽车前景堪忧。
8、国家为什么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国家来为什么大力发展节能与
?
答:为了自留给我们自己及子孙后代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节能减排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汽车能耗是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石油压力的根源。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如不发展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2013年初,肆虐全国的“雾霾”天气,可说是给了我们一记棒喝。在为身处高污染环境而心痛不已之时,我们也应理性地思考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降低污染物排放,是我们实现自救的切实有效途径。
9、听朋友说纯电动汽车续航力都很堪忧,真的吗?有例外吗?
为什么一直说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差呢?归根结底的主要原因就是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完全依赖电力,只能依靠叠加的电池组来提高续航能力。纯电动汽车续航时间越长,电池体积和车辆自重就越大,这就会使汽车的空间布局和电池性能设计出现不合理。但是也不是所有纯电动汽车续航力都不好的,比如说极星(Polestar)旗下的电动汽车在技术上就攻克了这个难关。极星2采用了前后双电机的驱动布局,搭载72千瓦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为极星2带来408马力的最大动力以及660牛米的峰值扭矩,可以行驶500公里,完美解决续航问题。而且最近极星艺术空间在北京开业了,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感受下。
10、都说新能源车是未来的趋势,为什么现在买的却很少?
现阶段,最火的车应该就是新能源了。环保目前是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新能源车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因为新能源车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污染排放量,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污染排放有望降低到近乎于零。因此,可以说,新能源车代表了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的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比如可以上北京牌照,比如新能源汽车不限行,最大的政策还是在费用上的补贴方案,让市民能少华很多钱就能买到新能源的车。并且,新能源车充电的费用远远低于加油的费用。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的销量仍然占比很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价格仍然偏高。
虽然政府给出了不少的补贴,但是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的价格仍然是偏高的。最低十几万的价格对于一些想买低端车型的人来说,让然不是最好的选择。目前购买十万以下的车的人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后期政府取消补贴,那新能源车的销量就更加堪忧了。但是从长远看来,充电费用和加油费用高额的差价,新能源车辆还是比较划算的。
二、充电桩仍没有普及。
目前充电桩仍没发像加油站一样普及,这会给新能源车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过现在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相信充电桩很快就能普及。
三、技术方面尚不成熟。
虽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的充电费用远远低于加油的费用,但是新能源车的一个弊端就是行驶公里数不足,无法跑长途。而如果想跑长途的话一个是随时随地设置的充电桩,另一个是充电的时间是否能够缩短。几十分钟的充电时间对于几分钟能完成的加油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不过目前各大公司都在研究混动汽车,相信随着技术的完善,这个问题被解决是早晚的事。
文章系X职场原创,转载请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