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星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怎么样?
这是一家黑点,签了合同买车,让我去外地拿车,保险发票都是外地,说是合同只是说去4S店拿车。车拿好了装潢给一堆垃圾,我找他们,结果让我们补钱,天天打骚扰电话。
2、如何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新骗局?
近期,老家一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向我咨询了一个投资问题。在这个县城里,有人开始兜售以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技术为旗号的“投资”。其模式比较简单,也是缴纳入会费成为会员,同时发展其他会员获取提成。这种模式让我立即想到了“传销”,在对这家注册在广州的企业进行了仔细的摸底之后,几乎可以确认这就是一个“传销”的升级版。但令我吃惊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竟然成为了新骗局的旗号。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新能源汽车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一方净土,在这个长长的产业链条上,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骗局,并且还见诸于公开报道上。如果我们把骗局的概念放的比较宽泛,那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前几年震惊全国的企业骗补——在长达几年的时间中,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资金被“窃国者”装进私囊,但好在国家通过及时地调查挽救了损失。而在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上涌动着的投资机会和可憧憬的前景,也成为了一些骗子设计新局的“最好的土壤”,它打着实业的旗号,变换出了多种防不胜防的“陷阱”。
在最近一年的公开报道中,这样的案例已经为数不少。比如“中领航科”新能源汽车原始股骗局,这个号称实现了“充电6小时能跑500公里”技术突破的公司,在全国各地售卖“ 一美元一股”的原始股,但最后被证明是一家骗子公司。这样的骗局其实远不止一个,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也成为骗子们盯上的“温床”。
与此类似的还有“国宏汽车骗局”,这是一个传统传销的“升级版”。与传统限制人身自由的传销不同,该传销组织以投资新能源汽车、镍碳电池为名,打着私募、众筹的旗号,发展下线会员,而私募、众筹均是当下投资新模式,极具迷惑性。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公司成立数量多,投资频繁,掩盖了自身“骗局”的本质,让不少人血本无归。
打着原始股的旗号,以新能源汽车作为幌子,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骗局。在山东、河南、四川、广州等地都出现过。一些公司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拿着正规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换掉车标等,就做成“诱饵”进行欺骗。在搜索引擎中随意以“新能源汽车、原始股”等作为关键词,就能看到不少案例。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这些骗局有着很多共性。
比如,骗子们深知没有实体的骗局已经很难骗到新人,其往往以伪科学作为幌子,宣传其在核心技术上超前的突破,甚至往往大幅超越当下的最先进水平。他们会塑造一个崭新的概念,并围绕着这个概念进行深加工,吸引不知情的人投资,一些高级的手段甚至能吸引到外行的专业投资人。
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案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以及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出现,骗局也在概念的包装下诞生。在浙江宁波,一家名为“米粒投资”的公司,就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欺骗了颇多人士,这家曾经玩转P2P借贷的企业,在国家大力管控该业务之后,“转战”新能源汽车租赁,以完全低于市场价的“超值实惠”方案吸引了不少用户,骗取押金,但最终人去楼空,被宁波公安机关以“非法集资”通缉。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手段都是已经被揭穿的骗局,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长长的链条上,还有不少待揭穿的“局中局”,他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比较让人感慨的是,近期看到一家曾被称之为“PPT造车始祖”的公司,居然获得了百亿元的投资,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没有任何技术,甚至只有一个模型的团队,怎么能获得这么多投资呢?一些有着政府背景的资金甚至也加入其中。
3、有些人说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骗局,你是怎么感觉的?
所谓骗局就是设计一个陷阱,通过一些欺骗活动、诡计、阴谋或诡计来欺骗人们。新能源汽车只是一类产品的术语。传统汽车使用汽油和柴油,而新能源汽车减少或不使用燃料作为动力,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仍然是一种汽车。就像火车、飞机、无人机和其他东西一样,它们是中立的。诚然,许多心怀恶意的人利用“新能源汽车”一词进行诈骗,以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水氢发动机”、各种欺骗、用不成熟的产品愚弄人等,但这些都与新能源汽车无关。它们是人类的问题。例如,传销在国外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活动,在中国,传销已经成为“老鼠联想”的真理。
认为新能源汽车是骗局的人常常把钻空子的人所做的事情与新能源汽车的本体混淆起来。实际上,许多人并不知道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是多少。为什么这么多汽车企业混水摸鱼来作弊呢。以比亚迪为例。众所周知,比亚迪2019年的财务报告营业利润约为23亿美元,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0年获得了超过33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补贴金额超过了其销售汽车的收入,对吗
许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省钱是因为它们节省了加油成本,而新能源汽车在废气排放方面当然没有太多限制,这不仅省钱,而且还省去了很多麻烦。然而,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自始至终只是一个骗局,因为国家在购车初期就有补贴,但当时很多汽车企业为了获取利益不惜骗取补贴。当他们被发现时,汽车企业只能自己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