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和集团的发展历程
2009年5月25日,三和集团成立13周年,阿斯顿马丁开业典礼以及三和豪车走廊揭幕仪式。
2009年5月4日, 三和获得NISSAN(日产)GTR跑车授权代理,全国首批授权代理,也是西南唯一。
2009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CCTV-5赛车时代栏目播放了采访集团黄董事长以及三和翻新的红旗车的录像。
2009年4月17日,三和兰博基尼隆重开业,兰博基尼全球总裁、公共关系总监,亚太区总裁,中国售后服务总监莅临开业现场。
2009年1月19日,三和集团覆盖10万用户、24小时服务的集团呼叫中心正式运行,统一服务热线全面开通。
2009年1月1日, 三和集团全新打造的营销型网站正式上线运行。
2008年12月26日,三和集团召开2008年总结大会,确定2009年“服务制胜年”主题。
2008年9月18日, 三和集团携50辆经典老爷车参加第11届成都国际车展,引起巨大轰动。
2008年8月,三和集团正式启动“全面预算管理(OBM)”。
2008年7月,三和集团正式导入“平衡计分卡”管理方式。
2008年6月,三和集团“管理改善活动(SMA)”正式启动。
2008年2月22日 美国美光公司全球总裁巴利·美光访问三和集团。 2001年10月8日 三和沃尔沃正式被授权成为富豪轿车3S特约服务店。
2001年10月 三和运通达公司成立,从事进口车销售服务。
2001年8月1日 三和双龙公司成立,并取得双龙汽车四川地区特约销售权。
2001年4月 三和旧车公司成立,三和进入二手车置换和交易领域。
2000年8月28日 三和快修连锁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8月9日 三和专业自动波维修公司成立,并取得风神汽车及富康汽车自动变速箱索赔代理认定授权。
2000年5月28日 三和奥迪3S店特约销售服务店隆重开业。
2000年4月18日 三和日产3S店隆重开业,成为四川唯一一家日产3S店。
1999年4月16日 三和本田成为全国首批开业的5家广州本田4S店之一,是当时西南唯一的本田特约销售店。
1998年8月20日 三和进口日产成为日产特约服务站。
1996年10月26日 三和沃尔沃成为富豪首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
1996年5月27日 三和进口日产开业。
1996年5月25日 三和本田成为日本本田HASS站。
1996年5月25日 三和公司成立。 2007年10月30日 三和 成为美国美光品牌四川总代理。
2007年10月16日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服务公司底特律站专程到公司采访三和企业文化及老爷车翻新业务,并对集团黄董事长进行了专访。
2007年9月17日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三和集团小型车辆牌证代办点正式开业。
2007年4月18日 三和劳斯莱斯展厅开业。这也是劳斯莱斯全球第80家展厅,中国西部唯一一家。
2007年3月1日 三和运通达取得美国悍马悍霸代理权。
2007年2月25日 三和双龙店新装开业。
2006年12月5日 三和自动波与全球顶级自动变速箱提供商——日本捷特科(JATCO)株式会社正式签约。
2006年6月28日 三和品牌二手车基地隆重开业,正式提出了“品牌二手车”的概念。
2006年6月17日 三和新元素广州丰田4S店开业。
2006年1月1日 三和集团推出了目前全国唯一的流动服务站道路救援服务。
2005年12月20日 三和VOLVO 3S中心隆重开业,被瑞典VOLVO公司评为“全球示范店”,并首次以经销商身份登上厂家官方杂志。
2005年9月20日 三和老爷车翻新公司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开始以加工贸易方式在成都出口加工区开展老爷车翻新复出口的业务试点。成为中国首个获准进行老爷车翻新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
2005年7月12日 三和集团家和家餐饮有限公司成立,在集团旗下4S店内以“店中店”形式推出品牌咖啡吧。
2005年1月1日 成都三和奥迪公司成为四川省内唯一一家A8服务站。
2004年9月8日 三和艺术馆开馆。三和集团文化营销理念进一步深化。
2004年7月30日 兴三和汽车文化传播公司成立,推出“三和汽车园”整体营销概念。
2004年4月 三和集团收购 美国完美交通旅游公司,成为省内首家收购美国公司的民营企业。
2004年4月 三和担保公司成立,三和成为省内首家自行经营担保业务的汽车经销企业。
2004年2月1日 四川兴三和老爷车翻新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经营老爷车翻新的企业。
2004年1月1日 三和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开业。
2003年7月16日 三和集团及所属本田、名车、奥迪、自动变速箱维修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2、陕西三和专修学院到底怎么样?我很快就去了!怎么办?
时值民办学校的招生旺季,关乎民办学校生死存亡的“招生大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攻坚”阶段。在一些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密密麻麻的招生广告,汗流浃背的招生人员,形形色色的招生活动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各民办学校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生源,作为国内有名的民办教育大省,陕西的民办学校的生源大战就显得格外激烈,无论是民办学校集中的西安,还是西安以外的其他城市都是硝烟滚滚,一派热闹的局面。就连宝鸡这样的二级城市也在上演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招生大战,据了解,单宝鸡地区就有民办学校63所之多,而当地的两个最有名的民办学校也是老对手的陕西三和专修学院和陕西中北专修学院更是针锋相对,各出其招,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招生的机会。
模糊宣传误导学生
如今,民办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故意模糊淡化自己的民办身份以达到扩大招生目的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在宝鸡调查采访时发现,就连三和专修学院这样的学校也是如此,记者在浏览该校自制的宣传资料时看到,和其他民办高校在招生广告中大谈其各种优越性一样,三和专修学院也对学校的民办性质也做了刻意的淡化,去掉了“专修”等词。然而该校的相关负责人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仅仅是学校名称的缩写而已,但实际情况和造成的后果却并非这位老师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据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就是目前很多在校学生也对该校的民办性质也不是十分清楚,更不用说外人了。
仔细思索,民办高校这种故意隐瞒办学性质的行为,其实质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广大考生前来就读。不管学校的民办身份是不是影响考生选择学校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学校,有责任在自己的招生广告中明确告诉考生自己是民办学校。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对于学校的办学性质,考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悉,即使你不当面表明,考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了解到。与其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把学校的真实情况告诉公众,从而取信于考生和家长,让他们在权衡之后,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通过正面大谈各种优越性、隐瞒学校办学主体的行为,民办学校纵然可以吸引一些考生,进而让他们到学校去就读。但这种模糊学校办学性质来吸引考生的做法,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纸里包不住火”,学校的办学性质隐瞒得了一时却藏不了一世,到头来,有可能还会留下无穷后患。
发展才是硬道理,民办学校发展靠的是质量与实力。靠什么来吸引生源呢?靠的是规范办学行为和高质量的教学。但有些民办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影响到了社会对整个民办教育的评价。民办学校要想早日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妨首先从招生广告中开诚布公做起。如果你真的有信心和决心来取信于社会,那又何必在办学性质上遮遮掩掩呢?如果连公开这一点的勇气都没有的话,又如何能够让人相信你有办好学校的信心和决心呢。
为多招生不择手段
目前,距新学期开学已经不足一个月时间,尽管没有西安民办学校那种剑拔弩张式的紧张争夺,但宝鸡的民办学校也不放过这仅剩的一点时间和机会,8月6日,记者刚到宝鸡火车站广场,就远远看到三和专修学院在大张旗鼓的在此招生,记者假称为堂妹咨询学校,一位招生人员立刻热情地介绍起学校来。他介绍说,三和学院是宝鸡地区最好的民办学校,目前在校学生就有6000多名,与此同时,招生简章上的内容也十分诱人:学生修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者,颁发省教育主管部门验印的大专、中专、中职毕业证,国家承认学历,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学院保证推荐安置工作,学生安置率达100%,就业率达95%。记者不禁要问一句,他们这样的承诺会不会兑现。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生源就是一切,办学规模主要看其在校生人数。一些民办高校为了抢夺生源,可谓煞费苦心。许多民办高校今年下手都较早,一些学校的招生准备工作从4月就已经开始,目前抢夺生源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记者三和专修学院设在宝鸡火车站前的咨询点就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招生人员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就在宝鸡市宝平路,家长问远不远,招生人员非常肯定地说:不远,坐16路公交车很快就到了。
其实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即使自己开车,从学校到火车站14公里的路程开车也需要20分钟,何况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坐公共汽车。
三和专修学院一位姓李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为了稳定生源,早就开学了,但根本不安排他们上课,而是安排他们到火车站“接人”。而有的同学干脆和招生老师去外地招生。即使在火车站招生,他们之间也有明确的分工,有的专门站在出站口迎接已经在学校报名的外地学生;有的则专门坐在摊位上对咨询者进行游说,哪怕只是将他劝说到学校参观一下也行;剩下的差事就是到广场上散发招生简章和宣传资料了。学生们虽然觉得这种做法不妥,但仍服从学校安排。
据了解,民办高校虽然招生工作从六七月份就开始了,但由于大部分高考落榜生只在最后关头才考虑上民办高校,因而在8月底民办高校招生的黄金时间里,即使成本高,学校也要采取人海战术,能多吸引一个生源就多吸引一个。
高额收费的背后
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死线。近年来,普通高校连续的扩招,使本来在资金、师资上就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遭遇生存危机。经常有学校因招不到足够生源而不得不解散班级,劝学生转学,也有学校因资金问题,聘请不到合格老师、租住不起正规的校舍。而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更是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由于大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国家高教自学考试,因而一些民办高校又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翻版,而完全忽视了民办高校提供特色教育、实用教育的优势。某些民办学校聘请退休老师,给人以教学内容陈旧、思想老化的印象。而学生因为毕业以后文凭得不到认可,更使民办高校的威信遭到质疑。
早在四五月份,三和专修学院的王同学就开始了招生工作。据他讲,暑假期间,学校动员老师和学生回老家“宣传游说”,到了七月份,学校进入“全民动员”的状态,“一切以招生为重”成为校领导的口头禅。这场生源争夺战在七八月份达到了白热化。该校一位负责招生的副院长说, “学校下一年日子过得怎么样,就靠这几天招生工作的好坏了”。
另据了解,很多民办高校制定的招生计划非常惊人,一个中等规模的民办高校都计划招收2000人左右。为了达到这个招生计划,学校不但招收高考落榜生、中专生、职高生,甚至初中生都可以入学。至于这些学生入学以后,是否能够通过国家规定考试科目,则不在学校考虑之内。
某民办学校的老师私下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所有领导和大批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都到外地,去做各地招生办和中学的“工作”,学校的政策是,每招一名学生给1200元的回扣。目前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在做类似的工作,回扣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
这种高回扣不仅吸引了各地招生办工作人员和学校负责人为民办高校招生“卖劲”,更引来了众多“招生贩子”。不少民办高校招聘招生代理,根本不需要任何考察,手续也极为简单,惟一的原则是,招来多少学生给多少回扣。
记者了解到,一个不公开的行规是每招一名学生,民办高校返给招生人1000元至2000元,“这是中等回扣标准,学校每年学费为7000元至8000元”。另据透露,招来的生源越多,返还的数额越大。
近年来,我们陕西的民办高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可以说,民办高校的确圆了部分学生的大学梦,给那些落榜生创造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其间一些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院校的实际情况并不像宣传材料上写的那样真实。毕竟,上民办学校一年上万元的花费,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需要父母流下多少血汗才能挣来。
王牌专业的就业骗局
8月6日,记者在宝鸡火车站采访时,看到穿着三和学院特有的校服并且胸前佩带着该校校徽的年轻人站在广场周围,在人群中一旦寻找到自己的同龄人,就立刻上前询问,同时还会递上一份该校的宣传资料。
目前正是民办学校抢夺生源的关键时刻,一些民办高校早早便打出对家长和考生最具“杀伤力”的就业牌,提前打响了生源争夺战的第一枪。
一种就业牌是承诺“包分配”,三和专修学院负责招生的鲁副院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安置率是100%,尤其是该校的王牌专业(高级护理、电气焊、烹饪、汽车维修等),据介绍,对于高等护理专业(这里指部队医院委培)的招生来说,学校完全可以承诺“包分配”,因为根据协议,各部队医院作为护理学院的定点实习医院,将每年接受一批护理学院学生参加轮转实习,如果实习合格将会留在这些医院就业,目前他们已经给这些部队医院输送了上万人才了。
但是根据记者的调查,三和学院的军队护理专业就业存在严重的欺骗行为,在三和的招生简章刊登的十几家军队医院,记者一一打电话核实,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三和的学生在他们那里就业,只有个别医院告诉记者有人在他们那里实习。在西安市内的几家军队医院也告诉记者,没有三和的学生被安置在他们医院。其中著名的西京医院回答的很干脆:他们只招收本科学历的毕业生,而且必须有上岗证。而记者在宝鸡采访宝鸡卫生学校事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三和学院的毕业生根本就没有参加上岗证考试的资格。而在现在的地方医院和军队医院,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有上岗证。种种迹象表明,陕西三和的军护专业100%的就业率是在蒙骗家长和学生。而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上,三和的军护专业招生名额是1500名。
目前的高考落榜生和职高生求学,一般有四种途径:高教自考、学历文凭考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高教自考有专、本科,每门课程由国家统考,文凭硬,但难度较大,一流民办大学每学期的自考合格率也仅在75%—80%的范围之内;学历文凭只有专科,其中部分课程学院主考,部分课程参加省市统考,合格率比自考要高一些。参加这两种考试的学生不必参加入学考试。学历文凭读完专科可以直升自考、远程本科。
以其“登记入学、宽进严出、自主择业”的特点,民办高校曾被人视为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从第一所民办大学诞生起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始终以一种狐疑的目光打量着它们。而民办高校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如弄虚作假欺骗学生等,更是进一步破坏了它在普通人心中的形象。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规范的招生广告内容应包括:学校全称,凡涉及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办学形式、招生专业、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招生范围、总学时、收费标准、考试、证书发放以及广告审查编号等内容应当清晰、明白,不能含混。广告用语不得随意承诺:不得含有招工或许诺安置就业;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述教育效果的语言或保证;不得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较或者贬低其他教育机构;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一流等《广告法》中的严禁用语等。
因此,工商部门特别提醒家长和考生遇到这样的招生学校时,首先要向相关部门了解这些学校办学的资质资格,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有条件应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择校对孩子的将来关系重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慎之又慎,切不可听信一家之言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目前,陕西省各地工商部门已迅速行动起来,针对招生广告中存在的违规和虚假宣传展开专项执法行动,为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而据记者了解,陕西三和专修学院目前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庭都不是很富裕,与此同时家长也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三和专修学院能否真的兑现自己对这些家长和孩子做出的承诺呢,我们不得而知。